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人主要存在三种精神状态:政治信仰者,宗教信仰者,只追求功利而缺少精神追求者。政治信仰者是社会的骨干,宗教信仰者是社会的稳定力量,第三种人甚至可能蜕变为亡命徒。有信仰就有敬畏和约束,所以信仰让我们的生活初看起来并不那么轻松,但要生活得有意义,必须有信仰,因为活着属于自然形态——它本身无所谓意义,是信仰表明和  相似文献   

2.
《党课》2012,(19):36-36
学习党忧国忧民,追求信仰和真理的历史。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陈独秀、李大钊等一批早期共产党员是那个时代忧国忧民、寻找真理、追求信仰的新青年。他们思想前卫、独立思考、充满朝气,对中国命运前途关怀备至,对认定的信仰矢志不渝,对中华民族的未来负有一种责任和道义。没有他们当时的独立思考和对中国命运的担当,就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我们今天学习党史,就应当学习先辈们身上的那种朝气和责任感,学习他们对道义的担当和对真理的追求。  相似文献   

3.
房宁 《新视野》2007,1(1):63-66
人类社会需要道德,又时常缺乏道德。道德是自我约束和克制,人为什么能够约束和克制自己?是因为有信仰。信仰是现实以外的追求,是超越功利的价值。缺乏信仰,道德就会滑坡。中外历史上为建立信仰和培育道德而进行的探究和努力,可为今天我们的道德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论信仰教育     
信仰是人的最高层次的精神追求。它存在于人的心灵深处,外化在人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上。信仰对人的行为有巨大的导向、鼓舞和激励作用。人的信仰世界怎样,不论对一个人,还是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有很重要的影响。正因如此,任何一种社会制度,对于人们的精神信仰都不会袖手旁观,都不能允许反政府、反社会、反人类的信仰追求得以存在和发  相似文献   

5.
薄振峰 《理论学刊》2006,1(4):84-86
现代社会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日益世俗化和理性化。按照马克斯.韦伯的说法,现代社会是一个日渐“祛魅”的社会。在这样的理性化的社会中,法律信仰的基础何在?作为人的信仰体系的构成部分,法律信仰源于人对其自身的信仰。它的价值在于确证了人类对正义和秩序的追求和向往,从而构成整个社会生活终极意义的一部分;法律信仰也表征了法律作为人类的造物能够有效保障人类实现正义和秩序的价值理想,从而使人类从对神的信仰转向对人的信仰,实质上体现了人的尊严和价值。法律信仰是法治社会的精神意蕴,对于缺乏法治传统的中国来说,建立人们对法律的神圣体验与对人生终极目的与意义的献身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其实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简称,它涵盖了马克思本人关于未来社会形态即科学社会主义的全部观点和学说。由于我们国家国体的特殊性,所以我们必须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我国执政党的主要信仰,但是当前我国的大部分人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存在着一些困惑,这些困惑不仅使人的思想出现偏差还时刻影响着人的行为,对社会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要对马克思主义信仰有一个新的认识,重塑其在中国社会中的作用及地位。  相似文献   

7.
试论中西传统法律信仰的差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晓昀 《求实》2006,(Z1):88-89
一、法律信仰的涵义《辞海》中对信仰的解释是“对某种宗教或对某种主义极度信服和尊重,并以之为行动的准则。”由此推论,法律信仰就是坚信法律所具有的价值和功能能促成人类所追求的终极目标———正义、自由、平等、秩序等的实现;坚信法律是人类走向真、善、美的桥梁;坚信法律能够(至少部分地)决定社会的前途和人类的命运;坚信法律之于人有如生命般重要,由此自觉地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并以之作为自己行动的准则。法律信仰是法治社会的精神支柱和心理基础,是法治社会中的最高层次的理念问题。法治社会能否真正形成,它必须以公众是否树立起…  相似文献   

8.
法治信仰在我国是一种全新的信仰,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信仰也是一项全新的事业。法治必须要被信仰,这是历史和时代发展的要求。当代中国主流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决定着现时代的法治信仰应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信仰不仅能使国家治理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前进,而且是国家治理效益最大化的内在需要。它能够间接作用于国家治理过程,从而减少治理阻力,激发治理活力,提升治理能力,凝聚治理力量。  相似文献   

9.
信仰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是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体现了对人自身的终极关怀,是人类立足于现实对理想境界的永恒追求与向往,是一种宝贵的精神需要。但在社会转型这种形势下,人们的意识形态出现困惑,信仰发生动摇甚至出现危机,共产党员也毫不例外。党校作为入党积极分子、党员、干部教育和培训的基地,应积极探讨研究信仰教育方式方法,切实加强党员干部的信仰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0.
赵路 《求实》2011,(Z2)
信仰是人类的精神支柱,是人们对某种事物、思想或主义的极度尊崇和信服,是一种对人生有限性的超越和对不朽精神的追求."信仰的本质,在于人类对自身本质力量和生存发展的把握."[1](P1)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理论,同时它又是一种科学的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中国社会的主导信仰,正是在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引导下,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的结合,才使得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从年龄结构上看,当代大学生正处于理想信念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的信仰问题,既关系着自身的健康成长,也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目光的关注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1.
正信仰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灵魂。回顾我党90多年的风雨历程,因为有信仰,革命时期的共产党人高唱"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前仆后继;因为有信仰,和平年代的共产党人"心中装着人民,唯独没有自己",鞠躬尽瘁;因为有信仰,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从百年沉沦走向民族复兴,砥砺奋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革命理想高于天。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党  相似文献   

12.
信仰是指人们对其认定的体现最高生活价值的某种对象的始终不移的信赖和执着不渝的追求.信仰是人类社会中最基本最深刻的精神现象,其表现为社会成员对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观念体系的信奉和遵循,是统摄、指导其他一切意识形式的最高的意识形式.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理论,同时它又是一种科学的信仰.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政党.  相似文献   

13.
当我们的物质生活一天天好起来时,却出现了道德滑坡,腐败蔓延,社会风气不正等令人忧虑的现象。这是因为人们缺少了信仰和高尚的人生追求。精神家园说到底是一个人生信仰问题。中华文化是我们民族的基因,是我们共有的精神家园。建设精神家园,一是要处理好取其精华和去其糟粕的关系;二是要处理好继承传统和适应现代的关系;三是要处理好保持民族性和体现时代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浅析大学生党建工作中的信仰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的信仰问题被一再唤起 ,反映出现实中大学生的精神状况终于获得了越来越多的重视。邓小平就曾指出 ,“各级党委和学校的党组织应该热情地关心和帮助青年学生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使更多的人牢固树立起无产阶级的共产主义世界观。”“归根结底 ,我们要对青年进行共产主义教育”。在邓小平看来 ,进行共产主义教育 ,最根本的目的 ,乃是一种信仰教育。信仰是一种精神支柱 ,是一种精神上的信服 ,是一种不可动摇的信念。一个人没有信仰 ,就没有办法生存下去 ;一个民族没有信仰 ,就会成为一盘散沙。因此 ,对大学生党建工作而…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中国现时代信仰问题为视角,从哲学的理性层面上提出:信仰选择作为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是每一个生命个体都必须面对的人生问题;人在选择并确立信仰的过程中,始终伴随有形成科学信仰和非科学信仰两种可能,信仰选择的不同,决定了人生追求的不同;信仰危机的出现,是中国社会生活中不可否认的社会现象,这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关系到整个民族的前途;积极引导广大群众走出信仰的误区,对信仰选择及时作出正确的价值评析,重建科学信仰的权威,是我们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16.
正在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工作中,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最主要是深刻领会其核心要义,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加快建设遂宁绿色经济强市。坚持把学习贯彻讲话精神落实到信仰追求上,树牢"四种意识"、严守政治规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党有远大理想和崇  相似文献   

17.
与信仰对话     
《廉政瞭望》2012,(7):14
当一系列的社会恶性事件烛照出我们社会的真相种种,一定有人追问,人心有恙否?信仰可安在?信仰,对一个人而言,是生命的炽热和灵魂的追求;对整个社会而言,是坚守德性、敬畏制度;对于一个党而言,则是传承光荣、永葆先进。如今,当我们愿意从这个心灵的源头来审视自身的时候,信仰这条轨迹对于我们这个国家而言,并不是"来无踪",也不容许"去无影"。它的重建之路,必然要承载光荣的历史、坚守道德的阵地、重归理性的轨道,偎贴在社会大众一言一行之上。  相似文献   

18.
《党课》2012,(5):32-33
100多年前,《共产党宣言》在欧洲悄然出现,并且作为一种势不可挡的力量公然登上历史舞台,成为无产阶级和共产党员的信仰和精神支柱。《共产党宣言》的伟大历史意义不仅仅在于它代表着无产阶级及其共产党公开向全世界发表的一种声明,更重要的是,它是一种信仰,一种精神力量,它使其信仰者为了这个信仰,虔诚地献出自己的家庭、事业乃至生命。在中国,《共产党宣言》启蒙了中国第一批共产党人,奠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之基。  相似文献   

19.
陈新建 《新湘评论》2012,(18):40-40
信仰,是一种伟大的目标和崇高的人生向往,是人们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持有和选择。英国19世纪著名的社会改革家塞缪尔·斯迈尔斯在《信仰的力量》一书中写道:“能够激发灵魂的高贵与伟大的,只有虔诚的信仰。在最危险的情形下,最虔诚的信仰支撑着我们;在最严重的困难面前,也是虔诚的信仰帮助我们获得胜利。”人生重要的不是所站立的...  相似文献   

20.
侯惠勤 《前线》2013,(12):201-201
信仰是超越个体生命有限性的精神追求。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信仰是人的一种精神追求和精神状态,其实质是超越个体生命的有限性、追求生命的“不朽”和永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