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对我国行政不作为现象的思考——以三鹿奶粉事件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鹿奶粉事件等食品药品安全事件的频频发生,暴露了我国政府部门行政不作为的严重问题。它的实质是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对人民的事业极端不负责任,私利性、隐藏性、模糊性、普遍性是其主要的特点。根据对行政不作为现象产生原因的理性分析,我们需要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行政问责机制、健全行政不作为诉讼救济制度、将行政不作为赔偿责任纳入国家赔偿的范围和深入开展国家公务员职业道德教育等方面探索解决行政不作为问题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2.
我国司法救济目前主要是针对行政诉讼救济而言,然而行政不作为案件在司法救济程序方面仍然有很多不完善之处,理论上的缺失导致实践的不足。综观我国的行政不作为司法救济现状,完善不作为的司法救济制度是本文核心目的所在。为了解决行政不作为的司法救济面临的困境,从理论上建立可供实践操作的救济措施来维护相对人的合法利益,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3.
行政不作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琦 《行政论坛》2003,(5):40-43
行政不作为是违法行政行为的一种,是相对于行政作为而存在的。在行政行为的理论上,它与行政作为具有同等重要的法律意义;在实践中行政不作为大量存在,给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造成了损害。本文拟从对行政不作为的界定、构成要件、分类等基础理论的分析出发,对行政不作为的法律责任和法律救济作一简略阐述。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的行政法学研究领域,行政不作为的救济问题研究,是个极为薄弱的环节。然而,在当今的给付行政时代,这一问题既是行政法制建设中亟待解决的课题,又是行政法学研究面临的难题。行政不作为不仅存在责任,而且具有违法性,理应予以救济。在我国实施救济的途径主要有两种:行政诉讼及行政复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现行行政诉讼法规定相对人不得起诉抽象行政行为 ,但随着抽象行政行为的逐渐增多 ,其他非诉监督机制已难以有效地发挥其作用 ,以致抽象行政行为违法实施的现象日渐严重 ,法院审查抽象行政行为势在必行。根据当前的实际情况 ,宜将纳入诉讼范围的抽象行政行为界定为规章以下规范性文件 ,且有必要提高相应的法院管辖级别 ;在国家赔偿方面 ,应体现“国家被动提供救济”的原则  相似文献   

6.
行政不作为是指行政主体根据行政相对人的申请,负有作出相应行政行为的法定义务,但在法定或合理期限内未按照法定程序履行或完全履行的消极行为。从行政不作为的界定、行政不作为的构成要件、行政不作为之救济途径进行探讨,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我国政府职能转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行政不作为的存在不仅严重危害政府公信力,更会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行政不作为产生的原因不仅与传统文化因素息息相关,也与法律制度、社会环境、公务员素质、体制机制和行政技术方法有很强的关联。因此,有效防范和遏制行政不作为应该做到:加强思想建设,提高公务人员素质;加强相关立法,完善行政法制体系;深化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完善问责制度,健全行政救济机制;加快政府信息公开,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建设。  相似文献   

8.
我国现行法律对行政不作为的地位缺乏明确、统一的规定,《行政诉讼法》和《行政复议法》仅在有关条文中规定了某些行政不作为的具体表现形态。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第27、56条.则首次将行政不作为以专门的法律术语形式予以规定。对行政不作为概念和性质的正确掌握,是探讨救济理论的共识性基础。  相似文献   

9.
我国行政公益诉讼立法的相关问题及其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益诉讼起源于罗马法,而现代公益诉讼的创始国是美国。行政公益诉讼理论是随着新的宪政观与行政法治思想内涵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我国现实的需要与法律的规定凸显矛盾。已颁布实施的《行政诉讼法》,其制度安排难以完全适应今天的现实需要,需要进一步加以修改与完善。而现实中的种种诉讼实践呼唤行政公益诉讼。行政公益诉讼是指出于维护公共利益的需要,在公共利益受到违法的行政作为或不作为情形下,由特定机关提起的行政诉讼。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建构行政公益诉讼具有必要性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国家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现代行政职能和任务的日益深入发展以及公民权利意识的逐步提高,作为国家赔偿核心的行政赔偿范围日益具体和细化,并逐步扩大。我国《国家赔偿法》虽对行政赔偿范围进行了规定,但赔偿范围仍然较小。对于实践中存在的抽象行政行为、行政不作为、公有公共设施致害等行为,《国家赔偿法》皆未有系统明确的规定。从实践中看,行政不作为作为最严重的行政侵权之一,在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因此国家赔偿法将行政不作为明确纳入赔偿范围具有现实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论行政公益诉讼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公益诉讼是指当行政主体的违法行为或不作为行为对公共利益造成侵害或者有侵害之虞时,法律容许无直接厉害关系人(包括有关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为维护公共利益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追究行政主体法律责任的诉讼活动。行政公益诉讼体现了一个国家对公民权利保护的程度,是国家赋予人民民主权利的最主要印证,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胡艳 《理论导刊》2006,1(7):77-79
行政指导作为一种新型的行政管理模式,已引起很多国家的关注。但目前我国对行政指导的立法几乎处于空白状态。我国立法应明确规定行政指导的职责和程序,对于行政主体所作出的违反其所承担的职责义务和程序义务的行政指导行为,在对我国现有的行政救济制度加以改造的基础上,将行政指导分为抽象和具体行政指导,分别进行救济。  相似文献   

13.
钟晓渝 《团结》2010,(5):47-48
公益诉讼是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或个人认为行政主体实施的行政行为或行政不作为侵害社会公共利益.为维护公共利益而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由法院裁判相应法律责任的诉讼制度。从制度设计上看.公益诉讼要解决的正是行政权力行使过程中的监督制约和人民参与国家事务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李颖 《学理论》2012,(11):110-112
对垄断的规制是经济法中反垄断法研究的重点内容,而对行政垄断行为则是其中的一个难题。过去更多的是通过行政权力规制行政垄断行为,而对通过司法机关和国家机关来规制行政垄断重视的不够,也未赋予其相应的规制行政垄断的权力。而且反垄断法自颁布以来,实施结果也不尽如人意。行政权力在规制行政垄断方面存在不足,引进司法解决机制的几点建议是:将所有法律中规定的行政垄断都归入司法救济的范围之内;将抽象行政垄断纳入司法解决机制范围;赋予所有行政垄断受害者以诉讼权;以经济公益诉讼作为行政垄断司法解决机制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我国以申请人民法院执行为主,以行政机关自行强制执行为辅的行政强制执行体制,把行政强制执行的主体基本确定为人民法院,在实践中存在着许多弊端:它削弱了人民法院的审判和执行职能,降低了行政机关的行政效率,也不利于行政相对人权利的救济。将行政强制执行权回归行政机关,是国家机关职能分工的要求;是行政强制执行行为自身性质的要求。它有利于加强人民法院自身职能,有利于行政机关提高行政效率,有利于对行政相对人权利实施救济。  相似文献   

16.
汤耀国  胡星 《党政论坛》2011,(11):34-35
公益诉讼制度一直是多数国家诉讼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我国的现状来看,对于侵害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民事、行政违法行为,却没有相应的制度予以规范和救济,是我国现在法律制度的缺憾。  相似文献   

17.
公益诉讼制度一直是多数国家诉讼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我国的现状来看,对于侵害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民事、行政违法行为,却没有相应的制度予以规范和救济,是我国现在法律制度的缺憾。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自动化行政的广泛利用,由于数据来源、算法以及系统因素而带来具有瑕疵的行政指令,这些都会对相对人的权利产生影响并引发后续救济的难题和困境.基于自动化行政指令形成瑕疵的不同机理,甄别自动化行政中瑕疵指令的实质,理解算法黑箱是自动化指令产生瑕疵的基础,是应当考虑的法规范基础.基于此,传统的正当程序保护、申诉以及复议和诉讼面临着新的挑战.瑕疵指令实际上对应着几种救济的可能性,即针对行政程序、行政活动与事实行为的救济.对于有瑕疵的指令,需探寻更契合自动化行政特点的救济内容.  相似文献   

19.
王忠国 《行政论坛》2010,17(3):40-43
重庆打黑除恶专项斗争,说明我国行政不作为存在于执法、监管等各个环节,暴露了我国政府部门行政不作为的严重问题。行政不作为的危害表现为:影响社会稳定,降低政府威信,制约政府职能运行和干扰责任政府作用发挥。其成因是:行政体制上——行政执法等部门利益驱动;干部制度上——选人用人机制不完善;问责机制上——行政问责制不规范;社会监督上——人民群众与新闻媒体参与度不够。治理行政不作为的路径:进一步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完善干部选人用人机制,规范行政问责制和加大人民群众与新闻媒体参与监督的力度。  相似文献   

20.
刘程程 《学理论》2010,(10):68-69
抽象环境行政行为是我国环境行政法学的重要内容,然而对其概念,目前学界尚未有定论。研究抽象环境行政行为,首先应明确抽象环境行政行为的含义,以及其具体内容。通过对行政行为、环境行政行为、抽象行政行为等概念的分析,以及对行政立法与抽象行政行为关系分析,从而对抽象环境行政行为这一概念作出界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