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7 毫秒
1.
郑辉 《工会博览》2004,(20):79-79
●16日,联合国发言人埃克哈德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日前发表的伊拉克战争为“非法”的谈话并不让人感到突然,因为他一直认为美英发动伊拉克  相似文献   

2.
前言 1982年英阿两国围绕马尔维纳斯群岛主权归属而进行的那场战争至今已经过去了24年,当年曾被人津津乐道的阿根廷战机的无畏突击、“海鹞”和AIM-9L的传奇战绩已经渐渐被人淡忘。1991年的海湾战争及其后的多次以空中力量为主的战争更是使得马岛战争相形失色。  相似文献   

3.
反对战争,呼唤和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真的已经进入了全球化的时代。连反战示威的和平运动也全球化了,一千多万人一两天内走上街头反对美国对伊拉克动武。人不分民族和信仰,地不分东西与南北,把全世界的民众声音连成一片;反对战争!如此浩大的声势体现出民众的力量和良知,也归功于高科技:为战争通讯而发明的因特网,服务于反战示威。 反战声音不仅来自游行队伍中,还来自各国各党派和各界的和平呼吁书、声明、演讲和报刊文章。其中也有中国知识界的反战声明与文章。  相似文献   

4.
双周·读者     
《南风窗》2003,(7)
3月23日,中国外交部部长李肇星在与俄罗斯外长伊万诺夫就伊拉克局势通电话中表示,中方再次呼吁尽快停止军事行动。战争已经给伊拉克无辜平民带来伤亡……中方对此深感不安和严重关切,“因为世界上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 3月20日,伊拉克战争爆发以后,中  相似文献   

5.
《南风窗》2016,(14)
正美国是狂热伊斯兰及其杀手的主要攻击对象,一点都不亚于欧洲。现在,美国不应该重复"这与伊斯兰教无关"之类的老生常谈,而应该承认美国已经成为激进伊斯兰与开明伊斯兰和法治之间的战斗的新战场。日前在佛罗里达州奥兰多发生的大规模枪击案已经造成50人死亡(包括凶手在内)和50多人受伤—其中一些伤势严重,并且至少留下了三个问题。首先是美国大部分地区可以轻易获得战争武器的问题。据估计,美国有数百万支AR-15半自动步枪(奥兰多袭击案和美国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中  相似文献   

6.
纽约三日     
这将是一场新的战争。没有战场,力量不对等,看不到敌人而敌人又无所不在,甚至,让人看不到尽头。这场战争同时也将彻底改变人们对传统战争的定义,它不再是基于领土争端,民族纠纷,政见或权力之争,为信仰而奋斗,利益争夺等等传统战争的基本要义;同时,在对这场战争的态度和立场上,人类从来没有如此一致。新世纪,新战争。我们不能断言,甚至不能按传统的思路来估算战争可能的结局。用传统的经验主义理解这场战争,到头来可能会证明我们的想像力不够,就如事件当初发生时的那样。现在人们最为关心的话题是战争会以怎样的方式开始,目前一切的估算都是基于拉登藏身阿富汗某地的假设,美军的大规模调动同样基于这样的假设。问题是,如果拉登亡命天涯,或从此消失,这仗怎么打?或者,假定美国认定拉登藏身阿富汗并发动突然袭击,然后发现人去楼空,美军拔剑四顾最终茫然又怎么办?有一则未经证实的消息说,在美军大肆调动部署的同时,有一批美英的突击队员特种兵已经前期潜入阿富汗。如果此消息属真,那么,之后的形势走向很大程度上会同前线反馈的信息紧密相关。在没有明确的关于拉登的准确方位之前,在没有明确的把握能够拿下的时候,美军的积极部署都可以理解成是在等待动手的时机。对于美国军方或将领来说,国内民众的期待容不得哪怕是一次失败。对于军事家来说,美国人采取何种方式进攻或突袭是他们关注的焦点,美国人10年前在海湾战争的演练让军事界大开眼界,人们有足够的理由充满期待——毕竟这是新世纪的新战争。但是,传统意义上的进攻路线在一个几乎已经丧失防空能力,几乎没有任何有价值军事目标的国度已经没有多少军事上的意义。军事家们也大可不必对此场战争的精彩程度寄予太高的期望。普京说,发生大战不可能——这才是政治家的判断。美军无需也不必囤积如此众多的兵力,甚至,大肆集结更多是政治上或者之后战略层面的考虑。毕竟,中亚的战略地位以及美国希望在此施加更多的政治影响不能忽略。这才是我们理应更加关注的问题。尽管我们无法估计这场战争的开始和结局,我们也不敢妄断怎样的力量会成长或涌现,但是,我们真心希望——让道义之光导引复仇之火。让所有拥有信仰的人都能得到根本的尊重。  相似文献   

7.
曾经以“文明冲突论”在全世界毁誉参半的美国学者塞缪尔·亨廷顿教授去年底又出新作“穆斯林战争的时代”一文。文中认为“当今世界政治已经处于穆斯林战争的时代”,并且“穆斯林战争已经取代冷战而成为国际冲突的主要形式”。亨氏此文在穆斯林世界引起强烈反响。埃及学者在《金字塔报》撰文质疑和批评,指责亨廷顿歪曲事实真相,丑化穆斯林形象,编造穆斯林好战的谎言,将穆斯林视为当今世界战争的罪人。  相似文献   

8.
现在已经很清楚,美国已经输掉了伊拉克战争,并且无可挽回。11月7日,共和党在中期选举中败北。原因之一是大多数美国人认为在伊拉克的战事进展很糟,他们希望让军队回国。问题在于今后会出现什么情况。布什从来不是空想家。他是个讲求实际的右翼政客,只要他认为能赢得选举,他就会  相似文献   

9.
第二次车臣战争已经进行了一年多,两千多名俄军官兵在这场战争中以身殉职,车臣叛军在损失惨重后已经撤出主要城市,大规模军事行动已经结束.但是,车臣问题远未了结,改变了战略战术的车臣匪徒仍对俄军构成严重威胁,俄军自身存在的问题束缚和制约着其军事行动.  相似文献   

10.
被美国人自己称为全球反恐战争第二阶段战事的美英等同盟军对伊拉克的战争已经结束,这场战争以美英及其同盟军取得迅猛、压倒性的胜利而告终,使全球特别是我国的军事观察家大跌眼镜。目前,作为一场国际瞩目的大战刚结束的时期,分析战争结局对此后全球军事格局的影响,推测美国其后的军事战略走向,是国际公众最新的焦点。 20世纪以来,德国战略家克劳塞维茨所发明的、经列宁阐发而广为人知的军事战略准则是“战争(军事)是政治(政策)的继续”。这一准则是如此著名,以至其不仅成为战略思考者和决策者的信条,  相似文献   

11.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考察战争不能拘泥于战争本身而脱离政治。战争合法性是战争政治属性特殊且突出的体现,对战争的性质、进程和结局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而战争的理念价值、国际规制、协商赞同基础是其合法性的主要来源和分析依据。对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的合法性分析表明,美国三次主要战争的合法性状况存在明显差异,而这种差异主要源于其合法性基础的强弱分化;霸权企图及其膨胀是削弱美国战争合法性基础、引发合法性衰减甚至危机的根源。相关比较分析对于中国在面对战争逼迫而不得不自卫防御以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或在国际社会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争取与增强战争或其他国际行为的合法性,也有诸多启示。理念价值基础是合法性形成的根本;国际规制基础的强弱对合法性具有直接支撑或消解作用,应当积极遵守而不是挑战基本而合理的国际规制;协商赞同基础往往赋予战争天然的合法性,应当努力争取国际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12.
美国一段时间以来的单边主义做派、并非某位总统的心血来潮,而是实力落差形成后的一次集中倾泻。伊拉克战争在军事上已经结束快一年了,但有关战争对美国国际地位影响的争论仍然没有平息的迹象。一些人津津乐道于美欧之间的分歧和美国在伊拉克的困境,并因此断言美国正在衰落。那么,美国正在像历史上的其他帝国一样踏上一条因为过度扩张而衰落的旅程吗?应该如何去看待美国的帝国行为呢?  相似文献   

13.
石勇 《南风窗》2012,(21):36-37
国家能不能、愿不愿承担对那些已经无法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重性精神病人治疗、监护的责任?2012年9月21日,一名精神病人在上海外滩,突然持刀对两名观光的女子行凶,导致两人死亡。这已经是精神病人危害公共安全的第N起事件了。据相关数据,中国的重性精神病患者——即通常所说的"精神病人"——已超过1700万。他们中的很多人没有在精神病院接受住院治疗,而是由家属"监护"。有些人游荡于社会,成为公共安全的隐患。从1985年开始,中国社会已经等  相似文献   

14.
直升飞机与纪念碑 每逢一场有名气的战争结束,通常要在交战双方的国家里各自建造一座纪念碑,开头的20年内外,还真能引来不少的眼泪、呐喊与反思。日子一久,当年的是非恩怨渐渐地被时间湮没,纪念碑逐渐成为历史的遗迹或旅游的景点,只有在细雨蒙蒙、春草新绿的时节,一些头发斑白或全白的人默默地站在它的面前时,一段当年的历史会像瀑布般突然地展示在人们的眼前。  相似文献   

15.
对于当下的美伊战争,很多人相信存在着“战争经济”,并且专家可以精确地加以计量和预测。以实行自由市场经济著称的美英,使这场战争衍生出的“战争经济”在本性上与计划经济具有了相似性。 在许多人设想中,战争可像战争片一样按导演意图进行:先是美英联军进入伊  相似文献   

16.
在冷战刚刚结束的时候,不少人曾经以为,随着两极争端局面的不复存在,人类也进入了一个“自由民主终结”的新时代,“万世太平”不再不可以想象。然而,话音甚至尚未落下,1990年在盛产石油的海湾地区,先进飞机与舰艇云集,便上演了血火烟尘齐飞的惨烈一幕。而在其后,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接踵而来。战争与暴力仍在这个世界游荡,这也给中国的对外交往和中国人的国际观出了一道题目:面对不时发生的战争与暴力,我们该如何对它们进行伦理和道德判断?对此,2003年发生的伊拉克战争是一个检验器,从中无疑暴露了当代中国知识群体在战争伦…  相似文献   

17.
花钱买惊吓     
在伦敦闹市区有一间湿气很重的砖盖防空壕,里面挤着二十个人,他们在等待着几秒钟后,德国人投下的一枚炸弹在他们身边炸开。随着响声,防空壕里的长木凳震动起来,还听到飞机声、炮声、机枪声、房子倒塌声、儿童惊恐的哭叫声,之外,还能听到战争日子里的种种传说……所有这些声音,都是由录音带播出来的。这是伦敦战争博物馆的‘战争体验’防空壕。在这里,只要你付出三点五英镑,就可在八分钟内体验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人滥炸英国首都的恐怖。博物馆馆长艾伦·博格说:‘让参观者付钱到防空壕买“惊吓”,是协助人们去了解战争的本质。让他们了解,战争工具不能决定战争,人才是最重要的。’  相似文献   

18.
赵博渊 《南风窗》2010,(20):86-88
当一场已经结束60年,早已模糊平淡的战争被重新记起,并高调渲染纪念,恰恰是还未完全走出战争阴影的表现。  相似文献   

19.
布什政府在全力推行对伊战争的过程中将萨达姆·侯塞因视为无视后果、残酷无情和没有理性的人物。鹰派们一口咬定:这种人一旦跟核武搅和在一起,势必形成不可预测的局面,以至于无法保证美国不受其威胁,因此,必先除之以绝后患。在这样的前提下,不管萨达姆如何应招,他不可能满足美国接二连三的要求。美国的一些学者也从中看出了真谛,并直言指出发动对伊战争的理论基础是站不住脚的。如果本文发表之际,美国同伊拉克已经开启战端,那么战争爆发最直接的理由很可能是萨达姆没有按照美国的意愿遵守新的联合国核查机制。但是这种不遵守并不是萨达姆和美国在过去的一年中不断冲突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20.
佚名 《法制博览》2008,(9):40-40
突然在黄鸿钊的《西方列强与澳门的关系》发现一处非常有趣的记载: 英国人决定另辟蹊径,打开局面,企图借助于长期垄断对华贸易的葡萄牙人打入中国市场。17世纪初,葡萄牙人在远东的商业霸权已经衰落。。他们的商船在远东屡次遭到荷兰舰队的的劫掠,也想联合英国人的力量以牵制荷兰人。1635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