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51年底至1952年上半年,中共中央在县以上党政机关内部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反对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毛泽东是这场运动的主帅。他坐镇中南海,指挥全中国,带领全党和全国人民,向党内贪污腐败行为展开了坚决、勇猛、毫不留情的斗争,并取得了彻底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的反腐败斗争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我们决不当李自成”“三反”运动的起动是从东北开始的。在开展增产节约运动中,中共中央东北局发现了东北一些党政机关和干部存在着较严重的贪污、浪费和官僚主  相似文献   

2.
正解放战争后期,党中央提出全党建立报告制度。刚开始时,东北局在这方面的工作较为被动,毛泽东以批评东北局为突破口,使得报告制度在全党落地生根,增强了各级党员干部的组织性和纪律性。这对当前全面从严治党有着借鉴作用。建立报告制度起步为迅速取得全国规模的胜利,加强党的纪律性,彻底消灭无组织无纪律状态,中共中央于1948年1月下达了毛泽东起草的《关于建立报告制度》的指示。  相似文献   

3.
学习邓小平关于反腐败斗争的思想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副教授李炼忠:一、邓小平反腐败斗争思想产生的背景反对腐败的问题,是执政的工人阶级政党建设的一个重大课题。早在四十年代中期,我们党就注意并研究了这个问题。1944年4月,毛泽东要求党的高级干部,从闯王李自成胜利后由于骄傲迅速腐败而陷于失败的教训1中,引以为戒。1949年3月,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又向全党提出,要防止在资产阶级糖弹面前n败仗。1952年党中央领导了声势很大的“三反”运动,第一次以政治运动的方式开展反腐败斗争,取得了很大成组,并在以后相当一段时间里发…  相似文献   

4.
建国初期的“三反”和“五反”运动中,党领导下的舆论监督和人民监督,在反腐败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50年4月19日,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在报纸上展开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决定》,号召全党和广大人民群众在报纸和刊物上公开地全面地揭露党内存在的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和各种消极腐败现象。毛泽东非常重视人民来信,1951年5月16日,批示县级以上的人民政府和党委、党组:“必须重视人民的来信,要给人民来信以恰当的处理”,“不要采取掉以轻心置之不理的官僚主义的态度。”如果来信很多,“应设立适当人数的专门机关或专门的人,处理这些信件。”如果…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初期开展的“三反”运动同当前形势下的反腐斗争,在对待腐败的态度和具体操作方法上具有共同之处.而且,从毛泽东和习近平个人看,不同时代的两个人,在对待腐败的态度上,有着同样的态度.“三反”运动虽然没有达到根治腐败的程度,但打击了贪污腐化分子的嚣张气焰,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腐败势头的蔓延.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的带领下,在广大人民群众坚决支持和广泛拥护下,在全党、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反腐风暴,反腐败斗争以锐不可当之势,逐渐荡涤党内存在的污泥浊水,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1963年5月10日.在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试点即将开始的时候,毛泽东就中共东北局第一书记宋任穷和河南省关于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报告.写了抓紧进行农村社会主义教育的批示。他在对宋任穷报告的批语中指出:“四清”运动中用村史、家史、社史、厂史的方法教育青年群众.这件事是普遍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滕久昕 《党史博览》2013,(12):49-50
1951年底,中共中央发动了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这是共产党执政后自觉抵制和克服资产阶级对党的腐蚀,保持共产党人廉政为民本色的一次成功实践。12)518日,毛泽东为中央起草了《关于三反斗争必须大张旗鼓进行的指示》,强调“应把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斗争看作如同镇压反革命的斗争一样的重要,一样的发动广大群众包括民主党派及社会各界人士去进行,一样的大张旗鼓去进行,一样的首长负责,亲自动手,号召坦白和检举,轻者批评教育,重者撤职,惩办,判处徒刑(劳动改造),直到枪毙一大批最严重的贪污犯……才能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8.
人们不会忘记建国初期的“三害”“五毒”危害之烈、影响之大,人们同样不会忘记“三反”“五反”运动的成效之大、教育之深。在改革开放的今天,重温这场斗争的历史,总结这场斗争的胜利经验,对于当前反腐倡廉,加强执政党的建设,全面深化改革,防止和抵制和平演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1中国共产党一贯十分重视艰苦奋斗,除腐肃贪,以保持自身的无产阶级先锋队的纯洁性与战斗力。在由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历史转折时期,毛泽东同志高瞻远瞩,以清醒的头脑,敏锐的观察,科学的预见,深刻分析了中国革命胜利后国内的基本矛盾与主要矛盾,并从加强执政党建设的高度,极其英明地向全党提出防止资产阶级“糖衣炮弹”腐蚀我们党的肌体与革命队伍。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谆谆告诫全党“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  相似文献   

9.
坚决惩治腐败,加强廉政建设,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面对现实的反腐败斗争,我们不妨回顾和思考一下新中国建立初期毛泽东的反腐倡廉理论及“三反”运动的历史经验,也许可以从中得到一些教益和启示。 一、警钟长鸣.防微杜渐 毛泽东一贯重视党内反腐败斗争,无论在新民  相似文献   

10.
一、问题的提出我们党一贯强调厉行节约、勤俭建国的方针。早在全国解放前夕,毛泽东同志就代表党中央要求全党做到两个“务必”,其中一个就是“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建国初期,我们党曾在全国范围开展了声势浩大的“三反”斗争,其中一条就是“反浪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和邓小平同志也十分重视这个问题。在改革开放之初的1980年,邓小平同志就把“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作为实现社  相似文献   

11.
“甘肃省委对三反斗争抓得很紧,很认真,反映了真实情况。”———毛泽东  相似文献   

12.
1 1947年冬季,根据中共中央的部署,在东北局领导下,东北解放区各地开始结合土地改革和生产运动,在地方进行了整党建党运动,在部队开展了整党整军运动。 这次整党运动,主要是解决党的地方组织特别是农村基层组织中存在的成分不纯和作风不纯的问题及部分干部党员中存在的官僚主义问题。东北局鉴于东北解放区各根据地党的基层组织尚未普遍建立的情况,提出这次整党应以关内来的老干部和原抗联的干部为重点。1947年12月31日,东北局在《关于一九四八年任务的决定》中进一步明确指出:“整顿党内思想及工作作风,由上而下与自下而上地开展关于思想、工作、生活作风的检讨会议,把全党的思想提高到新形势与新政策的认识水平,反对地主富农及城市资产阶级的思想侵蚀,反对官僚主义、军阀主义的工作作风。”关于党内审查干部成分的问题,《决定》明确指出,先是为了弄清思想,不要变成清洗运动,要坚持党内与党外斗争的严格区别,同时要注意防止产生排斥知识分子的倾向。  相似文献   

13.
辽宁是连接关内外的咽喉要地,我军进入东北后,于1945年10月12日,首先在沈阳建立了东北地区第一个省级民主政权——辽宁省政府.12月28日中共中央发布毛泽东起草的给东北局关于《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指示.在指示中提出把东北的工作重心,放在距离国民党占领中心较远的城市和广大农村,“让开大路,占领两厢”,以便发动群众,建立巩固的根据地,逐步积蓄力量,准备将来转入反攻.根据这一精神,东北各省民主政府相继退出各大城市.辽宁省政府迁至本溪市.1946年4月根据斗争需要,辽宁省政府从本溪撤出后,将其所辖的三个专署及其所属市、县交由安东省政府管辖.同年7月23日,东北行政委员会决定,将通化行政公署与辽北省政府撤至通化的部分机构和人员合并,组成新的辽宁省政府,并重新划分了辽宁省的行政区划,省政府驻通化市.11月,辽宁省政府由通化迁至临江.1947年我军夏季攻势取得胜利后;辽宁省政府由临江迁至梅河口.1948年8月,辽宁省政府又迁至瓦房店市,至到1949年4月21日东北行政委员决定,将辽宁省政府与安东省政府合并成立辽东省政府.  相似文献   

14.
陈雷 《党史纵横》2013,(2):31-32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掌握东北成为国共两党谁主沉浮的关键,双方都深知:得东北者得天下!9月15日,党中央发出了关于组建东北中央局的通知。翌日清晨,11名主要领导随苏军代表一道,乘飞机由延安出发,直飞沈阳。10月11日,毛泽东结束重庆谈判返回延安,即刻决定增派高岗等人去东北,进一步加强东北局的领导力量。率先在全国开展武装剿匪斗争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领导了一场彪炳史册的反腐败斗争,即“三反”、“五反”运动。毛泽东之所以发动这场运动,主要原因是认为当时中国的腐败频度已经相当高了。本文主要考察要了这一时期腐败的高频势态及其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6.
《北京党史》2013,(5):43-44
中央批示:(一)批准北京市委1952年1月5日关于“三反”斗争的报告.这个报告是正确的。(二)将这个报告发给各中央局、分局、省市区党委和地委.在各大中小城市中一律仿照办理.一定要使一切与公家发生关系而有贪污、行贿、偷税、盗窃等犯法行为的私人工商业者.坦白或检举其一切犯法行为.特别注意在天津、青岛、上海、南京、广州、武汉、重庆、沈阳及各省省城用大力发动这一斗争.  相似文献   

17.
“新三反”运动论析刘义生周永学1952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批转安子文所作的《关于结束“三反”运动和处理遗留问题的报告》,宣布“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胜利结束。时间仅隔两个月之后,中央又决定开展一场以“反官僚主义、反命令主义、反...  相似文献   

18.
王恩宝 《党史纵横》2009,(7):59-60,21
1952年下半年,我国国民经济恢复阶段行将结束,东北地区经过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开展“三反”、“五反”等一系列政治运动,为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一个大规模的经济建设高潮即将出现。为加强东北局组织部工作,1952年6月,东北局调辽西省委书记郭峰到东北局任组织部副部长。同年7月,郭峰到任。9月29日,中组部发文,中央批准郭峰为东北局委员。1953年4月,张秀山不再兼任东北局组织部部长,由郭峰继任组织部长。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成立初期,川北区党刊《川北工作》刊登了中央、西南局和川北区党委关于“三反”运动的政策、决定、总结和报告等.以之为研究范例,可以了解到:川北区“三反”运动经历了动员与学习、自动坦白与民主检查、打“虎”和打扫战场四个阶段;川北区党委在整个运动中,认识上,实事求是,除恶务尽;方针上,强调证据,力避扩大化;执行上,健全机构,加强领导,基本达到了与“三反”运动结合进行整党的目的;但“三反”运动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对正常经济建设工作干扰很大,运动也存在粗糙现象,干部的损失过大等.  相似文献   

20.
1953年,在“三反”(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运动之后开展的新“三反”(反对官僚主义、反对命令主义、反对违法乱纪)斗争,是一场具有重要意义的反腐败斗争。虽然对这一斗争作专题研究的文章还不多,但是实事求是地评述这场斗争,对于当前的廉政建设工作,无疑会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一、新“三反”斗争的缘由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人阶级政党。新中国建立后,绝大多数党政领导机关的干部,能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勤恳工作、廉洁奉公。但是,执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