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姚咸达  郭九林 《求贤》2006,(8):33-34
今年7月28日,是唐山大地震30周年纪念日。作为亲身经历过抗震救灾的人们.不会忘记这场空前灾难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巨大损失.更不会忘记在抗震救灾的日日夜夜.驻津部队官兵不顾自身遭受严重灾害。冒着生命危险抢救人民生命财产的感人事迹。在“八一”建军节之际,我们根据当年采访的一些原始资料.整理出这篇回忆文章,献给那些已经离开我们和至今仍健在的抗震救灾英雄们。  相似文献   

2.
在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平安南道成川郡.有一个村庄叫罗盛教村,有一条河流叫罗盛教河,有一座山叫罗盛教山。也许,当地的人们有一天会忘记,那个村庄曾经叫石田里,那条河流曾经叫泥栎河,那座山曾经叫佛体洞山.但他们一定不会忘记罗盛教。  相似文献   

3.
卷首语     
在20世纪的天幕上,周恩来无疑是一颗闪烁着永恒光芒的巨星。人们过去没有忘记他,现在没有忘记他,将来也不会忘记他,因为他用自己的全部心血和生命,在人们心中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从高级干部,到普通百姓,从世界政要,到外国平民,周恩来倾倒了20世纪的几代人。这除了他的辉煌业绩、深邃思想之外,更  相似文献   

4.
正"五十团的职工群众永远不会忘记,在春耕春播时,兵团监狱管理局住五十团‘访惠聚’工作队赠送50吨化肥帮助夏河农民开展春播生产;永远不会忘记,兵团商务局住五十团‘访惠聚’工作队多方协调筹措,五十团有了第一座冷库,奠定了五十团万亩冬枣园的产业布局;永远不会忘  相似文献   

5.
<正>秘密队伍在长沙组建1955年3月,一支秘密队伍进驻了长沙市窑岭的一座新建楼房。这个部队全称是中央地质部309队。全国有两支这样的秘密队伍,另外一支在新疆。湖南这支秘密队伍的性质、任务,据说只有当时的湖南省委书记周小舟一个人知道。队员们的主要任务是接受苏联专家的培训,学习地质普查方法和各种仪器的使用。当时有4位苏联专家,队员们要在他们的教导下  相似文献   

6.
<正>我本人作为一名老同志的后代,今天能有机会,参加这样一个重要的活动,心中充满感慨。罗屏汉、张瑾瑜这两位广东籍的烈士,牺牲已近八十年了。今天我们在这里,庄重的人民大会堂广东厅内,以隆重的形式纪念他们,缅怀他们的英雄事迹,表明我们的党没有忘记他们,没有忘记那些在战争年代,为共和国的建立抛洒热血、英勇献身的革命先烈们,也没有  相似文献   

7.
历史的长河在不断地筛选记忆,数不清的王侯将相、达官显贵也无法逃避筛选,一个个在筛选中消逝了.但真正致力于维护民族利益和尊严的英雄们,是不会被历史忘记的,反而会随着历史的不断筛选而愈加突出.赵登禹就是不会被历史忘记的英雄.  相似文献   

8.
<正>1931年10月9日,汪仲屏、舒立庭、何见炎三人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于九江县老港口镇横坝头。我们永远不会忘记革命烈士用鲜血换来的幸福生活,永远学习和发扬他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在建军节前夕,我们来到烈士英勇就义的老港口镇横坝头,献上一束鲜花,静默三分钟,祝愿烈士们在九泉之下好好安息。  相似文献   

9.
在战略导弹部队方阵中,有这样一支特殊的部队,他们鏖战在深山密林,为导弹筑起一座座“地下龙宫”,被誉为“铁岩雄师”。  相似文献   

10.
茫茫人海中,有些人去世后不久便被人忘记;有些人活着时便被人忘记,甚至被人厌恶。然而,还有一些人,他们永远不会被人忘记,他们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周恩来便是其中之一。我心中的周恩来 周恩来这个名字进入我的心里,最早是通过老农民的议论。1948年4月、5月,周恩来随中共中央机关曾到过我的家乡河北省阜平县,村里的农民经常怀着崇敬的心情议论他。这些议论,在我幼小的心灵扎了根。  相似文献   

11.
在长春市二道河子区英俊乡,有一个村子名叫宏盛。几年前,这里除了一排排低矮的平房,就是一片片菜地。可如今,还是在这片土地上,十几座现代化工厂拔地而起,人们看到的是一座座高楼,听到的是机器轰鸣声。村民们搬进了标准住宅房。昔日的“泥腿子”如今大多变成了操纵现代化机器的工人。  相似文献   

12.
在全国最知名的县市中,梁山当属其一。世人谁都不会忘记梁山和水浒,一提到水浒,立即想到梁山、梁山好汉;一提到梁山,马上就想到水浒、水浒英雄、水浒文化。是一座名山造就了一部名著,也是一部名著成就了一座名山、一座名城——梁山。梁山本名良山。良山之名始见于《史记·梁史王世家》。据《汉书·地理志》等史料载:因讳光武帝叔父刘良  相似文献   

13.
《党建》2016,(9)
正当兵时,我被分配到黑龙江一个边防区,部队就在离边境不远的山头建立了一个兵营。因为这座兵营离部队较远,孤零零地建在那里,仅有一部固定电话跟大部队保持联络。战士们生活来源,全靠部队运输。一入冬,这里便像冬眠了一样,任何人想进入兵营都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为了节约供给,这个兵营只有3个人的编制。兵营的任务主要是每天定时升降国旗,以  相似文献   

14.
导中,他们手里都掌有一定的权力。在这些掌有实权的领导干部中,都持有各种各样的心态和表现。有些掌权者,无论手中的权力大与小、多与少,无论是掌有人权、财权、物权,他们始终不会忘记党和人民的培育,不会忘记优良传统教育,也不会忘记党纪国法,始终牢记党的宗旨,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一个人民公仆的形象要求自己,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等领导同志就是党员领导干部的杰出典型和代表。他们的精神、品质、思想和作风是永远值得所有的领导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学习和发扬的。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掌实权的领导干…  相似文献   

15.
1999年除夕的夜晚,万家灯火,合家团圆,深邃的夜空不时绽放出缤纷的烟花,一扇扇窗户里传来一阵阵欢歌笑语。这时,在太原市一家很不起眼的医院里,楼道里空荡荡的,能回家的人都回家了,宁静的病房里躺着一个五十开外的人,他就是太原市公交总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高潮。职工们说:“他可是让累倒的呀 !”一  1995年,高潮出任太原市公共交通总公司总经理。 5年来,司机们不会忘记,每天清晨 5点多,调度站常常能听到他那熟悉的声音;下夜工不会忘记,半夜三更巡查夜间值班后,灯光下常能看到他那远离的背影;供电所的架线工们不会忘记…  相似文献   

16.
《党课》2009,(7):122-123
弗洛姆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一天,几名学生向他请教:心态会不会对一个人的行为产生影响?他微微一笑,什么也没说,把他们带到一个黑暗的房间里。在他的引导下,学生们很快穿过了这间伸手不见五指的神秘房间。接着弗洛姆打开房间里的一盏灯,在昏黄如烛的灯光下,学生们才看清楚房间的布置,不禁吓出了一身冷汗。原来,这个房间的地面是一个很深很大的水池,池子里蠕动着各种各样的毒蛇,包括一条大蟒蛇和三条眼镜蛇,有好几条毒蛇正高高地昂着头,朝他们“滋滋”地吐着信子。就在蛇池的上方,搭着一座很窄的木桥,他们刚才就是从这座木桥上走过来的。  相似文献   

17.
在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中,有一支特殊的部队。他们既要坚持行军,又要鼓舞战士们奋勇向前。他们凭借喉咙和乐器,给将士们带来欢乐和力量,歌声撒满长征路,这就是长征中的宣传队。他们的辛苦工作,为长征胜利作出了极大的贡献。但是,在史料中却极少看到对他们的记述,这是令人遗感的。毛泽东说:“我们要战胜敌人,首先要依靠手里拿枪的军队。但是仅仅有这种军队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有文化的军队,这是团结自己、战胜敌人必不可少的军队”。我们应该永远纪念长征中的这支特殊部队。  相似文献   

18.
飘舞的彩旗,绽放的礼花,喧天的锣鼓,依依的惜别,难舍的拥抱,回眸的泪花……2011年8月25日,必将是一个被载入史册的日子。这一天,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和主要水源地南阳市淅川县,16.2万移民完成了最后的搬迁。“四年任务、两年完成”,在这两年里,那里的党员干部呕心沥血、披荆斩棘,与那里的百姓们共同完成了“我国水库移民迁安史上的伟大创举”。历史,不会忘记他们。  相似文献   

19.
陈劲松 《党员文摘》2023,(19):46-47
史丹利百得是全球最大的工具制造商之一,2020年,这家公司呼应美国政府鼓励在本国建厂的政策,耗资90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6.5亿元)在得克萨斯州沃思堡新建一座工厂。但3年过去,这座工厂连一个扳手都没有生产出来。2023年3月,史丹利百得被迫宣布关闭这座工厂。  相似文献   

20.
1949年秋,在党中央、毛主席“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号召下,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五兵团渡江,开辟赣东北地区的3000多名冀鲁豫南下干部、西进途中五兵团先后转到地方的2400名干部及2600名新吸收的青年干部,共8000余人,接受了随二野进军西南、解放贵州的光荣任务。同年11月1日,二野三、五兵团及四野部分指战员发起了进军川黔的战斗。10日前部队挺进贵州境内,解放了天柱、三穗、玉屏、镇远、铜仁等地;15日,五兵团解放了贵阳市;21日,三兵团解放了革命历史名城遵义;28日,五兵团又解放了毕节县,十七军解放了安顺、平坝、镇宁、普定等县城。12月底,贵州全省大都获得解放,并开展了接管和建立政权工作。我们重温这段历史,是为了缅怀那些不怕流血牺牲、不屈不挠、英勇战斗、为解放贵州作出贡献的先辈们,特别是在解放贵州斗争中牺牲的先烈们,历史不会忘记他们!贵州人民不会忘记他们!他们的崇高品质、无私精神和英勇事迹,将永远激励和鼓舞贵州各族人民在建设富民兴黔的伟大事业中,建功立业、再创辉煌。同时,对于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教育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提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在庆祝贵州解放50周年之际,本刊特邀几位曾经参加过解放贵州的老同志撰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