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名人名言     
"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 么尊荣,都比不上待在母亲身边,即使她一个字 也不识,即使整天吃"红的"(注:指高粱饼子)。" --季羡林 "我的第一个启蒙老师是我的母亲。" --茅盾 "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 是失败时的伴侣。" --郑振铎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 --高尔基 "我给我母亲添了不少乱,但是我认为她对此颇 为享受。"  相似文献   

2.
母亲的梦想     
年轻时候,谁没有梦?在我中学最爱 做梦的时候,我很想知道母亲年轻时候的 梦想是什么? "她想当一个工程师。"姨妈说。 姨妈给我看母亲中学时买的那把工程 尺,还有好多三好学生的奖章。 哦,母亲,那个每天总是为柴米油盐 忙碌的母亲,在我的记忆中,母亲的话题总 是非常实际非常具体的,除了希望我能够  相似文献   

3.
还有几天就是母亲的生日了,送母亲什么好呢?这几年,诸如衣服、鲜花、保健品什么的,我都已经一一送过了,可每次母亲不是嫌贵就是嫌不实惠,总是不合母亲的心意。其实,这之前我曾征求过母亲的意见,问她到底喜欢什么样的礼物?母亲却没好气地对我说:"我不愁吃不愁穿的,什么礼物也不稀罕,只希望你能有一颗宽容的心就行了。"母亲之所以这样说,我知道是因为她还在生我的气。  相似文献   

4.
正"一心为民,热心服务",锦旗上8个金色大字分外醒目。这是一位母亲特意给北京市西城区什刹海街道的社工送来的。"感觉这个事其实不大,我们和她说没必要送,她非要来送。"什刹海街道困难群众救助服务所(简称"困服所")的韩社工告诉记者。社工究竟做了什么,让这位母亲如此感动呢?  相似文献   

5.
王玺 《中国保安》2002,(4):8-10
孙振平给我讲过这么一件事,还是在上小学的时候,由于家境贫寒,他从来没有请同学吃过什么东西,有一次,他对同学许诺说要请他们吃冰棍,回家后他犯愁了,不知怎么向母亲开口.母亲知道这件事后,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孩子,你以后一定要记住,不要轻易对别人许你达不到的诺言.这是做人最重要的原则!"看看困窘的家,看看母亲憔悴的面容,孙振平哭了.  相似文献   

6.
正陈独秀长毛泽东14岁,两人出生环境不一样,所受家教不同,秉性各异。陈独秀不满两周岁的时候,父亲便被瘟疫夺去生命。母亲对他的个性影响极大,她对儿子的唯一要求是"考科举,起码也要中个举人,替父亲争气"。母亲虽没读过什么书,却比较开明,从不拿"忠孝节义"的道德说教来束缚自己的孩子。陈独秀评价自己的母亲很能干,本质上又是个老好人。他说:"有人称赞我嫉恶  相似文献   

7.
正《我爱你,中国》虽然是主旋律,但并不说教,相反通过对年轻战士的日常生活展示,向年轻观众呈现了一种别样的"风华正茂"与"挥斥方遒",也让年轻观众看到了同龄人的坚持和努力。"有时我会孤独无助,就像山坡上滚落的石子,但是只要想起你的名字,我总会重拾信心。有时我会失去方向,就像天上离群的燕子,可是只要想到你的存在,就不会再感到恐惧。"祖国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意味着什么?最为普遍的是,将祖国比喻为母亲。母亲给了我们最温暖的怀抱和最坚强的支持,不管身处何地,所在何方,祖国母亲  相似文献   

8.
"母亲健康快车是我们的救命车",这是"母亲健康快车"启动以来,广大农村妇女给"母亲健康快车"的赞誉。2005年11月以来,由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捐赠、自治区妇联牵头实施的"母亲健康快车"项目,49辆母亲健康快车已惠及全疆12个地区49  相似文献   

9.
读者表达     
"舌尖上的中国"到底是什么味?贵刊第7期《这个五月,"舌尖"很忙》报道了《舌尖上的中国》这一纪录片在中国播出后,社会上所引起的强烈反响。不同地域、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生活习惯的人们,从微博表达、网购美食到边咽口水边等待电视节目,公众期待的恐怕不仅仅是一道食者的盛宴,还在期待妈妈的味道、外婆的味道、家乡的味道。本来,这是一部商业纪录片,制作者盯着的是国际市场。但不料,却先是激起了国人的口腹之欲,进而激起了国人精神思想上的"大波动":大味必简,每个人最想吃的,是小时候母亲做出来的味道,是外婆从小手把手教母亲做  相似文献   

10.
母亲的化身     
我刚参加工作那年,看到母亲会经常收到农工党连云港市委会用大信封装的党刊《前进》。我不明白《前进》中到底有什么力量吸引着我的母亲。在我的脑海中,党刊已成了母亲的心爱之物。在一个初秋的凌晨,母亲忽然走了,留给我的是一大批《前进》。  相似文献   

11.
还有几天就是母亲的生日了,送母亲什么好呢?这几年,诸如衣服、鲜花、保健品什么的,我都已经一一送过了,可每次母亲不是嫌贵就是嫌不实惠,总是不合母亲的心意。其实,这之前我曾征求过母亲的意见,问她到底喜欢什么样的礼物?母亲却没好气地对我说:"我不愁吃不愁穿的,什么礼物也不稀罕,只希望你能有一颗宽容的心就行了。"母亲之所以这样说,我知道是因为她还在生我的气。  相似文献   

12.
宫殿煜 《中国减灾》2013,(4X):56-56
<正>"这是什么啊?"我循声望去,原来是正在玩"过家家"游戏的儿子发现了压在箱底的一沓全国粮票。难怪孩子惊诧这"新大陆",他没经历过那个特殊的时代,不知道票证的作用,更不知道票证的重要性。记得小时候,母亲薄薄的花布钱包里常存有这样的票证。不是粮票、醋票,就是布票、棉花票。她到粮站买粮或到供销社买东西的时候,在交钱的同时也交上了这些票证。票证的面额并不大,大多以"斤"、"丈"为单位,也有以"两"、"寸"为单位的。有次我不小心把一张布票弄丢了,向来疼我的母亲在沿路寻找两次无果后,  相似文献   

13.
正养儿教儿,母亲这么做,其实是在塑造我。打我一出生,母亲对我的塑造就开始了。在塑造我外形的同时,也在塑造我的内心。不知道您信不信,母亲为我做过手术。母亲做手术,不用剪子,不用刀,也不打什么麻药,只从头上取下一根头发,就把手术完成了。母亲的手术做得很成功,达到了她预期的效果。朋友们千万别以为我母亲  相似文献   

14.
怀念王麻子     
张新建 《前进论坛》2013,(10):61-62
年龄小,没有机缘认识王麻子,我对王麻子的全部印象都是从王麻子剪刀开始的。我家在东北偏远的辽西小城,家里孩子多,生活也不富裕,从小都穿母亲做的布衣、布鞋。母亲早年上过几天街道居委会办的裁缝班,以她老人家肯吃苦、不服输的性格,很快就成为邻里间小有名气的业余裁缝。"文化大革命"前后,逢年过节能穿上新衣服就美得不行,压根儿就没想过什么式  相似文献   

15.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近年来,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深入人心,全社会愈加关注长江保护的立法进程。2020年12月2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长江保护法,至此,我国第一部流域法律应运而生。长江保护法的立法宗旨是什么?有何亮点?让我们一探究竟。  相似文献   

16.
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母亲节。从未对母亲有任何表示,早已习惯心安理得地享受父母的呵护。忽然有一天,发现母亲苍老的容颜流露出对子女的无条件顺从和依赖,才蓦然感到该为母亲做点什么……  相似文献   

17.
接到母亲的电话。母亲问,今天是什么日子?我想了半天。母亲说,今天是你的生日啊。三十几年了,母亲不怎么看日历,儿子的生日却一次不落地记得。小时候,日子过得再怎么艰难,母亲到了这时总给我煮两个鸡蛋。而且,母亲会把手从繁忙的家务中解放出来,长时间放在我的头顶,让我周身流遍慈爱。儿子回家了,我问儿子,今天是什么日子,儿子说,今天星期五,明天不用上学了。妻子回家我问妻子,妻子说,今天18号,好像还是星期五,有《同一首歌》。连我自己都不记得,他们怎会记得?儿子的生日只有母亲记得。因为几十年前的那个寻常日子,一个生命的诞生,对其他人…  相似文献   

18.
"国民的命运,与其说是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握在母亲的手中。因此,我们必须努力启发母亲——人类的教育者。"——福禄培尔  相似文献   

19.
<正>母训:要想过好日子,就要学会节俭。母亲与我一起在广州生活了13年。这是母亲抚养孙子的13年。孙子长大了,母亲像完成了一项使命,执意要回故土。那一次,我买了卧铺票,她默然接受了。无情的岁月终于磨蚀她那颗不服老的心。在以前的来来回回中,她固执地坚持硬座,即使我买了卧铺票,她也逼我退掉,否则,罢坐!"农村人什么苦没吃过?坐车有座就不错了。多花的钱,在农村有大用了。要想过好日子,就要学会节俭。"她说。  相似文献   

20.
1990年8月,76岁的母亲离开了人间。我们兄妹在为她更换寿衣时,发现她身上装着74元人民币和一张用旧布包着的选民证。在场的人都不禁潸然泪下。那时我家还不甚富足,平时给老人家几个零用钱她舍不得花,竟然还装着。我们望着她珍藏的选民证,更加体味到她是如何痛苦地离开这依恋不舍的好社会的。母亲民国三年出生在乾县,民国十八年大灾荒随着饥饿的人群讨饭流落长武。成家后一直靠我父亲拉长工打短工在饥饿线上挣扎苦熬。那时还有什么人权、民主可言。连我们与小孩玩耍时,母亲都要叮咛,"咱和人不一样,省事些,低人三分做人"。解放后,另是一重天。我家凭着"雇农"的好成份,分得了土地、毛驴,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