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宁 《各界》2009,(12)
我的外祖父陶希圣同蒋介石的关系,很早就开始了.1927年1月,外祖父从上海偷渡到武汉,参加北伐军,担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黄埔军校)武汉分校的中校政治教官兼军法庭长,他的委任状是蒋介石签名.虽然那时蒋介石不在武汉,但他是黄埔军校的校长,武汉分校的教官任命自然由他亲自签署.  相似文献   

2.
克莱尔·李·陈纳德(1893.09.06-1958.07.27),美国陆军航空队中将、飞行员,曾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在中国作战的美国志愿航空队("飞虎队")的指挥官,有"飞虎将军"之称。陈纳德将军于1937年来到中国,到1945年8月8日离开中国,他在中国生活了8年2个月零8天,和中国人民共同抵抗日本入侵,与八年抗战结下不解之缘。值此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陈纳德将军的外孙女尼尔·凯乐威女士,特为本刊撰写纪念文章,并祝愿中美两国人民的友谊天长地久!  相似文献   

3.
王樟松  汪文忠 《各界》2014,(11):24-26
上海保卫战,即1937年8月13日爆发的淞沪抗战,这场战役是中国抗日战争中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我军总伤亡人数达30余万人,上海保卫战中有许许多多誓死卫国的英雄,王樟松就是其中一位。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6,(9)
自"七七事变"抗日战争正式爆发,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发表庐山谈话,制定民主建国纲领。开展以"三民主义"为核心的社会动员,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采取行动,进行国际声讨和国内动员,军民一心共同抵抗日本侵略,最终取得抗战的胜利。但国民政府在社会动员上的不计成本,对社会承受能力的考虑不足,加之自身的内斗和腐败,深化了社会矛盾,为国共内战的失败埋下伏笔。  相似文献   

5.
在抗日战争期间,救亡文学在激发大众斗争的意识、反对文化统治、领导民族解放运动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历史作用。作为"戏剧界的先驱者,同时是文化界的先驱者"的田汉,在抗日战争激涌的年代,关注现实、反映社会,其塑造的日本兵形象在当时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成为当时最激动人心的声音。田汉对日本兵形象的塑造对于当前在文艺作品中准确塑造日本兵形象,理性对待中日关系,具有深刻的启示,对于深入认识抗日战争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5,(24)
在抗日战争期间,众多爱国作家把自己在战争中的情感体验融入作品当中,在激发大众斗争意识、反对文化统治、宣传抗日救国、鼓舞民众奋勇抗敌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塑造日本兵形象过程中,爱国作家们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深入日本兵内心深处,成功地塑造了许多人性复苏与反省的"特殊日本兵"形象,对于当代社会生活有着极为深刻的启示,能够教育人们理性看待中日关系,在艺术创作中摆脱脸谱化的思维、准确塑造日本兵形象,铭记屈辱历史,真正做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相似文献   

7.
佟义东 《团结》2010,(1):46-48,51
陈良佐.字辅之.是广西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德高望重的民革前辈。他一生追求进步.早年参加辛亥革命、讨袁运动、护法战争和北伐战争.历任军职至陆军中将。抗日战争时期.他两度担任广西民政厅长、代省长,坚决主张“国共联合抗日”.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多有贡献。抗战胜利后,陈良佐毅然参加民促、民革。  相似文献   

8.
日月经天,江河运地;潮起潮落,岁月如炬。在伟大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到来之际,回望历史,我们心潮澎湃,激情奔涌。“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在这场中华民族史上空前惨烈、空前悲壮的抗击外来侵略的战争中,从仁人志士到普通百姓,从政党组织到民间团体,举国上下,万众一心,同仇敌忾,共赴国难。我们的父老先贤在经受万恶的敌人所强加的深重灾难和无尽屈辱的同时,表现出了惊天地而泣鬼神的伟大的抗战精神。抗战精神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是整个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过程中乃至在处理战时战后诸多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坚持正义、反对侵略、追…  相似文献   

9.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的民主思想,相对于毛泽东一生的各个时期而言,具有高度重视民主制度与文化的双重建设;高度重视民主进程与民主理想的相互规定和实现;具有高度的现代意识等理论特点,其思想的深邃和宽广,为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群众动员思想极其丰富,不仅充分认识到民族战争条件下进行群众动员的必要性、长期性,而且对群众动员的策略和方法做出了具体的阐述,并对群众动员中的错误倾向给予了批评和指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认真学习和总结毛泽东的群众动员思想无疑对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6,(1)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深刻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和合思想,以马列主义多党合作理论为基础,结合中国共产党与其他党派合作的经验形成了多党合作思想。其主要内容包括多党合作的重要性、原则、策略和组织形式。这些思想对于丰富和完善毛泽东思想以及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反对国民党一党专制,团结民主党派合作抗日;推动中国革命和民主政治建设,建立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制度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石宏亮 《学理论》2010,(26):153-154
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群众动员思想极其丰富,不仅充分认识到民族战争条件下进行群众动员的必要性、长期性,而且对群众动员的策略和方法做出了具体的阐述,并对群众动员中的错误倾向给予了批评和指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认真学习和总结毛泽东的群众动员思想,无疑对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团结》2005,(4):40-40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我们怀着崇高的敬意和深深的思念,翻开长城抗战这一中国抗日战争史上壮烈而厚重的一页。1933年初,山海关内外黑云压城,面对日军无耻的挑衅和进犯,中国守军奋起抗击,揭开了长城抗战的序幕。在此后的一百多个日日夜夜里,中国守军14个军30余万人在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的支持和声援下,依托长城这一中国最古老的国防工程,在东起山海关,西至古北口绵延千余里的100多个长城关口上,以窳劣的武器装备与进犯日军展开了殊死拼杀。喜峰口守军二十九军将士组成500人的大刀队,夜袭敌营,以白刃和血肉…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6,(5)
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面临外敌入侵的环境,审时度势进行宣传工作,并针对农民、军队等不同阶层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力图通过思想的引导来激发其抵御外敌、保家卫国的积极性。对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内容进行阐述,对其基本经验进行总结,概括其时代价值如下:有利于理论教育的实践转向;有利于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伦理观;有利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邹正方  甘仲国 《各界》2011,(1):16-17
我是黄埔17期步科(42届)毕业生,毕业后分在陆军第76军新编第24师70团3营9连任少尉排长,1944年升任中尉连政治指导员,1945年任上尉营政治指导员。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21,(8)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所在地的陕甘宁边区是我党对敌作战的总后方。战争期间,陕甘宁边区为了摆脱边区农业经济发展落后的局面,解决军民生活需要,边区政府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实施了减租减息、兴修水利、发放农业贷款、改善农业经济结构等一系列农业政策,使得边区农村经济得到了显著发展,成为全国的模范根据地,保证了群众自给生活的需要,人民生活质量显著提升,也为边区政府提供了财政来源。边区政府所采取的一系列因地制宜的农业政策对于当前我国农业发展提供可借鉴的发展思路,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谭雅雪 《学理论》2013,(15):159-160
抗日战争时期是党历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大大的丰富和发展,逐步趋于成熟,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研究学习这一时期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特点,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时期对中共而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它不仅在军事力量上空前壮大,而且在理论建树上创立了新民主主义理论。新民主主义理论第一次较系统地阐述了中共的现代化思想,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以及教育发展等领域。其重要性在于:第一,中共当下革命活动与未来发展方向清晰明确,价值目标与具体主张协调一致;第二,所提出现代化思路、框架和政策主张为社会各界所认同,形成广泛共识,为中共最终夺取政权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的现代化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王秉默 《团结》2005,(1):37-40
何思源先生是一位爱国知识分子,抗日战争前,他是山东省教育厅长,办的是求生教育、抗日教育;抗战中,他是鲁北行署主任、鲁北游击总指挥;抗日战争后期,他是山东省政府主席。知识就是力量———致力十年抗日教育,为齐鲁蓄积有生力量山东是何思源的家乡,是灿烂中华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然而1896年当何思源出生的时候,这里却遭受着帝国主义的瓜分和蹂躏。何思源生于忧患长于忧患,他是伴随着民族的危机而初涉人事的。1915年家境艰难、品学兼优的何思源考取北京大学预科,依靠中学校长丛禾生的资助,于5月9日到北京。而“5月9日”这一天,正是袁世凯政府…  相似文献   

20.
1937年天津沦陷后,天津百姓流离失所,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日子,粮食管控是百姓出现口粮危机的主要原因,配给粮的数量少且质量差,使大多数百姓每天都挣扎在温饱线上与饥饿做斗争,天津百姓的生活质量降到前所未有的冰点期。在日军铁蹄的践踏之下,天津百姓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那段"糟糠"岁月给经历过这段岁月的人内心永远留下无法抹平的创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