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姚彬 《当代党员》2006,(4):20-20
去年10月11日,涪陵区区长黄仕焱带着区建委、国土局、财政局、工商局、公安局、卫生局等部门的“一把手”,来到珍溪镇辣妹子集团为辣妹子工业园区建设现场办公。黄仕焱说:“‘辣妹子’是我区的重点私营企业,各部门要按‘重点企业无小事’的原则来对待,相关手续务必在一周内办好,谁怠慢我‘理麻’谁。”  相似文献   

2.
辣椒赞     
辣,辣妹子辣,一曲辣唱天涯。辣椒德性就是辣。辣得顽固与潇洒,辣椒虽非五味首,人生岂能没有辣。不怕辣,辣不怕,辣味越足越胆大。吃辣首推湘江人,辣椒湘人两相存。辣椒落根三百年,湘人吃辣三百春。湘人菜,辣椒盖,没有辣味不成菜,吃得凶,吃得猛,独占吃辣大嘉名。湘人与辣有缘份,吃辣才显刚烈性,从小辣椒当奶嘴,辣椒造就湖南人。湘江人,湖南菜,吃辣吃出产业带。敢于推新创意多,把辣椒德性推全国。干辣纯辣为特点。湘菜独占半个天,征服南人和北人,农村城里都显现。辣味十足锐不减,辣椒给人以快感,敢吃辣椒敢挑担,乘着辣劲把话侃:世人谁敢斗辣椒,惟有湘人敢笑天。  相似文献   

3.
蔡栋  敬之 《学习导报》2011,(5):56-56
大多湖南人,是喜欢吃辣椒的。当年,毛泽东还曾说过“不吃辣椒不革命”的名言,使人不难想象湖南人与辣椒的浓烈情缘。如今,几乎在宋祖英的每一盘音带里、每一次演唱会上,都能听到“辣妹子生性不怕辣”的湘音,湘女那火辣辣的韵味与气质,被她尽情地展示出来了。辣,是湖南人的性格、品位和风采,也是湖南与众不同的冲劲和睿智。当你走在三湘大地上,或与湖南人交往时,总能很自然地发现一种辣劲十足的味道。  相似文献   

4.
湖南人饮食嗜辣。一曲《辣妹子》更是唱出了湖南人的辣劲。可就算是“不怕辣、辣不怕、怕不辣”的人 ,大概也很少会想到 ,这些司空见惯的小小辣椒中竟大有学问 ;这红红绿绿、形态各异、味道也不尽相同的辣椒中还蕴含着农业科技人员的智慧和汗水。湖南省蔬菜研究所副所长、湖南省农科院研究员周群初就是这些辣椒专家中出类拔萃的一个。为了辣椒事业 ,他倾注了火辣辣的情怀。周群初 ,1964年1月出生于湖南邵东县野鸡坪 ,为此 ,朋友们曾戏称他是“鸡窝里飞出的金凤凰”。野鸡坪山多地少 ,自然条件并不理想 ,但它也曾有过自己的辉煌与荣耀 ,…  相似文献   

5.
<正>高挑的身材,清秀的脸庞,开朗大气的性格,说起话来清脆响亮,干练利落的做事风格深受职工的认可,她就是二师三十团园林三连连长兼书记韩家萍。韩家萍是老军垦的子女,出生在60年代,父辈们的纯朴品质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潜移默化地培育她的成长,造就了她能吃苦、不服输、敢担当的个性。2001年,36岁的韩家  相似文献   

6.
胡筠,号剑客,1898年生于平江县天岳乡大坪屋场的一户殷实人家。其父胡竹安系耕读之士,善经营,思想开明。母亲李氏,勤劳贤淑,持家有方。夫妻俩希望女儿知书达礼,不受人欺侮,自幼聘师教她习文练武。胡筠头脑聪慧,性格泼辣,在习武中,敢于与男孩子摔打较量,且爱管不平事。有一天,一位比她大的男孩在欺侮弱小女孩。她向前阻止,大男孩不服,两人扭打起来。她明知打不赢对方,却仍死缠烂打不服输,从此获得“辣妹子”的称号。她父亲的藏书颇多,胡筠对那些儿女之情的书兴趣不浓,唯对《水浒》、《精忠岳飞传》等书爱不释手,尤其是《木兰辞》,她不但能背…  相似文献   

7.
正什么叫吃苦?当你抱怨自己已经很辛苦的时候,请看看那些透支着体力却依旧食不果腹的劳动者,在办公室里整整资料能算吃苦?在有空调的写字楼里敲敲键盘算是吃苦?认真地看看书、学学习,算吃苦?如果你为人生画出了一条很浅的吃苦底  相似文献   

8.
牙永平牺牲后,麻山群众在歌曲中怀念他:“农民吃苦最可怜,可怜农民最吃苦,吃苦到年头,吃苦到年尾,年尾肥猪喂土匪,土匪榨干我油水。盼望老牙快回来,回来为我换世界。”  相似文献   

9.
邹红玉 《湘潮》2013,(10):38-40
刘一祯,空军政治部文工团青年歌唱家,中华孝亲敬老楷模,全军先进老干部工作者,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文艺界首届"中国演艺界十大孝子"获得者,被誉为"德艺双馨的辣妹子"。  相似文献   

10.
正如今,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少数领导干部自认为我们的事业发展了,人民生活改善了,就不用再吃苦了,于是,变得不愿吃苦、不敢吃苦、不能吃苦了。显然,这与党章的要求相悖,与党的宗旨不符,必须予以克服和纠正。作为领导干部,要当好群众的"主心骨"和发展的"领头雁",就必须学会吃苦,勇于吃苦,特别是以下这"四种苦",更要常吃,吃出滋味,真正把吃苦当成一种习惯、  相似文献   

11.
社会竞争,决不仅仅是知识和智能的较量,更多的则是意志和毅力的较量,没有吃苦的精神和能力,是不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胜的.各国家长普遍重视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吃苦精神.因为孩子将来面临的是市场经济社会,是一个处处充满竞争的社会,竞争要求每一个社会成员必须具备这种能力和精神.  相似文献   

12.
人生两道菜     
中国的菜系繁多,有四大、八大之称,也有二十大之说.总之,各地的美食令人目不暇接,尝之不尽.不过,人生有两道菜,窃以为必须吃之. 第一道菜是吃苦.人的一生免不了经历很多苦境,无论你的家境多么优越,有些苦是必须尝的.比如读书,要想学有所成,悬梁刺股的精神不可缺;走上工作岗位,没有吃苦精神,不踏实工作,捧上的饭碗也是不牢靠的. 现实生活中,一些为人父母宠爱护犊,不让子女吃苦,以致子女到了而立之年也无法自立;离开了父母的照护,连谈婚论嫁都不会;更有甚者,因怕吃苦,"辞职"成了家常便饭,而父母则不以为然:"没关系,反正不用你养家糊口."殊不知,吃苦流汗长大的孩子才不会倒.  相似文献   

13.
<正>"共产党员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自参加工作以来,雷锋同志曾说过的这句话就深深地烙在他的心里。他就是鞍山市铁东房产经营管修处东顺房产管修所特种设备班班长张园锴。张园锴的工作内容并不是"高、精、尖",负责回迁小区36栋楼的居民用电、管区内所有感应灯及路灯的维护工作和261部电梯调试维修工作,工作任务重,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遇到紧急情况经常连饭都顾不上吃。但他从不叫苦叫累,凭着不服输的劲头和奉献  相似文献   

14.
要刊视点     
《当代贵州》2010,(7):11-11
<正>《求是》2010年第6期让吃苦的干部不吃亏让吃苦的干部不吃亏,首先就要关注吃苦的干部。在工作中肯吃苦的干部,他们往往勤于埋头干事,而不善于表白自己和四处张扬。作为领导干部,应时刻关注哪些干部在"做事"、哪些干部在"做秀",哪些在  相似文献   

15.
燕秦 《湘潮》2013,(3):1-1
<正>趋乐避苦,是人生的本能。普通人是这样,作为特殊材料制成的共产党人也是这样。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求福祉,为天下人谋永福,就要乐于吃苦。我们吃苦,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少吃苦,不吃苦;我们当代人吃苦,是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难。尽管我们做党史工作的的确有些清苦,但也应当从工作中找到乐趣,从工作中找到幸福的感受和体验。党史工作是一碗清淡的饭,口味重、胃口大的人吃不好这碗饭。我们这碗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农一师南口农场大力实施有压滴灌、机械施肥、打药、机采棉等先进技术,很大程度上解放了劳力,从而部分承包户外出打工,妻子则留守家中。他们巾帼不让须眉,种养致富,当家不落伍,赢得人们的交口称赞。这些"留守妇女",在家肩挑重担,有的一边伺公婆,一边种好责任田,撑起了"半边天"。该场十一连女职工邹丽华丈夫在外打  相似文献   

17.
与十几年前比,现在国人的生活条件已得到极大改善,生活水平也得到极大的提高,可以说,改革15年,中国老百姓得到了实惠。然而与世界上发达的国家相比,我们仍然是个落后国家,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不少国人小富即安.不思进取,更有甚者,虽然对富裕生活孜孜以求,却不愿吃苦.害怕吃苦,艰苦创业的精神不见了.艰苦奋斗的好传统也渐渐忘却了。为此,本刊编辑部特邀几位挚友,就此问题侃一侃。  相似文献   

18.
正时下,"吃苦教育"比较流行。一些家长坚持"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让他自己去做",让"吃苦"融入到孩子成长的全过程,从小培养孩子不怕吃苦的精神。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党总支副书记申纪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说过一句话——"怕麻烦怕吃苦不要当干部,当干部就不能嫌贫爱富,对  相似文献   

19.
范锐君  何伟 《共产党人》2013,(14):18-20
正题记:给水兵的幸福是什么?让缺水的地区有水吃,让荒无人烟的地方出现片片绿洲,在无水地区找到水源,在苦水区打出甜水,在生命禁区奋起掘甘泉。这就是一个个平凡的给水兵,自己多吃苦为了其他人更少吃苦。  相似文献   

20.
《人民日报》8月12日要闻版同时刊发了两篇报道《上海“吃苦夏令营”受欢迎》和《体验贫困》,很有意思。有意思,我指的是这两则报道将小孩“吃苦’与领导干部体验贫困放在一块,使人产生某种联想。如今的孩子在“暖房”里养得太嫩了太娇了,需要到大山里“日晒雨淋”一下,即需要“吃苦教育”,而我们的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的领导干部同样需要“吃苦”。四川省委书记谢世杰带领一批厅局长,到省内大凉山区六个贫困县去“体验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