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男女平等作为我国妇女解放的口号已有百年历史,但把男女平等作为一项基本国策,这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时代产物,对我国当代妇女运动具有全新的意义。一、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是实施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现代化是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走过了漫长曲折的发展道路,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真正开始了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的历史主题。在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总结西方发达国家和我国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逐步形成了“人——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发展观,把现代化建设看成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等多…  相似文献   

2.
女人是什么?按说,这在20世纪末的社会主义中国,原也不成为问题。因为,遵循马克思主义观点,理当男女平等,而且无论男人女人,都是大写的“人”。尤其做了母亲的女人,还应列入“伟大”的行列。然而近些年,女人形象被乱涂乱抹,弄得面目皆非、不堪入目,以至人们面...  相似文献   

3.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性别平等、妇女发展的高度重视和关注。今年,自治区人大把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列为重点议案,这是我区推动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又一举措。一、男女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必然选择。经济社会的发展并不等于妇女的发展,妇女的发展影响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这是在人类发展历史中形成的国际共识。联合国从成立之日起,就明确规定男女平等是一项基本人权,在《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  相似文献   

4.
1995年,江泽民同志在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上向全世界明确宣布:“我们十分重视妇女的发展与进步,把男女平等作为促进我国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1998年,在接见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时,江泽民同志再次强调:坚持男女平等,始终是我们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一项基本国策。这对进一步推动我国妇女事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长久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新发展。马克思主义妇女观认为,妇女在创造人类文明、推动社会发展中具有伟大的作用,妇女与男子具有同等的…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同志1995年在北京召开的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欢迎仪式上发表讲话,向全世界阐明了社会主义中国在妇女问题上的一系列文明进步的重要观点和主张,并明确宣布:“把男女平等作为促进我国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这是党和政府顺应世界历史的发展潮流,向国际社会作出的庄严承诺,是对马克思主义妇女观认识上的一个飞跃.对于党和政府运用马克思主义妇女观解决中国妇女问题,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女性受压迫和男女不平等是男权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自工业社会以来,“男女平等”便作为女性解放的一个目标被提出来。在我国,男女平等还作为一项基本国策被写进宪法,这一方面显示出我国男女平等所取得的成就,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我国对男女平等的实践探索。随着实践的深入发展,必然会超越男女平等的初级阶段,追求男女平等的价值目标和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7.
团场女人     
正我注意团场的女人已有一些时日了,这是我来团场的第二个春天。团场的女人是勤劳的。团场的女人,她们把团场认定为自己的"家"。早出晚归是她们勤劳的象征。春天的团场因为有这些女人们显得格外美丽。她们弯腰、低头,佝偻的身子在阳光下折射得好长,她们在和这些田地里的生命交流。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团场女人也爱美。春天的田野,到处是五颜六色包裹着头巾的女人们,她们拿起锄头、铁  相似文献   

8.
挂牛头卖马肉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说:齐灵公喜欢女人穿得像男人一样,于是齐国的女人都穿上了男装。这样一来,齐灵公又不高兴了,就派官吏去禁止女人们穿男装,说:“凡穿男装的女人,就撕破她的衣服,割断她的衣带!”之后,虽然受到裂衣断带处罚的人很多,但女人们却照样穿男装。一天,晏子朝见齐灵公,齐灵公便问其中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男人们常常爱说结婚是爱情的坟墓。仿佛结婚是女人们精心设置的陷阱,随着男人掉下去,连同爱情一起被女人埋葬了。 男人们婚前为女人表演一幕幕令人心醉的爱情喜剧,好让女人在这幕剧中充当女主角,沉浸在爱河里时现时浮,感受爱情最美好的时光雨露。婚后随着时光的流逝,剧中女主角从“白天鹅”一下变成了“灰姑娘”,男人再也不必  相似文献   

10.
妇女的进步与发展是一个国家社会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1995年,江泽民同志在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开幕式上,庄严地提出:“我们把男女平等作为促进我国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这是我国政府第一次公开向国际社会承诺,把男女平等作为国家的一项根本政策,从而使男女平等这一我国宪法的原则进入了国家政策体系的最  相似文献   

11.
犹如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两次理论飞跃那样,江泽民同志以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恢宏气势,创造性地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两年多来,这一当代最新、最鲜活的马克思主义,以其真理的光芒和科学的力量,指引着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沿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新世纪的征途上阔步前进。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背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任何一种新的思想和理论,都只能是社会生活和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亦是如此。世纪之交,从国际背景来看,经济…  相似文献   

12.
女性话题     
诠释女人 男人聚在一起“以酒论英雄”,说得最多的是“男人的累”。心累!他们哪里知道,男人们靠酒释放压力的时候,女人们却顶着同样的压力在家里不歇手地忙着。 女人爱家,像春燕精心地构筑、守护自己的家园。她们勤勤恳恳为老公、为儿子、为生计无怨无悔地操劳。家是女人的港,女人是家的岸。犹如舒婷在那首著名的《双桅船》中所写的:“你在我的航程上,我在你的视线里。”离开了家,女人的世界很苍白,家若  相似文献   

13.
<正>男女平等是人类社会追求的崇高理想,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尺,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目标。实现男女平等,是实现妇女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始终坚持把实现妇女解放和发展、实现男女平等写在自己奋斗的旗帜上,将男女平等的一贯政治主张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国家意志,  相似文献   

14.
商景龙  张勇 《实事求是》2006,192(5):21-24
社会结构的本质是历史时间,社会结构变迁乃是历史时间的流动。在历史时间中不存在着永恒不变的历史单元。从社会结构变迁的视角来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在具体的历史发展阶段中有着具体而丰富的表现形态。作为中国社会历史主体的“人民群众”,具体化地表现为对历史前进承担着不同角色的社会成员。在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急剧发生的时代,这个主体被化分为不同的社会阶层。对处于特定历史发展阶段的社会而言,社会基本矛盾往往表现为现在经济体制中错综复杂的矛盾形态,在中国现阶段则表现为体制转型的具体运作。  相似文献   

15.
方志敏的荣辱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育中  罗时平 《求实》2006,(11):21-23
方志敏在他短暂的一生中不仅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卓越贡献,而且形成了具有鲜活个性的荣辱观。方志敏的荣辱观产生和形成,是与当时中国历史的大变革时代的社会背景密切联系的,他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改造中国社会的伟大实践,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荣辱观:旗帜鲜明的爱国观、艰苦奋斗的清贫观、大义凛然的生死观、一心为民的公仆观、大公无私的奉献观。学习、研究方志敏的荣辱观,对领导干部应该如何树立、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极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哲学思想是当今时代的智慧和真理,真有不可超越的意义,这种不可超越的时代意义通过多视角的考察将会理解得更深刻。首先,从中国社会精神文化、中国哲学发展、演进的历程看,毛泽东哲学思想是中国哲学发展史上的最新阶段。与中国历史上的封建社会、(畸形发展的)资本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社会这三大社会形态相适应的,是以孔儒学说为主体的传统唯心主义哲学、孙中山进化论的唯物主义为主要特征的近代哲学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即以毛泽东哲学思想为代表的现代哲学。这三大哲学形态依中国社会从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而发展,依中国三大社会形态的更替而更替。不难看出,从近代形态中脱颖而出的、实现了向现代哲学迁跃了的毛泽东哲学思想,是现今时代的精神表现,它正处于  相似文献   

17.
中国有2000多年封建社会的历史。在封建宗法制度下,“三纲”、“四权”、“三从四德”,如同重重枷锁摧残着广大妇女。到了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广大妇女的头上,除了封建主义这座大山之外,又加上了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两座大山。在近代,许多有识之士都曾看到妇女解放的重要性。早在太平天国时期,就提出过男女平等的思想;戊戌变法时,维新派也曾坚决反对妇女缠  相似文献   

18.
从“三言”“二拍”看女性在婚姻中自主意识的觉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格娟 《世纪桥》2007,(3):87-88
“三言”“二拍”描写了众多的女性的婚姻生活。本文试从女性反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桎梏:追求婚姻生活中的男女平等,淡化贞洁、肯定人欲这三个方面分析女性在婚姻生活中自主意识的觉醒,并试图揭示这一现象与明代中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思潮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9.
科学的理性     
谭跃湘 《新湘评论》2010,(15):63-63
我们这个时代,是一个收入分配差距日渐拉大的时代。不断攀升的基尼系数在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的发展距离、城市和乡村的经济落差、富人和穷人的生活对比中得到了鲜活例证和生动诠释,这就不难理解当前社会对公正平等的向往和诉求,普通大众对两极分化的恐惧和愤怒。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应当如何正确认识这些差距,如何对待这些差距。仔细品读恩格斯《反杜林论》第二篇“政治经济学”第一节“对象和方法”,也许能有意想不到的启发和收获。  相似文献   

20.
《党课》2020,(4):18-22
人类社会从哪里来、往哪里去?看起来扑朔迷离、一团混乱的社会历史现象背后究竟有无规律可循?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什么?谁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系列重大问题,既是“终极之问”,更是“历史之谜”,在人类思想史上曾经长期困扰着人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