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湘潮》2014,(5):F0004-F0004
芷江侗族自治县位于湖南省西部,区域面积2099平方公里,辖5镇23乡,总人口37.86万,居住着侗、汉、苗等21个民族,侗族人口占55.8%。芷江建制有2000多年历史,其中县城芷江镇六度为州府治所在地。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受降在芷江举行,芷江成为抗战胜利受降历史名城。为搭建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平台,成功举办了四届“中国芷江·国际和平文化节”,和平文化成为芷江享誉中外的文化品牌,是湖南省首个海峡两岸交流基地。芷江有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中国侨联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景点受降园,有全国唯一全面反映飞虎队援华抗战史绩的纪念馆飞虎队纪念馆,有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的侗乡龙津风雨桥,有中国内陆最大的妈祖庙天后宫,有中国最大的侗族鼓楼群万和楼,有省级自然保护区三道坑等一大批人文自然景观。  相似文献   

2.
《学习导报》2010,(21):59-59
“八年烽火起卢沟,受降一日落芷江”。1945年8月21日,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的代表今井武夫在芷江向中国政府及盟军代表无条件投降,宣告了侵华日军的彻底失败。抗战胜利受降名城芷江矗立着纪念二战胜利的标志性建设——“血”字型受降纪念坊、受降会场旧址“受降堂”、二战期间“飞虎队”在芷江机场的大本营等等,它们是和平与正义终将战胜侵略的象征。2001年,  相似文献   

3.
杨必军 《湘潮》2016,(1):12-13
"八年烽火起卢沟,一纸降书出芷江"。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芷江与抗战历史名城结下了缘。一直以来,学术界和民间就"芷江受降"还是"芷江洽降"流传不同说法,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本文从党史、历史的角度进行比较研究,诠释"芷江受降"和"芷江洽降",让这段中国人挺起脊梁的历史更加增强我们的自信。  相似文献   

4.
王文珍  陈宏 《新湘评论》2005,(10):40-40
在8月中旬由中共湖南省委党史研究室、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湖南省军区政治部和中共常德市委、常德市人民政府联合召开的湖南省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学术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紧紧围绕“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主题,结合湖南抗战的实际,进行了论文交流和学术研讨。  相似文献   

5.
芷江,因为八年抗日烽火息落地而蜚声海内外。近年来,芷江这座湘西边城紧紧把握和平与发展这一时代主题,将抗战文化延伸、精炼,升华为和平文化,并以“打造和平名城,构建和谐芷江”为目标,大力弘扬和平文化,打造和平文化品牌,开创了一条创意文化之路,促进了县域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6.
芷江,因为八年抗日烽火息落地而蜚声海内外。近年来,芷江这座湘西边城紧紧把握和平与发展这一时代主题,将抗战文化延伸、精炼,升华为和平文化,并以“打造和平名城,构建和谐芷江”为目标,大力弘扬和平文化,打造和平文化品牌,开创了一条创意文化之路,促进了县域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湘潮》2018,(1)
正芷江古属"五溪蛮地",因伟大爱国诗人屈原《楚辞》"沅有芷兮澧有兰"而得名。在湘西边陲这片2099平方公里的热土上,生活着38.23万侗、汉、苗、土家等各族儿女,她如同中国万千小城一般普通,却因抗日战争血与火的洗礼,成为举世注目的受降名城。2011年7月,芷江成为湖南省首个国家级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今日的芷江已形成了铁路、公路、航空"三位一体"的立  相似文献   

8.
《湘潮》2017,(7)
正芷江位于湖南省西部、云贵高原东缘,区域面积2099平方公里,现辖9镇9乡,总人口38.23万。芷江自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置县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建县史。1945年8月21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仪式在芷江举行,芷江从此以"抗战之城、胜利之城、和平之城"闻名。1986年9月22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芷江县,设立芷江侗族自治县。30年来,在国家、省、市的关怀下,在芷江县委、县政府正  相似文献   

9.
《湘潮》2018,(9)
正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芷江受降旧址(以下简称旧址)位于芷江侗族自治县芷江镇七里桥,是中华人民接受侵华日军投降之地。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8月18日,中国政府在湖南芷江成立了日本投降签字典礼筹备处,8月21日至23日,中国政府在芷江举行了中国战区受降典礼,办理了百万侵华日军投降具体条款,日本投降代表献交了侵华日军兵力分布图,接受了载有各战区日军投降详细规定的备忘录,史称"芷江受降"。"芷江受降"宣告了日本帝国主义灭亡中国的美梦彻底破产,写下了中国近现  相似文献   

10.
抗战胜利后,中国人民迎来了民族振兴的曙光,饱受战争之苦的河南人民与全国人民一样,迫切需要一个和平安定的环境,休养生息,重建家园。但是,国民党统治集团却以受降为名,大规模调动军队进攻河南各解放区,至1946年6月,中原解放区已被国民党军队压缩到只有罗山、光山、商城、经扶(今新县)、礼山之间以宣化店为中心的狭小区域内,面积不及抗战胜利时的十分之一,中原局面危如累卵。  相似文献   

11.
刘岩 《前线》2008,(7):60-61
5月2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与来访的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举行会谈.掀开了新形势下国共两党关系和两岸关系新的一页历史。忻口会战是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在军事上相互配合的一次成功范例。在抗日战争胜利63周年来临之际,本刊推出这篇文章.期冀国共两党在新形势下,进一步牢记历史、珍爱和平、团结合作、开创未来。  相似文献   

12.
1945年8月21日至23日,在湖南湘西边陲小古镇——芷江,发生了一件震惊中外的新闻——日军侵华最高司令长官冈村宁次派今井武夫总参谋副长乘飞机从南京飞抵芷江洽降。侵华日军为何在芷江这座小镇举行举世瞩目的洽降?近50年来,一直是个难解之迷。为此,在中国抗战胜利50周年快要来临之际,本文将向广大读者揭开这一事件的内幕—— 芷江大决战为芷江洽降 举行了一个奠基礼 芷江,位于湖南省西部,地处武陵山南麓,云贵高原东  相似文献   

13.
抗日战争胜利的时候.我在福州警备司令部任少校参谋.负责搜集敌情及友军联络等工作。1945年8月.日本天皇宣告无条件投降。当时闽江口川石岛驻有日军两栖部队200余人,因撤退不及.奉命就地投降。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电令我部指派参谋一员担任受降任务。经我部首长研究决定指派我为受降官.少校参谋龚澧为副受降官.海军闽江江防司令部协助受降事宜.由警备司令部电报长官部核备.并将受降情况随时电报。  相似文献   

14.
张怀武 《共产党人》2005,(23):49-52
今年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全国上下开展了大规模的纪念活动、但是中日关系一贯比较复杂,60年来不但没有缓和,相反越来越僵。日本最近对中国的挑衅行为,已经由咄咄逼人演变为横冲直撞,给世界和平布下了阴影.  相似文献   

15.
“和平民主新阶段”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对抗战胜利后时局的一种乐观判断。虽然这一设想没能实现,但是其影响却是十分深远的,不仅表明了其争取和平民主的诚意.而且为中国共产党和广大中间势力之间的联合提供了基础和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6.
唐伟 《新湘评论》2009,(12):62-62
11月13日上午9时28分,象征中华民族和谐与和平文化的重要标志性建筑——太和塔在国际和平名城湖南芷江破土动工。和平园太和塔的理念和建设太和塔的建议,是由已故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委会主任委员程思远先生,于1995年开始提出和倡议的。  相似文献   

17.
萧玫 《北京党史》2013,(5):56-58
位于北京东城南河沿大街的翠明庄.是一座党史上有很高知名度的建筑物。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签订《停战协定》,翠明庄曾是“军事调处执行部”中共代表团驻地。北平和平解放后不久,这里就成为中共中央组织部招待所.几十年里记录下许多重要事件。而王光美与翠明庄也有着一种特殊的缘分。  相似文献   

18.
《新湘评论》2014,(19):38-38
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以此铭记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缅怀在抗日战争中英勇献身的英烈和所有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作出贡献的人们,表明中国人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让这段不屈抗争的历史,成为我们民族的集体记忆,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之源。  相似文献   

19.
《党史文汇》2001,(5):F002-F002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和援越抗法的斗争,显示出刚登上国际舞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成为维护亚洲和世界和平的一支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呈现出由共同胜利向一国首先胜利、一国首先建成转变的历史轨迹,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进一步展现出一国首先崛起的历史趋势。马克思恩格斯的共同胜利论蕴含着社会主义革命在一国首先发生的因素,列宁的社会主义革命理论侧重一国首先胜利,斯大林则主张一国首先建成社会主义。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主义力量在世界范围内发生新的变化,新时代的中国一枝独秀,坚定地高扬起科学社会主义大旗,呈现出社会主义在中国首先崛起的历史趋势。这一崛起是以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和平崛起,而非建立新的霸权。探讨社会主义从一国胜利到一国崛起的理论与实践进路,对我们坚持自信自立,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引领科学社会主义走向现代化场域,具有重要的世界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