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诚信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历来受到人们重视.但在当代大学生中却普遍存在着诚信缺失现象,这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而儒家思想有着丰富的诚信思想资源,它为今天重塑当代大学生诚信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文化资源,对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有很大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
诚信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历来受到人们重视。但在当代大学生中却普遍存在着诚信缺失现象,这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而儒家思想有着丰富的诚信思想资源,它为今天重塑当代大学生诚信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文化资源,对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有很大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3.
良好诚信品德的养成,是形成正确人生价值观的基础。然而当前大学生的诚信状况并不乐观,诚信教育还没有落到实处。本文针对当代大学生诚信方面出现的新问题,分析原因,探讨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新举措。  相似文献   

4.
熊平安 《学习月刊》2013,(10):56-5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需要每个人诚实守信、遵守契约。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推进的今天,由于社会、学校、家庭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可以说出现了"诚信危机"。如何规范大学生的诚信行为,通过对诚信的中西传统文化内涵的分析,笔者认为就当前而言,加强制度建设对于较快化解大学生诚信危机具有更大的效果。一、诚信的中西传统文化内涵无论是在中国还是西方,都有着悠久的诚信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5.
刘白明 《求实》2016,(3):27-33
为厘清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传统价值观源流关系的模糊认识,有必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传统价值观的继承与超越予以详细梳理。继承中国传统社会富强、文明、和谐的社会理想目标,对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宝贵资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除广泛吸取传统文化价值观的精华,还以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为指导原则,广泛吸纳人类文明的其他优秀成果,将民主、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先进价值理念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支柱,克服了中国传统价值观的局限性,是当代中国最进步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6.
《前线》2014,(11)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讲到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候,特别强调要继承和创新发展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文化传统,并把"讲诚信"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给予高度重视。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体系中,诚信既是个人修养和人格完善的核心要求,也是社会道德和价值追求的内在基础。诚信道德在当今时代获得了新的意义,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诚信是个人人格完善和社会道德评价的核心内容中国传统文化历来注重个人在社会发展中的  相似文献   

7.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为人处事的基本准则,是市场经济的黄金规则.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十分严重,借贷不还、拖欠学费、考试作弊、就业违约现象比较突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重视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营造浓厚的校园诚信氛围,推进诚信教育的实践和探索,加强诚信制度建设,树立诚实守信的道德风尚.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振兴中华民族的关键。而当代大学生是建设国家的主要力量,是祖国未来发展的希望,因此,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培养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当代大学生身上仍然有很多的不足之处,本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了解释,同时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不足,并且提出了通过中华经典文学著作的诵读,来陶冶当代大学生的情操,培养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最后建立良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9.
论高校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校园文化是高校所特有的文化现象.作为一种亚文化,它是指高校校园所孕育的精神意义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精神内核.高校校园文化既是社会变革在高校校园里的折射,同时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建设积极、健康、向上的高校校园文化,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潜移默化教育的功能,用先进的主流文化引导青年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对于教育当代青年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实现高等教育造就道德品质高尚、智能结构合理、个性鲜明、富有创新精神人才的目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三个层面做出了提炼.高校教育者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要树立文化育人促进人才培养的理念,依据当代大学生的认知特点,以感恩为载体,弘扬感恩文化,开展感恩教育,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中"内化",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1.
李勇强  潘舰萍 《世纪桥》2009,(23):107-108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它的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系列优秀的文化传统。涌动在中华民族血液中的优秀文化基因与精神特质,与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有着血脉相通的地方,我们要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汲取其忠诚品质、民本要素、爱国精神、崇尚责任的人格精神、荣辱之感,结合新的时代内涵,再造传统,大力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2.
李勇强  潘舰萍 《世纪桥》2009,(21):107-108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它的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系列优秀的文化传统。涌动在中华民族血液中的优秀文化基因与精神特质,与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有着血脉相通的地方。我们要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汲取其忠诚品质、民本要素、爱国精神、崇尚责任的人格精神、荣辱之感,结合新的时代内涵,再造传统,大力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3.
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当前,部分大学生在文化自信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时代价值认知不深、网络文化对主流价值观带来冲击等。高校教育者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就必须以传统文化教育为重点,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面对网络文化,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升大学生批判意识和创新思维,并注重历史文化教育,以增强大学生民族认同感。  相似文献   

14.
孝德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美德,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作为培养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内容,孝德教育在培养当代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方面承担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职责。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加强高校思想道德建设,以及提高当代大学生自身素质等方面都需要强化孝德教育。只有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德育工作、坚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熏陶、利用新媒体占领孝德培育新高地、积极倡导大学生自觉践行孝德规范,才能不断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孝德教育,进一步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15.
刘丽丽 《世纪桥》2007,(4):132-132,134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中华民族自强奋进的精神支柱,是凝聚了民族精神的精华,是中华民族之魂,是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对于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精神境界、塑造健全人格具有潜移默化、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高校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时,应重视和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16.
王哲 《世纪桥》2010,(7):76-78
当代中华民族精神是对优秀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经久不衰的精神力量。但近些年随着网络技术的普遍运用,多元文化在国内迅速传播,对中华民族精神形成严峻挑战,对大学生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对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建设就是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下,加强对大学生进行以爱国主义精神为内涵的集体主义精神、自强不息精神、勇于奉献精神、勤奋节俭精神、互助和谐精神、勇于创新精神等的教育与实践,使大学生坚定和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长为和谐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一代新人。  相似文献   

17.
进入新世纪,我们正面临着社会转型、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到来等一系列挑战,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地对当代大学生尤其是党员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影响.研究当前党员大学生价值观的内容、特征及其形成原因,引导跨世纪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断提高当代大学生尤其是党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李宝燕 《世纪桥》2014,(8):61-62
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的发展和形成的重要时期,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其人生的重要一课。那么对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途径的认识,需从其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着手培养。只有这样,才能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9.
一个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是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大学生的价值观状况并不是孤立的,是社会意识形态的"晴雨表""风向标"。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总体上是健康的,但也普遍存在价值困惑的问题。在重塑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问题上,要直面现实,提高认识,统筹安排,形成合力;要加强和改进政治理论课教学;要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重塑价值观;要以高尚的师德感召学生。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需要,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有利于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通过对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面临的困境的分析,提出必须坚持教化与内修相结合的培育路径,力争使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