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俄罗斯是唯一与伊朗保持核合作的国家,但俄伊核合作并不是引发近年来伊朗核危机的问题所在.俄罗斯支持伊朗发展核能,反对使用武力解决伊核问题,但并不鼓励伊朗发展核武器.俄对伊核问题的政策受到俄伊关系、俄美关系及俄中东战略的影响.俄处理伊核问题的态度充分反映出俄伊关系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2.
最近,在全球瞩目的伊朗核危机中,俄罗斯所扮演的角色愈加引起国际社会的重视。本文对俄伊核能合作的来龙去脉做了介绍,进而讨论俄罗斯与伊朗在核能开发领域进行合作的主要动因,探讨在伊朗核问题演变为一场国际危机的形势下俄罗斯的政策。  相似文献   

3.
俄罗斯同美国在伊朗核问题上的合作与冲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成 《西亚非洲》2006,10(6):36-40
俄罗斯把伊朗核问题当做实现俄外交战略目标的工具。在伊朗核问题上,俄、美经历了叶利钦时代的“胡萝卜加大棒”下的合作和普京时代对美国的强硬政策。通过对伊朗核政策的实施,俄罗斯在油价飙升中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通过积极参与,俄罗斯使国际格局朝着结束美国单边主义,建立多边合作机制的世界新秩序又前进了一步,其国际地位得到空前提高。俄罗斯取得的成果部分地满足了国人的大国梦,有助于其国内政治稳定和社会发展。从伊朗核问题的演变看,不管情况怎样变化,俄罗斯永远是伊朗核问题上的最大赢家。这些取决于俄罗斯人准确地把握了当今世界由“极”世界向“规则”世界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伊朗核问题及其走势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王凤 《西亚非洲》2004,(1):35-41
伊朗在秘密建造核设施的消息引起国际社会尤其是美国的强烈反应。美国认为 ,伊朗现政权一旦获取核武器 ,便会导致核武器失控 ,必将对美国主导下的中东地区安全和稳定乃至美国的国家利益构成威胁。美国遂频频敦促或联合国际社会不断向伊朗施压 ,要求其立即无条件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 ;加紧向俄罗斯施压 ,促使其停止与伊朗的核合作 ;采取一系列措施试图促使伊朗政权发生变化。伊朗方面则主要设法与国际原子能机构以及欧盟建立信任和透明关系 ,防止核问题成为美国或以色列打击伊朗的把柄 ;利用利润可观的核合作项目 ,紧紧拉住俄罗斯 ,以抵御来自美国的威胁 ;在国际社会重压下 ,最终同意签署附加议定书。  相似文献   

5.
目前发展同伊朗的关系已成为俄罗斯对外政策的一个重要环节,俄加强同伊朗关系的战略考虑:保障俄罗斯南部地缘战略空间的安全;争夺对里海石油资源及其输送管道的控制权;利用伊朗在伊斯兰世界和中亚地区的影响解决地区和国内问题;占领伊朗的广阔市场。俄伊发展双边关系使中亚战略格局的重组形势更加复杂,从短期看,俄伊关系将会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亚各国独立后,有关国家在中亚国际政治舞台上展开了激烈角逐,最终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伊朗和俄罗斯凭借其固有的地缘政治、经济优势以及民族、宗教联系,成为中亚地缘战略棋盘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棋手,并因各自的利益需求而走向结盟。与美国和土耳其在中亚的利益主导型结盟关系不同,伊、俄两国在中亚结成一种借助型联盟关系。由于受文明因素、战略侧重点和中亚各国之间矛盾的制约,伊、俄两国关系不会一帆风顺。  相似文献   

7.
随着伊朗与美国的关系日趋紧张,伊朗在拉丁美洲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得到了拉美左派政府的回应.伊朗在拉美的利益取向是为本国核计划寻求外交支持、以石油为武器联合反对美国,以及发展多元化的经贸关系.拉美左派政府因性质有别,对伊朗的态度也迥然不同.古巴及拉美激进左派政府与伊朗的关系迅速发展,而拉美温和左派政府对伊朗的外交努力则保持谨慎态度.  相似文献   

8.
布什政府对伊朗政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美国在伊朗既有重要利益 ,也面临严峻威胁。利益决定美国与伊朗曾结为盟友 ,也在关系正常化之前保持接触 ;威胁促使美国遏制伊朗长达 2 5年至今 ,并将继续采取强硬政策。这两条政策轨道并行不悖 ,此起彼伏又时有交叉混合 ,决定了美国对伊朗关系的复杂与多变。九一一事件后美国布什政府在“以具体问题为导向的双轨政策”框架下 ,既强调包括核扩散和支持恐怖主义在内的威胁 ,欲以强硬手段消除威胁 ;同时注重以合作求利益 ,通过鼓励伊朗建立“民主制度”以确保利益。  相似文献   

9.
石油是伊朗的经济命脉,世界能源市场的行情变化直接影响着伊朗经济走势。21世纪初期世界石油价格暴涨为伊朗推行“石油外交”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加上伊朗的地缘政治优势,“石油牌”成为新时期伊朗推行对外战略的重要手段。伊朗能源外交的主要特点有:支持本国能源巨头开展境外活动来扩大伊朗的影响和捍卫伊朗的利益;加强与近邻合作,稳定区域局势,为自身安全创造良好环境;通过与俄罗斯、欧盟、中国、日本等国和地区政治实体发展能源合作,以达到深化合作、保持能源外交的多种选择和抗衡美国全面遏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布什政府对伊朗的政策与伊朗的回应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王凤 《西亚非洲》2003,(1):23-27
布什政府虽然试图保持与伊朗接触 ,但其政策趋于强硬 ,不仅延续前任政府的遏制战略 ,将伊朗列为“邪恶轴心”国家 ,而且强化到可能实施“先发制人”军事打击的战略高度。这种政策致使伊朗的周边安全环境相对恶化 ,伊朗的一些重要外部关系也面临新的压力和考验。对此 ,伊朗一方面表示不甘示弱 ,另一方面也不排除与美国寻求对话的可能。  相似文献   

11.
伊朗的改革运动自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后开始,并不断发展壮大。1997年哈塔米当选总统后极大地推动了改革运动的发展,但"9·11"事件后,伊朗内外一系列因素导致改革运动呈现颓势,保守势力重新回归。  相似文献   

12.
伊朗与中国代表着世界的两大文明。自古以来,中国对波斯文明的探索没有中止过。现代中国对伊朗的了解和介绍,在20世纪初期即已展开,80年代以来进入全面研究伊朗的高潮时期,迄今取得的成果已超过1500项,研究机构近50家,研究者达数百人,队伍在继续扩大,水平不断提高。回顾中国的伊朗研究,漫漫求索路,起步于百年前、曲折于60年间,经验值得总结,挫折让人警醒;展望未来,机遇和挑战催人奋进,期待建立伊朗学研究体系,整合与推动中国的伊朗研究,把研究提高到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今年4月11日,伊朗总统内贾德突然宣布,伊朗已于4月9日首次成功生产出低纯度的浓缩铀,成为世界“核俱乐部”第八大有核国。西方舆论认为,此举标志着伊朗核武器研发取得了关键性进展。伊朗核问题再次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一、伊朗核工业发展历史①(一)起步阶段。伊朗核开发始于19  相似文献   

14.
当前伊朗核危机透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今年4月以来,因伊朗与欧盟双方围绕去年达成的巴黎协议争执不下,伊多次威胁将恢复浓缩铀活动,而欧盟则警告若此将把伊核问题提交安理会讨论,伊朗核危机再次爆发。5月25日,英法德三国外长和伊朗代表在日内瓦举行紧急谈判,欧盟承诺将于7月底前拿出与伊谈判的一揽子新建议,并支持伊加入世贸组织,伊朗也表示在此期间将继续暂停恢复浓缩铀活动,这样危机又一次得以缓解。  相似文献   

15.
A comparison between Iran's current nuclear efforts and those of the pro-Western regime of Shah Reza Pahlavi shows that Iranian ambitions for a full-fledged civilian nuclear programme have remained relatively constant for nearly half a century. Today, fuel cycle technology provides Iran with a latent nuclear weapon's potential. However, US concerns about an Iranian bomb, which began in the early 1970s and aggravated after the Iranian Revolution, long predate Teheran's uranium enrichment programme. Thus, Iran is a specific case of the general problem presented by the inherent potential of nuclear technology to both civilian and military ends. Approaches to dealing with a long-term, ambiguous, latent nuclear weapon threat, whether Iranian or other, are suggested.  相似文献   

16.
冀开运 《西亚非洲》2007,(12):58-60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1997年修订的《刑法》第三百五十七条,“毒品是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的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产品。”“毒品”概念包含3个要素:毒品的依赖性、危害性和非法性。世界毒品主要来自4个地区,即:东南亚的“金三角”、西南亚“金新月”、拉丁美洲的“银三角”和黎巴嫩贝卡谷地。①“金新月”是指阿富汗、巴基斯坦和伊朗交界的月牙形狭长地带,该地区有3000多公里的边界线,因其形状近似伊斯兰教的新月且又盛产鸦片,所以被称为“金新月”。伊朗是西亚地区鸦片产量最多的国…  相似文献   

17.
一、欧盟推进伊朗民主化进程的背景与动机 随着冷战的结束,美苏阵营所代表的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冲突不再作为世界的主要矛盾而存在,而与此同时,西方世界面临法西斯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威胁而与中东伊斯兰世界的良好合作局面被美国与伊斯兰世界的冲突所取代。弗朗西斯·福山在冷战行将结束时再度提出了黑格尔、鲍德里亚、利奥塔尔等人均提出过的“历史的终结”论,认为冷战的结束意味着“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是世界发展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8.
阿拉伯国家对伊朗核问题极其关注,但伊朗核问题主要是作为一个国际性问题而非地区性问题在国际层面予以协调。无论是最初的欧盟三国还是随后的P5+1①与伊朗的协商,阿拉伯邻国均未直接参与。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前总干事巴拉迪对这一现象感到吃惊,并呼吁阿拉伯国家参与解决伊朗核问题。②阿拉伯国家缺席伊朗核问题多边协商具有特定的历史与现实原因,并将对伊朗核问题的走向产生特定影响。  相似文献   

19.
2006年,国际格局调整加快,世界热点问题升温,大国协调进一步展开,中国外交硕果累累。2007年,世界将进入深度调整,国际形势总体趋向缓和,但局部紧张可能加剧,尤其是伊朗核问题有可能升级,中国外交则在面对新机遇的同时有可能遭遇更复杂的挑战。鉴此,《现代国际关系》编辑部于2007年1月6日举办“2007年国际大势前瞻”研讨会,特别邀请30多位京内外专家学者在总结、回顾2006年国际形势的基础上,着重对2007年国际形势及中国外交的变化趋势进行前瞻性分析。现将研讨会主要观点辑录如下,以期有助于读者更准确把握国际形势走向。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初的伊朗宪政革命,既是一场对伊朗近现代历史影响深远的政治运动,也是历时近一个世纪的思想文化启蒙运动的历史高潮。它是在西方教育渗透、早期教育改革、文学改革、新闻出版兴起和西方民主宪政思想传播等思想文化领域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发生的。这些社会思潮的变化对伊朗近现代历史变迁影响至为深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