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这一转型也是中国社会包括农村社会的社会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结构的变迁过程;在全球化和现代化背景下,这一过程是在国家政治权力主导下进行的,但国家的主导作用要受到乡村传统、国家能力、民主化等因素的制约,因而是很有限度的。  相似文献   

2.
法治中国建设的提出是中国法治发展历程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实现法治国家的具体政策目标。法治文化作为法律文化的优秀类型,对法治中国的建设起着引导、补充作用。文章从提升主体的法治文化素质、打造社会的法治文化氛围、吸收和萃取法治文化理念、营造互助合作的国际法治文化环境等方面探讨了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正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法治在国家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社会各领域都表现出了对法治的强烈诉求;另一方面,随着中国社会的进步,法治运行的社会条件也日渐具备。这种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良性互动预示着中国的法治建设必将从"中国法治"走向"法治中国"。第一,"中国法治"表征的是中国的法治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而"法治中国"命题则表达了将中国特色社会主  相似文献   

4.
彭璟玮 《新重庆》2006,(11):35-37
法律现象.属于一种化现象。根据马克思主义化观.法律现象具有民族性.但并不排斥它的世界性。在当代中国,要处理好党的领导与法治的关系.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现实问题。需要批判性地继承世界法律化.更加需要立足当代中国实际,辨证思考,不懈探索。努力实现党的领导和法制建设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5.
一、现代法治的渊源与原则 "法治"在《牛津法律大辞典》被看作"一个无比重要的,但未被定义,也不能随便就定义的概念"."它意指所有的权威机构、立法、行政、司法及其它机构都要服从于某些原则.这些原则一般被看作表达了法律的各种特性.如:正义的基础原则、道德原则、公平和合理诉讼程序的观念,它含有对个人的至高无上的价值观念和尊严的尊重"."在任何法律制度中,法治的内容是:对立法权的限制:反对滥用行政权力的保护措施:获得法律的忠告、帮助和保护的大量的平等的机会;对个人和团体各种权利和自由的正当保护;以及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它不是强调政府要维护和执行法律及秩序,而是说政府本身要服从法律制度;而不能不顾法律或重新制定适应本身利益的法律".  相似文献   

6.
徐华 《人民政坛》2012,(9):11-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如期形成。一个立足中国国情实际、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集中体现党和人民意志、以宪法为统帅的多层次多部门的法律规范体系正式确立。这标志着立法工作的重点将由构建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转向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无疑是一个历史性跨越。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并不断完善的前提下,如何形成一个健全、完备的法治文化氛围,进而建立法治社会下有效的法律实施机制,保障公民在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中的权利得以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引导全体人民遵守法律、有问题依靠法律来解决,形成守法光荣的良好氛围。"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贯彻实施,必须有全社会的法治精神作保障。而法治精神的树立,离不开法治文化的  相似文献   

8.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缺乏法治文化传统的国度,法治文化建设有利于夯实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文化支撑,有利于充实和丰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涵,有利于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是个开放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用法治理念指导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把树立和贯彻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作为全面加强法治文化建设的价值追求,突出重点,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10.
肖仕刚 《人民论坛》2014,(2):126-128
在非经济现代化领域中,法治现代化显得尤为重要.市场经济的运行需要法治,法治的开展以一种法律主治的新文化——法治文化为基础,而法治文化的形成又离不开法律文化的进步.构建先进的法治文化是法治社会的重要精神支柱和内在动力,是推进中国法治现代化的灵魂所在.  相似文献   

11.
张维炜 《中国人大》2014,(17):16-19
在过去六十年的时间中,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出台的现行有效的法律已有240多部,对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回首过去,从“五四宪法…八二宪法”的制定和四次与时俱进的宪法修正案的通过,到一部部护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规范的密集出台;从“人世”后的经贸领域立法与国际“接轨”,到“依法行政”理念的深入人心;从社会民生领域立法的不断加速,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如期形成……如今,一个伟大的“精细化”立法时代已经到来。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社会进入了法治建设的黄金年代,我们利用法律手段,调处了改革过程中的纠纷和矛盾,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了社会的改革和发展。30年,我们实现了从一元法律文化到多元法律文化冲突与整合;30年,我们实现了从公法文化的一枝独秀到公法与私法文化的共同繁荣;30年,我们更实现了从单一强调政策实施到不断强化法治建设的历史转变。  相似文献   

13.
石文龙 《乡音》2013,(9):34-35
今天,法治不仅是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制度保证,也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是实现中国梦的制度基础。2012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再提中国梦,提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凝聚中国力量,弘扬中国精神,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等思想,同时强调依法治国,强调法治政府建设。"中国梦""人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七大以来,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取得累累硕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如期形成,法治政府建设更为全面、系统、深化,司法改革稳步推进,公民在各个领域的自由和权利得到尊重和保障。伴随着法治精神与观念的深入人心,一个法治中国的美好图景在世人面前日益清晰。  相似文献   

15.
发挥乡规民约等社会规范的积极作用,对于推进依法治理社会至关重要。而少数民族习惯法就是乡规民约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充分研究民族习惯法的内生机理,才能深入研究习惯法对法治的重要意义。应通过实证研究和学理研究的方式,发掘习惯法作为第一性规则和法律原则的构成形式,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宏观背景出发,通过发展少数民族习惯法提升制度认同、公众参与和自律秩序的形成,着力公民角色、文化兼容和一体格局的建设和拓展,从而形成多元治理秩序,推进民主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翠芬 《前沿》2002,(11):85-86
精神文明建设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之一 ,中国的传统思想文化历史悠久 ;对中华民族产生过深刻的影响。我们要继承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精华 ,提高国民素质 ,是当前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7.
十八大以来,我国在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得到完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国法治文化建设中的主体现状不容乐观,其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问题日益突出、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还有不少差距。所以,在当前我国法治文化的建设中,要克服主体意识的缺乏,为推动我国法治文化建设提供强大的内在动力;要解决法治文化建设中的主体缺位问题,努力形成由领导者、立法者、执法者、司法者和全体守法公民等各方面、各层次、各形式的主体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统筹推进、共建共享的建设法治文化的良好局面、文化氛围和人文环境,最终实现人民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8.
石文龙 《思想战线》2008,34(3):100-104
中国文化语境下的良法观,我们可概括为法律的真、善、美三个字,这是良法的基本内涵.法律之"真"包括立法之真、守法之真、法律实现之真.我们认为还权于民,充分赋予公民权利,此为现代法律的"基本之善";真正地还权于民,落实权利实现的制度、程序并排除权利实现的种种障碍,此为现代法律的"善之善者也";法律之实质之美是法律的内在之美,这是法律之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陈创生 《岭南学刊》2012,(1):121-125
公民文化有其自身独特的成长机制和进化过程,西方式的“原生态”公民文化作为人类生活的智慧结晶,构成了我国当代公民文化的“内容共性”。但当代中国的公民文化不是西方公民文化的直接移植,而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中西文化的融合。为多元文化提供共同的信仰和价值追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统村民文化、臣民文化中的某些合理因素以及现实的理性主义态度,这些都构成了中国语境下公民文化的“内容个性”,并将成就中国式的“再生态”公民文化。  相似文献   

20.
论法治与德治的相辅相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德关系问题,是政治家、哲学家、法家和伦理学家一向关注的永恒主题。江泽民提出的二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论断,在法、德关系日益密切的今天,充分发挥各自的功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在什么是德、法 治、并举,应该如何兼治、并举等方面提出了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