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把握市场脉搏发展生态农业———虎林市实施绿色食品发展战略的启示李树海韩世峰把握市场脉搏发展生态农业———虎林市实施绿色食品发展战略的启示●李树海韩世峰随着粮食供给的日益改善,消费者对粮食的需求已从量的充足变为质的提高,无污染、无公害的绿色食品日益受到...  相似文献   

2.
绿色食品认证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倪学志 《理论探索》2011,(6):67-69,97
实现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是采用绿色食品认证制度,引导农户改变现有的生产种植行为转而采取绿色生态生产行为。但目前只重视加工过程、不重视农业生产过程的较低标准的绿色食品认证并没有起到改变农户生产行为的作用,反而产生了一些不良影响。为此,必须提升我国绿色食品的认证标准,构建高效的绿色食品认证管理体制,改进认证检测技术,加强绿色生产技术及其推广服务,营造较高绿色食品水平的高价格市场环境。  相似文献   

3.
秦岭北麓森林公园实施绿色营销策略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勤 《理论导刊》2007,(6):81-83
秦岭是我国重要的地理界限,其北坡是陕西省旅游资源密集带之一,具有丰富的人文、自然旅游资源,同时秦岭北麓还是西安市的生态安全屏障和水资源涵养地。为了可持续利用秦岭森林资源,近年来,秦岭北麓森林公园管理者开始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与开展森林旅游经营活动两者的和谐发展,通过实施绿色促销策略、绿色价格策略和绿色食品等策略,开发生态旅游项目,实现当地经济效益、生态环境利益和旅游者需求三者的统一,保障当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张宏钢 《求知》2002,(7):25-26
1994年蓟县被确立为全国首家绿色食品示范区,绿色食品已经成为该县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为进一步深化农业产业结构向纵深调整的一条重要途径。特别是这个县提出“四项战略,一项工程”和“四个围绕”的发展思路以来,“绿色产业战略”和“一产围绕绿色凋”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5.
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是我国实现绿色发展的根本途径,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在顺应全球发展趋势的同时也增强了国际竞争力。低碳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市场失灵,需要政府在其中扮演低碳经济发展的引导者、低碳经济市场的监管者以及低碳技术创新的支持者等重要角色。通过完善法律制度、推动科技创新、加强政府自身监管、倡导低碳消费等路径可以促进政府角色的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6.
嫩江流域地处我国的最北部,是一个以嫩江为轴线,横跨内蒙古、黑龙江、吉林三个省区,包括大兴安岭、呼伦贝尔、兴安、黑河、齐齐哈尔、大庆、白城七个地市盟,面积约40.5万平方公里的自然经济区。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贯彻落实和农业的战略性结构调整,嫩江流域的绿色食品产业得到了较快发展。特别是齐齐哈尔市2001、2002年两届“绿博会”的成功举办,和“生态市、园林城、绿色食品之都”战略构想的全面实施,对整个嫩江流域的绿色食品产业起到了进一步的辐射牵动作用,同时也使整个嫩江流域的生态特点、资源优势和绿色食品品牌在国内外的知名度日益扩大。从中共十六大报告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上  相似文献   

7.
范春晓 《学理论》2014,(8):61-62
在我国,政府采购作为一项兼顾行政性和市场性的特殊行为,其发挥的作用不仅仅表现为节约资金,同时还体现满足社会的公共要求,贯彻政府的政策意图,为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等诸多目标服务。迫于自然环境、生态资源具有公共性、危机性、复杂性,自然环境的保护工作无奈成为享受政府政策外溢性活动的主体,如何更好的利用政府采购行为弥补市场缺陷,优化政府购买行为,利用政府采购规模占有消费市场分额优势,选择环境危害小的绿色产品,推动政府绿色采购工作,支持和刺激绿色产业发展,形成购买与生产的良性循环成为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8.
外贸企业如何应对绿色贸易壁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凤祥 《理论探索》2007,(1):110-112
当前,我国在大力发展对外贸易的过程中,面临着许多双边、多边环保协议及有关国家环保法规的直接或间接限制,绿色贸易壁垒成为中国加入WTO后遭遇到的一道严重障碍,直接威胁到我国企业出口贸易的发展。为此,我们应该大力实施绿色战略,积极开展绿色产品认证,创建一批有口皆碑的名牌绿色产品,突破绿色贸易壁垒,走向国际市场。  相似文献   

9.
《行政论坛》2020,(1):56-62
农业绿色发展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要求,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大举措。绿色农业补贴政策体系的建立,将为我国农业绿色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实践表明,我国已具备建构绿色农业补贴政策体系的物质基础、技术基础、社会基础和实践基础。下一步应着眼于推动我国绿色农业发展的现实与长远需要,契合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根本要求,聚焦现阶段影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资源合理利用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的关键因素,加快构建我国绿色农业补贴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0.
绿色政府采购政策对于促进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在分析我国绿色政府采购的经验与不足,并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我国绿色政府采购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汽车制造业面临严峻的挑战。外资汽车厂家大规模的涌入我国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我国汽车制造业的供应链管理不完善的弊端逐渐呈现出来,如生产成本高、利润率低、产品质量低、库存高、物流成本过高、产品绿色度达不到标准等,严重阻碍了我国汽车业竞争力的提高。对于汽车制造业而言,必须在供应链协同管理中融入绿色理念,解决汽车制造业面临的资源和环境问题,最终提高我国汽车行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资本市场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资本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与资本市场税制密切相关.从我国资本市场税制现状看,它在增加财政收入、抑制投机行为、缓解社会分配不公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然而,我国现行资本市场税制还存在许多缺陷,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资本市场功能的发挥,限制了我国资本市场的长远发展,研究资本市场税制优化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茶叶出口影响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理论》2015,(30)
随着贸易保护势力的抬头,各国对我国茶叶进入国际市场提出了更苛刻的要求。绿色贸易壁垒具有名义上的合理性,形式上的隐蔽性,手段上的欺骗性和战略上的进攻性等特点,使得我国在解决贸易纠纷、促进出口面临更大的困难。通过以茶叶为例,分析我国茶叶出口现状并提出促进茶叶出口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严琼 《学理论》2011,(12):75-76
绿色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以传统产业为基础、以经济与环境的和谐为目标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经济形式,是产业经济为适应人类环保要求与健康需要而产生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因此,通过转变发展方式,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高原特色旅游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等促进促进青藏高原绿色经济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5.
本分析了绿色发展作为可持续发展,是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必由之路、是大势所趋。在此基础上说明,企业要生存发展,就要积极进行ISO14001认证,开展绿色营销。  相似文献   

16.
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发展形势,西部地区必须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寻求新的经济发展动力。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角度分析,发展绿色产业,走有西部特色的绿色经济道路是可行的正确选择。立足西部实际,要通过政府提供保障,改善投资环境、培育绿色市场等举措推进绿色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以绿色消费助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洪波 《行政论坛》2009,16(5):87-89
以绿色消费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结果.绿色消费可以促进农村生产可持续发展,为绿色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是改变农民的传统生产观念和生产方式,保证农产品的安全,并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可以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民生存状态显著改善;是培养绿色农民的有效途径,是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手段.绿色消费视野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构筑绿色消费的产业基地,发展绿色农业;建立和完善促进绿色消费的政策法规体系,加强绿色引导;开展绿色消费宣传,培养绿色农民.  相似文献   

18.
绿色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以传统产业为基础、以经济与环境的和谐为目标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经济形式,是产业经济为适应人类环保要求与健康需要而产生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因此,通过转交发展方式,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高原特色旅游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等促进促进青藏高原绿色经济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9.
绿色技术创新与生态文明建设密不可分,科学认知其历史进程、演进逻辑和动力机制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与全球环境治理的重要议题。基于历史制度主义视角,可以将我国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演变划分为艰难起步、快速发展和深度融合等三个历史阶段。制度的稳定政策场域、自适应机制和思维定式使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的渐进发展产生了强烈的路径依赖。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地位的确立、绿色技术激励体系的构建、绿色技术体制改革的深化、巴黎气候变化大会的召开以及“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等,是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变迁的关键节点。在动力机制方面,政治、经济和社会构成制度变迁的基础动力;学习效应、协同效应和适应性预期构成制度变迁的内生动力;微观行动主体间的利益博弈构成制度变迁的直接动力。未来,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将通过加深市场化、增强国际化、深化智能化,赋能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6,(12)
绿色发展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因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基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离不开生态环境的优化,这就需要我们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确保保护生态环境与保持经济稳中向好的双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