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和谐上饶     
《瞭望》2006,(2)
上饶,自古被称为上乘富饶之地,四省通衢,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世界稻作起源之乡,被誉为“最美丽的乡村”。今天,上饶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发展, 协调推进,活力绽放,魅力展现。上饶撤地设市5年来,对内的凝聚力、向心力进一步增强,对外交流能力更为紧密,一个赣浙闽皖四省交界区域中心城市和快速发展地区宛如璀璨的明珠发出夺目光泽,闪耀于江西东大门。  相似文献   

2.
上饶嬗变     
上饶不再仅是一个红色故事,它在革故鼎新中风生水起,一个赣浙闽皖四省交界的中心城市和快速发展地区,一个“掉头向东,通江达海,对接长珠闽”的江西东大门正在崛起。  相似文献   

3.
开放上饶     
《瞭望》2006,(2)
筑好创业巢,引得凤翩至。撤地设市5年来,上饶天更蓝了,水更绿了,街道宽敞了,城市亮起来了,上饶风景如画。人人都是环境,全社会为发展开放型经济服务。在硬环境改善的同时,上饶的软环境进一步优化。走出去,引进来。魅力上饶正以前所未有的新形象吸引全国乃至全球的目光。  相似文献   

4.
张歌 《民主》2011,(6):22-24
2011年5月9日至1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严隽琪,全国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常务副主席罗富和带队,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黄跃金.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朱永新,国家教育部有关司局领导以及民进会内专家学者参加的民进中央考察团,深入江西省新余、上饶、南昌三个城市,就“完善制度环境、促进民办教育发展”进行专题调研。  相似文献   

5.
“十一五”规划中,江西上饶将如何发挥对接“长三角”的”桥头堡”作用,推进开放型经济迈大步,登台阶、上规模、上档次?  相似文献   

6.
分析我国城市发展“小城镇,大问题”、“小城镇,大发展”、“小城镇,大战略”转变历程,反思中小城镇发展问题的战略路径,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重新回归到研究增强中小城镇发展问题上。依据城镇规模等级体系理论,研究得出了中小城镇建设在城镇体系结构和城镇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作用,提出了加快中小城镇建设发展的思路,地方政府要优化公共服务,统筹城发乡展,更好引导发挥企业和居民“以足投票”的作用,为完善城市体系结构和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新动力。  相似文献   

7.
"大太原经济区"与山西中部崛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托中心城市构建“大太原经济区”,加快都市圈发展,是实现山西中部崛起战略、加快全省经济快速健康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大太原经济区”包括“一个核心”和“两个圈层”。构建“大太原经济区”需要实施以一体化为核心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8.
史波  李炜 《瞭望》2004,(19)
河北省涿州市为历史名城,畿南重地,自古就有“十八省通衢”之称。近年来随着首都城市建设的发展和“大北京”城市经济圈的逐渐形成,涿州毗邻北京的区位优势日益显  相似文献   

9.
孔梓 《瞭望》2003,(34)
随着杭州城市发展由“西湖时代”进入“钱塘江时代”,萧山也进入了都市经济成长期、城市建设拓展期和新的社会格局形成期。对此,萧山区委、区政府站在战略高度,作出了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大举措。宁围,作为地处萧山城区北进的腹地和杭州跨江发展的前沿,将坚持“与时俱进、加快发展”的原则,围绕大杭州面向21世纪的城市发展定位和经济功能调整,确立“接轨大都市,建设新宁围”的都市型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  相似文献   

10.
《瞭望》1996,(16)
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性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是中央为“九五”乃至未来15年经济的健康发展,提出的一个根本性转变。现在有一种观念上的偏差:对工业投入比较注重资金回报率,上项目、搞技改都经过严格的可行性调查论证;而农业投入则往往十分粗放,不讲效益,产出不够理想。农业比较效益低,有它这个弱质产业的一些特点使然,但是忽视投入产出亦是重要原因之一。江西上饶地区行署专员邓布仁结合他们的实践和思考,提出农业更要讲求增长方式转变。 邓布仁认为:农业投入讲求资金回报,可使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得益彰,上饶地区就尝了甜头。1995年,上饶地区农业总投入(不含农民自主投入)约为11亿元,比1990年增长1.4倍。投入是大的,产出也十分可观。去年,上饶地区现价农业总产值达86亿元,比1990年增长1.67倍;农业劳动生产率从1990年的1037元/人提高到去年3651元/人;农业人均纯收入1543元,比1990年增长1.5倍;农副产品销售额55.9亿元,增长4.7倍。产出增幅大大高于投入增幅。 解决农业比较效益低这个问题的根本,是追求资  相似文献   

11.
城市布局、产业布局与城市管理体制是城市发展的三大主题,三者的优劣决定着城市未来发展的成败。在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市级中心——副中心——组团中心”和产业布局的“一带四区九基地”的构想形成以后,城市管理体制问题就成为深圳市面临的新课题。为落实深圳市“二大中心——五大副中心——八大组团”的构想,深圳市先后在2007年和2009年分别成立了光明新区和坪山新区。  相似文献   

12.
在西安市确立“国际化”、“市场化”、“人文化”、“生态化”发展理念和“四区一基地”经济发展框架,并按照“拉大城市骨架、优化布局结构、发展外围新区、降低中心密度、保护古城风貌、建立时代新城、南北拓宽空间、东西延伸发展”的总体发展思路实施新的一轮城市发展过程中,西安市灞桥区以自己独有的生态资源、大交通资源和巨大的城市发展空间优势资源和后发优势,勃发着西安市城市建设东扩的强大磁场。一个使灞桥区从传统的农业区切换成未来国际大都市中心城区的变化,即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的关键时刻已经到来。陕西省委副书记、西安…  相似文献   

13.
邢春生 《求知》2010,(1):25-28
北京、天津,作为我国毗邻的两大直辖市,对我国经济政治社会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国务院在批复两市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时。已明确指出,北京要建设成为“国家首都.国际交往中心和历史文化名城”:天津要建设成为“北方经济中心.国际口岸城市和宜居生态城市”。可以说,中央的定位确定无疑地指出了京津两市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京津两市互补发展、合作共赢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努力建设学习型城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强调,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面对时代发展的新形势,2000年杭州市委、市政府提出要打响“游在杭州、住在杭州、学在杭州、创业在杭州”的城市品牌,确定实施“科教兴市”战略,提出了“创建学习型城市”的要求,相继出台了《关于杭州市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城市的实施意见》和《关于提高市民素质的若干意见》、《关于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决定》等一系列文件。经过几年的实践,杭州市学习型城市的创建工作已初见成效。终身学习的理念深入人心,终身教育体系初见雏形,终身学习的氛围日益浓厚,终身教育的基地遍及城乡,各类学习型组织纷纷涌现。杭州先后被评为“2004年度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排行榜”第一名、“2004十大协调发展城市”第一名。创建学习型城市已成为推动杭州创新发展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15.
上海在推进城市建设和发展的 进程中,在加强硬件建设的 同时,要花大力气加强软件建设,加快国际化、信息化、市场化、法制化步伐,加强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塑造新世纪上海城市精神,进一步提高广大市民的文明素质。加强软环境建设,塑造新世纪城市精神,是实现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必要条件。一、提高对建设软环境,塑造城市精神意义的认识上海在申博中向世界承诺“中国若有一份幸运,世界将添一片异彩”。这“异彩”不仅要构建以“三环十射十多条轨道交通”为标志的城市基础设施,不仅要解决“有草无虫跳、有树无鸟鸣、有花无…  相似文献   

16.
“数字城市”能否解决城市难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赖明 《瞭望》2000,(24)
自从“数字城市”这个概念作为“正式语言”提出后,确有趋之者众的味道。5月中旬在北京召开的“21世纪城市数字论坛”吸引了国内上百名市长参加。据悉,科技部、建设部等部门近期也正在极力推动中国“数字城市”的建设进程。 人们探讨“数字城市”的发展规划,其目的在于建立起一个“数字化”的平台,使城市实现环境与生态监测、产业结构布局、资源、交通、人口、公安消防、社会服务、电子商务、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与公众生活密切相关领域的信息化,让信息资源转化为促进社会经济、环境、文化协调发展的巨大动力和财富。 中国的一些大…  相似文献   

17.
奚洁人的“创建学习型城市 推进上海新一轮发展”一文 就上海创建学习型城市,提出以下几个方面认识:第一 是“学习,增强机遇意识,确立新的城市发展理念”。第二是“学习,全面提升上海的国际竞争力”。第三是“学习,重塑上海新的城市精神”。  相似文献   

18.
《党政论坛》2014,(13):F0003-F0004
嘉定地处上海西北部,是上海连接江苏的重要门户。自南宋嘉定十年(1218)建县以来,嘉定始终保持崇文重教的传统,素有“教化之城”的美誉。近年来,嘉定在做大做强“科学卫星城”、“国际汽车城”,促进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交融辉映、共同发展的同时.通过实施深化产业转型、优化城市空间、完善城市功能等举措,努力向现代化新型城市建设目标大步迈进。  相似文献   

19.
不沿海,不沿江,不靠“边”的内陆地区,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能否有所作为,实现较快发展?江西上饶地区用自己的实践作了明确的回答。只要真正解放思想,破除无所作为的精神状态,地理上的劣势是可以克服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只要思想对头,做好细致扎实的工作,真正把当地的优势发挥出来,任何地区都可大有作为。  相似文献   

20.
杨红运 《求知》2024,(3):46-49
<正>城市治理不仅关乎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更关乎着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治理现代化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市发展规律。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了我国城市治理的目标与路径,即“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2024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时再次强调,“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是建设现代化大都市的重大任务”,要求在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上善作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