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迎接中国共产党90华诞之际.由北京市编撰的《中国共产党北京市组织史资料丛书》、《中国共产党北京历史》第二卷、《中国共产党北京历史简史》连同修订重印的《中国其产党北京历史》第一卷,与广大读者见面了。我认为.同时出版多部地方党史基本著作.是北京市党史研究工作取得的丰硕成果.为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学习北京党史提供了重要的教材.  相似文献   

2.
曾有人曰:文史不分家。说的是文学和史学间的密切关系。对于五四运动以降,福州新文艺活动的开展与福建地方社会前进的之间的关系来说,情况亦正是如此。《1930—1949福州诗与散文选》(以下简称《选集》)由当年福州文艺战线的积极分子徐君藩、陈揖旗、黑尼(陈毓淦)、刘含怀、林冷秋(林仲麟)、李健所编,海峡文艺出版  相似文献   

3.
正值此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举办的"党史期刊发展前沿论坛暨《北京党史》创刊30周年座谈会"召开之际,我谨代表当代中国研究所及《当代中国史研究》杂志社向《北京党史》创刊30周年表示最诚挚、最热烈的祝贺!30年来,《北京党史》充分利用地处首都北京的优势,在积极推进地方党史研究的同时,广泛联系各界党史、国  相似文献   

4.
记得抗战胜利不久,我在海丰县海城镇关山小学读书,班主任教我们全班同学唱这首题为《茅山下》的现代歌曲.这首歌的歌词深沉、执著而悲壮,旋律优美、苍凉似有点儿凄婉,听起来悦耳感人,催人泪下,至今仍然常在我的耳际回旋.歌曲的作者是谁,当时我并不知道.直至解放后我上初三的时候,读了上海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东平选集》,才知道这首歌的歌词原来是我们的乡贤、革命作家丘东平烈士所作小说《茅山下》的序诗,欣喜而亲切之情不禁油然而生.回顾东平短暂而壮烈的一生,纪念这位前辈对革命和文艺事业的贡献,我想其意义是格外深长的.  相似文献   

5.
正今年是《北京党史》创刊30周年。首先,我代表《百年潮》杂志社,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向《北京党史》编辑部同仁表示衷心的祝贺。《北京党史》有一个重要的特色,就是关心、提携年轻人。我公开发表的第一篇学术论文《四十年代参加旧金山会议中国代表团成员组成的斗争始末》,就刊登在《北京党史》2001年第6期。这篇  相似文献   

6.
正1965年1月9日,毛泽东会见美国记者斯诺。斯诺说,不久前他在日内瓦参加了一次"北京问题专家"的学术会议,其中辩论的一个问题是,《矛盾论》是不是对马列主义作出了新的贡献。毛泽东接过话头回答:"其实,《矛盾论》不如《实践论》好。《实践论》是讲认识过程,说明人的认识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又向什么地方去。"不久,他甚至极而言之地说:"我只有一篇好的——《实  相似文献   

7.
《北京志·中共北京地方组织志》编纂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1996年11月18日,《北京志·中共北京地方组织志》编纂委员会召开了第一次会议。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中共北京地方组织志》编纂委员会主任段柄仁同志主持了会议,市委各部、委、办及市有关部门的负责...  相似文献   

8.
在建党80周年的前夕,由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编著的《中国共产党北京历史》第一卷(简称:《北京党史》第一卷)公开出版了。这是第一部全面系统记述中国共产党北京地方组织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奋斗历程的著作,是北京党史研究的一部宝贵而厚重的力作。一、编著建立在扎实的资料基础之上研究和撰写中共北京地方史,是市委交给党史研究室的任务之一。《北京党史》第一卷的写作完成,是市委党史研究室和全市党史工作者集体劳动的成果。为写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北京历史,从80年代开始,编著者便把提高理论水平,广泛收集资…  相似文献   

9.
刘国柱 《前线》2011,(12):63-63
最近,连着听到这样的消息,很让人高兴。一是北京有1000个社区开始实行垃圾分类。二是京城在一些地方将采取定时收集垃圾的做法。三是出台了《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规定北京将逐步建立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收费制度。这不禁让我想起老北京处理垃圾的一些往事。  相似文献   

10.
我是朝阳区高碑店村党总支书记支芬,今天来参加《北京支部生活》创刊50周年座谈会,心情非常激动。因为,我终于有机会代表全村父老乡亲和279名党员,当面表达对《北京支部生活》的感情。这些年来,《北京支部生活》对高碑店村的党建工作、经济发展、和谐建设等方面的关心、帮助和服务,如果用“良师益友”来形容,我感觉还有点远,在我心目中,《北京支部生活》就是我们基层党员的“娘家人”。  相似文献   

11.
读编往来     
王才通:我第一次接触《北京老干部》是在今年初春。那是一个春光明媚、和风习习的日子。当我捧起《北京老干部》这本杂志时,心中顿感有一股暖流在涌动。因为这对北京老干部,当然也包括我们这些从军队移交北京安置的军休干部来说,无疑是一份最好的礼物。  相似文献   

12.
时光如梭,我转眼间到组织部工作已有三年多的时间。还记得来组织部的第一天,熟悉组织工作就是从阅读《北京支部生活》等一系列党内刊物开始的,尤其是《北京支部生活》以其内容丰富、贴近基层、科学实用的特点让我倍感亲切。现在,《北京支部生活》已经成为我每月必读的刊物,每当在工作中没有思路的时候,总习惯地翻一翻手边的《北京支部生活》,找找灵感。  相似文献   

13.
贺词摘登     
中国革命博物馆《党史研究资料》编辑部: 《北京党史》是第一个研究中共北京地方党史的全国性公开期刊。刊物既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性,还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刊物既有全国性党史期刊的风范,又有北京地方党史的鲜明特色。20年来,刊物发表了一大批北京乃至全国关于党史、革命史、现代史方面的重要研究成果,并就各个时期北京乃至全国的一些政策、热门话题进行了阐释和讨论,为中共党  相似文献   

14.
作家康濯有一篇著名的短篇小说——《我的第一个上级》,广为人知。其实,凡参加过工作的人,谁没有第一个上级呢?有些事,过后回头一看,的确是当时无法预料的。我的第一位上级,就是从我现在生活的北方——宁夏走出去的,他现在在北京;而我这位山东人却在他出生的地方安了家。这是不是有点奇怪?1996年底,我有幸去北京参加中国作协第五次  相似文献   

15.
陈静 《北京党史》2008,(2):25-29
2007年的北京现代史研究是重要成果迭出的一年,《北京抗战损失调查》①、《北京记忆》②、《1840—1949北京近百年生活变迁》③、《二十世纪北京城市建设史料集》(上、下)④、《北京城墙存废记——一个老地方志工作者的资料辑存》⑤、《我的上世纪——一个北京平民的私人生活绘本》⑥、《除旧布新曲折探索》⑦、《南口战役》⑧、《西交民巷街区文史图集》(内部)⑨等著作相继出版。  相似文献   

16.
《前线》1989,(9)
《当代中国的北京》是中共中央决定组织编写出版的《当代中国》丛书地方卷中的一卷,是全面系统地记述当代北京历史的科学著作。在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政府的领导下,此书经过全市各方面力量4年多严肃认真的努力,将于新中国成立40周年时出版。这部书以首都建设为中心,全面反映了北京解放39年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  相似文献   

17.
我在职时经常阅读《北京支部生活》,她曾给我的工作起到了不小的指导作用。当时我曾给刊物写过稿件,还获过奖。在我离职之后,阅读《北京支部生活》的机会相对少了。直到今年年初,我在老干部活动中心又看到了《北京支部生活》,发现她与以前有了很大的变化。不仅报道内容更丰富了  相似文献   

18.
宋伦 《北京党史》2012,(5):37-37
正首先,我代表《党史博览》杂志社向《北京党史》创刊30周年表示诚挚的祝贺!向《北京党史》编辑部的同仁们表示由衷的敬意!多年来,《北京党史》一直坚持自己的办刊宗旨,不媚俗,不媚时,办出了自己的风格,是一本很有品味的杂志,所以它一直深受包括我在内的广大读者的喜爱。刚才各位或站在领导的高度,或从专家的视角,对《北京党史》从  相似文献   

19.
<正>赵树理是我国真正熟悉农村、热爱农民的少有的杰出作家之一,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解放之初,赵树理即来到了北京,投入到新中国的文艺工作中。作为解放区新文艺的标兵,在  相似文献   

20.
屈指算来,我和《北京支部生活》结缘已有26个年头,工作中受益匪浅,感情上历久弥深。我1987年参加工作,在一所中学任教。作为入党积极分子,急需学习党的知识。恰在此时,《北京支部生活》走进了我的生活,成为自己入党历程上的一位良师益友。之后,我调到区教委党委办公室工作,对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需求进一步增大。急需学习之际,《北京支部生活》在全国率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