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启兵 《党史博览》2003,(11):52-54
一部《红岩》的出版发行,震撼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小说中江竹筠的形象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但不少人对江竹筠的爱人彭咏梧和他所领导的川东游击纵队则知之甚少。至于后来围绕彭咏梧烈士称号事件发生的极不愉快的事件,以及不少游击队员所遭遇的错误对待和处理,更是鲜为人知。尽管那些冤假错案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被平反纠正,但作为一段特殊的历史,仍值得世人深思。  相似文献   

2.
在大巴山脉以南,有一座酷似马鞍的大山叫鞍子山,山脊的南面是奉节,北面是巫溪县文峰镇松涛村,松涛村,就是为了纪念革命烈士彭咏梧而取名的,因为以他为原型塑造的文艺形象——小说《红岩》和电影《烈火中永生》中的彭松涛,已经广为人们所知。隆冬季节,海拔1000余米的鞍子山白雪皑皑,杜鹃花在白雪的映衬下显得分外灿烂。沿着山脊下到巫溪境内约一公里的缓坡地带,叫黑沟淌。左面的山槽里有一片茂密的松树林,在苍松翠柏中耸立着一块3米多高的青石碑,上面镌刻着“彭咏梧烈士阵亡地纪念碑”。1947年11月18日,中共川东临委委员兼下川东地工委副书记彭咏梧与江竹筠、吴子见受川东临委的派遣,来到奉节、巫溪和云阳交界的农村领导和发动奉(奉节)大(巫溪)巫(巫山)武装起义。几天后,在云阳农坝鹿塘坪召开军事会议,彭咏梧代表临委宣布组建川东民主联军下川东游击纵队(后改为川东游击纵队)的决定,彭咏梧任纵队政委、赵唯任司令员。会议决定江竹筠回重庆向川东临委汇报起义准备情况,并要求增派干部。1948年1月7日拂晓,川东游击纵队奉大巫支队率先在巫溪县西宁桥打响了武装起义第一枪,一举缴获敌乡中队枪27枝。之后,游击队相继取得了攻打云阳南溪镇和奉节铜钱垭等战斗...  相似文献   

3.
正1947年10月,中共川东临委在重庆成立,彭咏梧任临委委员兼下川东地工委副书记。11月,受党组织的委派,彭咏梧带领妻子江竹筠(江姐)和共产党员吴子见去下川东农村开展武装斗争,开辟第二战场。随后,组建起川东民主联军下川东纵队(后改名中共川东游击纵队),赵唯任司令员,彭咏梧任政委。1948年1月8日,川东民主联军下川东纵队奉(节)大(巫溪)巫(山)支队在彭咏梧的组织领导下,正式举行奉大  相似文献   

4.
正蒋仁风,化名李大兴、李坚木,四川蓬溪县人。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在会昌战役中因受伤离开部队,伤愈后回乡参加革命活动。1947年11月,蒋仁风受中共川东临委派遣,与彭咏梧等人一起领导奉大巫起义,任中共奉大巫工委书记兼川东游击纵队参谋长。  相似文献   

5.
重庆解放后,国民党在下川东(即云阳、奉节、巫山、巫溪,包括原万县等地)的反动势力,不管是政治的或军事的,都在进行最后的挣扎。曾遭遇重创的川东游击纵队在迎接下川东解放的斗争中,一方面进行统战策反,另一方面,保存下来的武装力量仍密切注视着敌人的一切动向,该出手时就出手,直到解放的曙光照耀三峡地区的巴北和七南。  相似文献   

6.
郭虎 《红岩春秋》2011,(1):74-76
云影天光,毫无阻挡地破窗而入。窗外,是繁华的市景,窗内,是杜之祥幽静的书房。每天上午,杜之祥总会坐在明亮的窗前,心无旁骛地伏案写作。当年川东游击纵队波澜壮阔的战斗征程,川东地下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就像一幅幅壮丽而生动的画面,在他的脑海里时时闪现,在他的眼前徐徐展开……  相似文献   

7.
正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川东临委领导的川东游击纵队为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支援人民解放战争,在敌人兵源、粮源要地的下川东地区插上一把刀子。1948年1月7日,在彭咏梧等人的组织领导下,奉大巫起义在巫溪县西宁桥打响了第一枪。随后,这支游击队伍驰骋在奉节、巫溪、云阳和城口的大巴山区,进行了大小战斗15次,征程700多里,历时80多天。这场起义扰乱了国民党在下川东  相似文献   

8.
关于江姐(江竹筠)的情感生活,人们大略知道的只是:江竹筠的丈夫是曾经与她假扮过夫妻的川东游击纵队政委彭咏梧烈士,夫妇俩惟一的儿子彭云于1946年4月出生。事实上彭咏梧在与江竹筠相识之前,已在老家娶妻谭政裂,而且有了一个年长彭云7岁、名叫彭炳忠的儿子。  相似文献   

9.
《支部生活》2011,(6):50-50
关于江姐(江竹筠)的情感生活,人们大略知道的只是:江竹筠的丈夫是曾经与她假扮过夫妻的川东游击纵队政委彭咏梧烈士,夫妇俩惟一的儿子彭云于1946年4月出生。事实上彭咏梧在与江竹筠相识之前,已在老家娶妻谭政裂,而且有了一个年长彭云7岁、名叫彭炳忠的儿子。  相似文献   

10.
《红岩春秋》2014,(1):62-63
奉大巫起义纪念园 奉大巫起义纪念园位于巫溪县下堡镇宁桥村。1947年12月17日,川东游击纵队奉大巫支队成立大会在奉节昙花乡召开。会议决定于1948年1月初举行武装起义,将已集中的游击队员分作两路,同时袭击云阳云安盐场和巫溪大宁盐场。但起义前夕,  相似文献   

11.
彭政委寒夜会绿林 1947年冬,人民解放战争已从战略防御转入大反攻。 到下川东开展武装斗争的川东游击纵队政委彭咏梧,不顾北风扑面寒气袭人,心头揣着一团火,趁着夜色,从巴山深处奉节县青莲乡出发,赶10多里山路,应约去昙花乡会见名震下川东的缘林好汉陈太侯。 两人一见面,陈太侯就高声大嗓喊开了: “好呀!今晚我这个蒋该死喊的‘土匪’,专门恭候你这位国民党要  相似文献   

12.
正1948年春节前,江姐回重庆向川东临委汇报完工作,随即带领由组织上新派到川东游击纵队工作的杨建成、刘本德、罗曙南和女同志周毅,并提着特制的装着党的文件和进步报刊的夹层皮箱,背着医药用品,又离开重庆,乘轮船向下川东进发。船到万县(今重庆市万州区)后,他们再改乘木船,到达云阳县城下游龙洞乡董家坝的彭咏梧外婆家。按照原计划,彭咏梧派的人,将会来这里  相似文献   

13.
关于江姐(江竹筠)的情感生活,人们大略知道的只是:江竹筠的丈夫是曾经与她假扮过夫妻的川东游击纵队政委彭咏梧烈士,夫妇俩唯一的儿子彭云于1946年4月出生。事实上,彭咏梧在与江竹筠相识之前,已在老家娶妻谭政姴,而且有了一个年长彭云7岁、名叫彭炳忠的儿子。彭咏梧和江竹筠这对年轻夫妇,在共同的生活  相似文献   

14.
地处川东革命老区的"红岩"故乡华蓥市,去年以来在农村推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试点,取得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5.
正红岩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于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领导所辖省区广大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在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伟大实践中,特别是在国民党统治中心、在城市环境中培育形成的革命精神。红岩精神在中国革命精神宝库中独树一帜。但迄今为止,在既有的红岩精神研究成果中,关于红岩精神的实践主体尚没有专门的研究成果;红岩精神的实践主体是否包括牺牲在渣滓洞、白公馆的革命英烈以及以他们为代表的川东、川康地下党人,学术界认识分歧、社会上认识模糊。  相似文献   

16.
1948年11月21日,根据七大通过的党章规定,经闽浙赣省委批准,中共浙南特委改为中共浙南地委,我担任地委常委、组织部长.25日,经闽浙赣省委批准,中国人民解放浙南游击纵队正式宣告成立,龙跃为纵队司令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我担任纵队副司令员.  相似文献   

17.
武夷山市(原为崇安县),于1949年5月9日解放,被誉为“福建解放第一城”。 解放战争时期,崇安是闽北游击纵队开展爱国游击战争的中心地带。1946年11月至1947年1月,中共福建省委在南(平)古(田)(建)瓯地区召开具有历史意义的省党代会。  相似文献   

18.
孙克骥,1917年出生于福建崇安县(今武夷山市)。这位开国老将军的故乡,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是闽北革命的中心地区.闽浙赣苏区重要组成部分,中央苏区的一部分。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共闽赣省委、中共闽浙赣特委、中共福建省委、新四军三支队崇安留守处等4个省级机关驻地。解放战争时期,是中共闽北地委和闽北游击纵队活动的重点地带。  相似文献   

19.
正奉大巫起义纪念园奉大巫起义纪念园位于巫溪县下堡镇宁桥村。1947年12月17日,川东游击纵队奉大巫支队成立大会在奉节昙花乡召开。会议决定于1948年1月初举行武装起义,将已集中的游击队员分作两路,同时袭击云阳云安盐场和巫溪大宁盐场。但起义前夕,消息走露,敌人令云安、大宁两个盐场作严密戒备。情况发生变化,原计划难以实施,彭咏梧和奉大巫工委当机立断,决定袭击大宁盐场的队伍改袭敌人防守薄弱的巫溪西宁桥(今下堡镇宁桥村)。  相似文献   

20.
刘建华 《红岩春秋》2014,(12):45-47
正《红岩》是一部以共产党人为争取中国人民解放而进行英勇斗争为历史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作者罗广斌、杨益言、刘德彬曾被关押在"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的集中营里,亲身经历过敌人的种种野蛮暴行,见证了共产党人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他们根据狱中经历和参加下川东武装起义的革命志士的回忆,写作了革命回忆录《在烈火中永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搜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