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少森 《世纪风采》2006,(4):40-41,35
一个普通甚至有点憨憨的农民,一个只是在公园公厕打扫卫生的保洁工,凭着他的朴素、勤劳和诚实,凭着他善良、乐于助人的热心肠,不仅在江苏省会南京立住了脚,而且赢得了包括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副书记张连珍的赞许。他就是被南京市建邺区授予“见义勇为”光荣称号,被南京石城居民誉为“救人专业户”的阜宁县芦蒲镇在宁务工人员李秀春。  相似文献   

2.
穆紫 《党建文汇》2008,(7):46-46
他昼伏夜出,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他常常提着上百斤的死老鼠消失在街头。他就是南京职业灭鼠人王世年,市民戏称他为“猫人”。  相似文献   

3.
流涌  望峰 《党建文汇》2002,(8):28-29
在马向东事发前夕,一位下级给住院避事的马向东送了三样东西:开心果、南京板鸭和猕猴桃,未留一字一言。事后此人以通风报信获罪,因为他向马向东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一天口就会被送到南京(专案办公地),赶紧逃。当然,马向东没有逃掉。他被立案、被逮捕并被法办,监狱是他豪赌生涯最后的驿站。  相似文献   

4.
空军南京房地产管理处处长王广林在房管系统这条战线上摸爬滚打14个年头了,守护着南京军用空余房地产。我要采访他,可他头摇得像拔浪鼓:不行不行,还是别写我了,比我优秀的同志多了。  相似文献   

5.
1984年,我经人介绍,与爱人相识。那时他在南京高级陆军学院读书,家在农村,生活很困难。我不顾家人的劝阻,和他确立了恋爱关系.  相似文献   

6.
朝鲜战争爆发后不久,魏玉琢、赵彩霞夫妇双双从重庆入朝。魏玉琢是1940年参加革命的老同志。抗日战争时期,他担负着保护电台任务,在一场战役中腿被打伤.日本兵发现后.刺刀从其后背捅向前胸。魏玉琢昏死了一天一夜,后被战友救起。伤愈后参加了解放北京、南京、重庆的战斗。在南京.由组织牵线,他与小自己8岁的赵彩霞喜结连理。  相似文献   

7.
建国初期,陈毅是华东军区暨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又是上海市人民政府市长,常常在南京、上海两地奔忙。1951年春的一天,陈毅坐火车从上海回南京,路过无锡站时,华东军区政治部文化部副部长吴强挎了个公文包也上车来了。他是军区电影指导委员会主任、后来的著名长篇小说《红日》的作者。当时,苏南行政公署设在无锡,  相似文献   

8.
吴雪 《党建》2009,(4):57-58
1941年春,周恩来在重庆曾作过一次情理交融、十分感人的露天演说。在演说中,他提到“母亲冷落的坟地还在日占区,自己多么希望能回家乡去清扫坟上的落叶啊”!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5月,国民政府由重庆还都南京,周恩来也率领中共代表团从重庆迁到南京的梅园新村。  相似文献   

9.
1966年9月至1967年4月,我在中央文革记者站工作,曾与禹福春、郑钧亭两位同志被派往南京记者组,了解当地文化大革命的情况,期间亲历了周恩来总理处理南京问题整个过程。在记者站工作那段时间,我有幸先后四次受到周总理的召见,当面向他汇报情况。周膳理日夜操劳、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平易近人的高贵品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至今难以忘怀。  相似文献   

10.
曾德新  周智林 《湘潮》2012,(7):56-56
1937年8月,陈独秀从国民党南京监狱中释放出来。次年,因日本占领了上海、南京等地,他与夫人潘兰珍避难来到重庆近郊江津县。在江津县内几经辗转,于1939年5月27日,迂居该县麻柳乡大户杨家石墙院,房主杨鲁丞祖上系清末拔贡。陈独秀迁居该处的原因据说是受杨氏遗族之请,帮助杨氏整理遗著。  相似文献   

11.
<正>吴天一,中国工程院院士,高原医学专家,我国低氧生理和高原医学的主要学术带头人。今年87岁的他,依然工作在一线。50多年的高原医学科研中,吴天一数次历险,但他从未停止脚步。因为常年在高原“骑马问诊”,吴天一被称为“马背院士”。立志攻克高原病1934年11月,吴天一出生在新疆伊犁一个塔吉克族知识分子家庭。他9岁随父母去南京读书。1950年10月,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在南京,吴天一顺利通过征兵体检,成为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  相似文献   

12.
翦伯赞,1898年4月14日生于湖南省桃源县枫树岗村的一个维吾尔族家庭,是中国现代著名的社会学家,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1937年5月,他在南京加入中国共产党。9月,他遵照党的指示,由南京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家乡———湖南,在长沙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在中共湖南省工委和八路军驻长沙通讯处的领导和支持下,与吕振羽、谭丕模等人,发起组织了湖南文化界抗敌后援会和中苏文化协会湖南分会,担任常务理事,主编《中苏》半月刊,宣传马克思主义,介绍苏联的文化和我党全面抗战的主张。他在湖南从事抗日救亡运动的两年又5个多月的峥…  相似文献   

13.
南京有一位名人,他的名字是由四块叠起来的石头组成,他就是黎磊石。 黎磊石和南京这座城市太有缘份了。孩提时代他在南京游府西街小学念过书。游府西街是一条与中山东路平行的狭窄的小街,两边低矮的房屋、三四米宽的马路,短短的小巷买在是太不起眼了。可是黎磊石永远也忘不掉这里。他后来工作的南京军区总医院就座落在中山东路。  相似文献   

14.
爱上宋美龄     
那是1931年,仲春,也许在依然春寒料峭的日子里,他却看到了绽放的花.飞舞的蝶……那一天,作为南京黄埔军校本部一名学员的他,按照上级命令排好了方队,等待校长来检阅。  相似文献   

15.
1937年,我被关押在国民党南京军人监狱,我爱人刘亚鹏被关押在国民党“首都反省院”。抗日战争爆发后,周恩来同志代表中共中央与国民党进行了几个月的艰苦谈判,初步达成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协议。他由上海返延安途经南京时,在国民党谈判代表陈立夫陪同下,于...  相似文献   

16.
陈独秀晚年客居距四川江津市区30多里的石墙院。他坐了蒋介石的五年牢之后,因抗战爆发而出狱。在暂住南京期间,蒋介石派陈立夫、陈果夫请他出任国民政府劳动部长。还要求陈独秀组织一个新共产党。并供给十万元经费和国民参政会五个名额,均遭陈独秀拒绝。这时,老友胡适从美国写信来力邀他去美国,说一家图书公司请他写自传。也被他婉言谢绝了。他认为,在国难当头之际,  相似文献   

17.
刘建明 《党课》2011,(6):68-69
《明史·陈寿传》中记载:陈寿,字本仁,历任户科给事中、南京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陕西巡抚、南京刑部尚书等职。他一生为官40年,严于律己,恪尽职守,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以至于因贫无家可归,晚年只得流离失所,甚至死后也无钱下葬,深为时人所称誉。尤其是他终生遵循为官“三不喜”的信条,更为人们所敬佩。所谓“三不喜”,即:不喜随意弹劾官吏,不喜为子弟亲友争功或谋取好处,不喜金钱财物。  相似文献   

18.
毕飞宇 《廉政瞭望》2012,(10):35-35
法国人对图书的热爱我是知道的。大概在三四年之前吧,上海领事馆的法国总领事郁白先生来到南京,吃饭的时候闲聊,他告诉我,他就要离开中国了,最近刚刚买了一些中国书。我问他买了多少,郁白先生想了想,笑着说:“两吨。”  相似文献   

19.
安与危系于一人,功与罪集于一身,这种现象有时令我们震惊,但是细细想来,却又不足为怪。南京银山电子有限公司原总工程师赵志中,本是“2000年南京十大科技功臣”之一。他领头开发的电力故障录波器,有近2000台安装在各地的电厂、变电站,不仅为全国电网的安全立下了汗马功劳,也使所在的公司实现销售1亿多元。这当然是这位总工的荣耀,他也当之无愧地获得了优厚的奖励和待遇。他若循着这条为人民建功立业的阳关大道一直走下去,扑进他的怀抱的只会是一次接着一次的辉煌。赵总后来跳槽进了一家民营企业。这原是他的个人自由,只…  相似文献   

20.
周恩来出生于淮安城驸马巷7号,自幼就耳濡目染了淮剧艺术。不幸的是,他9岁生母去逝,10岁过继母又去世,11岁时,他的堂房三伯父周贻廉将他带去东北铁岭,与父亲周贻能团聚,从此离开了故乡,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他才再次欣赏到淮剧艺术。据淮剧老艺人回忆,在担任政务院、国务院总理的26年间,在日理万机的工作之余,周恩来先后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地看过13次淮剧,淮剧是他看得最多的地方戏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