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忠友 《世纪桥》2013,(9):23-25
胡耀邦一生曾担任过许多重要领导职务,也办过许许多多有影响的大事。特别是他在拨乱反正期间为平反冤假错案所做的一些事,让许多人记忆犹新,非常敬佩。  相似文献   

2.
徐忠友 《世纪桥》2013,(12):23-25
胡耀邦一生曾担任过许多重要领导职务,也办过许许多多有影响的大事。特别是他在拨乱反正期间为平反冤假错案所做的一些事,让许多人记忆犹新,非常敬佩。  相似文献   

3.
王建柱 《党课》2013,(9):120-121
凡是不正确的结论和处理,不管是什么时候,在什么情况下,也不管是什么人批的,都要实事求是地改正过来。全错的全改,部分错的部分改。一切不实之词和错误处理,最终都是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4.
钱江 《湘潮》2006,(5):4-7
1985年2月13日上午10时,来到云南视察的胡耀邦从空军祥云机场乘坐直升机,前往美丽神奇的丽江。飞机很快临近大理的苍山洱海。胡耀邦透过机窗往下看,苍山那19个峰峦上白雪皑皑。飞越玉龙雪山,只见山顶白雪银光四射,十分耀眼。直升机降落在丽江机场。胡耀邦由云南省委书记安平生、省长普朝柱陪同,于午前来到丽江招待所,地委负责人在那里迎接。进得地委招待所客厅,胡耀邦刚刚坐下,就要地委负责人汇报情况。丽江地委书记蔡立仁已有准备,马上向他汇报,介绍情况。地委书记介绍情况的时候,几位身穿鲜艳纳西族和普米族民族服装的年轻姑娘热情地轮番…  相似文献   

5.
“如果选不出‘高人’,矮点的也可以嘛!比如说,我就不是‘高人’,党中央、西南局却调我到川北来当头……”胡耀邦早年虽然只读过初中,但他天资聪颖,酷爱读书学习。在艰苦的革命战争环境中,每当部队解放一座城市,胡耀邦都要搜集一些历史、地理或其他方面的书刊学习。由于勤奋好学,他逐渐成为知识渊博、出口成章的大家。胡耀邦讲话,通常不用讲稿,而是根据会议的性质、任务和不同听众对象作即兴演讲。每次讲话,他总是胸有成竹,经过缜密思考,结合实际情况和大家想要解决的问题,有的放矢地讲述,不空发议论,也不说应景式的套话,因此讲话很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6.
张昌竹 《湘潮》2005,(4):13-15
1984年1月9日,胡耀邦结束了在贵州的视察,在中共湖南省委第一书记毛致用、怀化地委书记吴彦凡的陪同下,乘专列风尘仆仆地来到溆浦视察。时间虽短,但胡耀邦给山城人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相似文献   

7.
胡耀邦具有内涵丰富、泽被久远的群众现.本文试从主要渊源、基本内涵、实现路径等方面对胡耀邦的群众观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8.
“我们必须坚持以客观事实为根据,而不能以某些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凡是不正确的结论和处理,不管是什么时候,在什么情况下,也不管是什么人批的,都要实事求是地改正过来。全错的全改,部分错的部分改。一切不实之词和错误处理,最终都是站不住脚的。”胡耀邦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相似文献   

9.
钱江 《党史文苑》2003,(4):48-50
1934年10月中旬,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少共中央机关解散了,一部分人员留下打游击,大部分编入红军。出发前几天,少共中央局书记何凯丰写了一封信,留给正从于都“扩红”赶回瑞金的刘英。他在信中告诉刘英,自己已经编入战斗部队,少共中央的事情由改任组织部长的刘英负责。  相似文献   

10.
胡耀邦曾说:“我十几岁参加革命,从来就没想当什么官。”存在团中央档案室里的一封胡耀邦参加党的八大期间写的亲笔信,可以证明他言为心声。信件内容大致如下:  相似文献   

11.
李双建 《湘潮》2006,(2):15-17
胡耀邦曾于1961年3月和12月、1983年2月先后3次来到益阳,他每次在益阳停留的时间虽然不长,却给人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尤其是1961年3月和1983年2月的两次,给人的印象更为深刻。1961年3月到益阳:笑谈抨击浮夸风1961年3月9日,一辆旧式直座吉普车从长沙往益阳驶去。车上挤挤挨挨坐  相似文献   

12.
1983年6月1日,胡耀邦总书记在中共中央召开的民主协商会议上,总结发言指出:“这次会上同志们发表的意见、提出的建议,中共中央深表欢迎,我们还要认真研究采纳,但是有一句话提出来同大家共勉,毋忘团结奋斗,致力振兴中华!”参加会议采访的新闻记者李尚志立即将这句话速记下来。散会后,李尚志便请示胡耀邦总书记:“您最后讲的那副对联可不可以写到新闻报道之中?”“什么对联?”总书记反问。“勿忘团结奋斗,致力振兴中华呀!”记者答。胡耀邦笑了笑说:“那算什么对联哟。我不过总结了大家发言的意思,顺口说了这么12个字罢了。你们要…  相似文献   

13.
今年4月5日,是胡耀邦同志离开我们17周年的日子。在研究中国历史时,谁也不能回避20世纪末开始的这场伟大变革,因为这场变革深深地改变了中国。在研究中国这场伟大变革时,谁也不能回避一个伟大的名字——胡耀邦。粉碎“四人帮”后,胡耀邦先后担任中央党校副校长、中央组织部长、中纪委第三书记、中央秘书长兼中宣部长。在1978年底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胡耀邦被增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1980年2月,在十一届五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总书记;1981年6月,在六中全会上,胡耀邦任中共中央主席;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取消主席制,胡耀邦任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在这个时期,正是中国改革高歌猛进的时期。胡耀邦,这个名字和这个高歌猛进的时期紧紧联系在一起。是他,为这场变革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也是他,为这场改革付出了辛劳与心血。缅怀伟人,重温史实,我们更加看重一种时代传承的必然。基于此,携心香一瓣、历史一页,亦可见微知著,更加热烈地促进新世纪变革的滚滚车轮。谨此编发《胡耀邦主政中组部》、《胡耀邦的人格风范》两文以示对胡耀邦同志的纪念。  相似文献   

14.
“我们必须坚持以客观事实为根据,而不能以某些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凡是不正确的结论和处理,不管是什么时候,在什么情况下,也不管是什么人批的,都要实事求是地改正过来。全错的全改,部分错的部分改。一切不实之词和错误处理,最终都是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15.
刘阳春 《湘潮》2004,(2):36-38
1962年8月,中央决定胡耀邦担任湖南省委书记处书记兼湘潭地委第一书记,华国锋改任湘潭地委第二书记。几天后,胡耀邦率领随从人员,从长沙驱车来到湘潭地委大院。华国锋迎上前去表示欢迎。我作为团地委书记也跟随在后。地委给胡耀邦安排了一小栋住宅。华国锋说:“地委的住房条件很差,房子很简陋,要委屈耀邦同志了。”胡耀邦马上插话说:“这房子不错嘛,李彦(胡耀邦的秘书),我看比我居住在北京的房子还好一些嘛。”李彦说:“那还是北京的房子好多了。”胡耀邦说:“我在北京工作了10年,对下面的情况不甚了解,我在长沙蓉园拜望了陶铸同志,陶铸同志…  相似文献   

16.
1989年4月15日,敬爱的胡耀邦同志猝然辞世,举国同恸,全党齐哀。斯人已逝,风范永存。如今,耀邦同志离开我们已经整整17年了,但他的音容笑貌、他的人格魅力、他的丰功伟绩、他的人民公仆的品质至今仍深深铭刻在人们的心里。“我一万次的请求你们,今后再也不许送什么东西来了”瞻仰过胡耀邦故居陈列室的人一定会记得,胡耀邦亲笔写给金星大队党支部书记龚光繁的那封信。这封落款为1961年11月12日的信写道:光繁同志并党支部同志:现在耀简(胡的堂弟)先回来,耀福(胡的胞兄)过四五天后也要回来。不久前,我曾给公社党委详细写了一封信,请求公社和你们…  相似文献   

17.
倪良端 《湘潮》2004,(3):25-26
1983年冬,关注国家经济建设、关心人民生活的胡耀邦,重走中央主力红军长征路,沿途考察民俗民情。岁末,带着对老区人民深情眷恋,他风尘仆仆来到宜宾市(1997年撤地设市)。胡耀邦离开我们了,他那明快的话语、爽朗的笑声,仍在川南人民心中激荡!他那和蔼可亲、一往无前的风范,更是备  相似文献   

18.
1977年3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恢复中央党校,由中共中央主席华国锋兼任校长,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汪东兴兼任第一副校长,时任中国科学院第一副院长兼党的核心小组第一副组长的胡耀邦出任副校长并主持党校日常工作。此时的中央党校,已经被康生等人把持了20余年,积压了大批冤假错案,是“文化大革命”的重灾区。胡耀邦上任伊始,便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勇气和魄力,坚持实事求是,在中央党校率先拉开了中共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工作的序幕。  相似文献   

19.
人的一生,或大或小,或深或浅,都要受到社会或他人的影响。在我七十多年的人生历程中,如果有人问我,什么人对你的影响最大、最深刻?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是耀邦同志!“四人帮”被粉碎后,耀邦同志先后在中央党校、中组部、中宣部工作。每到一个单位,他都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大无畏的  相似文献   

20.
胡耀邦已经离开我们20年了。作为有所作为的历史人物,在史书上留下浓重的一笔并不难,最难的是能在普通人心中也长久地占据着一个位置,这一点胡耀邦做到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