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金章 《政协天地》2010,(12):14-15
散居社会归难侨与集中安置在华侨农场的归难侨,均为上世纪50至70年代因马来西亚、印尼、缅甸和越南等国家排华而被迫回国的。  相似文献   

2.
储建国 《人民论坛》2020,(11):36-37
随着疫情在全球的暴发和扩散,早已存在的排华主义似乎也扩散开来。对于因新冠肺炎疫情而有所扩散的排华主义,中国需要采用软硬两手策略。排华主义本身不会自然消失,以后还有可能因为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强化。因此,需要从世界经济政治总体格局的变化来看待排华主义的长期发展,从人类文明发展的总体趋势出发应对排华主义。  相似文献   

3.
“排华”是近代以来华侨史上屡屡发生的悲剧。排华是指华侨华人或者走出中国本土以外的中国公民,在异国他乡受到当地政府、社会团体或居民的不公正对待。在排华过程中,华侨华人在生命、财产、名誉等方面受到各式各样的伤害和排斥。本文梳理了历史上的排华类型,总结了与经济因素相关的一些排华方式,分析了排华中经济因素与其他因素的关系,进而探讨了经济因素在排华中异乎寻常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美国参众两院相继就排华问题向美国华侨华人社会道歉,引发关于排华对华侨华人的心理影响的讨论。有些人认为排华对华侨华人已经没有心理影响了,另外一部分人则认为,纠结于道歉本身就说明排华心理阴影依旧,甚至连带影响他们同当地及中国的关系。本研究据此进行了田野调查,结论是:到目前为止,由排华所带给美国华侨华人的心理影响现在已经基本上没有了,或者说影响非常有限,仅存在于少数群体之中,对他们与当地社会及中国的关系也没有太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20世纪50~70年代东南亚国家多次排华,新中国政府本着高度负责态度和国际人道主义精神,创立以华侨农场为主的"集中安置"模式,接待安置数十万归难侨。本文将基于粤档文献来回顾与总结中国建国三十年归难侨安置政策,以期对新阶段侨务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二战后印尼排华根源再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战后的印尼,排华事件几乎是接连不断,每隔几年便要发生一次大的排华事件。半个世纪来,印尼仅大规模的排华事件(暴力运动)就发生了六次之多。第一次是八月革命时期(1945年8月至1949年12月),第二次是1959年至1960年,第三次是1963年3月至5月,第四次是  相似文献   

7.
德国社会学、传播学家伊丽莎白·诺埃尔·诺依曼于1974年提出著名的“沉默的螺旋”理论,利用这个理论,结合19世纪末美国排华运动前后美国人对华人移民的看法,从传播、舆论环境、社会心理和社会控制的角度来看当时美国社会出现的排华现象,说明由于受舆论传播、意见气候等因素的影响,致使部分美国公众对华人移民产生片面的社会认知心理,从而形成不利于华人在美国社会生存的舆论环境。这种社会控制力量是导致美国19世纪末排华运动的其中一个有关传媒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1900年,夏威夷25767名华人中,3471位是妇女,占夏威夷华人移民总数的13.5%;而在美国大陆,89863名华人中,女性仅有4522位,占美国大陆华人移民总数的5%。比较而言,1920年(日本人移民美国,始于1882年美国排华法案颁布的4年之后,止于1924年,放与中国相比的年代确立稍晚),  相似文献   

9.
李涛 《八桂侨刊》2018,(2):28-35
自华人移居美国开始,当地白人排斥华人的活动不断发生。随着19世纪70年代美国西部排华氛围的高涨,旧金山华埠逐渐成为排华运动的主要目标。旧金山工人党分别于1876年、1877年发动了对华埠的破坏活动,旧金山政府及加州议会也分别出台了排斥华埠的法令法规。华人面对这些排斥活动进行了不懈的斗争。在会馆组织的领导下防御暴徒的破坏,使华埠避免被毁。在旧金山总领事黄遵宪鼓励下,华人积极抵抗排斥法令,运用法律武器抗争,并取得了胜利,维护了自身利益。在此过程中可以看出19世纪后期华人开始由原来的忍受排斥转变为积极抗争,并寻求清政府外交人员的帮助来保护华埠,心态发生了变化。同时华埠也反映了中美文化的碰撞与融合。  相似文献   

10.
一直以来,美国社会的排华因素和种族因素,造成人们对华裔的刻板印象,使得不少华裔在政治上少有发声、在职场上遭遇"竹子天花板"。而此次疫情加剧了西方社会的种族歧视,放大了对华人的偏见,使海外华人面临双重困境:一方面是人身安全难以保障,另一方面是要面对来势汹汹的排华浪潮。这种歧视背后反映出的是价值认同、国际关系、经济利益等方面的深层次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1.
印度尼西亚驻华大使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向印度尼西亚驻华大使馆致意,并就大使馆一九六六年五月五日来照申述如下:印度尼西亚政府在来照中妄图抵赖反华排华的罪责,公然为迫害华侨的暴行进行狡辩,并且悍然拒绝了中国政府关于要求印度尼西亚政府送回受害华侨的四项要求。印度尼西亚政府这种态度是十分无理的。中国政府对此表示极大的愤慨。自从去年十月以来,你们掀起了大规模的反华排华活动,对华侨进行了惨无人道的迫害。你们的所作所为,同印度尼西亚广大人民的意愿完全背道而驰。印度尼西亚人民  相似文献   

12.
近日震动新加坡的“法拉利撞车事件”余波难尽。在事故中丧命的中国籍法拉利“富少车主”被认定负有主要责任,新加坡民众的排华情绪因这场车祸而进一步点燃。(5月15日《环球时报》)  相似文献   

13.
自从去年十月以来,印度尼西亚右派反动势力在发动反革命军事政变,猖狂地反共、反人民的同时,掀起了反华、排华的狂暴逆流,策动和组织暴徒对华侨进行了惨无人道的迫害。中国政府为此向印度尼西亚政府提出了十多个强烈的抗议照会。印度尼西亚政府不但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制止迫害华侨的暴行,反而愈来愈露骨地怂恿和组织反动暴徒对华侨进行迫害,甚至由军政当局公开出面排华。对此,我们表示极大的愤慨。印度尼西亚政府一面变本加厉地迫害华侨,一面胡说什么中国政府的抗议"不完全符合现有的事实"。印度尼西亚副总理苏哈托还居然说,关于华侨的安全问题,"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什么必须担心的事"。他们妄图一手遮天,抵赖他们迫害华侨的罪责。这是完全徒劳的。  相似文献   

14.
印度尼西亚駐华大使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向印度尼西亚共和国駐华大使館致意,并申述如下:自从一九六五年十月以来,印度尼西亚右派反动势力有組織、有計划地掀起了大規模的排华运动。他們在印度尼西亚全国各个省市組織大批暴徒肆意迫害无辜华侨。成千  相似文献   

15.
春节即将来临,世界各地的华人又在积极准备欢度新春佳节。每逢佳节倍思亲。让我们深切关注这些遍布世界各地的海外游子,他们真实的生存状态如何?政治和社会地位怎样?华人社会的历史经历了怎样的变迁?排华的寒流是否会随着冬日的逝去而消散?  相似文献   

16.
张庆 《前沿》2012,(16):63-65
长期以来,关于美国自由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争论从未平息过.从表面上看,这二者处于水火不容的矛盾之中;但若深刻分析,便会发现二者所处的地位和攻击力并不相同.本文以美国1882年《排华法》为个案,力图从深层次揭示二者博弈的不对等性,以加深对美国意识形态与外交政策关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正19世纪40年代末起,伴随着美国西海岸"淘金热"(Gold Rush)兴起,大批华人从香港、澳门和广州等华南地区前往美国,拉开了中国人移居美国的大幕。然而,随着流入美国的华侨人数增多,美国各地排华之风开始盛行。鉴于人地生疏,语言不通,加之白人社会的歧视与压迫,使得华人移民抱团取暖,聚族而居,依照其在故土时的生活经验,逐步建立起了具有浓郁中国乡土文化色彩的唐人街。华侨也根据血缘、地缘、业缘等关系创建了诸如地缘性会馆、血缘性宗族公所、业缘性行会等组织,并将当时中国国内盛行的秘密结社带到美国,建立了兄弟结拜性组织——堂会,以图彼此守望相助,便于在美国谋生。相较于美国华侨社会中  相似文献   

18.
庄妍  王元林 《八桂侨刊》2021,(1):56-61,84
十九世纪中叶以降,巴拿马因修筑铁路、开凿运河的需要,在中国东南沿海贩运大批廉价壮丁抵巴。旅巴侨胞为巴拿马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做出巨大牺牲与贡献。早期巴拿马却歧视、驱赶华民,排华浪潮因政府参与主导而愈演愈烈。清政府面对旅巴保工护侨的态度渐趋积极,通过外交磋商、设领事馆等措施以改善侨胞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报刊上发表的某些论述越南反华排华的文章中,涉及到印支难民问题。但总的来说,到目前为止,我国学术界尚未对这一问题进行系统研究,不仅没有这方面的专著,甚至较为系统的论文也不多见。国外对印支难民问题的研究也是近几年才开始。美国、法国、澳大利亚、泰国等国的少数科研机构与大学,分别建立了一支专门研究的小队伍,出  相似文献   

20.
曾静 《理论月刊》2009,(7):52-54
1943年2月至4月,宋美龄应罗斯福总统邀请访问美国期间,先后在美国国会等地发表过7次正式演讲.其意义与影响表现在:首先,增进了美国朝野对中国的了解;其次,争取到美国对华更多军事援助;第三,推动了美国各界为中国募捐;最后,促成了美国国会废除<排华法>.总之,她的演讲对中国继续抗战以及提高国际地位发挥了积极而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