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程乃珊 《法制博览》2009,(12):21-21
“一个负责任的男人,他的坏,是有限的。一个不负责的男人,他的坏,就是无限的。”这句充满哲理的话,出自一个只有中学文化程度的香港某著名“钻石王老五”的第N个被炒女友之嘴。听说,她每次在传媒的社交版上亮相时所穿的皮草、戴的金刚钻首饰都是临时由“钻石王老五”借给她的,赴宴完毕要全部上交还他,  相似文献   

2.
《检察日报》在“正义园”网站开辟了一个《反腐最新报道》的栏目,对腐败深恶痛绝的我几乎天天“点击”,每次“浏览”都有新感觉——新面孔的腐败分子层出不穷,“反腐最新报道”日新月异。然而,看到一个又一个腐败分子落网,人们似乎见惯不怪了,人心麻木而不“大快”了。而且,有人认为某些腐败分子之所以“栽”了,是因为他们“得罪”了人,被人“整下马”了;还有人甚至认为某些腐败分子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于是为他们鸣不平。民间舆论并不都是奇谈怪论。在某些地方,反腐斗争确实出现了新动向:有人趁反腐斗争之机大  相似文献   

3.
对得起每一位工人 “安全是一根‘高压线’,安全不只是工程交代也是给职工们一个交代.”这是马刚时刻都在提醒自己的一句话.“多看、勤说,多教育.”是马刚多年来总结出来的经验.每次到工地,除了检查安全外,他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给工人们上“安全课”,因为他相信,“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相似文献   

4.
“打黑除恶”专项斗争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远未结束。以“打黑除恶”专项斗争为契机,学界和实践部门对黑社会性质组织、黑社会组织及其犯罪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讨论,提出了很多精辟的见解。惟这些文章多长于理论阐述,对全国破获的各种黑社会(性质)组织进行实证分析的文章则略  相似文献   

5.
4月12日,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在博鳌亚洲论坛上发表演讲时说,他不认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是个威胁”,他是第一个这样说的日本首相,这与日本国内的主流舆论相反。小泉这样说,在外交场合不刺激中国当然是一个原因,更重要的,小泉其实认为,说“中国威胁”抬高了中国的地位,他不愿意面对中国成为亚洲地区经济大国的现实。  相似文献   

6.
每次路过镇上那家熟悉的小吃店,他都要多看几眼,看看她还在不在,他喜欢喝她做的汤,于是他成了小店的常客。她的美丽善良、善解人意,彻底动摇了他非“大家闺秀”不娶的诺言。不顾家人的坚决反对,两年后,他娶了她。婚后的日子,浪漫温馨。白天他上班,她一个人里里外外忙着家务,每天她都做一盆儿热腾腾的汤等他归来,静静地看着他大口地喝着汤,她不时地说着:“慢点儿,别烫着。”男人喝完,总是重复着那两个不变的字“好喝”。生活毕竟是现实的,生活中的爱情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7.
王茜 《工会博览》2003,(3):47-47
俗话说:“有啥别有病,没啥别没钱。”这原本不该有的和该有的事全被肖云飞摊上了,他自认为是天下最倒霉的人。可农五师医院工会组织的一次次爱心捐款,又令他的心“活”起来。这是该院开展扶贫帮困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与法》2010,(2):F0003-F0003
日前,由人民网主办的“人民盛典暨责任中国2009人民网年度评选”和由正义网络传媒发起,中央政法媒体和天津电视台卫视频道共同主办的“2009年度中国正义人物”评选双双揭晓。重庆市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名誉会长、重庆市公安局局长王立军,以第一名的票数当选“十大责任公民”,并获得“2009年度中国正义人物”殊荣。“2009年度中国正义人物”评选组委会评价王立军:他,率“正义之军”掀起的这场举世瞩目的“打黑风暴”,让人们在光明与黑暗的较量中看到了法治的光芒。  相似文献   

9.
杨荫榆之死     
刘玉真 《法制博览》2010,(19):50-51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鲁迅是一个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人物,由于某种特殊的原因,凡是被鲁迅批评过的人物,我们都在心里把他打入了黑名单,称之为“反动文人”、“走狗”。如果用放大镜也找不出他们观点的反动,那就称他“帮闲文人”。但是,拂去历史的尘埃,我们发现鲁迅也不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他的言论并不都正确,被他批评的人不都是坏人,遭到鲁迅多次讽刺的杨荫榆女士就是一例。  相似文献   

10.
知足常乐     
下班要回家了,大家又回到了大巴上,每日的例行“恳谈会”又开始了。“哎,等下还要去买菜,八小时之外不轻松啊。”男士的感叹。“该知足了,日日有人等你回家,等着吃你做的饭,好幸福的喔!”对面有快嘴小姐开腔了。这位男士认为每天做饭累,而那位小姐则认为有人牵挂、承担责任是一件幸福的事。同样的事,感觉截然不同,只因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而已。我认为,幸福与否,不在于他做这件事或不做这件事,而在于他是把它作为一种负担还是  相似文献   

11.
布伦纳的政治马克思主义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伯特·布伦纳是所谓“政治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一方面,布伦纳的思想对正统马克思主义来说可以说是异端;另一方面,布伦纳的“政治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斗争、无产阶级革命等基本原理,因而又被认为是马克思主义衣钵在西方的真正继承者。本文主要围绕布伦纳关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和“战后资本主义现实”问题的研究,对他的政治马克思主义思想作一介绍和评析。  相似文献   

12.
何谓“造星人”? 香港人称为歌星“经理人”或“保姆”的人; 日本人说是帮歌星“打理”(料理事务)的人; 而我们所说的“造星”者——即是制造歌星的人。他集经纪、编辑、作词作曲、策划、监制于一身,隶属各音像公司或音像出版社的企划部,所干的是被人们认为具有挑战性与成功感的工作。  相似文献   

13.
外公老先生     
黑毛 《工会博览》2010,(6):47-48
我的外公是姜炳元老先生。外公若能听到我这样称呼他,该乐得合不拢嘴了。每次当他自娱自乐地唱戏,念到“老先生”几个字时,便变得更加的兴奋起来,摇头晃脑,陶醉极了。在外公心目中“老先生”是有文化有修养的人,是值得崇敬的人。外公一辈子是个农民加石匠。可他实质上是不折不扣的艺人,博爱仁慈的长者,乐天知命的智者。外公无愧“老先生”的称号。  相似文献   

14.
爱迪生因为发明电灯而举世闻名,谁不认为他是“人才”可这之前呢?当他还是火车上的报童、当他在小作坊承受着无数次失败打击的时候呢?人们公认他是人才,是因为他事业成功。而这世上,多少的人才正是随着其事业成功脱颖而出的,“人才与事业共长”,广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在回顾几年工作实践之时,总结出这样一条道理。尽管人们对经济特区、经济开发区有着热切的向  相似文献   

15.
在同时代伟大的哲学家胡塞尔、海德格尔、雅斯贝尔斯、舍勒等人的光芒中,哲学家、社会学家赫尔穆特·普莱斯纳(HelmuthPlessner,1892-1985)显得并不耀眼。但他独特的学科知识背景使他对“人”和“社会”的审视别具一格。普莱斯纳不应该被我们遗忘。本文要介绍的是普莱斯纳的生平和他关于“共同体”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6.
读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曹操威名大震始于他“棒打贵戚”。中常待蹇硕的叔叔违禁犯纪,提刀夜行,被当时为洛阳北都尉的曹操逮个正着。曹操当场依法棒打,根本不理会他是达官显贵的亲戚。后来,曹操自己践踏麦田之后的“割发代首”,更使他获得部下和士兵们的崇敬和拥戴。从现代管理理论来看,曹操“棒打贵戚”和“割发代首”是符合处罚的“炉火三法则”的。“炉火三法则”即: 第一,“明示原则”:一盆炉火摆在明处,熊熊燃烧,谁触犯它,被烫着活该——惩罚的条款先要明示于众,有什么错,就要受什么罚。  相似文献   

17.
艾君 《工会博览》2014,(20):16-16
远看认为是“空中楼阁”,近看原来是“空中餐厅”.这是近日在上海浦东由一家酒店推出的“空中餐厅”的照片.据新华社报道,“空中餐厅”是用吊车将整张餐桌悬吊至距地面50米的高空,每次可接待22名顾客,该酒店近日共推出14场“空中餐厅”服务.  相似文献   

18.
李鲆 《法制博览》2010,(10):13-13
中国文化认为,人不是天生的,而是人自己“做”出来的。一个人,无论他先天素质如何,也无论他高矮胖瘦、贵贱贤愚,如果不会做人,也就不能算做是人。  相似文献   

19.
先做有心人     
很多人都认为自己不是干大事情的料,或许他们不知道,所谓的大事情,其买也是要一步一步去做的。首先,得做个“有心人”。广州带钢总厂彩色带钢厂的一个“大问题”,就全赖“小人物”的细心而得以解决。彩板“刮花”,令厂里一片不安。生产线是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设备,何以生产出来的彩板总有部分带有“伤痕”?涂漆层被刮花,只好剪去,增大了钢材消耗,急坏了厂领导。这天,外贸科干部老简又一次来到彩带车间,他仔细察看了涂敷颜色  相似文献   

20.
与米卢对话     
从米卢到中国的第一天起,他就处在了漩涡的中心。他被我们描写着,被我们评论着,被我们质疑着,也被我们批判着。然而镜头前、话筒前的米卢永远是三缄其口,不愿意将自己的真实想法公之于众。在记者们的穷追猛打下,他熟练地运用“太极推手”,巧妙、圆滑地兵来将挡、水来土堰。即使与他成为朋友,米卢讲话也不是无所保留,特别是在谈到一些问题时,米卢不愿批评任何人。他最常跟我说的一句话是——“这可是我们私下说的,你要保密!”从这一点上说,我不是个合格的朋友,偶尔我会将他的“私房话”告诉读者,但这只有一个原因——让更多的人了解米卢,了解他的真实想法,了解他对中国足球的改造,了解他在中国经历的一切,而所有这一切对于我们来说都是不可多得的历史资料与经验。米卢经常说,他尊重每一个人,他努力做到善待每一个人。他说得非常认真,这也是他一直以来的处事原则。不过,偶尔在他心情舒畅或极度郁闷的时刻,老米也会用一种沧桑的口吻对我说:“LILY,终有一天我要给你打开我的日记本,让你了解所有的一切!”对面是老米的一阵沉默。我接着道,“你不用给我看什么日记,我只想要你一次发自内心的倾诉,关于过去这一年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