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1 毫秒
1.
李剑 《党史文苑》2002,(3):29-30
每当听到夏蝉鸣唱,宁春良便回忆起他必生都难以忘怀的一段人生经历:因为工作的需要,他有幸在1959年6月与中国文坛巨匠茅盾相处过近一个月,亲耳聆听到大文学家的教诲,亲身感受到文坛巨人的思想、文学风范和崇高的品格情操.  相似文献   

2.
一个是中国新文化的旗手、现代杂文的先驱;一个是现代文坛巨匠、中国新诗的奠基人。他们就是鲁迅和郭沫若。两位文坛巨擘在中国现代文坛上叱咤风雷几十年,结下了缕缕笔墨情。 鲁迅比郭沫若在文坛上成名要早。1920年郭沫若正在日本东京留学.他在国内寄来的刊物《学灯》上,第一次阅读鲁迅的小说《头发的故事》.就觉得鲁迅的观  相似文献   

3.
一个是中国新文化的旗手,现代杂文的先驱;一个是现代文坛巨匠,中国新诗的奠基人.他们就是鲁迅和郭沫若.就是这两位文坛巨擘,曾在中国现代文坛上叱咤风云几十年,结下了缕缕笔墨情.鲁迅比郭沫若在文坛上成名要早.1920年郭沫若正在日本东京留学,他在国内寄来的刊物《学灯》上,第一次阅读鲁迅的小说《头发的故事》,就觉得鲁迅的观察很深刻,笔调很简练,不由产生了敬佩之情.1926年,鲁迅参加了北京三一八反帝爱国运动,同年8月遭到北洋军阀政府通缉,此时郭沫若正在广州大学(即中山大学)担任文学院院长.他得知鲁迅遭通缉的消息后,便马上同广州大学校长协商,极力举荐鲁迅担任广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后由于各种原因,鲁迅去了厦门.  相似文献   

4.
幽默这个词,我们并不陌生,但很少有人知道它最早源于何处,更不知道它真正的寓意。是他第一个从西方将幽默一词偷渡到中国,译介给我们的国民并推而广之。他用幽默医治着那个时代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中国百姓,即便人们不解辛酸地在嬉笑间娱乐着他的文字,他仍在骂名面前负起责任,执着地用幽默唤醒着沉睡的民族,用含泪的笑刺痛着沉睡的人心。他用幽默书写了中国现代文坛的一个高峰,用幽默推动了一个时代的进程,用幽默将中国的文化播撒到了世间的每一个角落。他便是享誉世界文坛的幽默大师——林语堂。  相似文献   

5.
他心里总有一团炽热的火李育凡转眼间,和谭谈相识22年了。那时,我们同在一座煤矿,都是青年工人;不同的是,他长我几岁,且在文坛上已小有名气,是我写作的启蒙师长。后来,他蜚声文坛,我们终于分别了。我仍在煤矿,他进了省城,当记者、当作家、直到担任省作家协会...  相似文献   

6.
明红 《党史博采》2003,(6):38-39
大作家和中学少女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他于1904年出生于一个封建家庭。由于他对文学的天赋、挚爱与不懈追求,使得他在文学上获得了辉煌卓著的成就,成为我国的文坛泰斗。 1936年,年仅32岁的巴金在文学创作和翻译两方面已是声誉卓著,尤其是他的长篇小说《家》,深深唤醒了年轻一代对幸福爱情和生活的追求。此时,身在大上海的巴  相似文献   

7.
唐皞 《唯实》2005,(4):61-62
在"五四"文学革命中,胡适是名噪一时的风云人物。他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在当时中国文坛和思想界, 可谓领风气之先,由此而引起了中国文学史上一次真正伟大的变革, 并开创了中国现代文学的新纪元。胡适的文艺思想集中体现在他对诗歌的见解方面。作为一个诗人, 胡适是"五四"文学革命中第一个  相似文献   

8.
明红 《党史文苑》2005,(6):21-23
作家王蒙,性情中人,京腔京调,幽默而又不失风度.王蒙是一个思想宝库,他的思维极左时,是作家,他的思维偏右时,是诗人.在当代文坛,王蒙的道德文章众人皆知,但很少有人知道,他的英语水平也很高,到国外,他能用英语与人交谈,大会发言有时也用英语.  相似文献   

9.
能在一个既不通电又不通电话的大山沟里,22年如一日地默默工作,这本身就是一种平凡的伟大。在海拔3200米的阿尔金山上,沿315国道由青海至新疆方向、距离巴州石棉矿96公里处有一个羊群站,这个站的承包人名叫赵本贤,今年53岁,1982年来到站上。在他的人生旅途中,这个站已成为他书写伟大人生的驿站。  相似文献   

10.
知识分子问题是统一战线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关系到革命事业的成败兴衰.抗战时期,周恩来运用统一战线的策略原则,通过中共驻港机构领导和影响香港文坛,树立了一个文化统战的范例,在中国革命文化史和统一战线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为保护中国文化精英和发展抗战文化事业,他审时度势,多次部署一批又一批文化人从内地转移到香港,并指导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以下简称“香港八办”)等机构占领一系列文化阵地;他具体指示廖承志和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妥善处理战时香港文坛的矛盾和争论,把旅港文化人最大范围地团结起来,建立最广泛的香港文化界统一战线,使香港成为战时中共重要的文化宣传基地.当太平洋战争突然爆发,旅港文化人陷  相似文献   

11.
明红 《党史纵横》2003,(11):29-31
作家王蒙,性情中人,京腔京调,幽默而又不失风度.王蒙是一个思想宝库,他的思维极左时,他是作家,他的思维偏右时,他是诗人.他的诗摆脱了建筑的桎梏.在分享艰难的时候,他不仅仅是夜莺;在抵达幸福的时候,他不仅仅是玫瑰.在当代文坛,王蒙的道德文章众人皆知,但很少人知道,他的英语水平也很高,到国外他能用英语与人交谈,大会发言有时也用英语.  相似文献   

12.
《天津支部生活》2014,(3):36-37
林肯(1809-1865)是美国第16任总统,同时也是一个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家,他出身于一个拓荒者的家庭,是个“乡巴佬”。竞选时,他没有专车,只能买票乘车。每到一站,朋友们就为他准备好一辆耕地用的马车,他便站在车上开始竞选演讲。  相似文献   

13.
他没有惊天动地的伟绩,却把一个公道正派、严格管理、规范执法、热情服务的运政执法者的形象留在了大家心中。他就是天长市冶山交管站站长翁立海。交管站辖区共有3个乡村渡口、6个从业渡工。翁立海  相似文献   

14.
雍和 《党课》2014,(10):79-80
由于孕妇的特殊身份,我每次出门,总是能得到陌生人的让座等帮助。 有一天,我进了地铁车厢,扶着门口的立柱站着。在门口第一个位置坐着一个高大的年轻男人,也许人人都觉得他那个座位应该是我的,但他似乎并没有看见我。他旁边的一位女士眼看车到站,可能担心上下车的人挤了我,就站起来让我坐了她的位置。不巧的是,站台上又进来一个背着孩子的妈妈,站在我开始站的那个位置。  相似文献   

15.
凭阑听雨——毛泽东晚年诗作评述(上)陈晋从60年代中期开始,新中国文坛在惊风密雨中度日如年的时候,作为诗人的毛泽东,有他自己的心路历程。他的诗人心路,和文坛之路,仿佛是并行而进,但却时有交错。1965年夏日的一天,时任全国妇联副主席的邓颖超陪同毛泽东...  相似文献   

16.
姚蓬子、冯雪峰、姚文元,是中国文坛30至70年代在特殊环境下产生的三个有代表性的文人,他们的戏剧性“左”“右”错位,折射出几十年来文坛的风雨春秋,更凸现出文人品格的多样性。 姚蓬子,早年参加过中共和左翼作家联盟,与鲁迅有交往。后被捕自首,出狱后成为国民党的御用文人和在国民党与共产党之间“走钢丝”的书店老板。他本是一个被历史遗弃了的人,不意却在“文革”中“父以子贵”,重新提高了知名度。 冯雪峰,早年加入中共。作为中共上海文化工作的负责人,他和鲁迅一起领导了左翼作家联盟。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全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但旋即被卷入旋涡,划为“右派分子”。1979年,在去世三年后恢复了名誉。  相似文献   

17.
他曾经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也曾经当过市长、省工商局局长,官至正厅级;他因创作《碑魂》《梦魇》等多部长篇反腐小说而享誉文坛和政界,被人们尊称为“反腐作家”“市长作家”。2001年年初,作家出版社还隆重推出了他的又一部力作《浊蚀》。可就是这样一个闻名一时的“反腐作家”  相似文献   

18.
一个是中国新文化的旗手,现代杂文的先驱;一个是现代文坛巨匠,中国新诗的奠基人。鲁迅和郭沫若,这两位文坛巨擘,在中国现代文坛上结下了缕缕笔墨情。 1926年,鲁迅参加了北京三·一八反帝爱国运动,同年8月  相似文献   

19.
1907年5月23日,萧军出生在辽宁省现凌海市沈家台镇下碾盘沟村。他原名叫刘鸿霖,又名刘吟飞、刘蔚林。笔名除萧军外,还有三郎、田军等。萧军被称作文坛壮士,是因为他自幼喜爱“骑马打枪,挥拳抡棒”;又因力图效法《水浒传》中的拼命三郎石秀,故自号三郎,在文坛上赢得了“拼命三郎”的美誉。  相似文献   

20.
吴宓在中国文坛是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不管是在其事业的巅峰期,还是在他落魄时,他的人生都显得异常的孤独和寂寞,而他却用这种艰难的方式来展现了其生命本质,为他的人生蒙上了一层悲剧的阴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