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生峰 《党史文苑》2007,22(2):15-17
苏共领导人在社会主义改革问题上的失败昭示我们,社会主义是经常发展变化的社会,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要使改革取得成功,还必须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采取正确的改革战略和策略.  相似文献   

2.
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探索,经历了三个前后相继的认识阶段,即毛泽东的矛盾动力观、邓小平的改革动力观和江泽民的创新动力观,这反映了党在社会主义发展动力问题上认识的不断深化和推进.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社会主义发展的一般动力,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而创新则是知识经济务件下推动社会全面发展的不竭动力.矛盾--改革--创新的动力轨迹表明我党对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探索历尽艰辛,日趋成熟.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更新和完善,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我国的改革是始终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的全面改革,是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有机结合,采取了渐进式改革方式,并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改革是我国发展的动力,将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4.
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是一场革命。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主要内容之一,改革,不仅是经济体制改革,还包括政治体制改革,同经济、政治的改革和发展相适应,还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本文就十四大报告中这方面的论述,谈一点学习体会。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使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有一个较大的发展,这是我们九十年代改革和发展的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5.
路径选择关乎国家改革成败。渐进式改革是中国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是中国改革发展得以成功的关键因素,其最终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为了实现共同富裕,必须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推行渐进式改革,才能在中国有效实现社会公正。  相似文献   

6.
我们说改革具有长期性,这是因为: 第一,社会主义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它贯穿社会主义发展过程的始终。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同上层建筑的矛盾。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也要随之发生变化,只有不断地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部分,才能使社会主义制度永远充满生机活力。第二,对于每一阶段的改革来说,也具有长期性。社会主义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发展生产力。没有一个稳定的经济环境和政治环境,不但改革无法顺利进行,还可能导致生产的严重  相似文献   

7.
对外开放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项基本国策,也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外开放和改革二者之间虽有区别,但它们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我们所必须运用的形式和手段。第一,对外开放是我国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自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提到我国发展的议事日程上以后,改革成了我们社会主义社会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改革就是要革除一切不利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因素,以便更好地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  相似文献   

8.
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企业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构建与企业改革发展相适应的道德规范体系,对企业不断深化改革、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一、社会主义道德代表着企业改革发展的根本价值取向 社会主义的道德建设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精神为原  相似文献   

9.
许华卿 《前线》2014,(6):5-9
<正>改革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伴而生、相辅相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要求我们必须树立改革本位主义,也就是要以改革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要务。当前,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全面深化改革的当务之急是要在改革的战略定位、改革的目标方向、改革的方法路径、改革的历史作用等方面着力实现改革观和改革思维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当代中国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对指导思想、共同理想、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以及道德标准的高度概括,是引领中国改革与发展的思想灵魂。文化体制深度改革,是当代中国改革在文化领域的深入,是中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一环,是文化领域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举措,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以确保其朝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航向发展。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是检验文化体制改革成果的唯一价值标准,只有满足了这一标准,改革才有真正的意义,文化创新才有价值。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的发展经历了由理论到实践发展的过程。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当代社会主义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发展状态及其对全球社会所发生的积极影响,更加充分地显示了其存在的现实理由和价值。当然,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改革和发展中的社会,通过改革和发展,使社会主义制度不断走向完善。  相似文献   

12.
国外社会主义改革存在着危机背景。危机由时代发展引发并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改革动力。时代动力、政治动力、经济动力是国外社会主义改革的基本动力,而经济动力更具根本性,是国外社会主义改革中经济先行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改革与社会主义改造所发生的阶段不同,所涉及的内容不同,所解决的问题不同,二者存在明显的区别。与此同时,社会主义改革与社会主义改造具有内在的、历史的逻辑联系,二者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二者都是时代发展的要求,都有其发展的内在必然性。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决定改革的必然性;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和发展;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改革的价值目标;坚持党的领导与走群众路线相结合,依靠人民群众推进改革,是改革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5.
洪松林 《党史文苑》2006,4(12):34-35
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决定改革的必然性;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和发展;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改革的价值目标;坚持党的领导与走群众路线相结合,依靠人民群众推进改革,是改革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6.
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十五大报告在十三大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作了进一步阐发,强凋它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全面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特征和发展进程、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指出了准确把握这一基本国情的极端重要性,系统地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及其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基本制度。 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江泽民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领导改革和现代化建设长期的实践经验,精辟地指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重要的是要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发展是改革的目的,稳定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做到三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 关于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四届三中全会作  相似文献   

17.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的社会发展理念,就是要将社会主义经济改革的工具理性与社会主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理性结合起来,这是社会主义社会创新市场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以人的精神为归依为关怀特征的理想建设,呼吁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中的主体确认;  相似文献   

18.
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到一个新的时期。面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列宁时期形成了建设社会主义的军事共产主义道路和新经济政策道路。其中,新经济政策的道路是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进行的重大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首创了社会主义改革的道路。作为首次社会主义改革,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不仅迅速恢复和发展了生产力,而且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并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成为当代社会主义改革的源水活头。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今天,结合学习邓小平同志今年初视察南方的重要谈话,回顾社会主义历史发展的曲折进程,总结社会主义改革的历史经验,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更坚定地走好改革开放之路。社会主义改革的历史经验极为丰富,本文仅就其中的几个问题,谈些粗浅看法。一、充分认识改革的必然性和深刻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向前发展的基本动力和基本形式。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在中国革命实践中不仅形成了一套系统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而且这一理论内蕴着深刻的哲学基础——唯物史观和方法论。 一、提出了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的科学论断 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问题,是当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重大课题。邓小平在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推进了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研究,提出了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揭示了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从而也在这一论断中深刻地阐述了改革的性质及伟大意义,是对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