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钱可通神     
耕斋 《法制博览》2009,(9):20-20
相国张延赏将判度支。知有一大狱,颇有冤滥,每甚扼腕。及判使,即召狱吏严戒之。且曰:“此狱已久,旬日须了。”明旦视事案上,有一小帖子、曰:“钱三万贯,乞不问此狱”公大怒,更促之。明日帖子复来,曰:“钱五万贯”公益怒,命两日须毕。  相似文献   

2.
将华南虎运到非洲“野化”训练,这一原本备受中外专家质疑的做法,在国内却一片叫好之声。公众和媒体的“片面热情”,对保护野生动物未必是一件好事。  相似文献   

3.
王振忠 《法制博览》2009,(17):66-67
传统中国是一个礼治的社会,法律制度极不完善,历来就有“春秋决狱”的说法,也就是儒家的经典也具有法律的效力,常被引来决断刑狱。晚清樊增祥的《樊山批判》曾记下一个案子,内容是有个不安分的寡妇,想敲诈一个男子,状告后者,说自己正在院中洗脚,该男前来调戏.并将其绣花鞋抢走,如此云云。樊增祥听毕,随即就判定不予受理。其判词曰:“院中非洗脚之地,绣鞋非寡妇所穿。”从根本上说,礼是一种道德规范和社会规范。  相似文献   

4.
沈德潜的文字狱有点另类。一般的文字狱掀开其布幔,里头的内核可以说是一种“政治性”官司,沈德潜的文字狱却不同,他的这案子虽然表面上仍然是以文字构狱,以文字罪人,但与政治没太大的关系,或者说其起因并不因为政治原因,一言之,他的文字狱,是与乾隆打的是一场“著作权”官司。  相似文献   

5.
要找当今热门词汇的话,“推销”肯定是其中热得炽手的一个。人们在谈论“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的故事,在分享“推销之神”们的传奇。但是,推销一词一旦和政府首脑们挂上钩,其爆发力  相似文献   

6.
文章未必总是新的好,观点未必总是新的进步。重读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1927年的这篇演讲,我们颇有醍醐灌顶之感,并愿将其郑重推荐给读者——我们经常谈社会要扶助教育,却甚少谈教育要扶助社会,尤其是乡村社会;我们把视野放在教育的产业化上,在“拉动内需”上大做文章,却甚少关注教育的社会化、生活化,并探求使之真正具有活力的办法。陶行知这篇演讲便是一个正本清源的法宝,尤其“要从乡村实际生活产生活的中心学校”一语更值得我们对照现状、深刻反思。我们须知道,乡村教育仍不得不处于被人“怜恤”的位置,仍处于和乡村生产、生活实际严重脱节的状况,正是乡村与教育的莫大悲哀。因为莫忘记了,早在上世纪20年代,就有思想家指出:乡教应是推动中国进步的一个真正的火车头。  相似文献   

7.
“出奇制胜”?未必。想当然的新招,有时却是一场悲剧。  相似文献   

8.
自古道“红颜薄命”,五千年的中国文明史就是一部浸渍了无数美女血泪的薄命录,正是曹公所言之“千红一窟”“万艳同杯”。但事实上,不仅美女们命薄如纸,古代历史中的那些美男子们也大都是薄命之辈,纵有倾国之妖娆、倾世之声名,却也只落得个英年惨死,芳华早逝,正是“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  相似文献   

9.
蟋蟀,北方人称“蛐蛐儿”,上海的蟋蟀迷们则最简约而又亲昵地称之为“虫”。人们常说的“花鸟虫鱼”为工作之余怡情养性之物,此“虫”当是蟋蟀。在中国文献中,蟋蟀又有“蛩”、“莎鸡”、“王孙”、“趣织”、“蜻蛚”、“天鸡”、“促机”、“酸鸡”等近20个称谓!大凡被文人骚客们摩玩久了,其花式名目才会如此之多。翻开一部中国文学史,发现有很多文人雅士以蟋蟀为题吟诗作文,他们之中有妇孺尽知的杜  相似文献   

10.
韩扑 《法制博览》2009,(15):70-72
《汉书·苏武传》里“苏武牧羊”的故事令古今各代的中国人感动,苏武不屈的英雄形象也起着对后来很多封建王朝对待“北狄”蛮族的垂范作用——对单于和酋长们“以礼谕之”、“以节斥之”,这样的大汉使者们虽然不一定能够完成外交使命,但在“声名”上总会有加分,至少可以达到“立言”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宫琳 《法制博览》2009,(7):49-51
《汉书·苏武传》里“苏武牧羊”的故事令古今各代的中国人感动,苏武不屈的英雄形象也起着对后来很多封建王朝对待“北狄”蛮族的垂范作用——对单于和酋长们“以礼谕之”、“以节斥之”,这样的大汉使者们虽然不一定能够完成外交使命,但在“声名”上总会有加分,至少可以达到“立言”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信息全接触     
《南风窗》1998,(6)
声望最高与最低的职业 最近,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发布了l996~1997年在北京地区进行的百种职业声望调查结果。 此次调查发现,明星职业声望未必就高,比如收入颇丰的时装模特、流行歌星等,人们对其职业地位的评价不算高,分居第66位和第85位。此外,传达室人员居倒数第一位,这或许与北京有太多鼻孔朝上的“衙门”有关,办事之难在“衙门”的第一关即已充分显示出来。  相似文献   

13.
“炒更”一词,越来越多地挂在人们的嘴上,涌上人们的心头。它是广州方言,约等于普通话的“捞外快”。但从字面上如何解释?笔者曾请教过几位名家,都似乎语焉不详。有人说,“炒”就是象炒菜一样翻来翻去,活动频繁;“更”则是三更半夜之更,引申为夜里活动。《新华词典》列了“外快”条目:“指正常收入以外的收入(多指来源不正当的)。”用它来解释“炒更”也许符合人们的观点。不过“捞外快”不一定是在夜里活动;“正常收入以外的收入”.“来源”未必都“不正当”。自然,有些是不正当的,如在上班时间干私活,以至违法乱纪等等,对这些人  相似文献   

14.
唐山 《南风窗》2014,(21):96-96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了这么一则故事:孔子到郑国,弟子走散,—人站在外城东门。郑人对子贡说:“东门有个人,额头如尧,脖如皋陶,肩如子产,可腰以下比禹短了三寸,没精打采之貌,如丧家狗。”子贡告诉了孔予孔子笑道:“形容我的相貌,未必对,但说我像丧家狗,对极了!对极了!”  相似文献   

15.
上班一族     
《南风窗》1994,(3)
毛宁、杨钰莹在大江南北走红,人们认识了这对金童玉女。但是,知道毛宁、杨钰莹的人,未必知道新时代影音公司,未必知道在这对金童玉女的背后,有一位幕后英雄。 直至庆功会上,当鲜花随着赞美拥向金童玉女、拥向“新时代”时,我  相似文献   

16.
一凡  德财 《工会博览》2004,(17):69-70
2004年中国工人报刊协会年会,在具有“长白山下第一局”之称的吉林省白河林业局召开。会议报到之日,来自全国工人报刊社的50余位“老总”们,首先目睹了挺拔、秀丽、娇美的“美人松”。  相似文献   

17.
吴兴人 《法制博览》2008,(16):37-37
中国校友网最近做了一件好事:调查了560位“高考状元”的成才状况。该调查得出的结论发人深省:所谓的“高考状元”,未必就是社会的顶尖人才。  相似文献   

18.
股市上,相信道听途说的人,十之八九都是输家。 股票市场人头攒动,“股友”们很多时候都是貌合神离。大家都在为各自的利益精心算计,煞费心机。“做多”者希望股价  相似文献   

19.
新世纪之初,一年一度的北京市人大和政协“两会”,伴随着浓浓的春意召开了。“两会”开出了新气象,代表、委员们纷纷建言献策,与政府共商首都发展大业。本刊采撷到一组会议花絮,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当中国的老知青们还在品味60年代“上山下乡”的沉重回忆的时候,谁也没有想到,90年代中,一场新的“上山下乡”又在南中国悄然兴起。 位于珠江三角洲咽喉要道的碧江大桥之畔,近年来崛起了一个“碧桂园”社区,这里有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