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莹 《世纪桥》2012,(21):153-154
俄罗斯经济崛起的势头很盛,估计就快成为真正的"国际大国",但仍不是"经济强国"。俄罗斯有很大的潜力崛起为"经济强国",但是有好多因素阻碍其发展,要重新跻身于"经济强国"的队伍仍然路途遥远。  相似文献   

2.
日本在具备了强大的经济实力后萌生了做政治大国的愿望,有其现实依据和可能性.为了尽快实现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历届日本政府先后做出了各种努力.但是,政治上过于依赖美国,缺乏独立的外交政策;对历史问题缺乏深刻的认识和反省,难以获得国际社会特别是亚洲邻国的信任;在文化心态上固守"内外有别"的生活方式,没有树立现代外交理念是日本成为政治大国的主要障碍.软实力的不足是日本不能成为政治大国的症结所在.  相似文献   

3.
中国作为和谐世界理念的提出国,应当积极主动地承担起构建和谐国际秩序的责任,即大国责任。但是,中国应该承担什么样的大国责任、中国能够承担什么样的大国责任,只有中国自己最清楚,不容别人指手画脚。就中国在目前国际体系中的实力和地位而言,中国的大国责任应是与其自身实力相匹配的责任,亦即国内责任和国‘际责任中的区域责任。中国的国内责任,亦即构建和谐社会,把中国的事情办好,理应成为中国大国责任的题中应有之义。中国大国责任的最终目标是履行国际责任,即构建和谐地区秩序与和谐国际秩序。  相似文献   

4.
大国在国际秩序中一直起着决定性作用。随着中国实力的增强,中国在国际秩序中的地位与作用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赫德利·布尔在他的《无政府社会》一书中认为,中国是他所处的冷战时期的大国,在国际秩序中发挥着大国的作用。布尔的观点代表了西方社会对中国的一种观念认识,这种认识具有以西方文明为中心、以冷战时代为背景的特点。近代以来,中国从一个弱国成长为世界性大国,对国际秩序的影响前所未有。中国对国际秩序的作用与传统西方大国相比有相似之处,但也存在很大区别。在现有国际秩序中,中国的角色是复杂而多重的,既是现有国际秩序的受害者,也是现有国际秩序的受益者、缔造者、贡献者、塑造者、维护者和改良者。  相似文献   

5.
正当今世界,国际格局深刻变化,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的国际地位上升。这引发了一些西方学者对国际秩序和大国关系前景的焦虑。例如,美国有学者提出,作为崛起大国的中国如果主动示强而不是示弱,中美关系就会落入"修昔底德陷阱";如果中国主动示弱而不是示强,世界就会落入"金德尔伯格陷阱"。显然,这样的论断是在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下的解读,缺乏对中国历史和基本国情的认知,但中国的一些学者也跟着人云亦云,这就落入了西方学者预设的"陷阱"。对  相似文献   

6.
中国首次提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建设理念对全球海洋治理影响深远,彰显了中国作为一个负责大国在全球海洋治理领域向国际社会贡献的"中国方案",使全球海洋治理秩序朝向更为合理、平等与有序的方向发展,从而实现了人类合理利用海洋与有效保护海洋的和谐共生。构建人类海洋命运共同体是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和海洋命运共同体建设的有机结合,为引领和推进全球海洋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正在世界格局和国际力量对比都在发生着深刻变化的背景下,作为"人类发展的最后边疆",非洲大陆日益成为西方大国与新兴发展中国家竞相争取的合作对象——精彩导读西方大国近年来重新关注非洲、加强与非洲的双边关系,其背后的主要动因在于抗衡和遏制中国在非洲影响力的进一步提升,扭转其在非洲影响力不断下降的态势。西方大国把对非援助当成是以自己的意志改变非洲的手段,每一笔投入都会计算政治回报。中国与非洲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而非"新殖民主义"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正十八大以来,中美关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战略创议成为世界政治中的热点话题。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当前中美关系的发展演变,对于两国乃至世界都有着不言而喻的重要意义。一方面,自2010年中国的经济总量与制造业规模分别超越日本和美国跃居世界第二、第一后,加速崛起的中国与世界霸主美国在权力结构上逐渐形成了历史上新兴大国和守成大国间反复出现的"修昔底德陷阱";另一方面,由于政治制度、意识形态差异以及在更深刻意义上的"文明冲突",中美关系较之历  相似文献   

9.
《探索》2017,(1)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中国逐步成长为全球能动性大国,美国实力相对下降,但是仍然是全球性强国,而其他国家与区域共同体不具备成长为与中美相抗衡的全球性大国的条件。现存全球秩序具有进步性与不公正性的双重性,中国作为现存全球秩序的稳定性力量与变革性力量,作为全球性大国一"极",同时也是作为美国对立统一的一"极"加入全球秩序构造,从而形成"两极相联"的全球新秩序。新两极相互竞争的同时,相互制衡与补充,相互依存与协作,中美共同发挥领导力,打破多边机制的囚徒困境,"两极相联"还意味现存全球经济政治秩序往更加公正与均衡的方向变迁,它并非G2,也并非美苏两极冷战格局,是人类历史上没有过的全球秩序新局。  相似文献   

10.
李海波 《世纪桥》2010,(21):67-69
冷战结束后,在国际、国内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日本逐渐形成了"普通国家化"战略。日本"普通国家化"战略的核心,就是强调要把日本的不够"普通"之处——"不能发挥对外军事作用"的限制加以改变。面对日本的"普通国家化"趋势,中国应努力使"普通国家化"的日本对自身的国家利益的影响降到最低。中国应充分利用中日关系回暖的机遇和美日关系的矛盾,利用美国在美日同盟中对日本的控制和影响力,使日本实现政治大国的愿望延滞,从而保持在国际政治中对日本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党建》2015,(6)
<正>战后70年,在国际秩序深刻转型的背景下,中国作为新时期的"负责任大国"积极应对精彩导读美国的"例外主义"和冷战思维让战后秩序的基本原则在实践中大打折扣。新兴力量的崛起进一步松动了战后秩序的根基。各国应共同探寻更加有效的国家和全球治理方略,共筑权责共担、各尽所长、公平正义、全面持久的全球秩序新框架。中国新时期的对外战略全面展开,基本形成以"中国梦"为统领,以实现"四个全面"战  相似文献   

12.
赫德利·布尔认为国际秩序是国际社会的一种稳定状态,也是其追求的目标。国际秩序由共同利益、规则和制度三个要素组成;实践中则依靠均势、国际法、外交、战争、大国等机制加以维系。虽然布尔的理论只揭示了国际现实的一个侧面,但其以秩序为线索,通过"社会性"的角度考察国际社会的机理和国际关系的现实,奠定了英国学派的理论基础,有助于人们以新的视角理解国际政治现象。  相似文献   

13.
2005年3月21日,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联大提交改革报告后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特别提到,日本有望在扩容后的安理会中获得常任席位。此言一出,即令日本情绪高涨。然而4月7日,美国和俄罗斯说"且慢",扩常问题应在联合国成员国达成广泛一致后再决定。这一表态又使热火朝天展开"争常" 攻坚战的日、德等国失望不已。"常任梦"已做了10多年上世纪80年代,日本就在经济、科技和军事上超越欧洲国家, 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性大国。但在国际政治领域却没能发挥相应的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太空竞争逐渐成为国际关注的热点,围绕和平利用太空、太空非军事化和防止太空军备竞赛等问题,世界主要大国和国际社会之间展开了博弈,对太空秩序产生重要影响。例如今年2月20日,美国通过太平洋  相似文献   

15.
中国如何实现和平崛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景治 《新视野》2004,(5):18-20
为了实现中国和平崛起,有必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保持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全面、持续发展;要处理好与现有国际秩序和大国的关系,为国崛起创造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积极改善与邻国的双边关系,在保证地区安全方面“所作为”,为中国崛起创造良好的周边环境;还要尽最大的努力争取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相似文献   

16.
《党员干部之友》2010,(9):10-13
2010年8月2日,中国政府有关部门宣布:中国实际上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此言一出,引起国内外媒体高度关注。有国际评论家据此对照日本内阁府当月公布的数据:日本第二季度GDP为1.288万亿美元,低于中国的1.336万亿美元。中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本从此让出了它坚守40多年的世界第二。一石激起千层浪,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中国。有经济学家表示,中国超越日本是"全球经济的一座里程碑";更有专家预测,按照这个发展速度,中国的经济将在2020年赶超美国。然而,对于这些令人振奋的消息,我们除了扬眉吐气外,还要有更深的思考。其实,衡量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经济总量只是其中一个指标,中国要真正成为经济强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17.
日本政坛"旋转门"继续上演着首相年度更换的悲喜剧,2012年12月26日,安倍晋三在时隔5年多后,再次登上首相宝座,这也使他成为二战后继吉田茂之后,第二位在首相去职后又再度成为首相的日本政治家。安倍在首相生涯中能够"梅开二度",不可谓不是"春风得意",但安倍重登首相宝座,乃是"受益于"他一贯强硬的"鹰派风格",而这位"鹰派首相"的  相似文献   

18.
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置中国及亚洲近邻和日本国内各界的强烈反对于不顾,于4月21日再次参拜供奉有甲级战犯牌位的靖国神社,其意图无疑是迎合日本政治舞台上的一些极右政治势力,因为这股势力掌握了大把选票,能够决定自民党今后能否继续执政,同时迎合日本国内的右倾民族主义思潮。日本民族主义势力的发展有着复杂的原因,如政局动荡、经济萧条、社会不稳定和国际地位下降等。因此,日本国民有一种求变的心理。这当中一个明显的求变心理就是大国心理,日本要做政治大国。这是日本民族在跨入经济大国门槛后,不甘屈居国际政治侏儒而对国家的重新定向。  相似文献   

19.
正1963年10月9日,周恩来接见日本前首相石桥湛山。在双方谈话时,石桥提出了中日和约问题和台湾问题。周恩来就这两个问题作了解答。他首先指出,美国单独对日"媾和",日本又搞了个"日台条约",这就给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签订和约造成了最大的障碍。关于如何处理中日和约问题,周恩来认为有四种处理方式:第一种方式,日本废除"日台条约",与中国正式缔结和约。这是最好的方式,但日本现政府这样做有困难。第二种方式,如果日本不废除"日台条约",另外又同中华人民  相似文献   

20.
李家成  周子淙 《唯实》2022,(1):89-92
提起对马海峡,映入脑海的便是历史上著名的对马海战,其是20世纪第一场大国间战争日俄战争的一锤定音之战.日俄战争以其规模之大、影响之广甚至被称为"第零次世界大战",日本则视其为"关乎帝国存亡兴废之战".沙俄为寻求不冻港而南下的脚步被打断,独占大利之野心受到遏制,日本成为列强一员,朝鲜半岛沦为日本的势力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