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论交往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从封闭到开放 ,从地区到世界的进步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之间的交往起着很大的推动作用。一、人类社会的历史 ,就是以生产力发展为背景 ,以满足人各方面的需要为目的的交往史150多年前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明确表述 :“人类社会的历史既是生产的历史 ,又是交往的历史 ,首先是生产的历史。而生产的本身又是以个人彼此之间的交往为前提的。”在这里马克思、恩格斯把交往与生产放在一起来考察 ,既明确了生产的决定性质 ,又突出了交往的地位和作用 ,并指出 :“……在整个历史发展过…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既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形态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形态相结合的历史演进过程,又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本身向现代转化过程中极为重要的环节与组成部分。在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关系问题上存在着许多争论,但它们均印证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化是辩证互动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推动与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过程,呈现出了三个历史时期,这就是首先通过变革与本质上否定传统文化而形成的革命文化传统时期,其次是通过恢复与初步重建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建设关系的传统文化现代化时期,第三是目前正在进行着的重新整合传统文化与全球化时代现代化关系以确立完整的中国民族现代文化传统时期。  相似文献   

3.
<正>关于人与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理论上多是这样表述的: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是辩证统一的,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目的,又是社会发展的手段;而人的发展的结果,又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人的发展不仅具有个体的意义,而且具有社会的意义。但二者除了一致性之外,也存在着差异,因为某些个人的发展不等于社会的发展,社会的发展也并不直接等同于人的发展,相反,在以往一些特定历史条件下,社会的发展是以牺牲某些个人的发展为代价的。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分工和分配以及由此带来的二者之间的对立统一就是其最突出的表现。可以说,在社会发展的某一个过程中忽视、甚至排斥人的发展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无法避免,但同时也是历史留给我们的痼疾,是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背道而驰的。因此,今天我们提出了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四位一体”以及“整体社会”这样一些概念,就是要求在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发展的过程中,推动整体社会的全面进步。这其中,所强调的“社会建设”和“整体社会”,实质也就是要突出人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4.
“历史与现实的留学浪潮”之二留学生与中国的现代化运动焦润明中国的现代化运动肇始于19世纪60年代的洋务运动。这是一场顽强地追赶着世界现代化大潮、逐步地改变着中华民族历史命运的最深刻最伟大的变革。而留学生则是这场历史变革的主体,在中国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社会变革的主要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传统社会不断变革赋予了中华文明持久生命力。从上古三代至今天的改革开放,中国传统社会经历多次重大变革,并鲜明地表现为四个主要特征:与商品经济发展紧密联系,商品经济是社会变革的重要推动力量;以“民”的演变为基础和发展主线,经历了部族社会、豪民社会、富民社会、市民社会四个变革时代;以“乱”为表象,实质是“变”,是社会秩序的新整合,是走向“和谐”的必然过程;社会的整体变化,包括了社会意识和价值观念的调整。中国传统社会每一重大变革,都伴随着儒学的复兴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爱国主义就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就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列宁选集》第3卷308页)爱国主义是一个历时性的观念.它既是历史的积淀,又是现实的价值抉择;它既是厚重的民族传统,又涵容了时代的要求.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邓小平同志正是从历史和现实的结合上,论述了爱国主义的当代内涵,把爱国主义提到改革开放和振兴中华的新境界,揭示了爱国主义的价值意义.1.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与独立自主的关系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理论基础.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准确地说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因为社会主义没有固定的模式.革命成功后,各国必须根据自己的历史条件建设社会主义,照搬照抄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他高屋建瓴地指出我们的基本经验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陈石庆 《湖湘论坛》2006,19(4):67-69,92
台湾与大陆同属于一个中国既是历史的又是现实的客观事实,而且具有坚实的法律基础。所以,在法律层面,“台独”违反国内法和国际法;在法理层面,“台独”违背中国历史事实;在意志层面,“台独”缺乏真实民意基础。  相似文献   

8.
人类的历史,本来就是一部不断地在改革创新中前进的历史。人类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总是一次又一次反复地变革自然、改造社会、发展生产力,从而推动社会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社会主义作为一个与以往一切社会不同的社会制度,仍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适合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而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这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客观规律决定了的。正如恩格斯指出的:“所谓‘社会主义’,不是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  相似文献   

9.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中国共产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这一社会发展战略的提出,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丰富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次理论升华,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流行语:源流与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语言是一套最重要的符号体系。它既是人类社会最直接、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又是人类文明的最好载体。它记录着人类的历史和人类的文明,而人类社会的发展与变革,也必然地使语言产生相应的演进和流变,特别是在社会转型,文化变迁的特定历史时期,这种演进与流变会表现得尤为显著和突出。当前的一种语言变异现象即青少年流行语的盛行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我们每个人对青少年流行语都不会感到陌生,因为它已经出现在我们社会的各个角落。昨天流行的是“潇洒走一回”、“我想有个家”,今天流行的则是“爱你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历史观变革既是“改变世界”的哲学革命与人类解放的社会理想相统一的革命宣言,也是哲学批判与生活现实批判内在一致的“新世界观”。为了避免偏离马克思思想内核而导致无根的理论僭越,应基于“历史唯物主义”本身,以“在历史中”而非“超历史”的观点来思考人的历史及其发展,注重马克思历史研究的问题意识、思维逻辑、价值诉求和理论成就的整体性,自觉体认马克思历史观现代变革的思想真义。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属于哲学范畴,阐明了关于近代以来人类社会产生、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规律。马克思辩证地继承和发展了维柯和黑格尔等人的世界历史理论,为唯物史观提供了世界性视野,并推动唯物史观发展为世界性哲学,从而实现了其对于世界历史理论的革命性变革。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以“现实的人”为逻辑起点,以资本批判为现实内容,以“人的自由和发展”为理论旨归,从“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这一历史逻辑出发,全面、深入地考察和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在现代化过程中现代性的建构和矛盾,阐述了全球化的历史必然性和现代化的主要表现。马克思对世界历史的批判和建构不仅是我们当前认识“时代之变”的思想基础,也是指向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理论和现实路标。  相似文献   

13.
论法治政府与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治政府属于政治现代化的范畴。政治现代化作为现代化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所要探究的乃是社会发展与政治进步之间的互动关联结构,它所要建构的正是包括政府变迁在内的政治发展的一般模式。时下正在历史性展开的中国政府变革,实际上就是要完成从传统政府向现代政府的历史转型;这一历史转型的基本目标,就是坚持和实行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因之,法治政府与现代化之间有着无法割断的内在联系。本文通过对法治政府与现代化相互关系的考察,阐述了三个问题,这就是现代化是传统社会向现代文明社会转变的世界性历史进程;法治政府是民族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价值重构与功能定位;现代化是当代中国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现实动因。  相似文献   

14.
农业起源于没有文字记载的的远古时代,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产业。在过去的一万年,世界农业的发展先后经历了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三个阶段,而未来农业将进一步改变人类的生活。原始农业:由“攫取经济”向“生产经济”的重大转变说起农业起源中心,从世界范围看主要有三个:西亚、中南美洲和东亚。东亚起源中心主要就是中国,我国农业起源可以追溯到距今一万年以前,到了距今七八千年,原始农业已经相当发达了。农业的发明,既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革命性变革,又是动植物发展史上一次划时代的大事。从此,人类实现了由攫取经济向生产经济的重…  相似文献   

15.
1.完全可以如是说,“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既是一支由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创作的、能加速推进中国社会历史的“实践进行曲”,同时又是一曲当代最雄壮的融贯汇合着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多方面的“理论交响乐”;而由邓小平倡导和指挥施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则是这一支‘“实践进行曲”的基调并理所当然地成为这一曲“理论交响乐”的主旋律。2.“改革开放”,既是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和理论得以创生的历史前提条件,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在中国持续发展和走向成熟的社会必要条件。邓小平的…  相似文献   

16.
刘维佳 《前进》2010,(1):10-12
关于现代农业,我有三点认识:一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既是一个内生的、耦合的、你中有我的融合过程,又是一场外向的、裂变的、脱胎换骨的深刻变革。切断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的紧密联系,现代农业就失去了“根”;看不到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的重大区别,现代农业就丢掉了“魂”。  相似文献   

17.
做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代表 ,是江泽民总书记关于“三个代表”重要论述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 ,体现了对我们党的历史使命的新认识 ,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放在人类文明的大视野中去看 ,“文化”是一个十分广泛的概念。它既是一种精神价值体系 ,又是一种社会生活方式。先进文化 ,简言之 ,就是一个民族与社会发展的要求、与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相适应的精神价值体系和社会生活方式。我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是和世界发展的潮流相一致的。我们的目标 ,就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所以 ,当代中国…  相似文献   

18.
左世忠 《前进》2012,(8):33-35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的历史古国。数千年的风雨洗礼,积淀了丰厚的文化传统和文明历史,这是历史留给我们的、有别于世界其他文明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山西这样一个既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又是我国“司法鼻祖”皋陶诞生地的地方,不仅有着悠久的人文历史文化,还有着深厚的司法历史文化。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所包含的“德礼融于法”的重要特征和追求秩序、注重和谐的内在精神,在这片土地上得到了良好的传承。如何科学把握传统法律文化与现代法院文化建设的契合点,在批判的传承中探索法院精神文化建设的路子和方法,是我们在推进现代法院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应认真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正>一个社会的基本价值观总是在该社会的历史传统和现实境遇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形成的。浙江精神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我们浙江人的基本价值观,它既是浙江社会历史文化经验的总结,又是浙江当代实践精神的集中呈现,体现了历史维度与现实维度的结合。  相似文献   

20.
周平 《思想战线》2018,44(2):61
党的十九大在大会的主题、 新时代的内涵、 党的历史使命、 国家发展目标等的确定上, 都使用了 “中华民族” 概念, 从而使中华民族得到前所未有的凸显。 这样的凸显, 既是政治决策的产物, 也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据。 回溯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可以看到, 在民族国家构建、 国家陷入深重危机、 实行改革开放并促成社会深刻变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等若干历史紧要关头, 中华民族问题就会被历史凸显出来, 并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这表明, 在中国由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转型的过程中, 作为一种社群形式的中华民族, 既是重要的文化资源, 又是不可或缺的组织资源, 其形成和发展都是必然的, 并对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发挥着根本性的影响。 国家未来发展目标的实现, 也有赖于中华民族这种社群形式的作用的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