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外国文学课和人文素质教育的关系:从历史的角度看,外国文学教育无论在中国还是在外国都是与人文素质教育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从文学的性质和作用上看,阅读过程本身就是人文素质教育的过程;最后探讨了几种以素质教育为中心的文学教学理论和实践,旨在说明以素质教育为中心的文学课的可行性及途径.  相似文献   

2.
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文学教学:社会的角度,历史的角度,文学传统的角度等。然而这一切必须建立在组成文学的"材料",即语言的基础上。但是语言仍然是学外语学生探讨文学的一大障碍。如何把语言教学和文学教学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克服这一障碍仍然是文学教师的首要任务。一些基本的语言教学策略能够给老师提供一种把学生引进文学的方法,能帮助学生探讨文学的意思,感受文学的语言组织;既然文学是由语言组成的,老师还可以在文学课上介绍一些语言模式,学生受到的语言基本规律的训练越多,他们就越能有系统地去探讨文学。总之,把语言教学和文学教学结合起来是可行的,语言教学是文学教学的第一步,是关键性的一步。  相似文献   

3.
高校英语专业学生学习英美文学的困难不仅仅来自于语言,更多的是来自一些非语言的因素:他们不了解作者所用的一套约定俗成的准则规范(“文学语法”)。因此,提高学生的“文学能力”是进行英美文学教学的关键。语言学家李特尔伍德(Littlewood)给文学做了个透视,找出了文学在外语教学中的五个功能(或者说五个阶段),即:语言功能;文体功能;内容或文化功能;主题功能;了解社会发展史和文学发展史功能。这给从事英美文学教学的老师很大的启发。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中要有效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一是要在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二是要让学生学会对比辨析阅读;三是要进行联想拓展阅读;四是要突出教材选文中的人文精神;五是要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六是要学会迁移创新阅读。  相似文献   

5.
李火秀 《前沿》2013,(17):170-172
伴随现代化通信、传播技术和数码科技迅速发展起来的视觉文化,促成了阅读媒介的多元化,使传统阅读行为受到重大影响与冲击。面对这一新语境新变化,本文通过深入剖析文学阅读形式的嬗变,透视当代大学生的文学阅读现状,揭示视觉图像与文学文本、新媒介与阅读能力、视觉奇观与审美教育的深层次联系,进而为大学生文学阅读能力培养探索出科学、合理、可行的发展方略与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6.
师会敏 《求索》2013,(1):153-155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存在着从人的文学到人民文学的理论话语转型。这一转型并不仅仅是一个文学事件或语言事件,它所关涉的是整个时代格局、知识体系的变化,甚至是文学观念的转变。从人的文学到人民文学的理论话语转型研究,对于廓清人的文学与人民文学的关系,特别是对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陈鹏 《求索》2008,(5):174-176
文学的自觉是文学发展进程中的一个趋势,它包含了文学创作的自觉和文学观念的自觉,文学创作的自觉使创作主体摆脱社会伦理道德的束缚,创作主体将相对自由地表达自已的思想感情,并注意到文学的形式美。在我国的中古文学史上,文学的自觉性贯穿于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的自觉使我国古代诗文在完善形式美的进程中向前迈出了一大步,其对艺术形式和艺术技巧的探索和创新也为后世积累了丰富的艺术经验。  相似文献   

8.
《前沿》2008,(7)
本文对两篇有关当代文学"危机论"的争鸣文章展开了分析.笔者认为,文学"危机论"没有在文学性的讨论中贡献有价值的看法,文学的"生机论"的理由也同样不充分.文章指出,只有高度建构的个体才能赢得文学真正的生机.  相似文献   

9.
受电子传媒的影响,文学日益媒介化和声像化。纸质文学文本尤其是文学经典,通过符合声像规律的文本编码,将单一的文字文本转化为多媒体声像文本,借助电视媒介进行声像传播,涵养着新的文学阅读习惯。以电视为媒介的纸质文学文本的声像传播与声像阅读,使传播者与受传者及各角色之间实现了不同传播类型的结合,是对文学生存方式、传播方式、阅读方式的革新创造,是对文学外在形式、审美习惯、价值功能的拆解重构,而这又最终影响着文学的精神内核和存在本质。  相似文献   

10.
师会敏 《求索》2008,(4):165-167
人的文学与人民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两种重要的文学观,是中国现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理论资源,对二者关系的研究构成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发展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存在较大偏颇,对文学的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如何正确认识人的文学与人民文学的关系,如何在新时代吸取其理论资源,来建设当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这些问题都非常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1.
文学主体论是刘再复80年代文学思想的总体归宿。这一理论中的主体性概念与主体性原则在西方哲学史中确立起来的核心蕴涵基本一致,其局限性极为显豁。主体性是历史地发展着的。我们需要在当下的中国语境中对主体的新质形态和未来主体性的新形式进行探索性思考。主体性理论对文学本质的理解,把文学问题与人的问题更为密切地结合了起来;但是,它也否定了反映论文学观。这种从主体性哲学基点出发对于文学的重新解释不足以对文学的本质作出完整而合理的界定。文学是多本质性的。  相似文献   

12.
高瑞民 《前沿》2007,(2):236-238
二十世纪初关于文学本质问题的探讨深深地影响着“五四”文学革命,并对二十世纪文学理论体系的建立和文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今天,对这一时期关于文学本质问题的探讨进行一番回顾,无论是对于总结二十世纪文学研究的历史,还是为本世纪的文学研究提供资鉴,都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  相似文献   

13.
廖乃帜 《前沿》2012,(3):160-162
批判性思维是当前国内外教育研究的热点之一,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传统的英语专业教学一直过于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知识及应用技能,而缺乏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本文从“素质教育”“信息时代”以及“阅读本身”的要求论述了培养英语专业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必要性,在阅读、理解和评估三个层面提出了进行批判性阅读的具体策略,指出批判性英语阅读教学是培养英语专业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行之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五六十年代的台湾文学在中华文化的逻辑发展上 ,呈现出与同时期大陆文学不同的运动轨迹与存在形态 ,形成台湾文学现代性的独特性格 ,并为台湾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基础和范式。而台湾的海外知识移民形成了这一时期最有影响的一个海外华文文学作家群 ,成为海外华文文学的重要收获和代表 ,深远地影响了欧美华文文学的发展。东南亚华裔青年学生到台湾留学 ,以及台湾作家到东南亚华人社会讲学、参与文学营等活动 ,扩大了台湾文学对东南亚的影响 ,形成了这一时期东南亚华文文学发展中的台湾文学因素。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20年代,革命文学倡导者以激进的反叛姿态步入历史的前台,创作具有革命的意识形态的文学作品成了当时的时代潮流。与阶级叙事的强势号召相比,当时的文学宣传的功利主义文学观,于是以现实政治需求为主要导向,忽视文学审美特性的批评便成为1930年代文学批评之风尚。在这种评判创作者的作家论写作氛围里,沈从文立足于文学本位的批评立场,试图让批评回到文学自身的作家论,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主流批评相对忽视文学独立性的缺憾,而且体现了在30年代的特殊时空语境中注重文学审美特性的作家论创作的可能性要求。  相似文献   

16.
许军娥 《理论月刊》2010,(10):141-143,166
本文从文学审美的维度入手,认为文学审美是现当代中国儿童文学经典生成的主要因素之一。文学经典的生成是"内部"要素和"外部"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是文学审美活动的实践形态、知识建构和价值指向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综合过程,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始终体现和凝聚着审美主体对于审美活动的主体性,凝聚着作为审美客体与对象的经典文本的审美经验、社会历史和人文内涵。  相似文献   

17.
尼采将古希腊悲剧视作酒神和日神精神相结合的艺术品.阿波罗梦幻般的祥和、光辉的世界与狄奥尼索斯狂乱、迷醉的世界在古希腊悲剧中得到完美结合.生命短暂易逝、现实残暴凶险,无论对初识世界的古希腊人,还是对惶惑不安的现代人而言,艺术都是人们转化恐惧、寻求安慰的重要媒介.艺术之所以伟大,就在于它激发了被简化了的世界的表象.凡是在生活中饱尝艰辛的人,都需要这个表象,这便是艺术的慰藉功能.作为超经典的世界文学,无疑更具备这种慰藉的功能.  相似文献   

18.
外国文学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有利于公安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和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有利于其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在教学实践中,必须做到:在比较和阅读中审美,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把审美教育与现代教育学的方法论和教育原则结合起来,最终完成对大学生健康人格和美好人性的塑造,提高其对真善美和假恶丑的辨识能力。  相似文献   

19.
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高科技广泛应用,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发生了变化,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也必然随之改变,移动学习平台也已得到广泛运用。在学生中开展“基于移动学习平台在思政课教学中应用”为主题的问卷调查,旨在全面了解科技信息给思政课教学带来的改变以及学生对教育教学的诉求,并对调研中反映出的问题进行剖析,探讨信息化时代思政课如何创新以增强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专业研讨课是高校开设的一种在学生学习相关专业课基础上的延续性、拓展性专业课,对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具有重要价值。专业研讨课的方式有多重形式,如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于提高专业研讨课的教学效果具有重要价值。以知识产权法本科教学为例,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知识产权法》必修课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研讨案例或者理论专题,学生在知识产权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均有重要收获,其中实施以教师为"导演"、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经实践证明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值得总结相关经验并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