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道家的生态伦理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家的生态伦理思想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它是建立在天人合一、物我一体的整体观念之上,通过"道"的范畴体现出来的.中国道家生态伦理思想由核心思想--"物无贵贱"的万物平等自然观,以及由此自然观出发的"自然无为"的原则和"知止"、"知足"的具体要求组成基本框架.道家的生态伦理思想遵循天地循环所造成的自然界的和谐秩序,平等地对待生物,以此实现人与社会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这些思想都具有超越时代的价值.它作为人类今日克服生态环境危机的思想资源仍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试论墨子的人口伦理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墨子人口伦理的道德原则是兼爱,其道德规范有节用,节葬,非攻,节制蓄私,增殖人口、男女平等等。他人口伦理的道德根源是“天志”。其人性论基础是自然人性论。墨子人口思想对当代人口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天人合一”观念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归宿,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的最大贡献。对秩序与和谐、公平与正义之法律价值理想的追求,正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天道和谐之精神内核相互契合。特别是随着天道和谐成为整个社会的基本价值依归,天道与人道的水乳交融便成为中国传统法文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从天与人的关系格局出发,传统法文化体现了人本主义、和平主义和世俗主义等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与现代契约精神内涵有相同的因素 ,即对诚信道德的追求。作为两种不同的精神理念 ,二者表现出更多的是价值观念上的差异性。现代契约精神包含有平等观念、自由观念、权利义务观念等 ,这些观念对中国现代伦理思想的确立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中有着丰富的领导伦理的思想,尤其是在领导伦理中强调以德性为核心,坚持正义、公平理政,忠于职守,敬业勤政,节用裕民、清正廉洁,加强自身道德修养等领导伦理思想,对我们今天的领导伦理建设依然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对于如何修改《环境保护法》,目前可供选择的模式主要有以美国为代表的环境政策法模式,以日本为代表的环境基本法模式和以法国为代表的环境法典模式以及以哥伦比亚为代表的环境框架法模式等。鉴于法国在法典化运动中的特殊位置和重要影响,本文选取法国环境法法典化的成因作为研究对象,希望时环境法法典模式的研究进行一些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7.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倡导的是一种人际交往中所应具有的真实不妄、诚实不欺、言行一致、信守承诺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诚信是立人之本、家庭之道、经商之宝、交友之道和为政之本。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诚信思想的合理成分,充分发掘其所蕴涵的当代价值,对于建设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文化是社会和经济发展赖以生存的土壤,社会工作从西方落户中国,在本土化的过程中必然与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碰撞与磨合。合理利用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规避其消极影响,紧抓文化改革之契机,大力推进本土社会工作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社会转型期值得我们探讨的重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法文化对宪政建设具有全面的影响,既有抵制因素,也有连接因素。因此,要想建设一个宪政中国,就必须全面了解中国传统法文化。  相似文献   

10.
革新理念,从理念上做出正确指导,无疑对正在进行的环境法的全面修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具有深刻内涵的老子哲学正好能提供了一些根本性的智慧。老子哲学之道对于宇宙的本源、人类在自然中的地位,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等方面都予以深刻的阐述。这些阐述对环境法应当树立摒弃人本思想、和谐人与自然、实现可持续等理念有着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12.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伦理思想体系较为完整,以儒家的伦理思想为主体,包含了丰富的教化哲学与德育思想。分析当前大学生德育现状,结合中华传统文化与伦理思想中的诚、善、知与行等合理内核加以探讨,可发掘其对新时期大学生德育工作的启发性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土化是对教学管理理论及实践诉求的回应,包含引入、结合与创新三个层次,"引用"是前提,"结合"是关键,"创新"是根本。提升高校教学管理本土化的认识是我国高等教育加快实现现代化、国际化的需要。教学管理是高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本土化发展方面我国高校教学管理具有引用、借鉴、结合并尚未形成理论与实践体系等特征。因此,从中华传统文化的视角研究教学管理本土化问题,对于深化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论网络化生存对中国传统伦理精神的消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中国现代化的特殊际遇,网络化生存首先改变了中国传统的血缘关系基础上的社会结构、生活方式与交往方式,从而解构了传统伦理精神栖身的物质根基。在新的生存方式基础上孕育的开放性、多元性、平等性与个体性的网络文化精神,消解了传统的封闭性、一元性、等级性与整体性的伦理精神,形成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伦理变迁的内在矛盾与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5.
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所形成的优秀文化至今仍有强大的生命力,需要我们继承和发扬,并在当代的实践中形成新的精神力量。根据时代发展的特点,重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价值体系,树立新的理念,形成新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以使人们的价值观念与社会现实的发展同步合拍,引导人们正确认识、理解和评价社会发展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通过文化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6.
论中国传统诉讼中的宗法伦理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诉讼的运作过程充满着浓厚的道德色彩.宗法伦理原则贯彻于中国古代诉讼制度及司法活动的情形集中体现为相隐不为罪、依服制审判和宗族法的特殊作用.它曾深深地影响了中国法律传统的性格与特征,反映了中国传统诉讼文化的内在精神.  相似文献   

17.
如何利用中国古代优秀的传统伦理为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服务 ,关键在于选择好易为大众接受的内容、方式和载体。充分吸收中外历史上伦理思想的传承方式 ,结合现代精神 ,其传承方式主要有 :一是充分利用人才选拔与任用中的道德标尺 ;二是充分利用民族化的语言和方式对大众进行伦理思想教育及引导 ;三是利用好现代传媒、发挥舆论导向作用 ,选择好载体  相似文献   

18.
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诠释的“道法自然”“万物自化”“天人合一”等生态伦理思想,对当前我国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等生态构想具有巨大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重构中国传统法文化——对中国传统法文化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古以来,文化传统是连接历史与未来的桥梁,也是文明创造者的沉重包袱.那么,致力于中国当代法制和法文化建设的新一代法律人,面对现实中传统法文化的困顿,将在多大程度上和以何种方式与手段吸收和摈弃民族先辈们固有的法文化传统呢?  相似文献   

20.
司法改革为近年法学界所关注的一个热点、焦点问题,学者们纷纷著书立说,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进行深入的探讨,努力寻找出当代中国司法改革的正确路径。本刊与河南大学法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律史研究所联合组织的以“中国法律传统与当代司法改革”为题的讨论,旨在对中国的司法改革乃至法制建设有所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