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穿过“火之场”,在山、田、林、川、湖、滩、洲间悠哉穿行,置身“碧坛、松峦、翠屏、望霞、飞凤、鹊桥、聚鹤、集仙、圣泉”。使人仿佛遁入仙境。“白芦满江洲,丹鹤伫矶头;黄沙带浅绿,绿鸭绕渚游。”让人不禁想起这些优美的诗句。难道这就是海湖?  相似文献   

2.
一座城市的个性,我以为就是这座城市价值观、价值取向、价值的体现。说通俗点儿,就是这座城市为什么可以存在.为什么能够发展,凭什么自立于众多城市之林。在众多的城市中,城市与城市相比,有共性,也有其个性,这个性就是只有这一座城市才有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3.
跨越式发展.是许多人长期以来持续关注、孜孜以求、而又存在困惑和争议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青海是我国的重要水源地和重要生态屏障。西宁作为青藏高原区域性中心城市,不可替代的生态地位、生态功能及欠发达的市情,决定了推进西宁绿色发展的现实意义。推进西宁绿色发展,最终是要改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善城市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关键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2007年7月,在西宁市委十二届三次全体会议上正式提出了:包容诚信、务实创新的西宁精神。指出:包容诚信是西宁立城之基,更是西宁开放博纳、团结共融、质朴诚信的历史源流和不竭动力;务实创新是西宁兴市之魂,更是西宁自强不息、奋发有为、创新发展的时代传承和不懈追求。  相似文献   

6.
《党的生活(青海)》2007,(9):F0003-F0003
西宁中油燃气有限责任公司是由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出资80%)和西宁正润城市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出资20%)共同出资。于2000年3月30日在西宁正式挂牌成立。经过两次增资扩股。公司目前注册资本达6587万元。  相似文献   

7.
解放以前,西宁地区的专业电影院只有湟光电影院一家。随着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需求,1955年8月,西宁市人民电影院破土动工,成为解放后西宁市建设较早的电影院。在那个文化贫瘠的年代,是电影给了人们精神上的滋养和慰藉,电影院,则成为人们魂牵梦萦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8.
2006年7月1日。伴随着一声汽笛的长鸣。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正式开通试运营。青藏铁路的开通。不仅将青海、西藏两省区连接起来.将西部与中东部更紧密地连接起来,更连接了党心、民心,表达了国家对西部地区人民群众的关爱,它将各族人民紧紧团结在一起。拉动着西部一起腾飞。  相似文献   

9.
文化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就要把打造文化品牌作为一项核心任务来抓,文化品牌的形成,对一个地区、一个省的宣传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相似文献   

10.
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全省经济改革的“试验区”和“排头兵”,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下,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创新发展模式,面对国际国内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沉着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严峻挑战,坚定信心、抢抓机遇,迎难而上、共克时艰,充分发挥了园区的窗口、示范、辐射和产业集聚效应,  相似文献   

11.
《党的生活(青海)》2006,(12):I0004-I0004
青海省西宁粮食储备库始建于1985年,经过2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现已成为青海省最大的国有粮食储备企业,现有在职职工90人,其中中共党员46人,  相似文献   

12.
拂去岁月的风尘,感受今天的西宁,它卓尔不群的身姿,舒展着现代都市的绚丽,印证着西宁人奋发的足迹。近年来,伴随着波澜壮阔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的伟大进程,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西宁市委、市政府的决策者们带领全市各族人民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迎接挑战,科学发展,把一个“民不富、市不强”的高原小城,逐步建设成为初具规模的现代化高原城市,在西宁的发展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13.
青海电力工业是伴随着新中国的成长而发展起来的。解放初,全省只有一座发电厂,总装机容量198KW,年发电量48万KW·h,变电容量555KVA,仅有一条21.8公里的6.6KV输电线路,全省电力工人只有51人。解放后,在党的正确领导下,青海电力工业蓬勃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大飞跃。截至2000年底,网内大、中型发电厂共有6座,总装机355.15万KW,全省35—330KV输电线路总长5270公里。  相似文献   

14.
7月30日至31日,中共青海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体会议在西宁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青海省委关于加强“三基”建设提升执政水平的意见》,安排部署了下半年重点工作。省委书记骆惠宁主持会议并作两次重要讲话。省委副书记、省长郝鹏对下半年经济工作做了具体安排。省委副书记王建军,省委常委骆玉林、吉狄马加、多杰热旦、王令浚、王小青、张光荣、王晓、苏宁、旦科出席会议。  相似文献   

15.
实现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的奋斗目标,需要多方面的支撑和努力,其中精神动力是非常重要的支撑.而涵盖自信、开放、创新精神的青海意识,就是我们抢抓机遇、应对挑战.加快青海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强卫同志在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上要求我们.要自觉地把青海意识转化成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实际行动,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相似文献   

16.
这是我们百年的期待,因为奥运:这是我们不变的情结,由于奥运。 2001年7月13日,一个让13亿中国人刻骨铭心的日子——北京取得了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承办权。这是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综合国力增强、社会和谐发展的结果;是一个负责任,有影响的发展中国家的形象得到世人充分肯定的印证作为世界大国中唯一没有举办过奥运会的中国来说,其意义远远超过了奥运会本身。  相似文献   

17.
西宁市公共交通有限责任公司为国有中型一档企业,下辖4个分公司及十几个基层单位,营运线路总长487.25公里。公司党委下设5个党总支、33个基层党支部、66个党小组,管理党员890多名。  相似文献   

18.
春山可望,万物迎新。每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都会“下团组”,和代表委员们共商国是。今年全国两会,是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召开的重要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四五”开局和新征程起步的关键时刻亲临青海代表团参加审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对青海工作的高度重视、对青海各族人民的关怀厚爱,让青海人民倍感温暖、备受鼓舞、倍加振奋。  相似文献   

19.
文化产业是文化与经济深度融合的产物,大力发腱文化产业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西宁“四个发展”的现实需要。近年来。西宁市大力推进“文化西宁”建设,全市文化产业经济总量不断扩大、效益不断提高。但作为西部欠发达城市,我们必须直面西宁文化产业落后于国民经济总体发展水平的客观现实,进一步加怏文化产业科学发展,使其真正发挥富活一方经济的效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所以加快转变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式,也应当是“十二五”时期西宁文化产业发展的主线和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0.
2002年2月,两宁市委、市政府依托西宁独特的地理位置,“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特殊气候条件,凭借众多生态、人文等特色资源,汲取国外和国内全新的旅游品牌理念,准确定位,精心打造推出了“中国夏都”城市旅游形象品牌,并向国家工商部门进行了申报注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