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官员频陷疑似艳照门事件,反映出了存在当今官场中部分官员的一种竞相比烂的寡廉鲜耻思维走向以及由此折射出的官员道德滑坡困境没有最烂,只有更烂,是时下民间流传的用来形容疯狂作假、丧失起码做人底线的黑心商人以及在台上一本正  相似文献   

2.
《群众》2021,(15)
正"一桌子的人从上到下都对我拍马屁,说我如何义气、如何江湖、如何仗义,又如何在工作上说话算数、一句顶一万句。什么原则、什么法律、什么基本要求全忘得一干二净,一个人变得忘乎所以了。"这是眉山市原公安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王志刚落马后忏悔时说的话。这些年,被"语言贿赂"迷惑的官员不在少数,"语言贿赂"看似微不足道,但长期饱受"语言贿赂",不知不觉就会丧失党性原则,突破道德底线,越过法律的界限。  相似文献   

3.
阿计 《公民导刊》2013,(10):55-55
<正>上海法官集体嫖娼因一段监控视频的曝光而昭然天下,但这出颇为传奇的反腐剧,也遭遇了"跟踪偷拍侵犯他人隐私"的质疑。如此论调何其耳熟,比如,最近一年的网络反腐浪潮中,"曝房产"、"晒艳照"等令多名官员仕途终结,便有人指责"侵犯了官员隐私权";再比如,社会呼吁多年的官员财产公开制度始终难以落地,其最大阻力  相似文献   

4.
不可否认,近年来,指责官员"作秀"渐渐成了许多人的习惯,这种社会心态的产生,除了个别官员的"作假"、"忽悠"之外,原因还有两个:一是部分官员在"秀"正确的内容时,却采用了错误的方法;二是部分"作秀"因官员缺乏恒心或被误解等原因半途而废,"秀"  相似文献   

5.
唐亚林 《人民论坛》2012,(30):16-17
两波党政机关官员的"下海潮"和一波"官员上岸潮"以及持续的"公务员报考热潮",标志着曾经一度淡化的官本位现象在当今中国又现回潮之势官本位现象强化的标志:从"官员下海潮"到"官员上岸潮"再到"公务员报考热潮"回首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日趋深化及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大转型,是两波党政机关官员的"下海潮"和一波"官  相似文献   

6.
自从国家产生后,就形成了官员阶层,随之产生了官员和民众的关系。然而,官员的权力是不是民众赋予的,官员运用权力要不要受到民众的评价和制约,这样的问题即使到了今天也未完全解决,现实中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回答和做法:究竟是"官评官",还是"民评官"。长期以来,组织人事部门对于干部的考核评价和提拔升迁,主要采取由本单位或本机关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中央反腐败和作风建设的深入,中央对各级官员管束日益严格,官员们普遍感觉官不好当了,一些官员甚至萌生辞官"下海"的念头和冲动。因此,舆论界在热议所谓"官不聊生"现象的同时,也开始关注所谓"官员下海"现象。官员"下海"的复杂动机辞职"下海"的官员大体可分两类:一类是入职年头不多的年轻官员,另一类是堪称官场"老油条"的中老年官员。前者大体以职位较低、没什么实权而又提升空间有限  相似文献   

8.
官员财产公示是国际上通行的反腐利器,也成为近年来国内呼声很高的改革举措。目前我国的官员财产公示出现了"零投诉零异议"的情况,这是试点不成功的表现。推行官员财产公示制度的意义,如何将这种制度由"阵地战"推广到全国范围内的"持久战",这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熟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正>与"天花板"官员对应的另一群体观察引言2009年12月上期《人民论坛》杂志推出了特别策划《官员"天花板"困局》,引起各界热烈讨论,尤其是在党政官员群体中。不少官员向本刊反映,对许多基层干部而言,能够触碰到仕途"天花板"或许还是一种幸运,他们更多的人只能在"地板"上原地踏步,一辈子都是"科员",可谓是名符其实的"地板干部"。"地板干部"大多默默无闻,但他们却是直接与公众打交道的主要群体,撑起了社会发展的基石,他们的生存状态和诉求更加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0.
欧洲杯、美洲杯、亚洲杯,还有奥运会……这是运动的季节,这是足球 的盛会。 每一场足球赛,总有过气球员惨淡出局,有新星闪亮登场,也有球星马失前蹄,有 球员再立新功。官员又何尝不是这样?每一年,总有些官员因失职而下台,有些官员因 腐败而丢了乌纱帽,也有官员庸庸碌碌,有官员因一心为民而被颂扬。 目送那些怀着悲情离去的球星,想起黯然退出政坛的官员,他们的背影令人感慨万 千。 足球,男人的运动;官场,男人的"游戏"。让我们听一听官员们的"足球经"--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传统的官民对话体系中,你说我听,我做你看,已是一种固定程式。微博的出现,打破了这一固有的模式,实现了官民"零距离"交流,也让更多的官员从幕后走上台前。【背景资料】官员开博渐趋活跃,成为微博世界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有文章这样描述官员微博:"他们之所以备受瞩目,是因为他们的体制内领导身份。他们用电脑、手机拉近了和公众的距离。他们是官员,他们  相似文献   

12.
评述由头和演艺界明星因衡量人气标准拥有的"粉丝"类似,网络上出现了"官员粉丝"群体,他们给自己喜爱的官员冠以昵称,追随他们的行动,  相似文献   

13.
陈璇  文雅茜 《浙江人大》2012,(11):14-17
多个地方政府近年来陆续进行了官员财产申报公示实践,但由于"缺乏可持续性"和受制度设计不完善等局限,往往"昙花一现"。推进官员财产申报公开制度,该如何突围?近几个月,江苏省淮安市、徐州市贾汪区、安徽省庐江县等地推行官员财产申报公示或在网络上公开"晾晒"官员家庭财产,引发公众关注。与此同时,一些曾经被认为是财产公示破冰或地方探索样本的试点地方,却因各种因素"人走政息"或"偃旗息鼓",让人神伤。从1987年官员财产申报制度首次被提出,到现在各地政府不断探索和试验,中国的  相似文献   

14.
《传承》2015,(12)
"两面性"官员的出现究其根源是公权与私欲的矛盾所致,此外一些官员难以做到"慎独"及政治制度建设方面的漏洞也助长了其"两面性"人格的形成。官员放弃对政治理想的坚守是其"两面性"发生质变的关键一环,制度上的漏洞则为其"两面性"人格的量变提供了便利。"两面性"官员频现官场对领导干部、社会及政治制度建设产生了不良影响,为了早日实现政治清明,国家、官员及大众都应做出相应的努力。  相似文献   

15.
2008年第2期《人民论坛》刊文指出,对于官员来说,"商场"如坟场。官员进入"商场",官商混淆,如果缺乏严格而有效的监督,必然导致权钱交易,破坏公平竞争,滋生腐败现象。对于官员来说,"情场"如坟场。官员在婚姻之外进行不正当的异性交往活动,表面上似乎只是生活作风的"小节"问题,  相似文献   

16.
国家的兴旺、人民的幸福,系于官员之态度和作为。官员要按照"人民希望他们成为什么样的官员",而不是"他们自己希望他们成为什么样的官员"的要求来为官。  相似文献   

17.
秦俊勇  李鑫  陈峰 《小康》2004,(7):16-19
一场自上而下的官员"问责风暴"近期在成都刮起。从5月11日到16日短短5天里,成都市先后有15名科级官员被免职或停职,数名官员受到其他处分,据当地媒体报道,他们被处分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一句话:工作"不在状态"。"你在状态吗?"在成都政界,这已成了一句流行的口头禅。记者借机也赶了趟热闹,在成都街头随机访  相似文献   

18.
陈鲁民 《楚天主人》2009,(11):40-40
最近,一位中央领导尖锐批评某些官员"不会说话"现象:"与新社会群体说话,说不上去;与困难群众说话,说不下去;与青年学生说话,说不进去;与老同志说话,给顶了回去。"平心而论,如今的官员,都是优中选优,不是博士就是硕士,又在文  相似文献   

19.
概述了官员微博热的形成及其在行业、地域和内容上所呈现的特点;阐述了官员微博的功能定位和特性:其功能表现为信息交流平台、为民服务窗口和网络意见领袖,其特性表现为私人性、政治性和亲民性;分析了官员微博热潮存在的娱乐化趋向、"空壳微博"、微博功利化、角色定位模糊、法律依据缺乏等不足;提出了解决这一困局的策略:去娱乐化防治庸俗,尽快启动立法程序,引导做好角色定位,建立良好沟通机制等。  相似文献   

20.
跨界尝鲜,越来越多官员走上直播平台吆喝产品、经营起"杂货铺"。主播身份和官员身份一经碰撞,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公众看到,官员很拼很时尚,直播效果也很显著。官员直播契合公众对于政府职能发挥的正向期待、有助于增进多方诚信、拉近干群心理距离,也是政务领域走互联网群众路线的一种实践,为地方推动脱贫攻坚、实现振兴发展探索了新路径。在互联网舆论场上,公众对于官员直播不仅有认同,也存在"作秀""不务正业""哗众取宠"的质责。官员直播持久生效"保鲜"、规避风险增强实效,需要把握弥补性、示范性、有效性、安全性、兼容性等适度性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