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7 毫秒
1.
任何真正反映生活本质、真正具有时代性和人民性的优秀作品,都是以遵奉现实主义精神为前提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艺要实现繁荣与发展,要创作出无愧于我们时代的史诗式的鸿篇巨制,就必须真正坚持和发展现实主义精神,真正在现实主义精神的指导下实现题材、形式、流派、风格与创作方法的多样化。现实主义是创作方法,更是思想原则和美学精神。作为创作方法,现实主义在诸方法中虽然是一种基本的、主要的创作方法,但它显然不能“唯我独尊”,不能具有排他性。每个创作主体在创作实践中都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所喜爱的、适合具体作品的创…  相似文献   

2.
文学流派的成立标准新论——以明代的文学现象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文新 《学习论坛》2004,20(7):73-74
一个没有系统理论主张的流派,在创作中经由统系的选择已事实上确立了宗旨.对于流派盟主来说,理论上自觉当然更好,但创作上自觉也已足够;我们不必过分强调宗旨的明确性,应当更加重视创作上的统系归属和确有实际影响的代表作家及流派风格.不应再纠缠于"自觉的文学流派"和"不自觉的文学流派"的界定,所有流派的成立标准其实是大体一致的,即必须具备三个要素流派统系、流派盟主和流派风格.  相似文献   

3.
杨智铭 《世纪桥》2012,(21):149-150
俄罗斯"白银时代"这一术语是囊括了这个时代所有形式的艺术作品与全部的杰出的艺术家们的总称。"白银时代"是经历过各种环境与事态变迁,从而发展起来的一个拥有着成绩斐然的艺术时代,这一时代孕育出了现实主义、象征主义、阿克梅主义以及未来主义等众多的文学流派。各个系派在"白银时代"的摇篮中渐渐走向成熟,它们相互映衬,相互照耀,所创作出的作品让"白银时代"文学在俄罗斯文学史的银河中闪耀出傲人的华光。  相似文献   

4.
闽西20年革命战争史已成为当地作家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以弘扬革命传统为宗旨、坚持革命战争史诗为主旋律、战争年代英雄人物和史实为题材的文学意识已在作家们的创作实践中得到体现,形成了被文学界誉为“红土地文学”的文学流派。自1979年开始,一批闽西作家就提出了。红土地文学”的概念,并执着地进行耕耘。10多年来,闽西进行革命历史题材创作的作者有300多人。他们以小说、诗歌、剧本等各种文学形式,忠实地再现革命战争年代闽西这块红土地上的风风雨雨,以及这一特定时代大背景下的历史人物,作品已超过1000万字,出版发行书籍逾百万  相似文献   

5.
中国新文学社团流派发展中,以夏丏尊、朱自清、叶圣陶、丰子恺、俞平伯、朱光潜等人为代表的白马湖文派,这几年已引起学界的关注和思考,作了一系列创造性的探索。本文对此作一综述,并认为白马湖文派的研究有很大的研究价值和开拓空间,其本质内涵的开掘,群体性、共通性、规律性的整合研究,以及其形成的深层背景(时代思潮、地域人文),创作态度(创作思想、审美情趣),甚或彼此相仿的人格类型、艺术观念与精神,都有待于不断拓展和深入。  相似文献   

6.
聂绀弩是继鲁迅之后的中国现代杂文大家。他的杂文创作得益于对鲁迅的学习与借鉴,更与自身的童年经验密切相关。童年时代不幸的家庭生活感受极大地影响了其社会情感的形成与发展,他的杂文创作在很大程度上是其童年情结的释泄与升华。  相似文献   

7.
文学作品的风格不是文学作品的构成因素之一,但它是优秀文学作品的不可缺少的艺术本质。本章着重讲解文学风格的涵义,文学风格对创作和欣赏的意义,文学风格形成的主客观因素,文学风格在作品中的表现,文学风格的一致性与多样性等问题,也扼要地讲述了与文学的风格有密切联系的文学流派的有关问题。学习文学的风格与流派问题,目的是为了进一步了解文学创作的规律和文学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8.
钟尉  张阳 《理论学刊》2007,(4):49-50
一门学科在其发展演化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许多学术流派,本文通过对战略管理发展过程中学术流派的生成与演化分析,阐释了学术流派的生成与研究者的问题意识、学科的基本问题等方面有关,学术流派的演化则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9.
正引领时代风气,文艺不能迷失方向;塑造民族之魂,新闻不能远离人民生活。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旗帜鲜明地坚持党性原则,坚定不移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是新闻工作者的使命任务。只有与党和人民同呼吸,与时代同频共振,才能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  相似文献   

10.
贾平凹小说的民间立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间立场是指作家自觉地站在社会底层及广大平民的立场上,对民间生活作出自己的审视与评估。由于民间文化实质上是一种相对于正统文化而言的在野文化,这就意味着,一个作家如果要在创作中坚守民间立场,那么,一方面,要努力摆脱传统主流意识形态的制约,使自己贴近生活本身,以平等的方式表现出富有民间意味的原始生活样态;另一方面,作为知识分子,这一立场不仅意味着对民间生活的情感认同,还应该从繁芜的民风资源中发掘出鲜活的生命意义与时代价值,应该富有现代理性的批判精神。在当代作家中,我们发现,贾平凹的小说创作具有非常鲜…  相似文献   

11.
刘莹 《世纪桥》2010,(3):60-61
群众歌曲是一种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大作用的音乐体裁。20世纪3、40年代,中国作曲家创作了许多紧扣时代脉搏的群众歌曲,它们在体现艺术性的同时,也体现出了极大的社会价值,许多群众歌曲在争取民族独立与祖国统一大业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本文从史学的角度对20世纪3、40年代的群众歌曲进行了初步探究。  相似文献   

12.
任现品 《理论学刊》2004,(12):118-120
与政治文化语境中的小说创作相比 ,商业语境中的小说创作显示出了另一种特征。前者因服务于意识形态而忽略了感性生活形态 ,后者则将价值寻求消隐在了感性生命的张扬之中。将生命体验与精神追求结合在一起 ,是当下小说创作突破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60年前,毛泽东同志发表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明确提出了“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这一思想,要求广大文艺工作者不仅要反映人民生活,而且要反映人民的理想、追求、道德、情操和利益,也就是反映时代精神。今天,我们学习《讲话》,发扬《讲话》精神,就是要紧紧抓住“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这个核心,并以这一根本性和原则性的理论去指导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建设,创作出合符时代要求的崇高的精神产品。任何一个时代都需要与这个时代相适应的精神产品;任何一个时代也一定会产生具有时代特征的精神产品…  相似文献   

14.
何建明 《求是》2012,(10):43-44
作为一名党培养起来的作家,我自豪和庆幸自己几十年来一直在《讲话》精神鼓舞下,努力地为人民创作、为时代讴歌,并且收获了一些让人民满意的作品。我的创作是与改革开放同时起步的。30多  相似文献   

15.
主旋律电视剧是现实题材电视剧创作中最为醒目的一面旗帜,它代表了时代的声音,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心声。彰显生活亮色,张扬时代精神,铸  相似文献   

16.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文坛上出现一个流派一“山药蛋派”。有着乡土气息的名称.概括了它的文学特色.作家们以鲜活质朴的人物形象、清新朴实的民间语言.反映农村,书写农民,作品散发着泥土的芬芳.凝聚着璀璨的光华,为人民大众尤其农民所喜闻乐见。创始人赵树理的创作理念.代表了这个流派的大众化方向:写农民看得懂的书(不识字的也能听得懂),出农民买得起的书(选择便宜出版社).足见作家与农民息息相通的情怀.  相似文献   

17.
1932年,鲁迅在上海寓所,通过地下党,秘密会见来上海治疗腿伤的红军著名将领陈赓,听取陈赓介绍鄂豫皖苏区红四方面军的战斗情况,并让陈赓画了张有名的“鄂豫皖红军作战示意图”。鲁迅曾打算以这些素材创作一部反映红军战斗生活的中篇小说。这次会见对鲁迅后期的思想和创作有很大的影响,是鲁迅政治生活与创作道路中的一件大事;同时是中共与鲁迅密切关系的主要体现。  相似文献   

18.
宋阜森 《理论学刊》2004,4(1):102-104
赵树理的创作虽然带有明显的政治功利性,但由于他最终坚持了艺术源于生活的创作原则,并不一味地“赶任务”,因而他一直在某种夹缝中苦苦探寻,创作出大量的不媚世俗的“问题小说”和个性鲜明的“中间人物”。正因如此,他的创作虽曾被誉为“赵树理方向”而红极一时,但他本人还是未能逃脱“文艺黑线人物”的命运以致被迫害致死。赵树理的悲剧是个人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  相似文献   

19.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任何一个时代的经典文艺作品,都是那个时代社会生活和精神的写照,都具有那个时代的烙印和特征。任何一个时代的文艺,只有同国家和民族紧紧维系、休戚与共,才能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土地革命时期,闽浙赣革命根据地是全国十三块根据地之一,被毛泽东同志评为“方志敏式”根据地,获得“苏维埃模范省”荣誉,在中国革命历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与作用。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工农群众和先进知识分子创作了大量红色歌谣。  相似文献   

20.
正每一个时代有每一个时代的经典。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领导广大文艺工作者创作了一部又一部反映时代声音、体现时代价值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在其产生的时代鼓舞了人民斗志、凝聚了民族精神,而且以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在岁月的洗礼中历久弥新,逐渐成为红色经典而显示出跨越时空的意义和价值。可以说,红色经典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丰碑,是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