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兼反贪局局长王双进向媒体介绍.当前职务犯罪的一个新趋势,是贪官的层次向高学历、年轻化发展。广东、山东以及辽宁等地检察机关在办案中也发现:职务犯罪高学历、低龄化现象已日趋明显,由以前的“59岁现象”到现在的“39岁现象”、“35岁现象”,甚至“26岁现象”,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2.
据广州市司法局不久前的一份统计资料表明:2007年广州职务犯罪有四成是30岁左右的青年干部和公职人员所为,而广州青年干部和公职人员职务犯罪人数的85%年龄在30到35岁,他们掌握一定权力,有许多是单位和部门主管。另据北京、济南两市检察院的类似统计情况也表明.职务犯罪年轻化趋势日益严重,已形成了职务犯罪的“30岁现象”。  相似文献   

3.
《兵团党校学报》2012,(2):77-77
一直以来,职务犯罪多集中在掌握较大权力、处在较高位置的中年人或临近退休人员身上,多数单位把廉政教育工作的重点放在"59岁现象"、"45岁现象"上。然而,北京市一中院的调研显示,当前公职犯罪低龄化趋势明显,"80后"青年逐渐成为该类犯罪的重要组成群体。我们并不否认此类调研的警示意义,但每每看到以年龄点和出生年代为标准来观察职务犯罪现象,揭示职务犯罪规律,总感觉并未真正抓住问题的要害。任何腐败都只有一个根源,那就是权力没有受到严格规范、严厉约束和严密制约。  相似文献   

4.
继退休前捞一把的所谓“59岁现象”之后,职务犯罪又相继产生了“49岁现象”、“39岁现象”乃至“29岁现象”、“19岁现象”。职务犯罪低龄化日益严重的趋势,应当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5.
《理论与当代》2004,(2):40-41
潮自在2003年12月28日的《南方日报》上撰文指出:全国的职务犯罪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一种坏的事情一旦成为“类”的现象,呈现出某种趋势,往往意味着事情到了非常可怕的地步。因此,当贪官年轻化呈现趋势,值得引起高度重视。理论上看,“35岁现象”或“26岁现象”不大好理解。在“59岁现象”里,那  相似文献   

6.
李庆锋 《学习论坛》2004,20(4):46-48
当前的职务犯罪现状不容乐观 ,表现为案件数量不断增加 ;犯罪程度加剧 ;犯罪领域不断拓宽 ;群体、高官犯罪现象增加等。职务犯罪产生的原因有历史的、现实的、主观的等方面。预防职务犯罪应当贯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 ,坚持内部预防、专门预防、社会预防相结合和教育、管理、监督相结合的原则  相似文献   

7.
35岁左右,正是一名青年干部走向成熟,大有可为的黄金年龄。然而,西城区检察院调研发现:自2005年起至去年年底,反贪局共立案受理35岁以下职务犯罪案件18件22人,占案件总数的12.9%。职务犯罪出现了明显年轻化倾向。为什么本应是单位中流砥柱的青年干部贪污问题频发?  相似文献   

8.
职务犯罪“长江后浪推前浪”几乎在出现“59岁现象”的同时,也产生了“49岁现象”。少数身居要职的中年人尤其是领导干部,在事业有成、如日中天之时走向腐败堕落。如广西贵港市原副市长李乘龙、海南东方市原市委书记戚火贵因捞取不义之财,都在46岁时案发。像李、戚这样年龄在40多岁的贪官在近年所查案件中占了不小的比例。湖北省检察机关在2000年上半年所我们对“49岁现象”如同对“59岁现象”一样,并不陌生。然而,当职务犯罪发展到“39岁现象”时,人们已感不安。近几年,不少地方查处的职务犯罪案件中,30岁到40岁之间的涉嫌犯罪人员…  相似文献   

9.
姚呈明  陈建国 《唯实》2004,(10):51-52
一、新时期职务犯罪的特点随着反腐败斗争的不断深入,腐败本身也在不断发生演化,职务犯罪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职务犯罪年轻化。有关资料显示,2002年,全国检察机关共立案不满35岁的国家工作人员贪污贿赂案件7331人,占全年的19.28%;共立案不满35岁的国家工作人员渎职案件2820人,占全年的29.14%。干部腐败年轻化,成为我国职务犯罪的一个显著特点。职务犯罪高官化。据不完全统计,1993年-2003年间查处的高官最多,为60人,其中1999年和2003年分别查处10人和13人,达到了高峰。这个时期案件有三个突出特点:一是要案往往为大案,例如因“沈太福案”被揭…  相似文献   

10.
"村官"是近几年来职务违法犯罪的高发群体.2003年底,我们对湖北省黄梅县近五年来农村干部职务犯罪问题进行了专项调查,从调查的情况看,全县已作有罪判决的村干部职务犯罪案件分别为8件9人,其中贪污案7件,受贿案、行贿案各1件,累计犯罪数额近30万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11.
沈小平 《共产党人》2008,(14):33-36
目前,违纪违法案件在一些地方和部门仍然呈易发多发态势,腐败案件也出现很多新的变化。据广州市司法局不久前的一份统计资料表明:2007年广州职务犯罪有四成是30岁左右的青年干部和公职人员所为,而广州青年干部和公职人员职务犯罪人数的85%年龄在30到35岁,他们掌握一定权力,有许多是单位和部门主管。另据北京、济南两市检察院的类似统计情况也表明,  相似文献   

12.
《湘潮》2007,(9)
"小金库"是滋生腐败和引发经济犯罪的重要途径。出于认识上存有误区、各种利益冲突的选择、违纪违法成本低等原因,导致私设"小金库"严重发生,成为引发职务犯罪发生的重要原因,危害十分严重。应加强对《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的贯彻力度,采取深化改革、建立健全离任审计制、加大对财物制度的监管力度等措施,防范"小金库"职务犯罪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正健全机制防范冤错案件过去一年来,多起冤错案件被平反,司法正义进一步彰显。这次两高报告提出"严格实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加强侦查监督"等多项具体措施,"防患于未然",有助于进一步减少司法过程中的冤错案件。举报职务犯罪将获保护和奖励不少职务犯罪能被及时发现并查办,举报人功不可没。然而,举报者被恐吓打击报复现象也并不少见。为此,最高检明确提出"落实保护奖励职务犯罪举报人制度"。基层尤其是涉农腐败将成查处重点 政府补贴被  相似文献   

14.
在近三年时间里,北京海淀区人民检察院反贪局查处不满30岁的犯罪嫌疑人19人,他们中犯罪的最高数额达7100万元……面对一串沉重的数字,我们不能不感到震惊——30岁以下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现象(因其犯罪平均年龄约26岁,我们称之为“26岁现象”)已超过受人关注的“59岁现象”、“39岁现象”,凸现在我们面前,且犯罪特征明显,危害很大。  相似文献   

15.
职务犯罪的立案条件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务犯罪的立案条件有"主观说"和"客观说"之分。从法律层面来辨析:立案的法律属性是"程序性"而非"实体性";"客观说"不符合刑事诉讼的运行规律且违背了无罪推定原则。从侦查价值上来辨析:立案作为侦查启动程序,应优先考虑秩序价值而非自由价值。从职务犯罪的特性来辨析:职务犯罪嫌疑人应负有忍受立案条件放宽的义务,"主观说"有针对性地考虑到了职务犯罪的特性。从打击职务犯罪的现状来辨析:社会的和谐稳定要求采纳"主观说"立案条件,保障检察机关更加有效地查处日益猖獗的职务犯罪。从职务犯罪的立案观念来辨析:应抛弃"撤案即错案"的立案观念,排除采纳"主观说"职务犯罪立案条件的思想障碍。  相似文献   

16.
熊时升 《求实》2004,(11):69-71
当前我国的职务犯罪出现了新变化 ,从全国近年来的职务犯罪案件来看 ,家族型、群体化、同体化、期权化等特征明显。从社会学理论角度分析这种新变化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由于转轨时期的特殊环境,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职务犯罪是当前犯罪现象中较为突出的一面。本文从当前导致职务犯罪的各种综合因素中,就经济因素、政治因素、法律因素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产生职务犯罪的主要社会因素。  相似文献   

18.
陈刚  涂正鹏 《当代贵州》2014,(22):38-39
正贵州省检察机关在"预防职务犯罪出生产力"的指引下,把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放到全省工作大局中来谋划和推进,做到与大局合拍、与改革同步、与发展同行。贵州,后发赶超之举带来百业兴旺之状。在这片如火如荼的热土上,贵州省检察机关在习近平总书记"预防职务犯罪出生产力"的重要论断指引下,把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放到全省工作大局中来谋划和推进,做到与大  相似文献   

19.
反腐在线     
《廉政瞭望》2008,(1):6-6
天津市检察院原检察长李宝金被判死缓;河南“短信书记”受审身家逾千万;安徽省原副省长何闽旭受贿841万元被判死缓;陕西省高速公路建设集团原董事长严重违纪被开除党籍;广州职务犯罪出现30岁现象国企等部门高发……  相似文献   

20.
正今年36岁的刘彦是湖南涟源人,本科和硕士均就读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毕业后他曾经在法院从事审判工作五年,在纪委系统从事案件审理工作两年,具有丰富的审判工作经验与职务犯罪案件办案经验。刘彦在法院、纪委工作期间虽然表现俱佳,但他却毅然辞职当了一名律师。"纪委干部辞职""法官辞职"这一舆论关注的焦点现象发生在刘彦身上后,他究竟有着怎样的付出、怎样的收获?近日,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