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袁南生 《湘潮》2006,(9):32-37
在新中国外交史上,出生在湖南醴陵的耿飚(1909—2000)是颇具特色的人物:在长达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半数以上工作时间在外交岗位上;他既先后担任过外交部副部长、中联部部长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外事委员会主任,又担任过中央军委秘书长兼国防部长,融外交家、军事家于一身;他既是传统  相似文献   

2.
王春英 《新视野》2007,(3):94-96
随着冷战后美国国会外交权力的复兴,议会外交的兴起,中美两国的议会外交日益活跃。本文介绍了中美两国议会交往机制,总结出中美议会外交的特点,分析美国国会中期选举后美国国会对中美关系的影响,最后提出全国人大对美议会外交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3.
据《广州日报》报道,在近日召开的“察哈尔公共外交年会”上,全国政协常委、外事委员会主任赵启正说了一个故事:克林顿访华的时候,他通过他的亲属和对中国非常熟的美国通带话来,他想知道中国人的生活,想读一读有关中国人素养的书。  相似文献   

4.
《党课》2013,(5):22-23
中国外交是全方位外交。其中有两层含义:一方面,搞好传统的国别外交;另一方面,拓展领域外交。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来,中国外交工作的内涵日益丰富,外延不断拓展,工作对象趋于多元化。与之相适应,外交布局也不断充实和完善。  相似文献   

5.
吴茂荪于“九·一八”事变后投身抗日救亡运动,成为南京学生运动的组织者之一。抗战时期在中共南方局的领导下,在特殊战线上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1947年赴美,成为冯玉祥反蒋的得力助手,并于次年代表冯玉祥赴香港参与民革的创建。建国后长期担任中国人民外交学会秘书长、副会长,20世纪80年代兼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外事委员会副主任,为人民外交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曾任民革中央副主席,是民革主要领导人之一。  相似文献   

6.
“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新一代领导集体根据时代潮流和中国自身根本利益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同时也是中国新时期外交工作的根本指导方针。在“和平发展”战略指导下,近年来中国外交在外交理念、外交方式、外交布局、外交内容、外交策略等各方面都表现出新的特点,中国外交已经发生了重大转型。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的外交战略思想是当今中国外交思想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方针。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根据世界形势的新变化和国内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的需要,提出以维护国家利益为核心,主张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积极发展全方位外交。在外交实践中,邓小平的外交战略思想指导我国外交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因此,认真学习邓小平的外交战略思想,对领会十八大报告的外交战略精神和指导我国当前的外交工作都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在党的十八大会议上,胡锦涛以“继续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为主题,对当前的国际形势和中国外交部分做了精辟有力的论述。十八大报告的外交部分准确分析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确定中国的身份和责任,并在此基础上指明中国新时期的外交理念和外交策略,勾画出中国外交战略的新蓝图,为正在稳步发展的中国外交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报告中还包含诸多的亮点和新提法,值得人们关注和深思。  相似文献   

9.
刘超  宋冰 《世纪桥》2006,(3):39-42
3月7日下午,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记者招待会。应大会新闻发言人姜恩柱邀请,外交部长李肇星就中国的外交工作及国际和地区问题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外交政策李肇星说,温家宝总理在本次人  相似文献   

10.
“真实的中国外交”就是指中国人民所想、所盼、所追求的外交。中国的外交就是和平的外交,是符合和捍卫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外交,只要正确地了解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准确把握中国的民心,就可以正确把握中国外交未来的走向,从而消除种种担心、疑虑和恐惧。  相似文献   

11.
韦民  邓凯 《学习月刊》2012,(13):16-17
传统外交是政府间以政治经济为主要内容的互动关系,这种外交模式正随着全球背景的深刻转换而发生着重大变革。当今国际社会.以公共外交和文化外交为代表的新型外交形式在国际关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成为世界各国外交工作的新范式。作为一种加强沟通、增进了解、化解偏见、增加好感的重要外交途径.文化外交在中国外交整体布局中的地位越发凸现出来。  相似文献   

12.
50~60年代中国对周边民族主义国家的外交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中国的对外关系中,睦邻外交是我国外交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与周边新兴民族主义国家的友好关系,则是睦邻外交的重中之重。本文拟结合我国50、60年代的一些外交实践,对中国对周边民族主义国家的外交思想作一探讨。 一:以“和平为上”为基准,与民族主义国家展开睦邻外交 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着来自朝鲜半岛、台湾海峡和印度支那组成的“三重包围”,要打破美国对新中国的经济、政治、军事包围封锁,必须把发展同毗邻的新兴民族主义国家的友好关系,作为新中国外交努力的重要目标。 民族主义国家作为战后摆脱了殖民统治的新独立…  相似文献   

13.
建国之初,中国广交朋友。从近日解密的外交档案中.可以看出新中国外交成长的轨迹。  相似文献   

14.
周恩来是新中国的第一任外交部长,也是闻名世界的杰出外交家。在他26年的外交生涯中,形成了一套具有周恩来特色的外交理论体系。本文从周恩来的民间外交、经济外交和文化外交三个方面,深刻阐述了周恩来的外交理论及其对新中国外交事业作出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5.
李迎选 《湘潮》2014,(6):19-23
1983年至1993年,廖汉生曾连续担任第六届、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并先后兼任全国人大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主任委员和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在全国人大工作了整整10年,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民主法治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6.
周恩来是新中国的第一任外交部长,也是闻名世界的杰出外交家.在他26年的外交生涯中,形成了一套具有周恩来特色的外交理论体系.本文从周恩来的民间外交、经济外交和文化外交三个方面,深刺阐述了周恩来的外交理论及其对新中国外交事业作出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的政党外交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都发挥着重大作用,在理论和实践上都不断开拓、发展。90年的政党外交取得了辉煌成就,与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历史是同步的。依据任务、时代的变化,中国共产党的外交理论和实践在三个时期有不同的侧重点,但执政兴国是政党外交的一条主线。要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政党外交原则和这一主线。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外交领域在外交理念、外交侧重点、外交角色及外交视阈实现了划时代的转变,中国在外交领域因此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对外交往的广度和深度全面拓展,在国际事务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正>刘大响,1937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航空动力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95年获评全国先进工作者,1997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党的十五大代表,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外事委员会委员。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中国政府在倡导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上,将和谐理念拓展到国际事务领域,把中国传统的和谐思想与新中国的和平外交传统结合起来,逐步形成了和谐外交和和谐世界的理念。和谐外交是我国一贯坚持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延续和发展,而“和谐世界”则是我国外交理念的新发展。由于当前世界矛盾错综复杂,构建和谐世界绝不是轻而易举的,其实现需要中国和世界各国人民长期的、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