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1975年,邓小平在对“文化大革命”的看法上与毛泽东发生意见上的分歧,毛泽东对邓小平产生不满。当分歧达到难以弥补的地步,邓小平再次被打倒。这其中根本原因固然在于对“文化大革命”的看法上,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人的作用不能忽视,他就是毛泽东当时最信赖的侄儿毛远新,在毛泽东对邓小平的态度转变中毛远新扮演了十分重要而特别的“角色”。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一生中和许多世界风云人物有过政治交往,有的甚至结下了深厚的个人情谊,金日成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位。因为共同的信仰和事业,金日成和包括邓小平在内的中国老一辈革命家有着密切的交往,结下深厚的友谊,携手谱写了中朝友谊的辉煌篇章。毛泽东十分坚定地向金日成介绍邓小平:"我们要他!今后有事,你就找小平谈。"邓小平第一次和金日成会见是在1975年4月,金日成应邀访问中国。这是邓小平在"文化大革命"中被错误打倒并流放江西复出之后。3个月前,毛泽东提名邓小平  相似文献   

3.
《党建》2008,(9)
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中,邓小平两次被打倒,但毛泽东两次都把邓小平的问题当做内部矛盾,对邓小平的处理都留有余地。其中的原因,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毛泽东看中了邓小平的才华。而且邓小平的性格又很像毛泽东,就是在原则问题上不肯让步。所以,毛泽东很欣赏邓小平。他不只一次地在公开场合下评论过邓小平。在中共八大召开前夕,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和周恩来相识于1920年赴法勤工俭学期间,此后二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在“文革”中,邓小平被打倒后,周恩来尽己所能,给予邓小平最大的照顾,后来又竭力为邓小平复出创造机会,在毛泽东的支持下,终于使邓小平得以复出。邓小平复出后,  相似文献   

5.
"文化大革命"10年的政治风云,变幻莫测,演绎出了无数悲欢离合、政治浮沉的故事.30年前的1973年2月,邓小平从羁旅之地江西奉召回京,重返政治舞台,便是最耐人寻味的故事之一."文革"后期邓小平的复出,有复杂而微妙的历史背景.毛泽东对邓小平的多次评说起了关键性的作用;林彪叛逃事件的发生为邓小平的复出提供了历史机遇;周恩来、王震、叶剑英等积极为邓小平复出牵线搭桥;邓小平也主动抓住了复出的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6.
汤胜利 《党史博采》2004,(10):39-40
众所周知,邓小平一生经历三起三落,但要说到邓小平第一次遭打击后,是如何被重新起用的,其内幕就鲜为人知了。其实这与王稼祥的帮助是分不开的。1933年,邓小平作为江西“罗明路线”的代表被博古一班人打倒后,被下放到宁都县一个边远农村劳动锻炼。王稼祥得知后,仗义执言,据理力争,正是在他的帮助下,邓小平才重新走上新的工作岗位,实现了他政治生涯中的第一次复出。重病中的王稼祥从李富春口中得知邓小平的艰难处境后,气愤不已邓小平因坚持从实际出发,坚持运用毛泽东的对敌斗争策略,反对“左”倾冒险主义而遭到“左”倾领导者的迫害。虽然当时…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曾经说过,拨乱反正实际上是从1975年就开始了. 1975年,第二次复出的邓小平从中科院<汇报提纲>入手,抓科技界的拨乱反正,可惜随着他再次被打倒而受挫.1977年8月8日,第三次复出的邓小平在"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发表历史意义深远的<关于科学和教育工作的几点意见>,指引我国科技界走上了健康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8.
《福建党史月刊》2013,(17):43-43
邓小平一生三起三落,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里,就有两次被打倒。他后一次被打倒,是因为毛泽东不愿意看到他系统地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1973年周恩来病重,邓小平从江西“牛棚”里回到北京.开始代替周恩来分管国务院的工作。他在主持中央和国务院日常工作期间.  相似文献   

9.
《党史文苑》2013,(12):54-56
彭真是“文化大革命”一开始就被打倒的党和国家领导人。1966年毛泽东主持制定的“五一六通知”的下达.就是他蒙难的开始。因此,有些人揣摩彭真不可能不对毛泽东有一肚子怨气。但是,重新复出后的彭真从不以个人的遭遇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他每谈及毛泽东,必先谈其功绩。  相似文献   

10.
一、“文革”中的特殊经历,迫使邓小平进行反思,他的改革开放思想由此发端在“文革”中邓小平的经历是:被打倒—复出—再被打倒,这在党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中是绝无仅有的。第一次是在“文革”初期,邓小平因代表“资产阶级反动路线”而成为“党内第二号最大的走资派”被打倒。19  相似文献   

11.
1973年4月12日,“文革”中被打倒的“党内第二号走资派” 、在中国政坛消失数年之久的邓小平,紧随周恩来在一次 重大外事活动中公开亮相。邓小平再次复出,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 关注,正义之士无不拍手称快,但江青却看在眼里,恨在 心头。她十分清楚,无论是名望、资历、能力,自己都根本无法和邓 小平相比。当时,一直被她视为篡党夺权最大障碍的周恩 来身患癌症,邓小平在她还沉浸在幸灾乐祸的狂喜中突然复出,怎不 令她惊恐万分?更令她感到害怕的是,在党的“十大”上 仅当选为中央委员的邓小平,两个月后在毛泽东的亲自提议下进入政 治局和中央军委,开始参与中央和军队的领导,显示出强 劲的上升势头 毫无疑问,身体健康、性格刚毅、敢于碰硬的邓小 平将成为继周恩来之后江青一伙实现野心的最大障碍。于 是,从1974年春到1975年秋,江青伙同“四人帮”其他成员王洪文 、张春桥、姚文元,连续四次丧心病狂地对邓小平恶意发 难,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  相似文献   

12.
霞飞 《党史天地》2007,(6):43-51
1975年,邓小平在领导整顿的过程中,就同“四人帮”进行了正面斗争。1976年初,邓小平处于被批判的地位,当年4月再次被打倒。但邓小平即使是在自己处境极为艰难的情况下,仍以巨大的勇气同“四人帮”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并在粉碎“四人帮”中起到了特殊作用。复出后的邓小平同“四人帮”展开了正面斗争。这种斗争把解决“四人帮”的问题摆到了全党面前。  相似文献   

13.
在古今中外的政治家中,像邓小平这样在自己的政治生涯中经历过三落三起的人,为数并不多。1933年3月,在江西中央苏区担任会昌中心县委书记的邓小平被撤销了职务,这是他经历的政治上的第一次磨难。1933年6月下旬,在贺昌、李富春等人的推荐下,邓小平出任红军总政治部秘书长,不久又担任总政机关报《红星》报的主编。1934年10月,邓小平参加了长征。遵义会议前夕,邓小平走出了第一次政治磨难的阴影,再次出任中央秘书长,参加了遵义会议。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后,邓小平被打倒,经历第二次磨难。当时,强加于他的莫须有罪名是“党内第二号走资本主…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是全面正确评价毛泽东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典范张继禄邓小平同志从"文化大革命"中复出后在抓全面整顿时,就旗帜鲜明地提出要完整的宣传毛泽东思想,反对片面宣传、割裂和庸俗化。他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复出时,经过反复考虑后向中央负责同志写信和谈话,郑...  相似文献   

15.
唐山被地震化为废墟的同时,仍被软禁的邓小平,不仅所住房屋遭到严重损害,身心也在承受着“四人帮”迫害所带来的精神折磨 邓小平是继毛泽东之后领导中华民族振兴的又一位伟人,他也是经受政治磨难最多的人。 1976 年伊始,周恩来总理逝世。初春,北京天安门广场发生悼念周总理,反对“四人帮”的群众运动。“四人帮”乘机诬陷邓小平,伟大的“四五”运动,当时被定为反革命事件。刚刚恢复工作不久的邓小平再次被“打倒”了。从此,他失去了人身自由,在北京东交民巷 17号被监禁起来。 唐山被地震化为废墟的同时, 意。”邓的子女们接到搬回宽街家 …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刘少奇都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是亲密的战友。他们长期并肩战斗,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立下了不朽功勋。毛泽东十分器重刘少奇。从1943年春开始刘少奇便是我们党内仅次于毛泽东的第二号人物,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毛泽东都把刘少奇视为自己的接班人。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刘少奇却被彻底打倒,酿成了新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冤案。这就使人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毛、刘之间到底有何分歧,这种分歧又是如何出现与演变的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1980年3月到1981年6月期间关于起草、修改《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时的九次讲话以及同意大利记者法拉奇的谈话要点,这些珍贵材料充分印证了邓小平为我们党确立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做出的不朽的贡献.在认定毛泽东同志晚年错误性质的前提下,正确评价毛泽东同志的功和过.毛泽东同志晚年发动的“文化大革命”,是犯了“打倒一切、全面内战”的错误.这是全局性的长时间的错误,给我们党和国家造成了灾难性影响.为此,如何评价毛泽东同志已成为当时全国的“热点”问题.邓小平同志从维护毛泽东历史地位出发,提出要正确认识毛泽东同志,首要的是认定毛泽东同志错误的性质,这是正确评价毛泽东的前提条件.邓小平同志指出,尽管毛泽东晚年犯了发动”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但毛泽东同志晚年的错误性质与林彪四人帮的问题性质不一样、林彪四人帮是反党集团,利用毛泽东发动的“文化  相似文献   

18.
《党员干部之友》2014,(9):F0003-F0003
《邓小平传(1904-1974)》 《邓小平传(1904—1974)》为两卷本,全面记叙了邓小平同志从少年时代到“文化大革命”中被打倒后复出工作七十年间的主要经历,反映了他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做出的光辉业绩和重大贡献。作为传记作品,不仅深刻展示了一代伟人崇高的精神世界,而且真实描写了他同普通人一样的情感活动。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一生"三落三起",第二次与第三次的"起落"都与"文化大革命"相关,他在被错误地打倒和蒙受冤屈时,始终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深刻思考党和国家的前途问题,并且发愤要有新的更大作为。正是这种难能可贵的品质,使得他在第三次复出后,领导中国人民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开创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崭新局面。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从遵义会议以来,先后已形成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毛泽东。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形成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形成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就是邓小平。 邓小平成为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由历史形成的。第一,这是由邓小平担任党的总书记10年(从1956年党的八大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的经历形成的。第二,更重要的,这是由邓小平在“文化大革命”10年中两次被打倒(特别是1976年第二次被打倒)的经历形成的。第三,最重要的,这是由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和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在推动拨乱反正,实现历史转折,开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新事业中所起的伟大历史作用形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