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玩火”挑战底线 3月20日台湾岛内“中央选举委员会”宣布,民进党人陈水扁、吕秀莲集团在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胜出,但国际社会以至岛内社会对于这个结果暂时都没有接受,因为连战、宋楚瑜提出“选举无效”的投诉,投票虽结束,但选举仍未完成。与领导人选举同步举行的“3·  相似文献   

2.
吉登斯谈欧洲政党政治与中左政党的复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欧盟国家的政治形势“出现右转”,至少从选举结果看是这样。6年前,在欧盟15国中有11个是中左政党或联盟掌权,出现了所谓“粉红色的”欧洲。两年前,相当一些中左政党或联盟失去政权。于是,人们不禁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这种状态是不是“正常状态”?“第三条道路”是不是终结了?欧洲中左政党或联盟还有没有希望了?现在还在掌权的中左翼领导人是否在做无用功?对此,英国  相似文献   

3.
2000年是台湾政局发生阶段性重大变化的一年。3月举行的台湾地方领导人选举导致了国民党逃台五十年来首次政权更替,民进党取代国民党成为执政党。陈水肩上台后,由于无视“朝小野大”及民进党“双重少数”的政治现实,不肯释放权力,并顽固坚持“台独”、“反核”等立场,导致朝野尖锐对立,政局持续动荡,两岸政治僵局无法突破,经济恶化、股市下跌、社会信心危机严重,陈水扁当局深陷执政危机之中。 纵观全年的政局发展,大体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3月18日“总统”选举以前,  相似文献   

4.
张华 《台湾研究》2009,(3):37-43
政党认同取向是指选民以其政党认同而非其它变量为主要或唯一投票取向,是政治学理论中研究选民投票行为的主要理论模型之一。对实行西方直接选举制度的台湾地区来讲。选民在自1996年以来的四次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大选”)投票时表现出的强烈政党认同取向,与台湾地区特殊的省籍结构、族群矛盾和统“独”认同密切相关,是台湾“大选”选民投票行为的重要取向。  相似文献   

5.
卡特眼里的村民选举美国前总统卡特说,他们曾就村民选举问题向中国政府多次进言,并有机会目睹过大约100个村庄的村委会选举,很熟悉中国基层选举的情况。80年代开始的中国村民选举,现已发展到近90万个村庄中的83万多个村的村委会主任都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而村民选举通常被认为是静悄悄的民主化的征兆。“卡特中心”从1998年开始,一直积极参与中国的村委会选举工作,帮助培训选举官员,提供各种建议以及很多具体的帮助。在被问到为什么中国领导人会允许并热衷于推动村民直选时,卡特总统说:“村民选举不但是老百姓喜欢,中国领导人也  相似文献   

6.
在12月初结束的台湾地方选举中国民党狂胜,这是台湾选民对民进党执政5年首度提出的不信任投票。马英九说,国民党没有打败民进党, 是民进党打败了他们自己。此话说得很中肯,在选举期间,民进党不断在弊案漩涡中、在与媒体TVBS的纠缠当中, 并没有专心面对国民党、面对选民;而台湾经济长期低迷,每天都有家庭集体自杀的社会新闻,这些问题已经没有办法再用“统独”问题来麻痹老百姓。  相似文献   

7.
陈星 《台湾研究》2008,(6):29-34
民进党以制造冲突为主要手段进行动员的政治行为模式根深蒂固,在没有上台以前就表现得极为明显。2000年民进党取得执政权,“对立——冲突”的政治行为模式得到了进一步强化。2008年民进党在台湾最高领导人选举中惨败之后,这种政治行为模式依然是该党政治行为的主流选择,这对民进党未来的路线检讨无疑是一个沉重的包袱。  相似文献   

8.
又是一个春天,又是一届两会, 笔者蜗居北京,感慨万千。记得1992 年3月,第七届五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兴建三峡工程”议案,交付大会全体代表举手表决。那次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不和谐”场面:有170张反对票,800多弃权票和1000多赞成  相似文献   

9.
在威权体制的“理念型”中,“有限的政治多元主义”(Iimited political pluralism)被视为威权政体的基本特征之一。其中,举办各种选举是威权体制下有限多元主义的重要体现。但西方学者建构的威权体制的“理念型”,一般较少涉及地方政治层面。而在台湾,地方政治,特别是地方选举政治是我们了解国民党威权政权及其演变的重要线索。按美籍西班牙学者胡安·林兹的说法,在威权体制下,一般人对参与政治性事务意愿不高,民众有一种对政治的“被动的服从和冷感,退而扮演偏狭的和臣属的角色”,政权本身也不愿意见到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世界》2015,(9):79-80
<正>(7月21日至8月20日)7月21日,布隆迪举行总统选举。布隆迪国家独立选举委员会宣布,共有八名候选人提交了竞选总统的申请,但包括主要反对党布隆迪希望独立联盟领导人鲁瓦萨在内的四名候选人表示不会参加竞选,理由是目前没有有利于举行公平、可信、包容的选举环境。7月24日,布隆迪国家独立选举委员会宣布,执政党保卫民主力量候选人、总统皮埃尔·恩库伦齐扎以69.41%的得票率赢得总统选举,反对党布隆迪希望独立联盟领导人阿加顿·鲁瓦萨获得18.99%的选票。反对党反对恩库伦齐扎参选,选举  相似文献   

11.
查韦斯缘何能在修宪公决中获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9年2月15日,委内瑞拉就宪法修正案举行全民公决。当晚,全国选举委员会主席卢塞纳宣布公决结果:在已统计的94.2%的选票中,支持修宪的票占54.36%,反对票占45.63%,选举投票率为57%。  相似文献   

12.
张华 《台湾研究》2010,(3):33-38
在以选举政治为核心的西方社会中,候选人因素对选民投票行为的影响愈益重要.甚至成为选民投票抉择的决定性因素。台湾地区的选举制度虽仿效西方选举政治,但自1996年实施“民选”以来的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大选”)中,候选人因素对选民投票行为的影响却因受选民既存的政党认同、“统独认同”以及其它各种复杂因素的制约,直接作用于选民投票行为的成分较少。  相似文献   

13.
我们说起外国的选举来,大都会十分向往,觉得那好得没治了。国家领导人由自己“一手缔造产生”,其乐如何!  相似文献   

14.
《当代世界》2009,(10):I0004-I0004
8月17日,几内亚“国家民主与发展委员会”领导人卡马拉宣布,几内亚将于2010年1月31日举行总统选举。  相似文献   

15.
民主会必然催生一个更繁荣、更稳定、更少恐怖主义的“美丽新中东”吗?先有巴勒斯坦和伊拉克选举、后有沙特首次地方选举、叙利亚宣布从黎巴嫩撤军、埃及宣布政改……整个中东都似乎随着天气的转暖而出现了令人振奋的民主之波。《华尔街日报》2月28日发表社论说这是“另一个伊托克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正是在这种民主之风的鼓舞下,叙利亚的知识分子和大学生也走上街头,要求选举,要求言论和新闻自由。《华盛顿邮报》3月3日  相似文献   

16.
形格势禁,“台独”已经成为一个“不可能的任务”。民进党内目前没有统一的政治理念民进党在2004年12月11日举行的“立委”选举中只获得89席,离预期的“民进党101席,泛绿过半”的目标相差太远。民进党“全面执政”梦想破灭,陈水扁第二任“总统”生涯陷入提前跛脚的困境。在“朝小野大”格  相似文献   

17.
声音     
《南风窗》2010,(23):17-17
<正>过去可以没有粮食,但不能没有子弹,如今是可以没有子弹,但一定要有粮食。——朝鲜新一代领导人金正恩在地方视察的过程中表示"粮食比子弹重要"。  相似文献   

18.
“团市委刚刚结束的选举爆了大新闻!”消息不胫而走。有报载:8月19日,在广州团市委十届一次全体委员会议上,新当选的委员行使民主权利,投票结果否决了原定的选举办法。原定的办法是:常委实行差额选举,书记、副书记实行等额选举,并在一张选票上实行一次性投票。如今决定,实行常委、副书记差额选举;书记等额选举。……经过三天的“奋战”,才产生本届的常务委员,正、副书记。这是有史以来没有出现过的奇事……这篇报道没有说明更奇的事:这次选举结果.常委空额一名,副书记空额两名! 也是历史上没有过的。曾几何时,选举不都是例行公事举举手而已?怎么会出现空缺?  相似文献   

19.
论文分析2014年台湾"九合一"选举的结果、性质、原因和对岛内政党政治的影响。在这次选举中,基于宏观和微观因素,国民党无论是在实际得票数,还是在执政县市数目和人口数上,都明显落后于民进党,难免辐射到一年后就要举行的台湾地区领导人和立法机构的"二合一"选举,台湾面临政党再次轮替的极大可能。民进党在大获全胜前提下是否会调整大陆政策,是观察台湾2016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的可能结果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台湾政党体系是继续趋异还是趋同的一个重要观察点。  相似文献   

20.
5·31地方选举中大获全胜的保守派大国家党并没有得意忘形,弹冠相庆,而是保持少有的低调。他们会记起2002年在地方选举中大胜,但在6个月后总统选举中败北的教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