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构建和谐社会理论的根本目标是要消除现实社会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和不和谐现象。经典逻辑片面排除矛盾的做法只能解决泛矛盾;对于单矛盾的解决则需要弗协调矛盾律。弗协调逻辑是构建和谐社会理论的逻辑基础。  相似文献   

2.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与和谐社会构建的深入推进,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体系的构建也置于和谐社会理念的框架之下。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主体内容与和谐社会理念的核心思想具有高度的一致性,现有的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体系中的一些不和谐的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和谐社会构建的进程。建立以普及完善教育制度、实施科学就业战略为主要内容的宏观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体系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男女平等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要以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为前提条件,也要以人与人的和谐共处为基础,这其中就包括了男女平等,建立两性间的和谐发展。但从目前我国女性发展的现状来看,男女不平等的现象依然存在,两性的不和谐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的阻滞因素。因此,必须充分认识男女平等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从分析男女平等现状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矛盾入手,采取切实措施,努力促进两性彼此和谐、共同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因素,需要凝聚社会各阶层的有生力量,需要协调社会各群体的利益关系,我国信教群众有1亿多人,因此,充分发挥爱国宗教团体和信教群众的积极作用,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的必然要求。我们所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规定的实现人自身和谐、人际关系和谐、人与社会关系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的现代和谐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把坚持以人为本作为首要原则,必须着力解决民生、民权、民心、民智、民力、民享、民乐的问题,其中的关键问题是促进利益群体之间的和谐。  相似文献   

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统一战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基层要深化对县情的认识,增强构建和谐社会的紧迫感;坚持以人为本,发挥统一战线优势,实现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7.
经济发展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经济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没有经济高度发展为基础,构建和谐社会就只能是空中楼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要求的经济发展是数量与质量、速度与效益的统一,是统筹协调健康有序可持续的发展.因此构建和谐社会要落实到经济发展上,通过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推进构建和谐社会的进度.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从根本上说就是一个发展问题,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就是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过程.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这为构建和谐社会指明了方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公平理论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有益的借鉴,追求社会公平是人类社会心理活动的客观规律。宏观环境中不公平心理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经济上的社会分配不公。应当通过完善改革制度和政策,加强经济领域的宏观管理和监督;实行民主政治,加强法制建设;重视教育,提高全民族素质来加以调整。微观环境中不公平心理产生的原因有个人、组织和领导者层面。应当注重全方位提高自身的素质;认真进行管理制度和分配(奖励)制度的改革与完善;领导者更应注重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能力,切实担负起建设和谐社会的责任。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别于人类社会发展中所出现的各式各样的“和谐社会”或所谓“传统的和谐社会”。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既要认真总结和研究中国历史上“传统的和谐社会”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经验,又不能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同于“传统的和谐社会”。同时要进一步认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从而明确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社会。  相似文献   

11.
“和合”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概念和政治伦理概念,被广泛用于认识自然、治国处事、道德伦理等各个方面,古代儒家、道家等学派都有丰富的和合思想。进入21世纪,在我国大力构建现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科学理解和正确发掘中华和合文化,充分借鉴和吸收传统和合思想中的有益成分,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和谐社会的诸构成要素中,民主法治被置于首要地位.民主与法治直接决定、制约和影响着和谐社会的其他特征,这充分反映了民主法治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地位和作用,即民主与法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两大支柱.  相似文献   

13.
和谐文化是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和谐理念、和谐精神。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有利于化解矛盾,维护公平,凝聚人心,促进良好的社会风气和人际关系的形成。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要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的原则,加强基础文化设施建设,不断增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针对性、时效性,推动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以人为本思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指导思想和重要原则,不仅体现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和核心价值,而且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前提和终极目标。因此,以人为本思想不仅是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吁求的彰显,而且还是对其主体和目的以及其人文关怀的彰显。  相似文献   

15.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应该辩证地理解其中的内涵,辩证地看待社会的发展,这对解决社会矛盾,协调矛盾之间的关系和把握事物发展的方向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人民政协必须定位准确,认清自身性质,甘当配角,当好配角,把握民主和团结两大主题,围绕和谐社会构建中心,服务和谐社会构建大局,体现自身特点与优势,凝聚人心,奉献智慧,贡献力量,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更大作用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必须在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具体讲,就是努力实现和谐的利益关系、大力发展民主政治、不断加强法治建设、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相似文献   

18.
心理和谐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人的心理和谐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揭示了和谐社会对人和谐心理的诉求,分析了人心理不和谐的内因与外因,并探索了实现人的心理和谐并最终达到社会和谐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9.
对贫富差距与构建和谐社会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和谐社会是一种理想的社会发展状态,是我们为之不懈努力的发展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举措。当前我国存在着一些不和谐与不协调的因素,其中贫富差距过大是其重要因素之一。贫富差距过大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最大障碍,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从我国社会贫富差距过大的现状中分析了产生原因和贫富差距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