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当前的司法实践中“同案不同判”的现象比较突出,其最主要的根源在于制定法自身无法克服的缺陷。案例指导制度可以有效地弥补制定法的缺陷,对于促进司法适用标准的统一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正在探索中的案例指导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当务之急是提高指导性案例的编选水平,以适当的方式赋予指导性案例事实上的约束力。  相似文献   

2.
在刑事司法领域,案例指导制度有助于规范司法人员的刑事裁量权,弥补刑事立法之局限,保障法律适用标准的统一。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的案例指导制度,应遵循合法性、谦抑性、遵循先例、时效性、权威性原则,促进指导性案例的发布主体多元化、效力层级化、遴选标准科学化、形成机制诉讼化、指导方式明确化。  相似文献   

3.
案例指导制度是司法判例制度的中国样态,运行至今,制度的力量正在逐步显现。国家主义立场对案例指导制度的构设和司法应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偏好理性建构,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稀释指导性案例形成的自然性与司法性,模糊其与司法解释之间的界限,同时指导性案例在司法应用程序上有待进一步探索。推动完善案例指导制度,以统一法律适用标准,实现司法公正,需要在继续坚持国家主导的前提下,立足立法与司法的双重视角,尊重司法规律,遵循司法判例作用生成原理。  相似文献   

4.
环境司法是解决环境争端的重要途径,其中必然会涉及到利益衡量的过程,法官通常会先从环境法律规范中发掘确定的利益阶层秩序,为环境司法中的利益衡量寻找客观评价标准,但这样仍会给法官留存较大恣意空间。而案例指导制度作为当前司法改革的重点内容,其核心功能在于统一法律适用标准,限制司法裁量恣意,因此有必要在环境司法利益衡量中引入此制度,并针对环境司法审判中常见的疑难问题发布指导性案例,辅助制定法提供确定的利益阶层秩序,同时指导性案例中的利益衡量逻辑思路和利益衡平方式也可被参照援引,为规范环境司法中的利益衡量做出创新。  相似文献   

5.
在司法审判工作中引入带有判例法色彩的中国式的判例制度———案例指导制度,是我国司法改革中的一项创举。建立和完善案例指导制度,首先应对指导性案例的效力加以明确;其次,明确审核发布案例的主体及程序;再次,要严格指导性案例的选择标准。  相似文献   

6.
从领域分布、体例结构、发布时间、主体与遴选标准几个方面入手,对湖南省955个行政执法指导案例进行考察梳理,可以总结出目前我国行政执法指导案例制度在运行中存在的指导案例公开不及时、部分指导案例相矛盾、遴选标准不明确等制度困境。这些困境严重影响了行政执法指导案例制度作用的发挥,不利于该制度设计目的的实现。因此,从其他相关制度配合、发布主体层级设置、遴选标准优化等角度提出解决实践困境的道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案例指导制度强调"指导",目的在于当法官审案遇到成文法规定得不够清晰又暂无法律可依的情况时,使其可以有所借鉴,这显然不是要求以判例作为法律依据的。案例指导制度对审判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其可以弥补成文法的不足,限制法官的自由裁量权,节约司法资源。  相似文献   

8.
指导性案例对法律解释提出了四项基本要求:一是有法律解释的内容;二是解释合乎法律本意;三是对案件中法律问题的解释有所创新;四是法律解释方法应合理运用。法律解释规则的融贯运用,是满足指导性案例要求的基本的、合理的路径。法律解释规则的融贯运用,宏观上是各种法律解释规则运用的排序与整合,微观上是各种法律解释规则的具体细化运用。在杨延虎等贪污案中,首先运用了文义解释规则,在特殊情况下充分运用了扩张解释规则、体系解释规则以及目的解释规则,实现了法律效果与政治效果、社会效果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行政指导作为一种新型的行政行为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救济缺陷尤其是司法审查的缺失是世界各国运用行政指导进行行政管理存在的普遍现象.文章着重探讨了司法审查行政指导的立论依据,并从实证的角度考察了司法权对行政指导的审查,进而提出了司法审查行政指导的若干具体构想.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案例指导工作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逐步进入规模化和规范化发展的阶段,在审判实践中对促进法律统一适用发挥了积极作用。我国案例指导制度的后继发展,应充分发挥各类案例的功能作用,实现案例体系的合理化。案例指导在我国并非正式的法律渊源,但是,随着法治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制定法本身具有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案例指导对我国法院及法官在理解适用法律、定分止争中所起的作用越发显著。案例指导制度的运行应当实现与法律适用统一的对接,从裁判过程的一般环节出发,解决当前法律适用中的裁判准则发现、裁判结论正当化、法官裁量权调控这三大机制缺失,为审判实践提供普遍性与特殊性、稳定性与适应性、确定性与灵活性、抽象性与具体性和谐统一的裁量指引。"类案不同判"的现象在我国时有发生,危害了法治的统一性和公正性,以及司法权威和公信力。为统一法律适用,避免"类案不同判"的现象,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具体规定,要求"各级人民法院审判类似案例时应当参照",但未规定具体的适用规则。人民法院适用指导性案例的具体规则,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适用指导性案例的前提条件;二是法院适用指导性案例的具体内容;三是法院适用指导性案例的配套机制。最高人民法院应及时制定具体规则,明确案例的功能定位,积极能动地回应法官群体、社会公众对案例适用的制度需求;明确案例事实的"识别要件",通过"识别要件"的比对,判断案件事实的同一性,确保案例适用的实体公正,并最终实现司法机制和结构的合理化、有序化。  相似文献   

11.
在商事审判中,能动司法具有更大的适用空间.公司重整是经济活动的典型形式,更需要积极发挥能动司法的功能,提高案件的办理水平.为使商事审判适应经济形势需要,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应加强案例指导和司法建议等制度建设,开辟能动司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案例指导工作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逐步进入规模化和规范化发展的阶段,在审判实践中对促进法律统一适用发挥了积极作用。我国案例指导制度的后继发展,应充分发挥各类案例的功能作用,实现案例体系的合理化。案例指导在我国并非正式的法律渊源,但是,随着法治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制定法本身具有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案例指导对我国法院及法官在理解适用法律、定分止争中所起的作用越发显著。案例指导制度的运行应当实现与法律适用统一的对接,从裁判过程的一般环节出发,解决当前法律适用中的裁判准则发现、裁判结论正当化、法官裁量权调控这三大机制缺失,为审判实践提供普遍性与特殊性、稳定性与适应性、确定性与灵活性、抽象性与具体性和谐统一的裁量指引。"类案不同判"的现象在我国时有发生,危害了法治的统一性和公正性,以及司法权威和公信力。为统一法律适用,避免"类案不同判"的现象,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具体规定,要求"各级人民法院审判类似案例时应当参照",但未规定具体的适用规则。人民法院适用指导性案例的具体规则,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适用指导性案例的前提条件;二是法院适用指导性案例的具体内容;三是法院适用指导性案例的配套机制。最高人民法院应及时制定具体规则,明确案例的功能定位,积极能动地回应法官群体、社会公众对案例适用的制度需求;明确案例事实的"识别要件",通过"识别要件"的比对,判断案件事实的同一性,确保案例适用的实体公正,并最终实现司法机制和结构的合理化、有序化。  相似文献   

13.
案例指导制度之于中国司法实践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实现法律系统闭合、发挥法律见解控制机制作用和预防纠纷发生等三个方面。通过这些功能的发挥,案例指导制度承载起自由裁量限定机制的作用,在确保同案同判、确保裁判可接受性等方面助益良多。  相似文献   

14.
结合公安机关案例指导制度实施以来的体会,笔者分析了建立案件指导制度的现实意义及我国公安机关案例指导制度的主要特点及存在的不足,对进一步完善该项制度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四个指导性案例的出台,吸引法学界愈加关注独具中国特色的案例指导制度。积极关注该制度承载的价值和功能,分析它存在的问题,继而生发出一些完善的思考,离不开有权主体积极作为和社会公众的积极行动。  相似文献   

16.
案例指导制度建构中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案例指导制度的核心和物质基础是案例,案例不应局限于裁判文书,而应包括指导性裁判、裁判要旨、法理解析这一有机整体。案例指导制度应定位于"准司法解释",以其明确的针对性、实践性、时效性等特点,弥补立法和司法解释的不足。  相似文献   

17.
构建中国案例指导制度的障碍及克服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人民法院第二个五年改革纲要》已经明确提出要"建立和完善案例指导制度",但在司法实践中案例指导制度的构建仍然存在着司法解释权配置不当,审级制度不完善,判决书论证不充分以及规范的判例汇编机制尚未建立等障碍,亟需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两大法系国家和我国台湾地区的做法加以克服和完善。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当下“同案不同判”的困境,行政执法案例指导制度在全国各省市陆续实行,以湖南省为典型省份之一.当前行政执法案例指导制度在案例遴选标准、遴选主体、效力定位、适用技术以及案例管理等方面存在不足,针对这些问题,建议在未来制度建设中应精练案例的选择、注重主体的多元、规范案例的适用以及健全案例服务体系和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案例指导工作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逐步进入规模化和规范化发展的阶段,在审判实践中对促进法律统一适用发挥了积极作用。我国案例指导制度的后继发展,应充分发挥各类案例的功能作用,实现案例体系的合理化。案例指导在我国并非正式的法律渊源,但是,随着法治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制定法本身具有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案例指导对我国法院及法官在理解适用法律、定分止争中所起的作用越发显著。案例指导制度的运行应当实现与法律适用统一的对接,从裁判过程的一般环节出发,解决当前法律适用中的裁判准则发现、裁判结论正当化、法官裁量权调控这三大机制缺失,为审判实践提供普遍性与特殊性、稳定性与适应性、确定性与灵活性、抽象性与具体性和谐统一的裁量指引。"类案不同判"的现象在我国时有发生,危害了法治的统一性和公正性,以及司法权威和公信力。为统一法律适用,避免"类案不同判"的现象,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具体规定,要求"各级人民法院审判类似案例时应当参照",但未规定具体的适用规则。人民法院适用指导性案例的具体规则,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适用指导性案例的前提条件;二是法院适用指导性案例的具体内容;三是法院适用指导性案例的配套机制。最高人民法院应及时制定具体规则,明确案例的功能定位,积极能动地回应法官群体、社会公众对案例适用的制度需求;明确案例事实的"识别要件",通过"识别要件"的比对,判断案件事实的同一性,确保案例适用的实体公正,并最终实现司法机制和结构的合理化、有序化。  相似文献   

20.
以人民法院司法改革历程为视角,探究了中国司法改革进程中大众化与职业化两种司法理念的历史渊源、优劣势、本质及其背后的矛盾的博弈,分析了要走中国特色司法改革之路,必须要正确对待司法独立与司法权威影响因素,提出了中国司法改革需要走大众化与职业化相结合且以大众化为主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