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课》2009,(1):75-76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出身贫苦,自小饱受元朝贪官污吏的敲诈勒索,其父母、长兄就是死于残酷剥削和瘟疫饥贫之下,自己也被迫从小出家当和尚。所以,他参加起义队伍后发誓:有朝一日自己当上皇帝,定先杀尽天下贪官!  相似文献   

2.
正在封建时代,主宰最高权力、可以随意生杀予夺的皇帝,可以说是无所不能,可是在"真将军"坚持的原则面前却无计可施。汉文帝准备到细柳营视察周亚夫的军队。给皇帝打前站的官员到细柳军营门前,只见营中将士身披胄甲,手执利刃,弓箭上弦,就是不给他们放行。于是,就通报营门哨兵说:"皇帝马上就到!"哨兵却  相似文献   

3.
现在离皇帝的时代已经很远了。然而不知为什么,一些人心头总是萦绕着浓重的皇帝情结。打开电视,皇帝的身影终日在人们眼前晃来晃去,圣上英明万岁万万岁之声不绝于耳。走进书店,书架上满是砖头一般厚重的帝王系列,什么秦始皇大帝、大汉天子、则天皇帝、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开国皇帝朱元璋、康熙大帝、雍正王朝,等等,把这些皇帝的文治武功吹得神乎其神,仿佛他们都是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的明君,天降的救世主,功德无量,流芳百世,苍生就是靠着他们得以图存,历史就是靠着他们得以发展,真令人有漫漫皇权路、何时走到头的慨叹!许多不谙世事、初出…  相似文献   

4.
吴钩 《廉政瞭望》2014,(5):48-48
说到“骂皇帝”,许多人都会想到海瑞。海瑞确实骂得痛快淋漓,直接说嘉靖皇帝“薄于父子”、“薄于君臣”、“薄于夫妇”。有刺激性的是这一句:“盖天下之人不直陛下久矣!”不过,别以为只有海瑞才敢这么痛骂皇帝,宋人骂起皇帝来,比海瑞凶得多。  相似文献   

5.
张镇强 《廉政瞭望》2007,(11):44-44
面对我国反腐败的严峻形势,有识之士忧心忡忡,四方寻找反腐良策!上穷碧落下黄泉,有人甚至欲从古代皇帝那里寻找反腐法宝。比如,前不久某报刊出的"明朝为什么没有‘豆腐渣’?"一文,便是倡议学习明洪武皇帝朱元璋的辣手反腐。  相似文献   

6.
选择宽容     
唐代宗大历二年的一天, 大将郭子仪的儿子郭暧与妻子开平公主吵架。冲劝的郭暧口出狂言: “你倚仗父亲是皇帝,就觉得有什么了不起吗?我父亲还不愿意当皇帝呢!”言者无意, 听者有心。正在气头上的开平公主听后如火上浇油,立  相似文献   

7.
正在古代,中国人的产权意识其实并不是那么清晰。的确,中国人有借据,有债权,房产和地产也有房契和地契,财产是谁的,大体有个准儿。但是,如果把皇帝放进来,这事儿就模糊了。你的财产如果皇帝要,你给不给呢?答案是当然要给,不给也不行。哪怕你贵为王公,皇帝一纸令下:抄家!你的钱就都进了皇帝的小金库了,谁在乎你一介平民。鸦片战争期间,大清的兵根本不是英军的个儿,英国人指哪儿打哪儿,没有打不下来的。英军不仅在武器方面  相似文献   

8.
在西汉前期,英雄辈出。这些英雄式的历史人物,用鲜血和才智造就了西汉初期的辉煌,辅佐了高、惠、文、景几代皇帝。在这些功臣当中,有一悲剧性人物---窦婴。作为忠臣,惨遭杀害,是历史的悲剧!窦婴忠于汉朝,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时任丞相,辅助皇帝实行建元新政。窦太后死后,因灌夫闹酒事件而被杀害。  相似文献   

9.
虽说坐落于北京城中轴线上的景山是历代皇家禁苑,但景山上的那棵歪脖儿树却历来为老北京们所津津乐道。据说360年前那个甲申年,明朝的末代皇帝崇祯就吊死在这树上。说起崇祯皇帝,大家都觉得他可怜,好好的皇帝怎么混到这个地步?必是昏庸至极吧!其实,崇祯继位后宵衣旰食,励精图治,把历史上有名的宦官魏忠贤及其党羽一网打尽,并常给自己下《罪己诏》,痛斥官吏的腐败,哀叹民生之疾苦,频频要求“减膳、撤乐”。可叹的是他为政时已是明朝的迟暮之秋,面对腐败的国家政治,他还缺乏彻底革新的勇气、智慧和能力,加之个性的弱点和灾害饥荒的频仍,民不聊…  相似文献   

10.
《天津支部生活》2012,(5):56-56
“雷人雷语”,不独为当下热词。其实史上也很多见。一些当政者或官员的“雷语”水平。和当下相比也是“难分伯伸”,甚至流传了上千年。但那些制造“雷语”的皇帝或官员,多数都是——要么被摘掉鸟纱,要么遗臭万年!  相似文献   

11.
在实施计划生育一对夫妻一个孩的当今中国,谁不承认一个家庭中排在第一位的是孩子。这宝贝疙瘩被父母捧若掌上明珠,人们把孩子称做“小皇帝”。可就在这些孩子顶着“小皇帝”桂冠的同时,人们是否注意到,当这些“小皇帝”一进入学龄,就背上了沉重的担子,一面在物质生活中顶着“小皇帝”的桂冠,一面又在学习上压着“小奴隶”的重担。因此有人疑惑:当今中国儿童——皇帝乎?奴隶乎?  相似文献   

12.
土皇帝     
梅桑榆 《唯实》2002,(12):79-79
皇帝这种珍稀动物在中国已绝种近百年 ,然而有个芝麻绿豆大的官职 ,便占“土”称“帝”的人 ,而今却多如驴毛。这些称霸一方的人被百姓称之为“土皇帝”。土皇帝虽然官职大小不等 ,级别高低不一 ,但却皮毛有异而骨子里相同 ,那就是在他治下的土地上 ,处处模拟皇帝 ,寻找当皇帝的威风、当皇帝的快乐、当皇帝的感觉 ,过一把皇帝瘾。皇帝金口玉言 ,土皇帝也说一不二 ,谁若敢于披他的逆鳞 ,开口说一个“不”字 ,绝无好下场。皇帝可以任意处置他的臣民 ,他也可以想治谁就治谁。虽不能像皇帝那样“君叫臣死 ,臣不得不死” ,但大点的家伙可以命令公…  相似文献   

13.
制止公款吃喝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群众听腻了,“公仆”听烦了,耳朵都磨出老茧了,但效果总不令人满意.按照“人咬狗是新闻,狗咬人不是新闻”的标准来衡量,公款吃喝已没有半点新闻价值,谁硬要老调重弹,由他自讨没趣好了.我这个人是很有点自知之明的,不谈乏味的.说些有趣的.先讲一个清朝的故事,说的是有一天道光皇帝接见某大学士,说到无话时,问起大学士早晨进宫前用什么早点,大学士回答;“吃三个荷包蛋.”按当时价格.一个鸡蛋不过一两个小铜板,但道光听了之后却惊呼:“你好阔气!”原来道光看到内务府的账上,每个鸡蛋需30两银子!所谓御膳日耗万银.其实哪里都进了皇帝的肚子,内务府不知从中贪污了多少!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的200多位皇帝中,明太祖朱元璋的出身是最卑微的,故有“流民皇帝”、“乞丐皇帝”之称。朱元璋在称帝后也不隐讳自己的家世,“朕本淮右布衣”常常见诸诏令。在皇权神授观念盛行的时代,朱元璋能有这样的气  相似文献   

15.
快乐大叔 《党课》2009,(9):95-97
自古以来,皇帝都是一个国家、一个政权里面的“老大”,有句形容一个人有权有势的老话,叫做“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那“一人之下”的“一人”最初指的就是皇帝。皇帝是真正的万人之上,所谓的“九五之尊”。皇帝说一不二,皇帝还是“金口玉言”,说出来的话就是泼出去的水,覆水难收,即便错了,也就错了,难道有人还要跟皇帝较真吗?不过,皇帝也有没辙的时候,咱先不说历史上那些被“垂帘听政”或者被“架空”了的“名义上的”皇帝,即便是牢固掌握权力的皇帝,也有他把握不了的东西,也有被“潜规则”的时候,不信,咱就来看看。  相似文献   

16.
正乐观的人一定比悲观的人走得更远,走得更好。人生有意义吗?说得消极一些,一辈子爬得再高能爬到哪儿去?爬成一个皇帝,爬成一个元首?从秦朝到现在,你能记住的皇帝有几个?即便在我们活着的这短短几十年,有的名字曾经如此重要,过两年也就没人提了!时光不会停留,一切终将朽败。人类面临的问题,永远得  相似文献   

17.
快乐大叔 《党课》2008,(9):102-104
咱们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正儿八经的皇帝前后出了好几百个,这些年咱们的荧屏上面和皇帝有关的宫廷戏也着实拍了不少。清朝的皇帝快拍完了,明朝的皇帝也紧随其后。不过,快乐大叔喜好历史,相关的书籍也看了不少,觉得在明清两朝的皇帝中,最“有意思”、最具“娱乐精神”、最具“叛逆”思想的皇帝恐怕非明朝的正德皇帝明武宗朱厚照莫属了,只是不知为啥却一直没有影视界人士拿他来“戏说”一番。  相似文献   

18.
叶文宪 《学习论坛》2005,21(12):67-70
中国历史上先后有过406个皇帝,他们可以按纵横两个方面划分为贵族型、贵族化、平民型、酋豪型、守业型、才子型、武夫型、暴虐型、昏庸型、平庸型、过客型、傀儡型、白痴型等13种不同类型的皇帝。皇帝是专制体制的总代表,研究皇帝是为了不要皇帝,为了永远不要专制制度。  相似文献   

19.
正在众多开国帝王当中,宋太祖赵匡胤的才干与人品都堪称上等。作为宋代皇帝中唯一的天才军事家,赵匡胤的韬略自不必说。然而,有一件事,赵匡胤却是做得够"损"的,"损"得影响了中国上千年的历史。宋代以前,皇帝和宰相等百官虽为君臣,双方之间的礼节还是比较随便的。宰相见皇帝议事,皇帝是要赐茶看座的,即所谓"坐而论道"。赵匡  相似文献   

20.
若论文治武功,在中国历史上的皇帝中,宋太祖赵匡胤算不上一流的,而若论耍弄权术,宋太祖却堪称“一流高手”。历朝历代,开国皇帝与功臣的关系处理起来都十分棘手。大凡功臣,往往总会恃功自傲,恃宠而骄,一旦发展到触犯皇帝尊严尤其是危及皇帝权力时,杀戮便会不可避免地发生。这一规律,在汉高祖刘邦身上应了验,明太祖朱元璋更是将其发展到极致——他几乎将开国功臣铲除殆尽,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