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土地征用中各种行政争议时有发生,争议的一方为有权代表国家行使土地管理权和实施征用土地行为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土地征用人),另一方为农民集体土地的所有权人和使用权人(以下简称土地权利人)。如何解决这些争议,法律虽已有明确规定,但不少地方在认识和实践上仍常陷入误区。  相似文献   

2.
与国外相比较,中国征地制度存在许多严重缺陷:公共利益界定不清,导致政府土地征用权滥用;征地补偿标准过低,导致失地农民利益严重受损等.因此,进行中国征地制度改革与创新具有迫切性.借鉴国外土地征用经验与土地征用制度的合理性,中国应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征地制度的改革与创新:第一,通过立法形式明确界定"公共利益"的范围,确保被征用土地的合理使用;第二,确认农民集体土地的财产权利,按市场经济规律进行征地补偿;第三,赋予农民应有的权利,建立公开、公正的征地程序.  相似文献   

3.
关于征用土地的社会保障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使得土地需求量急剧上升,越来越多的农村土地被征用,一方面征地促进了农村经济和社会的繁荣发展;另一方面,损害农民利益,危及农村稳定的征地矛盾也越来越尖锐。所以,为了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必须从征用土地的社会保障方面着手,从法律上、制度上不断完善,合理补偿地价,拓宽安置渠道,落实社会保障。  相似文献   

4.
通过农地征用的典型调查发现,农民的知情权、调查结果确认权、听证权等权益被严重侵害.有效保障土地被征用农民的合法权益,需要做好以下工作: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指导和规范政府的政策行为;制定有助于提高土地被征用农民博弈能力的法律法规;撤销未按法定程序和政策要求报批而获取或骗取的征地批文;用"重典"落实国家土地政策,提高土地违法的成本等.  相似文献   

5.
土地征用,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依据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批准权限批准,并依法给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农民补偿后,将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变为国有土地的行为。  相似文献   

6.
深化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现行农村土地制度存在产权主体不明、产权界限不清、产权残缺等内在缺陷,导致农民利益没有法制保障,尤其在农地被征用过程中,农民利益受到严重侵害,失地农民生存危机凸现,成为社会稳定的巨大隐患。因此,明确农村土地财产权利,改革现行土地征用制度,是保护农民利益的根本措施。推进农村土地市场化,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7.
由于在供应、储备、定价、审批等各个环节存在管理漏洞,容易影响土地的公益性长期以来,一些地方在土地管理中,存在随意划拨土地,或违规出让土地,或私自征用土地,或滥用税费减免职权等问题,以致土地管理成为腐败“重灾区”,地方政府成为违法的主体,使许多国家政策落实不到位,群众利益受到侵害。由于国土资源的管理、转让牵涉面广,金额大,需要从管理制度、法律法规建设、产权制度等方面全面进行反思,以减少其中滋生腐败的土壤。  相似文献   

8.
城乡二元的土地制度阻碍了农民阶层的社会流动,是农民转型的体制障碍。改革农村土地使用制度和土地征用制度,推进农地经营权流转,尝试建立土地共同基金,是促进城郊农民市民化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9.
《民主》2004,(10)
据新华社电(记者董振国),10月1日,国内首部土地承包地方法规——《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办法》在山东正式颁布实施,这部地方法规的制定吸收了大量农民的意见建议,并规定了征用土地村民有权进行听证。  相似文献   

10.
冯秋燕 《理论探讨》2006,(2):125-127
由于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主体界定不清、权利义务模糊等原因,中国农民承载着来自于二元社会结构的沉重赋税。随着农业税的取消,农民的负担减轻了,同时也意味着单位面积产值的提高和土地的增值,对集体土地的征用应当把这些因素予以实现才符合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原则。广东省率先实行的农地直接入市办法开创了征地制与农地直接入市并存的新格局,打破了国家对集体土地征用的垄断。  相似文献   

11.
关于土地征用中的公共利益原则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公共利益是政府动用土地征用权的根本依据 ,具有客观性、社会共享性、多层次性的特点。由于市场的缺陷 ,国家或政府必须对公共利益进行识别和确定。公共利益原则不排斥附带私人利益的实现 ,土地征用在满足公共利益的同时 ,即便使特定的组织或个人获益 ,仍然符合公共利益的目的。公共利益要求土地征用必须遵守比例性原则 ,保证征用的土地与公共利益相当。我国土地征用法律制度缺乏对公共利益明确的规定 ,造成征用的土地与公共利益目标不相当 ,立法必须从这两方面入手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2.
我国现行的农地利用制度主要是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将土地承包经营权界定为用益物权是导致当前农地征用征收过程中农民利益严重丧失的一大重要原因。我们应在借鉴英美法系国家地产权制度的基础上重构我国的农地利用制度。农地持有权作为一种独立的权利形态,应该替代土地承包经营权成为我们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3.
赵中杰 《学理论》2014,(5):61-62
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地方都在大量进行土地的征用,在这过程中农民的利益受损且通过常规途径得不到合理的解决,于是他们就采取不正当方式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对社会和谐与安定造成了巨大影响。公安机关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的政府部门,应充分体现自身的职责,在法律范围内治理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14.
我国现行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的主要问题及改革思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是农村经济的基础。目前,我国农地的细碎化经营、产权混乱、管理不规范、违章征用土地等问题比较严重,其主要原因是我国农村土地产权不明晰、分配制度不完善、土地资源配置不合理等。赋予农民永久土地使用权、完善农村土地登记制度、开征农村土地使用税和建立完善的土地管理体系是对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一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农地博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生存仰赖于土地,国家稳定奠基于土地。因此,近年来地方政府视土地为“投资”,忽视农民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圈地运动”,对社会造成伤害,隐忧重重。 在保护农民利益的大前提下,以统筹为指导思想,将土地视为社会发展基本要素,使其成为社会稳定与发展的载体,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最近,有媒体报道了三起政府与农民的土地纠纷,暴露出一些问题,也反映了一种倾向。 一起是降低补偿费标准。按照有关规定,征用耕地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均应以该耕地被征用前的平均年产值为参照。然而,某乡政府为搞工业开发而征用某村的1000亩耕地时,却以全乡所有耕地的平均年产值为参照,这样一来,补偿标准就大大降低。农民不服,便多次找乡政府说理:“你们搞开发,树形象,怎么能占我们的便宜?”  相似文献   

17.
我国土地征用制度的弊端及完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土地征用是关系到成千上万农民的切身利益的一项行政行为。当前,随着生产要素的集聚与城市的不断扩张,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土地征用过程中诸如制度设计有失公平、公共利益界定模糊、土地征用正当程序缺失、补偿标准偏低等弊端的大量存在。因此,应尽快对征地制度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8.
国际要闻     
《瞭望》1996,(30)
冲绳县知事拒绝执行首相命令 日本冲绳县知事大田昌秀9日决定拒绝执行首相桥本龙太郎下达的关于代办驻冲绳美军征用土地手续的命令。驻冲绳美军楚边通信所部分用地租期已满,需要续办土地征用手续。日本首相7月4日发布公文,要求大田在7天之内根据日本有关法律,代替土地所有者办理美军楚边通信所的土地强行征用手续。命令遭拒绝后,桥本决定本月内向法院起诉大田,指控他犯有不履行公务罪。 美国正式实施“赫尔姆斯-伯顿法” 美国10日宣布,美国从当天正式开始实施以制裁  相似文献   

19.
"村转居"特指农民通过土地征用和征收,户口由农业户口转为城镇户口,农民居住动迁到安置小区或在城镇购买商品房居住,农民成为城市居民.区别于单纯村委会建制转为居委会建制,伴随"村转居"而来的是长期积累的、大量的村集体资产和土地征用补偿费用如何处置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相似文献   

20.
潘明 《党政论坛》2010,(15):51-53
“村转居”特指农民通过土地征用和征收,户口由农业户口转为城镇户口,农民居住动迁到安置小区或在城镇购买商品房居住,农民成为城市居民。区别于单纯村委会建制转为居委会建制,伴随“村转居”而来的是长期积累的、大量的村集体资产和土地征用补偿费用如何处置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村民转居民”过程在一定程度上讲是一个农民集体失去土地的过程,也是农民脱离农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