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福建党史月刊》2021,(2):63-64
1932年春,根据中共苏区中央局的指示和决定,闽粤赣省委开始筹备召开中国共产党闽粤赣苏区第二次代表大会。3月初,中共闽粤赣苏区第二次代表大会在长汀召开。这次会议的任务是:“(一)检阅一年来的斗争经验与教训;(二)接受苏区党大会的一切决议与定出更实际具体的来实现;(三)成立新省委。”  相似文献   

2.
1932年春,根据中共苏区中央局的指示和决定,闽粤赣省委开始筹备召开中国共产党闽粤赣苏区第二次代表大会.3月初,中共闽粤赣苏区第二次代表大会在长汀召开.这次会议的任务是:“(一)检阅一年来的斗争经验与教训;(二)接受苏区党大会的一切决议与定出更实际具体的来实现;(三)成立新省委.”  相似文献   

3.
孙家坤 《唯实》2014,(6):89-91
有一位老共产党人,他从江西瑞金一个偏僻的农村走来,经历了苏区第一、二、五次反“围剿”斗争的硝烟,参加了著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后又从延安到皖南、江淮大地,一生四次负伤,南征北战,功勋卓著。解放后,这位老共产党人先后任江苏省委组织部部长、省纪委书记、省委副书记、省委书记处书记、省委常务书记、国家民政部副部长等重要职务。他就是陈光同志。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了沈泽民在鄂豫皖苏区的功过是非后认为,沈泽民实现从教条主义向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转变,是在1933年10月16日召开的省委第三次扩大会议上,其标志是他根据这次会议所写的<鄂豫皖苏区省委报告>.这比张闻天、王稼祥的转变要早整整一年.  相似文献   

5.
皖赣边苏区是土地革命战争后期按照方志敏“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创建起来的一块以浮梁为中心区域的颇有影响的新苏区。它东起举源,西至湖口,南毗乐北,北连祁门,面积3万平方公里,人口200万,构成闽浙赣根据地重要组成部份;它是闽浙赣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的直接产物,在长达10个月的时间里,成为该根据地西北部一道坚固的屏障。一、皖赣边苏区的创建1933年10月,国民党发动了第五次反革命“围剿”.调谴近20万兵力重点进攻闽浙赣根据地。为粉碎国民党对根据地的第五次反革命“围剿”,以方志敏为书记的闽浙赣省委制订了“保卫基本苏区…  相似文献   

6.
1934年7月初,在第五次反“围剿”战争中,刘少奇临危受命,来到汀州,担任中共福建省委书记。突击扩红,弥补实力刘少奇上任的第二天,省委机关附近的水东街遭到国民党飞机的狂轰滥炸。刘少奇将省委、省苏等机关迁往城郊,省委设在东街的仓楼。第五次反“围剿”中,红军兵员损耗较大。为了补充实力,福建苏区和闽赣苏区所属各县响应党中央和中革军委扩大红军的号召。刘少奇接任省委书记后,  相似文献   

7.
1933年9月,国民党反动派发动第五次军事“围剿”,我闽赣省首府黎川失守,省党政军机关撤至建宁,闽北苏区与中央革命根据地的联系被切断。是时,以闽赣省委宣传部长黄道同志为首的省委代表团正在抚东一  相似文献   

8.
中共福建省委旧址暨周恩来旧居——中华基督教堂位于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城水东街人民巷43号。 1932年3月初,中共闽粤赣苏区省委第二次代表大会在这里隆重召开,苏区中央局派任弼时出席指导大会,任弼时在会上作了政治报告。大会通过了《目前政治形势与闽粤赣苏区党的任务》决议案、《关于党的建设问题决议》、《苏维埃工作决议》、《白区工作决议》等重要文件。  相似文献   

9.
1931年12月21日(或22日),周恩来根据党中央“巩固、发展和扩大苏区与红军.抽调白区百分之六十的干部到苏区去”的指示精神.从白区回到苏区.由中央交通局负责人之一的肖桂昌护送从上海到达福建汀州中共闽粤赣边区省委。,  相似文献   

10.
最早的省级党校──赣东北苏区党校李仰辉,方进平赣东北苏区党校,先后称之为“赣东北特委党校”、“赣东北忠发学校”、“赣东北省委党校”、“闽浙赣省委共产主义学校”,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由方志敏等无产阶级革命家亲手创建的一所党、政、军干部学校,也是当时农村...  相似文献   

11.
《湘潮》1985,(3)
一九三四年初,湘赣苏区和红军面临严峻的局势,外有敌人的“围剿”,内有“左”倾冒险主义者的错误政策,特别是肃反扩大化,残酷斗争,无情打击,搞得人心惶惶。就在这种情况下刘亚球出任独立团政委。这个独立团,是湘赣苏区组织的,“左”倾冒险主义者把它们派往远离苏区的井冈山区去据守,企图以犄角之势卫护根据地,打破第五次“围剿”。这是一次孤军突击的军事行动。为了尽量减少部队的损失,湘赣省委  相似文献   

12.
红四方面军主力撤离鄂豫皖苏区,无论是共产国际与中共中央,还是中共鄂豫皖省委,都对此进行批判总结。共产国际经历了从激烈批判到肯定意义的认知转变,中共中央既有批评也有肯定;而中共鄂豫皖省委最受困扰,经历了"逃跑的右倾机会主义"的定性评价到肯定其开辟新苏区的贡献的认知转变。中共鄂豫皖省委最终摆脱"逃跑主义"的阴影,走向领导红二十五军离开鄂豫皖苏区、寻找新苏区的道路,与其对红四方面军撤离苏区的认知改变存在密切的内在关系。红四方面军的撤离,一开始成为鄂豫皖省委领导苏区革命的严重教训,但后来又转变为鄂豫皖省委实现战略转移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3.
中共皖浙赣省委诞生在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时期.从1936年4月在江西婺源鄣公山村成立,到1938年春省委书记关英遇难,一年多的时间里,皖浙赣省委在敌强我弱、艰难困苦的恶劣条件下,为三省边境游击根据地的巩固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一、皖浙赣省委成立的背景1934年11月,赣东北的红十军主力奉中革军委的命令,与北上抗日先遣队合编为红十军团,离开赣东北基本苏区.此后,敌人对该苏区进行大规模“清剿”.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中共闽浙赣省委领导坚守苏区的部队转入游击战争,省委成员分散活动,群众采取两面政策.省委机关和关英、余金德、滕国荣、邹秀峰等以德兴为中心,活动在德兴、婺源、乐平、浮梁一带;唐在刚、邹琦等率一个独立团活动在葛源、篁村、搓源坞一带.  相似文献   

14.
被人们誉为“党的骆驼、中国人民的骆驼”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任弼时,在涌赣苏区工作虽然只有一年零两个月时间,但他那脚踏实地、勤勤恳恳、不辞辛劳、鞠躬尽瘁为人民的“骆驼”精神给苏区人民留下了难忘的记忆…实事求是纠正“左”的倾向1933年6月上旬,任罚时到达湘陆苏区中心—永新县。他受党中央委派,担任中共湘赣省委书记兼湘赣省军区政委。任弼时初到湘赣省时,正面临王明“左”的路线在苏区贯彻执行、苏区各项工作受到“左”倾路线严重影响的局面。以王首道为书记的原省委已被改组,不少干部和群众被错当成“AB团”分子遭逮捕…  相似文献   

15.
浅议皖赣边苏区的历史地位肖赞润以浮梁程家山为中心的皖赣边苏区,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党在江西东北部和安徽南部建立的一块颇有影响的新苏区。从1934年3月到1935年1月,党领导皖赣边军民开展英勇的革命斗争,使这里成为闽浙赣省委领导下的仅次于赣东北中心区...  相似文献   

16.
崇安(今武夷山市)苏区,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创建的苏区之一,曾是中共苏区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历史上的中央苏区,是指以红都瑞金为中心的“毛泽东朱德式”的红色政权。今年4月.是崇安苏区进入中央苏区县76周年,本文就崇安苏区打造中央苏区县经过三次历史性的转折综述于后,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许顺富 《党史天地》2009,(12):35-39
1928至1935年.由于“左”倾路线在中国共产党内占据了主导地位,一场大规模的“肃反”运动在苏区各地疯狂展开,中央苏区的肃“AB团”运动、闽西苏区的肃“社会民主党”运动、鄂豫皖根据地、湘鄂西苏区、赣东北苏区、陕北根据地的“肃反”运动都曾使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惨遭杀害。湘鄂西苏区是当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三大苏区之一,夏曦在这一苏区的肃反活动更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他自1932年起,在短短的几年时间之内,就先后进行了4次大规模的肃反活动,使3万多人的红3军迅速下降到3000余人,弄得整个部队人心惶惶。  相似文献   

18.
为弘扬苏区革命精种,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快发展步伐,6月23日,省委、省人民政府在革命圣地、红军故乡长汀县隆重举行省苏维埃政府成立70周年纪念大会。  相似文献   

19.
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指出:"要坚持城乡统筹、镇村联动、互惠一体,统筹推进城镇化与和谐秀美乡村建设,不断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近年来,兴国县作为赣南苏区贫困县,紧紧抓住苏区振兴发展和新一轮扶贫开发两大历史机遇,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坚持以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为切入点,努力在选址规划、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社区管理等方面取得新突破,探索建设了合富新村等一批新型农村社区,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20.
《党史文苑》2007,(9):F0003-F0003
1927年9月9日.修水中中共党组织和人民群众依依送别了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及所属第一团。此后,修水党组织和人民在中共江西省委、湘鄂赣特委、湘鄂赣特区委、湘鄂赣省委和省苏的领导下,发扬秋收起义革命精神,开展创建、发展、巩固苏区的革命斗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