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历史上第一位也是迄今唯一一位与毛泽东谋过面的总统尼克松,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毛泽东"不仅是一位完全献身的和重实际的共产党人,而且他也是一位对中国人民的历史造诣很深的富有想象力的诗人"。如果说",诗人"是特指毛泽东的个性化特征,那么,"历史造诣很深"则适用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不仅"历史造诣很深",且读史、鉴史是他们共同的精神志趣,也是他们独树一帜的工作方法和领导智慧。  相似文献   

2.
杨逸 《新湘评论》2012,(22):31-31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积累历史经验。毛泽东同志用从史书中升华的智慧和洞察力成功改造了旧时代、创造了新时代。在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同志把历史和民族发展规律看作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在新的历史征程上,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党和国家领导干部要注意读史。党的十六大后,胡锦涛同志强调:"只有铭记历史,特别是铭记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  相似文献   

3.
杨逸 《学习导报》2012,(22):31-31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积累历史经验。毛泽东同志用从史书中升华的智慧和洞察力成功改造了旧时代、创造了新时代。在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同志把历史和民族发展规律看作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在新的历史征程上,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党和国家领导干部要注意读史。党的十六大后,胡锦涛同志强调:"只有铭记历史,特别是铭记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中国革命史,才能深刻了解过去、全面把握现在、正确创造未来。"  相似文献   

4.
李琦 《党的文献》2011,(1):120-122
毛泽东爱读史,而且给后人留下了许多读《二十四史》、古诗词等文史古籍的批注、评论。这些读史批语,一个个都使人印象深刻。注重品评历史人物,是毛泽东读史的一个鲜明特点。毫无疑义,作为大政治家的毛泽东决不是为读史而读史,而是以史为鉴,吸取和运用历史中的经验、教训、智慧和各种启示,来为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现实问题服务,也就是毛泽东常说的古为今用。这也是毛泽东一生酷爱读史的志趣和目的所在。而他的读史品人,就具体生动地体现了这种志趣和目的。1969年6月3日,毛泽东在武昌读《南史.陈庆之传》时,写下一条令人浮想联翩的批语:“再读此传,为之神往。”陈庆之是一员名将,但其事迹在历史上并不算十分突出,毛泽东之“  相似文献   

5.
曾珺 《湘潮》2011,(11):4-6
毛泽东常说:"我一生最大的爱好是读书。"在熟读中国历史典籍的过程中,他留下了数量丰富、见识独到、视角新奇的历史人物点评手迹。然而,在毛泽东的点评中能得到"政治家"这个评价的人却只有三位:朱敬则、姚崇和张说。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自己说过,他读了6年孔夫子,从8岁起开始读私塾,读的大多是四书五经,其中也有不少历史书籍。据考证,毛泽东最早读过的历史书大概应该是中国传统中学的简易读物——《纲鉴易知录》,由此开始了他对中国历史的启蒙教育。  相似文献   

7.
阎崇年 《学习导报》2010,(15):59-61
读史我觉得,每个公务员特别是领导干部都应当读一点历史。马克思和恩格斯说过: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我理解,这句话的原意不是说历史科学以外的科学不重要,而是说历史科学重要。历史是先人的足迹,是亿万人经验与教训的记录。历史科学的重要性在于:有助于提高资治能力,有助于陶冶人文素质,也有助于个人修身养性。  相似文献   

8.
总书记一职,在中共早期历史上也是党内的最高领导职务。在毛泽东于六届六中全会成为公认的领袖之前,中共历史上有过五位总书记。由于受时代所限和各自不同的处世风格,这五位总书记在党史上演绎了各不相同的人生篇章。教授兼“旗手”的陈独秀陈独秀,原名陈乾生,字仲甫。1879年生  相似文献   

9.
毛氏家族在湘北山中垦荒务农,历明清两朝,但未出什么显贵人物。直到过了500余年历20代后,才出了一位改写中国历史的杰出人物——毛泽东。那么,作为毛氏家族“符号”的毛泽东和毛姓又有着怎样的血脉浓情与奇趣故事呢?  相似文献   

10.
今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也是中国共产党建立九十周年。从辛亥革命到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前后不到十年时间,中间还发生了五四运动。毛泽东同志1942年在《如何研究中共党史》中说过:"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还应该把党成立以前的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材料研究一下。不然,就不能明了历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1976年9月9日零时10分,83岁的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在北京逝世,这位当年出席中共"一大"很少发言的代表,后来被视为是现代世界历史中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关于他的研究资料可谓是汗牛充栋,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让我们重温历史,揭开这位中共"一大"代表与中共"一大"的一系列研究中的历史谜团。  相似文献   

12.
据相关资料记载,1973年初,毛泽东决定重新启用"文革"中已被打倒的邓小平之后,曾随手写下了"三多一少"这四个字,并向身边工作人员解释说:周恩来应多休息,邓小平应多工作,王洪文应多学习,江青应少说话。可以说,这"三多一少"也是当年毛泽东为稳定中国政局的最大心愿。然而,历史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即使是毛泽东这样伟大的战略家也是如此,因为他所期望的"三多一少"这四个人中一个也没有做到。所不同的是,前两位是无法做到,后两位却是不愿做到。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对于中国历史知识的精通是举世公认的.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毛泽东都喜欢引经据典、谈古论今,用生动形象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来阐明最深刻的道理,从中汲取经验教训.明朝末年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就是这样一位被毛泽东经常用来评点、引为论据的历史人物.毛泽东在不同时期、不同场合、不同情势下对于李自成的评点,总能够结合当时的实际条件和面临任务,赋予独到见解和丰富内涵,给人以焕然一新、豁然开朗的启迪.  相似文献   

14.
历史是一面镜子,可以照出前事得失;历史是一座知。识殿堂,可以给人带来智慧和才干。因此,领导干部应做到“三个结合”、把握“四个要点”,认认真真读点历史。  相似文献   

15.
读史的理由     
鉴于今天的中国所从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乃是一个空前的、全新的系统工程 ,因此 ,各级党政领导干部非但不能如许多迹象所表明的那样忽视历史的修养 ,反而应该更加注重阅读历史 ,只不过其理由似乎已主要不再是如培根所认为的可以使自己变得聪明起来 ,而是由此强化自己的历史感或即历史意识 ,目的在于使自己变得更为理智 ,并且因此能够更加理性化地运用自己手中的权力。  相似文献   

16.
我们党把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并称为20世纪中国"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新中国成立后,每年国庆天安门广场都要竖起他们的画像。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前的众多历史人物中,还有谁能受到人们如此的尊敬?随着时光的流逝,历史人物已渐行渐远,今天一些人对孙中山了解不多,对他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7.
孟友亮 《党史文汇》2013,(12):49-53
毛泽东的诗词早已成为我国当代文学中的一笔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其背后蕴含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意义也十分丰富,值得我们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去学习研究。毛泽东诗词意境高远,脍炙人口,其中不少写"雪"的诗词尤佳,堪称绝唱。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点化”过的几首楹联吴直雄文学上讲的"点化"是指将别人的诗、词句或联语等稍加改动,而赋予其一种新的意境。这也是一种文学创作活动。毛泽东就"点化"过几首楹联。一张贻玖著《毛泽东读史》载:"毛泽东还作过一幅有关读书的对联,提倡:'贵有恒,何必三更起...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 《学习导报》2011,(22):33-33
历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形成、发展及其盛衰兴亡的真实记录,是前人的"百科全书",即前人各种知识、经验和智慧的总汇。毛泽东同志在青年求学时期就曾说过:读史,是智慧的事。就是说:你要增加智慧吗?史书是不可不读的。历史是从昨天走到今天再走向明天,历史的联系是不可能割断的,人们总是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向前发展的。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相似文献   

20.
从毛泽东对待挨骂得到的启示雷登荣近读《毛泽东的故事》一书,其中《毛泽东挨骂》的故事令笔者感慨颇多。1941年陕甘宁边区公粮征过了头,惹得百姓不满,一位刘姓老人心生怨气,写了一副对联:"天神你讲,怎不保佑刘志丹;雷公你听,咋不轰死毛泽东。"一介村夫,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