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大钊密切关注腐败这一社会现象,从权力、法律、社会风气等方面分析了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平民政治、推行简易生活等解决腐败问题的对策主张。李大钊廉政思想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当李大钊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后,他将防治腐败、建立廉洁政治的希望寄托于团体训练,最终建立了中国共产党。新时代将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也要坚持和发展李大钊廉政思想,推进制度、作风、法治等建设,以自我革命为一以贯之进行新的伟大社会革命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相似文献   

2.
《党建》2020,(7)
正"钊自束发受书,即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实践其所信,励行其所知,为功为罪,所不暇计。今既被逮,惟有直言。倘因此而重获罪戾,则钊实当负其全责。"1927年4月,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李大钊,在狱中回顾了自己的一生。他写下的《狱中自述》,也成为他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绝唱。李大钊,字守常,河北乐亭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  相似文献   

3.
李大钊的社会主义思想是其整个马克思主义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使他接受马克思主义、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重要途径。这一思想内容丰富,贯穿了他革命活动的始终并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他曾经与五四时期许多先进知识分子一样,信仰过空想社会主义并且真诚地为之进行种种试验,希望依此建立理想的新社会。所不同的是,李大钊最早觉悟,认识到空想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毅然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和十月革命的道路。随后他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为武器,对各种空想社会主义进行批判,成为一个彻底的科学社会主义者并为它在中国的实现奋斗终生。本文对李大钊思想的这一转变作一论述。一李大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这一认识的起点在哪里?党史学界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李大钊同志是道德修养的楷模,他被同时代的人赞誉为"现代中国的一个完人"。[1]无论他的思想,他的行动,他的为人,他的待友处家,都是无可訾议的。"[2]他大力倡导"真实朴素之生活,光明磊落之人格"。  相似文献   

5.
眼下所有关于李大钊生平的论著都认为他是在1922年2月开始参与俄国灾荒赈济会的活动,然在《救灾恤邻》档案汇刊中却明确记载,李大钊从1921年10月北京俄灾赈济会成立伊始即参加了该会的发起和组织工作。他积极投入赈济俄灾活动,一方面是出于对社会公益事业的热心,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藉此机会加强与苏俄联系,培养进步青年"走俄国人的路"。  相似文献   

6.
李大钊在《〈晨钟〉之使命》和《青春》中以"白首中华"来象征中华民族的过去和现在,而以"青春中华"来喻意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亦就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尤其是文中使用了"中华之再生"、"民族之复活"等具有民族复兴之思想涵义的词汇,这些都是对清末民初萌发的中华民族复兴思想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思想意义。不久,在《新中华民族主义》和《新中华民族主义》中,他不仅第一次使用了"中华民族"一词,同时还提出了"中华民族之复活"的思想,而"中华民族之复活"思想的提出,则标志着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复兴"之观念的基本形成。李大钊还探讨了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之复活"或"复兴"的问题。十月革命前,他把实现"中华民族之复活"或"复兴"的希望寄托在中国青年的身上,这也就是他写着《〈晨钟〉之使命》和《青春》等文、呼吁青年努力于"青春中华之创造"的重要原因。十月革命后,他把实现"中华民族之复活"的希望寄托在了马克思主义的身上,走俄国Bolsheviki的道路,这便是李大钊对实现"中华民族之复活"或"复兴"的道路选择,也是他能成为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杰出代表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1916年春寒料俏之时,尚在日本留学的李大钊回望祖国,"春日载阳,东风解冻.远从瀛岛,反顾祖邦."简短的话语当中,充满了对祖国的无比思念之情.西风尽,春归来,日本的春天已经来临,祖国的春天又会怎样呢?自然的景色唤起李大钊青春的激情,为寻求救国救民真理才远渡重洋的李大钊盼望着我中华民族冲出灾难,永葆青春,他奋笔疾书,以一颗真诚的赤子情怀写下著名的<青春>一文,以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阐述了青春的宇宙观,进而阐发了"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中华"的人生理想,这是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的第一篇文章,对当代青年起到很大的鼓舞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8.
董宝瑞 《党史纵横》2003,(10):30-33
1913年春天,李大钊即将终结在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6个春秋的求学生活时,以"朴素其貌,嶷嶷其德","学之充,文之豪放",且充满"侠义之气,卓拔之识"而"翩然起众人中";用当时与他同任北洋法政学会编辑部部长、<言治>月刊主编的同窗好友郁嶷的话说,"同人之文,多拘挛法理糟粕之学",而他"则振翰荦荦,发为感慨悲歌之篇,其造意树义,一以民生为念,阐扬先哲贻德为急,览者感发兴起,颂声交至",令人读之无不觉得"感慨淋漓,明可薄汉霄,幽可泣鬼神,坚以铄金石,悲歌激昂.摧山岳而震鲲鹏"(郁嶷<送李龟年游学日本序>语).  相似文献   

9.
李大钊原名李曹华.1913年东渡日本时,他参照<方言>中的"钊,远也,燕之北部日钊",改名为李大钊,以表明自己救国救民的远大抱负.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代伟人,李大钊不仅为中国革命作出过重要贡献,还在波澜壮阔的伟大革命历程中,以其特有的人文关怀自始至终都对民生问题表示了特别关注。综合观之,这种关注主要表现为四个维度:一是关注民众物质生活和基本生存;二是关注民众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三是关注民众内心世界和精神生活;四是关注民生国内国际不分畛域。对于观察到的民生问题,李大钊还积极为当局建言,急谋解决之策。李大钊的意见和建议虽未进入决策者的视野,但他能有此民生情怀实属可贵。  相似文献   

11.
李大钊的一生是短促的,但也是饱满的,他毕生洁身远名、淡泊寡欲,廉洁克己,肝胆照人.虽身居高位、名满域中,但在人际交往中从不居功自恃,总是虚怀若谷、温良敦厚、处己以约、接物以诚. 一、关心民众生活、尊重普通劳动者 李大钊尊重民众的力量,他认为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早在1916年他发表《民彝与政治》这篇文章时,就明确地指出,英雄源于民众,民众才是真正的创造历史的英雄,他说:"离于众庶则无英雄,离于众意总积则英雄无势力".他较早地运用唯物主义打破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唯心思想及伦理道德的束缚,肯定人民的力量,把"民之意"作为统治中国的"鼎彝",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相似文献   

12.
李大钊非常关注近代的青年问题,他对于近代青年的社会地位及作用有独特见解。除此之外,李大钊对青年的要求主要包括两点:一、青年要认识自己的历史使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二、青年要有新的生活追求,有调和意识。李大钊这种青年观对中国青年教育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3.
李大钊对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历史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大钊对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历史贡献张静如1989年,李大钊诞辰100周年的时候,我在《北京师范大学学报》发表了《李大钊与现代化意识》。文中,我提出:“衡量现代中国历史人物的作用,应该考察其现代化意识之强弱,考察其对变被动社会现代化为主动社会现代化过程的...  相似文献   

14.
正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是20世纪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件。说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不能不说到李大钊。对李大钊的历史功绩,中共中央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称其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者,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我党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字守常,1889年出生在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村。李大钊的童年是不幸的。他是个遗腹子,用当地的话说是个"墓生儿"。父亲李任荣在他出生前的6  相似文献   

15.
新文化运动时期,李大钊认识历史的内容主要是围绕古今之争、中西之辨、兴衰之思三个方面。在这一过程中,他不光深受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进化论等思想的影响,也借鉴并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阐释了有利于民族和社会发展的"民彝"思想。他以自身的理论实践发展了对待古今中西文化以及人类历史的认识,批判了历史虚无主义。  相似文献   

16.
<正>2007年4月28日是李大钊就义90周年。事实上,李大钊不仅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以及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有着卓越的军事才能,这也使得帝国主义和军阀对之"恨之入骨"。策反冯玉祥、郭松龄1916年,袁世凯死后,其嫡系军队分裂成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和以冯国璋为首的直系。奉系张作霖此时在日本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势力范围已扩充到东三省,号称"东北王"。他以荡平中国就任大总统为目标,举起"反赤"大旗,与直系组成联军,向共产党、受共产党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先驱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奠基人,李大钊的马克思主义观是中国共产党人宝贵的思想理论财富.李大钊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他成为推动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时代精英的历史起点.他深入探讨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对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体系进行了整体性的概括,为在中国树立马克思主义旗帜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抓住了唯物史观的两大核心要素,对阶级斗争学说和群众史观进行了辩证的理解和独到的阐释,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先河.他在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坚持的几个原则,今天仍然闪烁着真理的光辉.  相似文献   

18.
杨简是南宋心学的著名人物,他提出"道在人心,人心即道"的命题,倡心性一元说,继承发展了陆九渊心性一物的思想,并对心性分二的倾向提出批评,反对有任何道外之物、心外之物的存在,批评种不符合"心即道"的说法.其思辨性哲理发展了中国哲学,在中国心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正曾几何时,笔者为撰述《共和先驱·范熙壬》一书,在台湾诗人范延中那里,发现了范熙壬营救李大钊的书信《致杨邻葛督军书》,里面披露了一些鲜为人知的内情。那么,范熙壬缘何会营救李大钊呢?师生接力办学刊范熙壬是清末民初颇具传奇色彩的学者与社会活动家。他幼承家学,壮志凌云,有"神童"之誉。他在两湖书院崭露头角,于19岁成为"父子同科"的  相似文献   

20.
别林斯基说过:“人的生活是艺术的主要内客。”他认为社会生活不仅是文学艺术的唯一源泉,也是文学艺求反映的对象。艺术作品的中心任务,就是塑造人物形象,反映人的社会生活。由于社会生活的属性有美丑之分,所以就文学艺术的内容而言,也必定有姜丑之别。一部文学艺术作品,无论其内容是表现美还是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