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词家,他的诗词充满了崇高的阳刚之美,这种阳刚之美是其诗词思想与艺术价值的表现之一,也是其魅力所在。毛泽东诗词的阳刚之美主要表现在:一、心怀天下,壮志不凡。毛泽东高度重视政权问题,表现在诗词里就是要做大好河山的真正主人。二、大气磅礴,冠绝千古。毛泽东诗词的气魄前无古人,毛泽东喜欢将伟大气魄融贯在写景如写雪、写山上。三、风流调傥,潇洒雍容。毛泽东诗词的风流潇洒绝非风花雪月,而是表现为对于战斗的从容和享受。四、感情奔放,刚柔兼济。毛泽东诗词是其丰富的感情世界的一面镜子,对感情的坦露无损于伟大形象反而丰富了这种阳刚之美。  相似文献   

2.
《党史天地》2009,(6):105-105
毛泽东去世后,江青一伙先是迫不及待地想占有毛泽东留下的文件,以达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接着又借毛泽东遗体保存问题发难,为其阴谋夺权制造舆论基础。在叶剑英、李先念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果断决策和组织下,毛泽东的遗体保护问题不仅得到了妥善解决,也彻底粉碎了“四人帮”的阴谋。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诗词代表了毛泽东的最高文学水准,毛泽东生前十分珍爱。毛泽东诗词自50年代公开发表以来,以其巨大魅力吸引了众多读者去欣赏、玩味、研读、理解、注释,其热情经久不衰。在国内众多的编注本中,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出版的《毛泽东诗...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制度建党的思想是毛泽东建党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创建军队中党的组织建设和思想建设的有关制度问题、关于改进党的领导的具体制度的问题、关于健全民主集中制的问题。毛泽东制度建党的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的制度建设理论,丰富了毛泽东建党思想的内容。毛泽东制度建党思想是适应一定的历史条件和党的任务而提出来的,正确认识毛泽东晚年所犯的错误,要求我们客观地、实事求是地对待毛泽东制度建党思想,不能因毛泽东晚年所犯错误而否认其正确的思想。  相似文献   

5.
1932年4月20日,红军攻克漳州,取得了辉煌战果。在这一胜利中,毛泽东力主东征福建、决战漳州,其历史功绩巨大。但是,周恩来在支持毛泽东东征漳州、保证漳州战役胜利方面所作的重大贡献,也是不可磨灭的。 一、积极支持毛泽东的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6.
李崟 《党史天地》2009,(1):11-14
罗荣桓元帅从1927年跟随毛泽东走上井冈山。到1963年逝世,风风雨雨伴随毛泽东近半个世纪。毛泽东称其为“一生共事的人”。他逝世后,毛泽东亲自参加他的追悼会,一句“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表达了信赖、依重和惋惜之情。十大元帅中,毛泽东如此眷顾不舍.罗荣桓是唯一的。  相似文献   

7.
张文秋原名张国兰,曾用名张一平,湖北省京山县人,生于1903年。1949年10月15日,其长女刘思齐与毛泽东的长子毛岸英结婚;1960年,其次女邵华与毛泽东次子毛岸青结婚。张文秋由此成为毛泽东的双重亲家。  相似文献   

8.
胡为雄 《党建》2010,(5):52-53
毛泽东孜孜不倦地读书学习,是他成为伟人、作出丰功伟绩的先决条件之一。在数十午的读书生涯中,毛泽东积累了渊博的学识,也有着丰富的学习经验。毛泽东常常论及读书与学习,其相关思想非常丰富。  相似文献   

9.
罗荣桓是共和国开国十大元帅之一,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了不朽功勋。他从1927年跟随毛泽东走上井冈山,到196年逝世,风风雨雨伴随毛泽东,毛泽东称其为“一生共事的人”。罗荣桓逝世后,毛泽东亲自参加他的追悼会,一句“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表达了对罗荣桓的信赖、依重和惋惜之情。  相似文献   

10.
1931年扩大的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王明在共产国际支持下成为政治局委员,开始了“王明路线”统治全党的时期。王明及其支持者对毛泽东进行了一系列的打击,相继剥夺了其在中央苏区党、政、军的领导权,并试图将他送去苏联。但是共产国际十分赞赏毛泽东的工作成就,反对对其打击,并阻止了将毛泽东赶出中央苏区的计划。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的奋斗精神是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其形成和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历史逻辑、思想文化逻辑和实践逻辑。综合毛泽东的著作文本、诗词书信和生平事迹来看,毛泽东的奋斗精神可以概括为四个部分,即为国为民、胸怀天下的远大志向,奋发有为、永续不辍的使命担当,独立自主、艰苦创业的干事态度,高歌前行、无惧困难的昂扬斗志。新时代新征程上必须大力弘扬毛泽东的奋斗精神,坚持用其感召人、激励人、教育人、鼓舞人,从而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2.
在毛泽东的一生中,曾和较多的川籍人士成为亲密战友和同事。特别是在民主革命时期,有许多川籍人士追随毛泽东闹革命,出生入死,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第一次大革命运动失败后,毛泽东高举武装革命旗帜,领导了“秋收起义”,其总指挥就是川籍人卢德铭,随即,朱德、陈毅又率领“八一南昌起义”的部队上井冈山和毛泽东会师,从而开始了朱毛并肩战斗的辉煌历程。以后,刘伯承、聂荣臻、杨尚昆、罗瑞卿等一大批川籍人紧跟毛泽东南北转战,都立下了赫赫战功。在延安时期,毛泽东亲自为光荣牺牲的川籍战士张思德写下了著名的悼念…  相似文献   

13.
祝志伟 《湘潮》2011,(6):50-50
毛泽东在阅读《南史》时,曾写下批语:“我党干部应学韦睿作风。”何为韦睿作风?韦睿是南北朝时梁朝的一代名将。其为将,如毛泽东所评“敢以数万敌百万”;其为人.也如毛泽东所述“不贪财”、“劳谦君子”;其为官.肯于“躬自调查研究”。其中“躬自调查研究”是毛泽东最为欣赏的。  相似文献   

14.
食谱     
《新湘评论》2010,(9):48-49
毛泽东食谱的记载时间起始于1956年6月,终止于1976年9月8日,基本上保持了连续性。食谱由保健人员、卫士、生活管理员、厨师共同制订,其目的是为了加强毛泽东的饮食营养平衡。可毛泽东一生艰苦节俭惯了,对此并无好感,他认为这样做未免显得多此一举,因为一则麻烦,造成奢侈和浪费,二则违背了个人的饮食习惯和偏好,他不愿意按照食谱吃饭。因此,作为遗物保存至今的毛泽东食谱大多已非保健人员的杰作,但却真实反映了毛泽东的饮食特点。  相似文献   

15.
地缘战略思想是毛泽东外交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对当时世界地缘形势的分析,毛泽东提出了一套具有鲜明特色和中国特点的地缘战略思想:邓小平是继毛泽东之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设计师,其地缘战略思想基本上继承了毛泽东的思想,并在其一系列成功的理论中合理地协调了现实与理想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6.
食谱     
《学习导报》2010,(9):48-49
毛泽东食谱的记载时间起始于1956年6月,终止于1976年9月8日,基本上保持了连续性。食谱由保健人员、卫士、生活管理员、厨师共同制订,其目的是为了加强毛泽东的饮食营养平衡。可毛泽东一生艰苦节俭惯了,对此并无好感,他认为这样做未免显得多此一举,因为一则麻烦,造成奢侈和浪费,二则违背了个人的饮食习惯和偏好,他不愿意按照食谱吃饭。因此,作为遗物保存至今的毛泽东食谱大多已非保健人员的杰作,但却真实反映了毛泽东的饮食特点。  相似文献   

17.
叶纲 《北京党史》2007,(4):33-35
毛泽东军队建设思想,是在中国革命战争的实践中产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毛泽东军队建设思想具有深刻的理论性,广泛的实践性和鲜明的党性.它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宝库,是我党我军的宝贵精神财富。纵观毛泽东人民军队建设思想与人民军队建设实践,其思想体系是丰富而完整的,其建军实践是卓有成效的,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的文风正如他的事业,其成就是多方面的,我们只能抽取某几个侧面。从今天角度来讲,我个人认为,毛泽东的文风有四点值得我们特别关注,这可以从其文章的气势、思想、知识和语言来认识和领会。  相似文献   

19.
孙中山和毛泽东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前后相继的领袖人物,他们都为民族的独立自主和国家的繁荣富强奉献了自己的毕生精力。对于孙中山,毛泽东十分敬重,始终给予高度的评价,称他为“伟大革命家”、“伟大的中国革命先行者”。毛泽东在他的著作、演说中,对孙中山的思想、实践与精神作过许多精辟的论述。透过这些论述,既可看出毛泽东作为史学家的史德、史识与史才,也可感受到毛泽东作为政治家的气魄、胸怀与敏锐。一、毛泽东论孙中山的思想孙中山作为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其思想的精华是三民主义。对于三民主义,毛泽东作过深入而系…  相似文献   

20.
李春明 《党史博采》2011,(12):49-53
“文化大革命”中,铁道部副部长刘建章受到批判、揪斗、监禁、刑讯等政治迫害,其妻子刘淑清愤然上书毛泽东,毛泽东知情后,在刘淑清信上作了重要批示,以此为契机,大批老干部得到解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