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伟 《法治研究》2010,(7):103-105
区分电子签名认证中不同法律关系的性质,理清电子签名认证中的各种法律关系,确定电子签名认证机构、电子签名人和电子签名依赖方的法律责任,有利于我们明确电子签名认证中的责任归属,完善相应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已于今年4月1日实施。电子签名法的实施将推动我国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的快速发展。同时电子签名法的实施也将为公证介入电子商务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本文就电子公证的相关问题作一些探讨。一、电子签名需要电子公证保驾护航电子签名是一种能够在电子文件中识别交易人身份、确保交易安全、起到与手写或盖章同等作用的电子技术手段,是建立在计算机基础上的个人身份。电子签名并不是书面签名的数字图象化,电子签名是一种验证方式。在电子签名中起核心作用的是电子认证服务提供者,即第三方的认证机构(CA)。要获得…  相似文献   

3.
进入了先进的数字化、网络化时代,电子商务在世界迅速发展,成为跨国贸易的主要选择,电子签名开始逐渐替代传统合同中的手写签名.传统交易大多以书面交易方式制定,但电子商务的交易信息传递电子化、虚拟化.所以传统的交易相关法律在新的技术条件下是难以适用的.为促进电子商务发展,除在技术层面应不断完善外,法律方面的健全也尤为必要.而电子签名的效力问题是电子商务发展的核心问题.目前世界多国都已构建了较完整的电子签名立法体系,且冠以电子签名法之名.中国政府也十分重视有关电子商务的立法,并且于2004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确认了电子签名的效力.本文主要通过介绍目前国际上电子签名立法的主要内容及发展趋势,结合国内实际情况,就电子商务中电子签名立法的原则和我国对国际电子商务中电子签名的效力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电子签名法》的颁布,明确了电子签名具有与手写签字或者盖章同等的法律效力。但是电子签名还存在着许多的法律空缺,在应用上还有很多问题。本文从论证电子签名具备无因性而且特点显著入手,为我国《电子签名法》的完善与发展,为电子商务经济的推进开辟一个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5.
电子签名举证与责任推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锁通 《河北法学》2006,24(5):152-156
电子签名法对可靠电子签名的法律效力、电子签名人与认证者的责任及过错承担做了原则规定,但对相关电子签名如何举证、签名依赖方等相关方的过错责任及各方无过错后果如何承担,出现损失后如何能确保相关方的合法权益得到补偿等没有涉及,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探讨以期对具体的司法实践掌握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论日本<电子签名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于2000年5月31日通过了《电子签名及认证业务的法律》(以下简称《电子签名法》)及认证相关法律,并于2001年4月1日起付诸实施。该法涉及电子签名的立法原则、宗旨、电子签名的种类与效力、认证机关的职能及其认定条件、承认外国认证机关颁发之电子证明书的效力问题,指定调查机构的标准,以及对电子签名犯罪的惩罚等,旨在规范日本电子商务活动并提供法律依据,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为跨境电子商务交易的发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7.
电子签名是电子商务中不可缺少的鉴别交易者身份的手段 ,实现电子签名有多种技术。电子签名的立法可划分技术特定、技术中立及折衷型三种模式。技术特定模式将数字签名作为法定技术 ;技术中立模式则不规定将特定技术作为法定技术而仅规定广义的电子签名概念 ;折衷型属两者的结合。  相似文献   

8.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电子签名行为,确立电子签名的法律效力,维护有关各方的合法权益,制定本法。 第二条 本法所称电子签名,是指数据电文中以电子形式所含、所附用于识别签名人身份并表明签名人认可其中内容的数据。  相似文献   

9.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电子认证服务行为,对电子认证服务提供者实施监督管理,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和其他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电子认证服务,是指为电子签名相关各方提供真实性、可靠性验证的公众服务活动。本办法所称电子认证服务提供者,是指为电子签名人和电子签名依赖方提供电子认证服务的第三方机构(以下称为“电子认证服务机构”)。  相似文献   

10.
2004年8月《电子签名法》的出台,推进了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该法出台后,电子签名在电子商务纠纷中将被不可避免地被作为民事诉讼证据使用。但《电子签名法》不是证据法,对电子签名作为证据使用的规定有的语焉不详,有的根本未做规定,构成了电子签名作为证据使用的障碍,不利于对电子商务纠纷当事人的保护,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电子商务的发展。因此,对电子签名进行民事证据法视角的考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电子签名的法律效力认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子签名不是一种安全的签名手段,面临着各种风险和当事人的抗辩,其安全隐患主要发生在数字签名密钥对和数字签名证书的发放环节及私钥的储存环节。在电子签名的法律效力认定案件中,需要专门的电子数据司法鉴定机构来弥补法官或仲裁员在计算机与网络专业知识方面的不足以及在技术上提供数据电文和电子签名真实性、完整性和不可否认性的证据。认证机构因自身资质和服务缺陷以及中立性和公信力存疑而不宜作为电子签名的司法鉴定主体。应结合技术层面上的鉴定、检测与法律层面上的假定、推理来认定电子签名的法律效力。  相似文献   

12.
高富平  俞迪飞 《法学》2004,(11):89-98
电子商务发展的最大法律障碍是如何解决电子记录等同于纸面证据的问题 ,直到目前为止 ,我国尚未妥善解决这一法律问题。全国人大常委会 8月 2 8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 ,旨在确立电子商务领域电子签名的法律效力 ,进一步规范电子签名相关行为。但是笔者认为 ,电子签名或数字签名技术的应用存在不少局限性 ,电子签名并不是解决数据电文效力的唯一技术手段 ,其关键在于将“功能等同法”的三个原则吸收到证据法 ,建立如何认定电子记录为有效证据的规则。  相似文献   

13.
联合国电子签名示范法(草案)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令珅 《河北法学》2001,19(4):6-10
介绍电子签名示范法的来源、目的及主要特点,评述该法的主要条款,阐述对我国电子签名立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无纸化电子签名作为公务行为和交易手段,日益为众多行为人参与并接受。为了在网络经济时代更好地发挥公证的职能作用,笔者试从传统的书面印章、签名属实公证入手,就电子签名属实公证的可行性等问题,作一探讨。电子签名简介  电子签名也称为数字签名,与传统意义的签名、印章相比,在确保文件、票据所载信息不会被伪造、篡改、冒充和否认,即文件安全要素完好方面,其作用和功能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二者的表现形式,电子签名是以“打包被签名文件”的方式出现在计算机上。众所周知,计算机可能产生合同、文件、报…  相似文献   

15.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电子签名行为,确立电子签名的法律效力,维护有关各方的合法权益,制定本法。 第二条 本法所称电子签名,是指数据电文中以电子形式所含、所附用于识别签名人身份并表明签名人认可其中内容的数据。 本法所称数据电文,是指以电子、光学、磁或者类似手段生成、发送、接收或者储存的信息。  相似文献   

16.
刘泽华  何正啟 《中国法律》2005,(1):32-33,95-97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以下简称《电子签名法》)将於2005年4月1日正式开始实施。《电子签名法》的实施,将结束中国银行界长期以来开展电子银行业务‘无法可依’的局面。  相似文献   

17.
联合国电子签名示范法(草案)评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介绍了电子签名示范法的来源、目的、及主要特点,并评述了该法的主要条款,最后阐述了对我国电子签名立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18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于2004年8月28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05年4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二○○四年八月二十八日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了规范电子签名行为,确立电子签名的法律效力,维护有关各方的合法权益,制定本法。第二条 本法所称电子签名,是指数据电文中以电子形式所含、所附用于识别签名人身份并表明签名人认可其中内容的数据。本法所称数据电文,是指以电子、光学、磁或者类似手段生成、发送、接收或者储存的信…  相似文献   

19.
美国全球和国家贸易中的电子签合法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韦燕 《经济与法》2001,(3):40-41
2000年10月1日,美国《在全球和国家贸易中的电子签名法案》(以下简称《电子签名法案》)生效。该项立法作为美国政府推动电子商务的重要举措,为电子签名和电子记录的法律地位的确定制定了重要的程序和规则。根据该法案规定,在该法案确定的标准得到遵守的前提下,即可赋于电子签名、电子合同和电子记录以法律上的确定性。法案包含以下重要内容:(1)范围;(2)应用;(3)消费者同意要求;  相似文献   

20.
2004年4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对电子证据中的重要概念进行了定义。同年,北京发生《电子签名法》全国第一案判决,意味着我国的电子签名法真正开始走入司法程序。因此,有必要对于电子证据的特征和分类进行明晰,针对电子证据的认证条件、原件和真实性存在的争议进行思考,以期对电子证据的采信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