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经济欠发达地区要与发达地区同步进入小康社会,必须拥有一批懂技术、能创新、高素质的各类人才。因此,必须树立大人才观念,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把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放在改革开放、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中去思考、去定位,大力实施人才战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2.
在现代经济中,人才即是“资源”和“资本”。那么,经济发展规律必然给人才市场化带来以下推动:一是人才向利益最大化的目标聚集。人才由资源配置效益低的地方流向资源配置效益高的地方,是人才流动的客观规律。这几年,我国出现了“出国热”,大批人才流向国外;北京和沿海一些城市外企、外商的总代理,由过去的外国人面孔逐渐变成中国人的面孔,这些人中不乏我国的高精尖人才;从国内来说,欠发达地区向沿海发达地区流动量加大,仅内蒙古1984年至1998年科技人员外流达16000人,其中1998年就外流2600多人,这些人大多是中青年业务骨干。…  相似文献   

3.
科学的方法是推进欠发达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望远镜”和“显微镜”。我国欠发达地区,由于在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等方面与发达地区有一定差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方法必然与发达地区有所区别。欠发达地区既要正视经济转型中的现实,坚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决心,又要遵循求真务实、与时俱进、系统分析、创新思维和以人为本等的科学方法,把科学发展观的方法论贯穿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始终,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寻求新突破。  相似文献   

4.
都匀市提出的“资本置换”的理论和运作举措。人们称为“都匀模式”。 “都匀模式”是在经济欠发达的民族地区产生的。一年多的实践证明,大大地推动了地区经济发展,成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一条路子。 “都匀模式”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资本市场尤其是西部地区资本市场不发达的条件下产生的。探索了国有资本通过市场盘活和升值的路子。  相似文献   

5.
人才市场的孕育和形成,无疑对促进人才流动,创造“英雄有用武之地”的环境是积极的、有益的。但如何使人才“合理流动”,还必须有章可循,建立一整套与人才市场体制相适应的法规法令,使人才市场的发展纳入规范化和法制化的轨道。社会主义人才市场的前提应该是有计划的市场。只有有计划地调剂人才,才能达到人尽其才的目的。如果完全靠市场规律来配置人才资源,任凭“孔雀东南飞”,必然导致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之间的人才结构失衡。合理的人才配置,应该是人才密集地区适当向人才匮乏地区输送,这样才有利于科技开发和经济发展,减少人才的浪  相似文献   

6.
巴西东南部以圣保罗、里约热内卢和贝洛澳里藏特为支点的经济三角区是该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而中西部、东北部和地域广阔的亚马逊河流域经济相对落后,甚至处于低度开发状态。巴西国内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造成了所谓“两个巴西”的说法。巴西政府非常重视地区发展不平衡现象,认为它事关国家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甚至国防安全。因此,巴西很早即提出实现“国家一体化”,从疆域治理和社会、经济发展方面使国家成为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7.
发展区域经济,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也是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就是要按照经济规律,把东部发达地区的区域优势向中、西部延伸,与内地的资源优势和经济技术优势有机结合起来,从较大范围和各自不同特点进行区域经济规划,使之资源合理配置,从不平衡中求平衡发展,达到共同富裕。 在“九五”期间,从经济体制转变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两个”转变过程中,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必须要重点处理好几个关系: 一是联合协作与经协枫构的关系。改革开放17年来,横向联合与协作,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地区间的合理流动,打破了各自为政的现象,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在,《建议》又明确提出了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这给联合与协作带来了难得的契机,东部地区具有技术、资金、人才、信息等优势,而  相似文献   

8.
所谓人才国际化,主要是指人才竞争、人才流动、人才素质、人才构成等方面的国际化,它与经济全球化相伴相随,共生共存。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人才的国际化趋势也进一步加强。江苏作为经济外向度较高的沿海发达省份,要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就必须大力推进人才国际化。这是江苏提升人才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实现“两个率先”,即“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保证。但是,江苏人才国际化与经济全球化的要求还存在一些不相适应的地方。一是人才开发国际化理念还没有在社会上真正树立起来,人才…  相似文献   

9.
贫困地区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这是谁都明白的道理。但如何引进人才、留住人才,让人才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这一直以来就是贫困地区最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才问题解决不好,就会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瓶颈,从而制约其经济的发展。因此,很多地方都把人才问题上升到“战略”的高度来认识,想尽办法来发掘人才、引进人才。由此可见,“人才”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最近,在都匀市召开的“上海.黔南科技合作人才交流工作座谈会”,就是黔南自治州在“引进人才”上的一种新探索和新创举。它的创新举措不仅在于与有“人才高地”之称的上海实现人才的对接,而且还从制度上保证上海的人才尤其是科技人才源源不断地输入到黔南自治州这块经济虽不发达但却有丰富资源的地方,从而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实现双赢。  相似文献   

10.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现实条件和差异性,决定了政府调节经济发展要做到“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的结合,这种结合要求地方政府通过制定经济政策、选择发展模式、调整产业结构、确定增长极和加大人才培育来实现。  相似文献   

11.
(一)东西部差距拉大的一个突出原因是投资量的差距。其实,从市场经济角度看,投资量大小是表面的原因,深层的原因是生产要素的组合问题。东部较发达地区资金、技术、人才、科学管理等生产要素较好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大批经济效益好的企业。由于经济效益好,一方面对资金、技术、人才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发达地区内部也能产生更多的积累资金,这种投资的良性循环使得发达地区的投资量越滚越大,从而推动经济健康运行和高速增长。不发达地区的情况正好相反。应该说,国家是比较重视对不发达地区的资金投入的。  相似文献   

12.
为了加快溧阳经济的发展步伐,溧阳市委、市政府以改革为动力,确立了“四大开发”的战略目标,提出了稳定农业、发展副业、振兴商业,主攻工业的工作思路,实行了重点抓、抓重点的工作方法,通过抓重点乡镇来带动一般乡镇,做好面上工作,这无疑是对经济落差乡镇的巨大压力。所谓经济落差乡镇,就我们溧阳来说,是指相对于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而言的经济落后地区。其主要标志是经济发展水平特别是第二产业的发展明显滞后于发达乡镇,农业在区域经济中仍占很大比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农民收入和消费水平低于全市平均水平。找准和消除影响这些落差地区经济发展的障碍性因素,并提出正确的区域性经济发展战略,对于促进整个溧阳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个体私营经济得到了发展,包括贫困县城个体私营经济也得到了发展。但是,这离党和政府的要求还很远,它还没有达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较高要求。在经济发达的地区,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得较快一些;在贫困地区,特别是贫困县,由于本身的经济发展缓慢,资金、技术、人才缺乏,观念陈旧,对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认识不足,没有从根本上营造好一个宽松的环境,使得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较为缓慢,甚至徘徊不前。其实,任何地方都有经济发展的优势,贫困县也不例外。我国绝大多数贫困县有丰富的各种资源,只是  相似文献   

14.
朱镕基总理最近在听取国家人事部工作汇报时强调:“现在我们开发西部最根本的是人才,不解决西部地区的人才资源问题,开发西部地区是有很大障碍的。”人才资源开发是地区经济开发的基础,没有充足的人才,就不会有发达的经济。我们不仅要抓住西部大开发的良好机遇,加快内蒙古的发展,更应当牢牢抓住人才资源开发这个关键,加大人才开发力度,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扫除障碍。一、必须把人才资源开发摆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突出位置由于历史、自然和社会等原因,我国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落后于东部地区,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则更加落后,其突出…  相似文献   

15.
张锦湘 《新湘评论》2005,(10):48-48
双峰县委学习中心组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双峰籍在外人才优势,从发达地区的大企业、高等院校、国家科研机构等地方“借脑引智”,吸引“候鸟式”人才,初步形成了“借他人之智为我所用”的局面.  相似文献   

16.
一、鄞县专业人才队伍发展的现状“八五”期间,全县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结构逐步改善,素质有所提高.四年来,通过招、聘、引等多种途径和办法,全县共引进各类专业技术人员5000余名,专业技术人员拥有量已由1991年的每万人154名上升到218名.本地人才的培养使用也出现了良好势头,先后有5849人次获得了各类专业技术职称,有力地促进了我县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但与我县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的要求相比,现有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发展还明显滞后,主要表现在:1、人才总量不足.据调查,到1995年底,全县现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5500人,平均每万人拥有专业技术人员218人,低于全省的平均水平,与经济发达地区相差距离更大,这与我县经济强县不相称.  相似文献   

17.
王博  吴学文 《发展论坛》2000,(10):38-39
响应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决定》和江泽民总书记“有条件的地方要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号召和要求,许多经济发达地区都加快了农业现代化步伐。而经济欠发达、农业占比重大的地区,能否在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上有所作为 ?对此,谈点自己的认识。   一、经济欠发达地区也要发展现代农业   首先,发展现代农业是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需要。按照邓小平经济发展三步走的战略,本世纪末基本实现小康目标之后,开始转入现代化建设,并在 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目前,我国经济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特别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出现了一…  相似文献   

18.
在福建省加快闽东南经济发展步伐的新形势下,闽西龙岩地区应该选择怎样的经济发展战略,才能实现山海联动发展,加快山区经济、社会发展步伐,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顺利完成“九五”计划,以崭新的面貌跨入二十一世纪?这对于闽西的发展来说,是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 尽管经过四十多年的努力,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闽西经济从“吃饱饭、上工业”开始实践,经过几届班子的努力和全区人民的拼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已进入营造和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闽西区域经济的发展阶段。但与沿海和经济发达地区相比,闽西经济总量还比较小,经济实力还不强,人民生活水平还不高。如何赶上沿海和经济发达地区,尽快缩小其间的差距,改变老区、山区、贫困地区的面貌?实践表明:只有走发展外向型经济道路,才能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但是,龙岩地区地处山区,与闽东南和厦门特区仍有一段距离,发展外向型经济面临许  相似文献   

19.
澳大利亚虽是经济发达的国家,但其中西部地区与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很大差距。在经济不发达地区,居住的主要是土著人。土著人是澳大陆的原住民,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传统,加上土著人居住区的独特自然环境,其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为了缩小地区差距,澳政府选择以旅游业作为提高土著人居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突破口,并于1997年推出了“土著人旅游业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0.
所谓人才“倒流”,是相对人才的传统流向,即所谓“人往高处走、往好的地方流”而言的,是人往“低”处走,往“差”的地方流。此种人才流动虽谓之“倒流”,但并非真正倒流,而是优秀人才从人才密集、有的未能发挥应有作用的地方,流向国家建设事业更需要、更有利于发挥作用和锻炼成长的地方,流向改革和建设的第一线、主战场,这是对国家建设和人才成长都有利的合理流向,应当大力提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