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司法权是至关重要的执政权,司法权威也是执政权威的重要内容。树立和维护司法权威对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要探索树立和维护司法权威的有效途径,努力建立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供可靠的司法保障。  相似文献   

2.
正司法是专门性的法律活动,旨在定纷止争,化解矛盾冲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司法为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的本质追求。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政法工作提出的"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以及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强调的"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维护人民权益,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要求,必须践行司法为民的根本宗旨,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提高执法司法能力,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进一步提高司法工作亲和力和公信力,建设公正高效权威司法。  相似文献   

3.
王杰 《前线》2014,(6):43-45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究竟应当如何依法独立公正行使检察权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胡静 《学习月刊》2014,(8):17-18
司法权威是法治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标尺之一,要树立法律权威,就必须树立司法权威。“司法调节社会关系作用的发挥与其权威之间有着明显的正向比例关系,权威越高则作用越大,权威越弱则作用越小。”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确立,是实现司法公正和提高司法公信力的必要条件,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环节。然而司法权威在我国的缺失已是不争的事实,由此引发了诸多问题和矛盾,这与我国建设现代法治国家的目标是背道而驰的,因此,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目标,司法的权威问题成了司法改革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5.
司法体制改革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在于完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司法独立制度,建立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以实现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深化司法体制改革路径选择要坚持党对司法改革领导,探索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模式.建立司法系统相对独立的人事权、财权和物权的是排除行政干预司法的关键所在,提高司法机关待遇、增加透明度、提高司法机关人员自身素质等,是实现司法依法独立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七大提出"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优化司法职权配置,规范司法行为,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保证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事业指明了方向。检察机关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  相似文献   

7.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指明"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强调"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在全面依法治国、加快  相似文献   

8.
正实现公平正义,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前提。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这为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当前,要深刻认识新时代法治领域的新问题,准确把握全面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着力点,着力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七大报告吸收了很多普适性的价值理念,如民主、自由、公正、法治、人权、公民意识等,这对我们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目前在新形势下所谓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就是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等理念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其根本途径就是要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和法律实施,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权威.  相似文献   

10.
<正>法治的精义在于坚持司法公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已经吹响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号角。坚持依法治国,必须树立法律的权威,而法律的权威源自于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实践证明,人民信仰法律的真正力量,其实不是法律本身所具有的强制力,而是法律能够得到公正实施。因此,最高检在全国检察机关部署开展了规范司法行为专项整治工作,明确把"规范司法行为"确立为司法工作的基本要求。基层检察机关与群众直接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法治是全体人民通过立法、执法、司法、法制监督、法制教育等体制运作所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法律秩序。在这一法律秩序中,最核心的内容是司法公正、执法公正,这也是维系社会公正的最后一道“关口”。如果人民群众在司法、执法机关讨不到公道,就会对社会失去信心,进而影响党和群众的关系。坚持司法公正、执法公正是实现依法治国的必然要  相似文献   

12.
正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既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反复强调,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总书记之所以反复强调这句话,就是因为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破坏作用。没有公正司法,就没有社会的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3.
《党课》2013,(24):37-37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提出明确要求,强调要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推进审判公开,推动公开法院生效裁判文书,这为法院推进司法改革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各级人民法院要以推进审判流程公开、裁判文书公开、  相似文献   

14.
《求是》2010,(8)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优化司法职权配置,规范司法行为,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2008年12月,党中央下发了《中央政法委员会关于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若干问题的意见》,对新时期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作出了重大部署。为反映全国政法战线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在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方面取得的进展,本刊特分两期刊发笔谈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多次就法治建设发表重要论述,阐述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科学水平的目标和路径,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深入理解习近平依法治国理念,要从"大局"、"大势"和"大事"中,深刻认识依法治国是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坚持依宪治国、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不断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严肃惩治司法腐败;规范权力运行,切实"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相似文献   

16.
《实践》2015,(6)
<正>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健全普法宣传教育机制,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从推进法治社会建设的角度提出,"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这个重要论述,不仅深刻揭示了法律权威的根本源泉,为维护法律权威指明了根本途径,同时也明确了要全面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必须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相似文献   

17.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下简称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司法领域具体要求是要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的公信力。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如果司法这道防线不公,社会公正就会受到普遍的质疑,社会和谐稳定就难以保证。因此,在建设司法公正、保证司法独立行使职权方面,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完善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  相似文献   

18.
一、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强化社会主义公民意识教育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必须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精神文明创建内容。""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人民权益与法律权威相辅相成,作为人民与法律有机融合的纽带,"公民意识"呼之欲出。  相似文献   

19.
正一、加强基层法治文化建设意义重大(一)加强基层法治文化建设,是落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必然要求"六五"普法规划指出,要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通过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在全社会形成崇尚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权威的氛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着重强调,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  相似文献   

20.
《求实》2017,(1):30-39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领导干部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领导干部要自觉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法治思维的核心是宪法思维。宪法思维的基础性、规范性、价值性和实践性,要求领导干部提高宪法思维,正确履行宪法职责,坚持改革"于宪有据",协调"效率"与"公正"之间的价值冲突,在宪法法律框架下建立多元利益的表达机制和利益协调机制,尊重司法权威,化解社会矛盾和维护社会稳定。宪法教育、宪法宣誓和宪法监督制度是提高领导干部的宪法意识,增强领导干部运用宪法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