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禹彤 《世纪桥》2011,(15):101-102
道德人格是人格的道德性方面的规定,是个人的禀赋与后天的道德实践活动所形成的道德品质和情操的统一。大学生的道德人格内涵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和道德习惯及其过程的集合体。健全的道德人格的养成需要在高校教育中树立人格教育的理念,需要大学生群体有培养健全人格的自觉和反思,需要高校教师自觉承担培育大学生道德人格的重任。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当代大学生为视角,对其道德自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问题进行研究。受"非道德因素"影响,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存在偏差和认同危机;道德价值弱化与核心价值观缺失并存;大学生群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接受性较差。研究认为,只有在道德自觉框架下,才能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成效,并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的道德自信。  相似文献   

3.
运用道德模范来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是行之有效的方法.道德模范在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具有示范、引导、号召、激励和鼓舞等作用,通过唤醒价值观念、激发道德实践、引导道德自律、规范道德行为和营造道德教育环境等途径,能使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收到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4.
个人的道德认识与道德实践是否统一,是衡量一个人的价值主体是否建立起来、人格是否成熟的基本标志,也是评价一个人做人、做事、做学问有没有底蕴的标准,甚至是决定一名大学生能否成人、成才、成就一番事业的内在动因和人格支柱。世纪转换中的大学生在道德认识与道德实践的统一上存在明显的不相协调的现状。如何使大学生在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实践)上相统一,是新世纪大学生道德教育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5.
《世纪桥》2016,(6)
道德实践教育是一种融知识体验与活动参与于一体的综合性道德教育,道德实践缺失与大学生亟待社会性发展的事实,应引起重视,道德实践属于社会性学习,立足社会服务项目,是实施德育实践的有效方式,以培养参与型德育公民为目标,以大学生参与社区道德建设为基本模式,有利于重建大学生的积极人生态度,提高合作协作能力,促进自我德育自觉成长。  相似文献   

6.
当代中国,异质、开放、无政府的网络文化导致大学生的道德人格变异,商业化、标准化、通俗化的大众文化导致大学生的道德人格偏移,物欲泛滥、个性张扬、追求世俗的消费文化导致大学生的道德理性危机。大学道德教育应当预见并思考新的文化景观,建构网络教育与生活教育、实践教育与理论教育之间的联系,倡导全面、开放的教育方式,培育大学生健全的网络道德人格、日常道德人格和社会道德人格。使道德教育真正深入大学生的生活,触动大学生的心灵,发挥育人的功效。  相似文献   

7.
当代大学生在种种因素作用下,观念上、道德上产生了错位和倾斜,若不及时而正确地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指导,很容易出现人文精神弱化以及道德素养下降的不良后果.因而社会、学校、家庭都有责任来教育当代大学生发挥自觉性和主动性,积极进行自我剖析,努力参加社会实践,不断提高道德素养.  相似文献   

8.
李永华 《学习论坛》2008,24(2):32-34
"良知说"是王阳明心学思想体系的核心,它把道德基础从外在的天理内化到人的本心,凸现道德实践过程中的主体性、自觉性和能动性.致良知,从道德实践活动和道德修养的角度,体现着主体性道德精神.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是大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道德标杆,是大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内在需要.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要坚持: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知行相结合, 典型示范与群众实践相结合.  相似文献   

10.
道德榜样教育是教育者以榜样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影响学生,促使其人格不断完善的一种教育方法。道德榜样对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发展具有价值引领、个性导向和调节、激励示范的作用。针对当前道德榜样对大学生影响弱化的原因,道德榜样教育应注意契合大学生的心理特征,不要树立过高的目标,重视大学生的道德实践,才能更大地发挥自身应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詹欢  张莲 《党史文苑》2007,(7):63-65
本文从和谐社会的视野出发,阐述了大学生消费道德教育的重大意义,分析了和谐社会标准要求下大学生消费道德教育呈现出来的新特点,并提出通过建立健全大学生消费道德的教育、示范、约束、实践等机制的途径,加强大学生消费道德教育,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提升大学生网络素养的方法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培养当代大学生具有良好的网络素养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一个新的切入点.必须在遵循科学原则的基础上,从观念先导、教学指导、队伍辅导、环境育导、实践引导、道德倡导等方面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网络素养.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道德教育主体性模式是根据道德教育和学生道德发展规律,在充分发挥大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围绕大学生道德主体能力的培养而建立的道德教育的策略和方法体系。大学生道德教育主体性模式构建的结构内容包括围绕大学生的道德主体性而确立的特定的教育主题、教育目标、教育方法、实施条件、评价机制等,构建的基本形式包括价值引导、实践体验和感悟建构等。  相似文献   

14.
康化椿 《求实》2008,1(1):37-40
社会和谐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是主体道德人格的二重性.它反映着人的本质统一性的疏离和分裂,反映着真正主体地位的漂移和虚幻,因而表现为道德人格的不确定和道德自谬.其特征是自我变异认同性、社会随机性、不稳定性、不完整性、良知未泯性.它在道德意识、道德交往关系、道德实践等方面具有多种复杂表现.人格二重性的成因包括主体自身、共时态环境、历时态环境以及道德领域自身等成因;其危害主要表现为道德主体的困境、道德理论建设的困境、道德生态建设的困境、道德实践预期的困境.克服人格二重性,道德建设必须务实以促进主体的自我道德统一性、优化道德生态以提供这种统一性的良好环境,强力推进制度改革以获得社会保障.  相似文献   

15.
杜政 《理论导报》2006,(6):31-32
道德情感体验对道德认识具有催化、深化和固化作用.本文根据大学生道德情感体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大学生道德情感体验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高校德育内在需求机制是大学生基于自身完美和全面发展需要而对德育价值目标的自觉认同和积极追求,是德育个体价值的重要体现.自身完美、成才发展和健康成长是大学生对德育需求的内在动力基础.激活内需--让大学生自我育德,引入生活--让大学生体验道德,德福合一--让大学生享用道德,正确评价--让大学生追求道德,是构建大学生道德内在需求机制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7.
社会道德环境在道德实践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要优化大学生道德实践环境,就要积极搭建社会平台,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发挥精神文化的熏陶作用,发挥道德实践基地的教育作用,发挥规范和评价体系的约束作用。  相似文献   

18.
确立主体性德育观是以就业为导向创新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必要前提.高职院校树立主体性德育观应做好以下几点:推进高职德育内容、手段和方法的改革与创新;营造优良的校园道德环境;努力开拓大学生道德实践的渠道和方法;加强德育教师队伍理念创新.  相似文献   

19.
冯艳菊 《党史博采》2009,(11):48-48
社会道德环境在道德实践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要优化大学生道德实践环境,就耍积极搭建社会平台,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发挥精神文化的熏陶作用,发挥道德实践基地的教育作用,发挥规范和评价体系的约束作用。  相似文献   

20.
网络对大学生诚信心理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在高校的深入发展为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娱乐提供了便利,但同时也对大学生的诚信道德提出了挑战.网络作为大学生道德心理形成和发展的外在环境,遵循道德心理学中环境对心理的作用原理,通过内化机制影响大学生的诚信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