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失地农民问题不只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政治问题,特别是失地农民在向市民身份转变的过程中,面临二元社会制度障碍、身份认同障碍、职业转换障碍、文化适应障碍等因素的影响,身份转换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只有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为失地农民提供制度保障;积极拓宽失地农民的就业渠道,为失地农民提供经济保障;坚持以人为本,引导失地农民实现身份转换的心理适应;树立社会公平理念,提高失地农民的文化底蕴和生存竞争力,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失地农民的市民化身份转变。  相似文献   

2.
万春 《学理论》2014,(7):91-92
我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让越来越多的农民失去土地,离开农村进入城市生活。然而农民进城并不是简单地居住在城市,农民要实现市民化转变,要成为城市真正的主人,还面临诸多因素的制约。如何打破农民市民化的瓶颈,让失地农民更好地在城市工作生活,理应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进程中,产生失地农民群体不可避免.关于失地农民群体社会保障体系的研究,两个深层次的问题尤其值得注意.首先,失地农民群体内部不同质,具有差异性,且正在经历内部分化;其次,失地农民群体未来的发展状态是向市民群体转化.考虑城郊失地农民群体自身地理位置、群体特征、职业特点等差异,立足当前城乡统筹实践,城郊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构建应以农民市民化为视角,在政策制定与完善上体现出层次性、差异性与前瞻性.  相似文献   

4.
失地农民市民化身份认同模糊是不争的事实且有多方面体现。安置社区文化建设投入不足、文化软实力不够等都是主要影响因素。如何加强安置社区文化建设,促进失地农民顺利实现市民化转换,是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重要问题,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面临的重要实践课题。  相似文献   

5.
农民工市民化的观念障碍与调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民工的经济理性支持他们向城市流动和市民化行为,但由于现实社会的重重障碍和城乡观念的种种分歧,农民工的城市化倾向往往受挫。此外,城市农民工强关系网的建立,加上受到城市冷淡,他们很少参与城市社会活动,自然没有城市主人翁意识,更谈不上产生城市归属感。为实现农民工市民化,城市社会和市民要抛弃对农民工既往的刻板印象,消除对农民工的偏见和歧视;农民工本人也要适度调整心态,增强自我改造意识,争取按照城市规范要求使其观念和行为与市民一致。  相似文献   

6.
权英 《学理论》2009,(23):52-53
失地农民问题是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必然趋势。虽然政府对失地农民进行了补偿,但由于土地产权制度、土地征用制度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仍然蒙受着经济权益的损害、政治权益的剥夺和社会发展权益的缺失,成为城市化进程中的新的弱势群体。因此,要改革土地产权制度,完善土地征用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维护失地农民的权益。  相似文献   

7.
沈有禄 《理论导刊》2007,(12):38-40
教育机会首先是一种教育利益,一种基本的教育善,是一定共同体内社会关系在教育领域的体现。在现代民主社会中,要求这种教育基本善在不同社会地位的群体与个人间按照主体人格地位平等的原则来分配,这体现的就是政府对公民受教育权利的同等关切,这要求政府尽其政治责任来保证公民的教育人格资源平等,即平等地尊重受教育者。由于各种因素及先前的不平等造成的教育人格资源的不平等,因此需要用政府动用教育非人格资源如各种物质形态及能转化成物质形态的教育资源,如此才能保证公民的教育机会均等。高等教育机会均等就是为了保证公民的可行能力平等的高等教育的人格资源平等与非人格资源平等。  相似文献   

8.
城郊失地农民问题的调查与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我国失地农民将越来越多。失地失业失利等问题将越来越突出。如何认识失地农民问题 ,如何更好地解决失地农民面临的诸多问题 ,成为能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加快我国城市化进程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关键。本文结合成都市青羊区的实际对城郊失地农民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农民市民化的主要障碍及对策构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市民化,是我国现代经济社会结构变化不可逆转的大趋势,根据目前农民市化的进展状况,实际工作中存在着思想障碍、政策障碍、制度障碍、信息障碍、农民素质障碍等五大障碍。排除这五大障碍,必须实现“五统一”,即对农民市民化的认知统一、大中小城市并举发展的方针统一、城乡户籍制度统一、市场化就业机制统一、社会保障待遇统一,只有这样,才能加快推进农民市民化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城市化规模加速推进,城市用地规模迅猛增加,失地农民数量也呈上升趋势.失地农民在土地换保障政策的背后生存状况及其发展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关注.本文在实证调研基础上,按照年龄层次分类,运用社会排斥分析视角,对失地农民的现实生活状况进行了多维度的透视.分析了在中国特有的二元设计中,由失地农民身份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而导致的原有生存保障资源的消解状况,评价了土地换保障政策对其生活保障资源重构作用的效益性,并据此提出了一些对土地换保障政策的建议.以期通过展示失地农民真实生活状况,唤起公众对这一弱势群体的关注,同时也希望对今后政策的执行与相关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结合部的土地被大量征用,从而产生了大量的失地农民。通过对河南省郸城县600名失地农民的调查发现,失地农民在融入城市的过程中存在着难以适应城市生活习惯、社会交往范围狭窄、身份认同存在偏差等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增强失地农民的城市适应力,应从多方面努力,如:大力发展社区教育,提高失地农民的综合素质;有效提升失地农民的交往认知,扩大他们的社会交往领域;健全和完善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为失地农民向市民身份的转变提供制度保证等。  相似文献   

12.
农民工市民化与政府职责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农民工市民化是我国现代化、城市化发展的必然要求。由于制度因素的阻碍、城乡利益的冲突、社会资本的缺乏以及自身素质的束缚,农民工市民化的进程十分缓慢。政府部门应树立科学发展观理念,转变管理方式,树立服务意识,认真履行自身职责,积极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尤其是在市民化的初期阶段,政府制定的制度和政策具有导向性和决定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农民市民化是城市化的关键,是关系我国全面小康目标实现的重大课题。认识、政策、制度、信息和素质等因素严重制约着农民的市民化进程。针对存在的问题,要加快制度改革,增强农村劳动力进城的内动力;同时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和集聚,更多吸纳城乡劳动力,促进农民市民化。  相似文献   

14.
正确认识和科学构建农民市民化的动力系统对于推进农民市民化至关重要.动力系统的内部要素、外部要素和环境要素之间是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即一种要素的变动,会引起其它要素的变动,从而对农民市民化形成推力、拉力或阻力.动力系统的环境即制度的供给与系统目标的关系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它既通过对动力系统要素的作用来影响系统的演化目标,也作为动力系统演化的中介影响系统的演化目标.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的城市化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进程中,失地农民作为这一进程的特殊产物,他们因失地而进入城市所出现的社会保障问题日益突出。城市边缘失地农民是城市化建设的首要影响对象,更应着重加以重视。解决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必须全方位地建立起失地农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及养老和医疗保障制度,建立促进失地农民就业转型的社会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16.
促进青年农民工市民化的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代中国,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青年农民工市民化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推进青年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可以从五个角度进行分析:一是在宏观制度上要消除歧视农民工的体制性障碍;二是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公共政策的落实力度;三是用工单位要进一步增强社会责任感;四是城市社区要充分发挥接纳功能;五是青年农民工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相似文献   

17.
农民工市民化是实现新型城镇化的重要途径,是优化社会结构,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农民工市民化应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强化各级政府的责任,全面提升农民工就业质量,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和公共服务体系。应规范土地流转市场,优化土地配置,促进劳动力合理转移。应加快提升农民工的职业素质、文化素养教育,完善农民工子女教育制度。全社会应提高思想认识,为农民工市民化提供精神动力,稳步提高新型城镇化水平。  相似文献   

18.
失地农民权益流失与保障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产生了大量的失地农民,他们的权益受到侵犯,不得不游离于城市和乡村之间,形成了一个庞大而又特殊的弱势群体,随时都可能引发新的社会矛盾和冲突。妥善安置失地农民,维护其合法权益,是我国社会发展中必须面对而又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失地农民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产物,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近郊区。失地农民就业观念落后,整体文化素质偏低,劳动技能缺乏,就业竞争力不强。其就业主要集中在本地区第三产业和简单加工业,就业质量和效益较低。要统筹规划,加强教育引导和就业技能培训;要健全工作网络和工作机制,增强服务实效;要加强政策扶持,拓宽就业渠道;要健全社保体系,完善征地制度,创新经营机制,促进失地农民充分就业,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6,(4)
新生代农民工作为中国社会转型期的过渡性群体,作为生活在城市的边缘性群体,他们融入城市的意识与其父辈农民工相比是非常强烈的。而随着中国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的进程,新生代农民工必然会实现市民化,但目前在实现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进程中仍存在着一些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