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制博览》2010,(4):46-47
中国历代的人君,加起来,大概一共有三百多位。有人做过统计,皇帝长寿者并不多。宋代的《容斋随笔》,这是毛主席生前最爱读的一部书籍;在这部书里,洪迈专门写了一篇《人君寿考》,来研究皇帝的寿命问题。  相似文献   

2.
宋代有一个奇特的现象:商家或老百姓宁肯把铜钱藏在家里,偷偷熔化了,用来铸造铜器卖钱,因为这样可以得到更高的利润。历史上的很多事就是这样让人费解,造了那么多的钱却喊缺钱,缺钱了还要把钱毁掉、运到国外或埋起来。  相似文献   

3.
在古代,与风水一样,如何保全逝者的尸骨,让死者在阴间永获安宁,是葬前葬后均要考虑的问题。《易经》称,“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藏之中野,不封不树。”如果从反盗墓的角度来理解,“藏之中野,不封不树”,应该是中国古人最朴素,也是最原始的反盗墓构思。这种构思在后代都有运用,宋代书画家米芾便曾如此葬过亲属。  相似文献   

4.
倘若一个男人相貌平平,又无才华可言,家里穷得只有卖身为奴,愚钝有余,情趣全无,所有元素都灰刭极品,那他的老婆会是什么样的人?董永说,是仙女。当然是仙女——还是送上门的七仙女。就这样,从宋代开始,以董永为代表的灰男人开始闪亮登场,拉开了天仙配的惊人大戏。  相似文献   

5.
佚名 《法制博览》2010,(7):51-51
人们都知道相扑运动是日本的国粹,其实在中国古代也有相扑。只不过叫法不一,有称“角抵”的,也有叫“争交”的。不过在宋代,却正儿八经地叫相扑,而且开展得还相当热闹,不仅有男人参赛,更有女流加盟,是坊间颇受欢迎的一种大众娱乐形式,连皇帝都愿意屈尊驾临民间乐园“瓦子”一睹为快。  相似文献   

6.
对于《水浒传》中潘金莲案悲剧的酿成的原因,从法律角度来思考,有法律制度本身的原因,如宋代礼法观念,婚姻制度是酿成悲剧的根本原因。又有法律在贯彻执行的问题,如官不守法,民众畏惧法律这又是悲剧造成的间接原因。  相似文献   

7.
拜年送贴     
《法制博览》2011,(3):1-1
拜年不必进府门,送上名片抵见人,各处贺岁皆如此,赠予纸店大笔金。 如今,我们对名片已经司空见惯了,其实,早在宋代,就已有名片了,只不过,当年用名片是用来“拜年”的,俗称“飞贴”。  相似文献   

8.
薛西斯 《法制博览》2010,(13):F0002-F0002
黄巢当过皇帝,但说到底还是一伙流寇,算不得数。不过,黄巢也学着皇帝的样子弄了不少“后宫佳丽”,其中有一位颇有见识。据宋代周暉《清波杂志》记载,黄巢兵败后,唐僖宗对这些“后宫佳丽”很恼火,“卿本佳人,因何从贼?”居首一女子答:“狂贼凶逆,国家以百万之众,失守宗祧,播迁巴蜀。今陛下以不能拒贼责一女子,置公卿将帅于何地乎?”可惜的是,这位大义凛然的女子却没有留下名字。  相似文献   

9.
宋代的时候,有一个新及第的年轻举人,相貌堂堂,举止不凡,为一权势之家看中。揭榜之日,权势之家便派出十多个壮丁将青年簇拥至其家,该青年无奈,只好被裹挟着前往。不多时,一位着高官袍服的人来到青年面前,问道:“我只有一个女儿,长得并不丑陋,愿意嫁与公子为妻,不知可否?”此青年深深鞠了一躬,推辞道:“我出身寒微,如能高攀,固然是件幸事,  相似文献   

10.
李伟 《法制博览》2009,(21):63-63
纵观历史事件,我们不难发现“文字狱”虽有程度不同、方式不同,但本质却是一致——皆是“热衷于皇权专制”的封建专制王朝的产物。且从定义来分析,明清此风尤甚,汉唐封建盛世基本上役有大“文字狱”,宋代虽以苏东坡“乌台诗案”开了“文字狱”先河,不过是贬官三级,下放黄州流放琼崖而已;直到明代衰弱的万历皇帝,才创造了“中国第一思想犯”——将只是“不以孔孟之是非为是非”的李卓吾,  相似文献   

11.
陈培栋 《法制博览》2009,(21):30-30
状元是中国科举制度诸多名词中最光彩、最炫耀的一个。是创始于唐代,完备于宋代,延续至元、明、清,长达一千三百年历史。进士第一名为之状元。  相似文献   

12.
订阅办法     
《法制博览》2008,(5):1-1
在古代,与风水一样,如何保全逝者的尸骨,让死者在阴间永获安宁,是葬前葬后均要考虑的问题。《易经》称,“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藏之中野,不封不树。”如果从反盗墓的角度来理解。“藏之中野.不封不树”,应该是中国古人最朴素,也是最原始的反盗墓构思。这种构思在历代都有运用。宋代书画家米芾便曾如此葬过亲属。明冯梦龙编撰的《古今笑史·痴绝部》中记录,“米芾好奇,葬其亲润州山间,不封不树。尝自诧于人,言莫有知其穴者。”  相似文献   

13.
佚名 《法制博览》2011,(13):44-44
李师师:北宋末年色艺双绝的名妓,她慷慨有快名,号为“飞将军”。她的事迹在笔记野史、小说评话中多有记述。较早的可见张端义《贵耳集》、张邦基《墨庄漫录》、宋代评话《宣和遗事》。宋徽宗在位期间,也常微行出游,由数名内臣导从,乘小轿子前往李师师家。曾与著名文人周邦彦、晁冲之交游。有说后来徽宗把她召人内宫,册封为瀛国夫人或李明妃。金兵入侵、汴京沦陷,李师师的下落变得众说纷纭,扑朔迷离。  相似文献   

14.
王新 《法制博览》2021,(4):167-168
法律考试是国家和社会为了选拔专业的法律人才的考试,宋代的法律考试在中国古代历史长河中都是独树一帜的,其法律考试体系完备性十分值得今天的法律考试学习和探讨.宋代法律考试水平非常高,这体现在当时一系列详细的规定上,借鉴前朝的基础之上结合当时的社会条件,宋代产生了很多当时没有的法律考试,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对现代法律...  相似文献   

15.
王京会 《法制博览》2015,(8):223+222
在现实生活中,受"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等传统观念的影响,一大部分农村妇女的继承权得不到保障,这是现行法律和传统习俗的冲突在女性继承权上的体现。为了合理的解决这一现实问题,需要了解中国历史上有关女性继承的相关法律制度的演变过程。中国历史上的大部分时期只有男子有继承权,唐代以后出现了关于绝户女儿的继承权的规定。在绝户女儿继承的问题上,唐代完全保护绝户女儿的继承权,宋代进行了限制,明清法律几乎完全剥夺了绝户女儿的继承权。唐代和  相似文献   

16.
《木兰诗》成书于公元568年,最早见于南朝僧人所编((古今乐录》,宋代郭茂倩《乐府诗集》将其收入,后来才定性为“南北朝民歌”。《木兰诗》成书之前,战乱连连,混乱不堪。  相似文献   

17.
佚名 《法制博览》2010,(5):33-33
模仿动物呜叫的故事,历史上最有趣的,大概要算是模仿驴鸣了。驴呜节奏的抑扬顿挫,似乎可以让人产生无穷的联想。宋代的理学家张载就特别喜欢观察驴的呜叫。闻驴鸣,居然能给他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理论带来了启发。  相似文献   

18.
梁冰 《法制博览》2010,(19):21-23
一万头猪闹开封御街 顾名思义,御街就是皇城里专供皇帝出巡用的主干道。宋代以前的都城也都有这种御街。据《水经注》说,那位才高八斗的曹植,就因擅“行御道”而“见薄”于曹操,在与曹丕的争宠中大失其分的。由此可见,那时的御街决不是一般人所能随意行走的。另据《建康实录》,侯景之乱尚未攻人建康(今南京)时,都城御街上已是“人更相劫掠,不复通行”;侯景引玄武湖水倒灌建康的台城,“阙前御街,并为洪波”,梁武帝也只能束手待毙了。  相似文献   

19.
我国演艺活动中的节目主持人古已有之,其中记载较为翔实的是宋代. 宋代演艺活动中的节目主持人有一个十分有趣的名字"竹竿子",那是因为他们在主持节目时手里拿一枝"竹竿拂尘"."竹竿子"多由教坊内的"参军"担任.可能是因为他们擅演"参军戏" (类似今天的相声),口齿伶俐,能够胜任这一举足轻重的任务.  相似文献   

20.
冯磊 《法制博览》2010,(2):75-75
我时常读一些杂七杂八的东西,偶然看到魏晋人物的往事,这些人在何晏的带领下服食“五石散”,一个个衣服松松垮垮、神情散淡,感觉既荒诞又潇洒。随即又想起宋代传奇小说里赵合德给汉成帝吃的春药,那春药要在火里焙烧一百天,在水里泡十天才能吞食。据说,成帝吃了之后倍感精神,只是,某次他一口气吃了十颗,竟—命呜呼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