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嘀嗒、嘀嗒、嘀嗒……嘀嗒、嘀嗒、嘀嗒……初次来到这个世界我敢说,没有谁比我听到了更多的马蹄声也没有谁像我那样整日整夜地枕着马蹄声入眠更没有谁像我那样每天等待那串马蹄声的响起就像等待日出和日落2我是红军的女儿,出生在1935年11月1日。母亲说,那天,在我的故乡湖南桑植,父亲派来照顾她的卫生员因事外出了,屋里只剩下她一个人。就在这时,我  相似文献   

2.
贺捷生,贺龙元帅的大女儿。1935年11月19日,她在故乡桑植出生刚18天,就被当时担任红二、六军团军团长的父亲和同为红军战士的母亲背在身上或放在马背上的摇篮里,带着去长征,是跟随父母长征的四个孩子之一。几十年后,这个也成为将军的"走完长征的婴儿"动情地回忆:初次来到这个世界,恐怕没有谁比我听到了更多的马蹄声;没有谁像我那样整日整夜地枕着马蹄声入眠。更没有谁像我那样,每天等待着那串马蹄声的响起,就像等待日出和日落。  相似文献   

3.
秋林公司的面包有名,女儿小时候爱吃,每次到秋林都要买上几个.有一次她吃完后还依依不舍,舔着手指头担忧地问:"做面包的被提拔了,就得卖面包了吧?那我就没有好面包吃了."我听后哑然失笑,不知此话从何说起.后来才知道,女儿的班主任课教得非常好,孩子们都喜欢她.可正因教得一手好课,被提拔成了教导主任,孩子们再也听不到她讲课了--于是女儿生出了对做面包的前途的担忧.  相似文献   

4.
女儿在美国上小学的第一天放学回家,我问她,同学都认识了吧?班长啥样?她说,没班长.五年后,女儿上了初中.她第一天放学回家后,我问她班上有多少人,女儿说没有班.  相似文献   

5.
什么能称得上第一?"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吃饭第一"!常言道"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吃饭这个"第一",任何时候恐怕没有任何其他能取而代之。有没有第一中的第一,即名目繁多、千差万别"饭"中的"第一饭"?这个"第一"非除夕年夜饭莫属!无论九州方圆的国内同胞还是五洲四海的海外侨胞。  相似文献   

6.
<正>"放假了?路上顺利吧?"1月26日,十四连职工莫合台关切地询问着王继成刚从大学放假回来的女儿。"伯伯你好吗?大妈我都想你们了。"王继成的女儿握着莫合台爱人阿曼古丽的手亲热地说。当天,王继成一家来到莫合台家,两家人一起喝茶吃饭话家常,热闹非凡。王继成是十四连这个少数民族单位1600多人、430多名职工中唯一的一名汉族职工,他和维吾尔族职工莫合台亲如兄弟,在连队传为佳话。六十四团是四师少数民族人口比例最大的团  相似文献   

7.
正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如今我的女儿璇璇已有了自己的女儿。前几日,女儿打来电话问候,闲聊之后,我便问她:"孩子马上就到百日了,买什么礼物送给她呢?"话音刚落,我俩竟异口同声道:"尺子。"是的,一把尺子。曾经送给女儿的礼物,一把普通而又特殊的尺子。记得女儿读小学时,一天放学回家后,她委屈地撇嘴:"昨天作业多,很多同学都抄作业。同桌不会做,明明是他抄了我的作业,可是唐老师却批评了我。"女儿呜呜地哭了起来。  相似文献   

8.
正"文化大革命"期间,朱德受到很大的冲击,康克清还被挂牌游街。女儿朱敏和女婿刘铮也被抄家批判。刘铮回忆这个特殊的时期说,当时,全国妇联批斗康克清,让她站在卡车上,戴着帽子,在街上游行,不让她回中南海。没有办法,康克清只好跑到朱敏家里,休息吃饭。同时,她还得让刘铮帮她写检讨过关。1976年7月6日下午3时1分,朱德逝世。在朱德去世后,康克清操持  相似文献   

9.
如今偶有个头疼脑热,门诊一次动辄便是上百元,已不新鲜。倘花这百余元钱确实能药到病除,便也罢了;可这对患者来说,简直就是奢望。一次我女儿感冒了,只轻微的咳嗽,有些鼻塞,怕不及时治疗严重起来影响学习,便带她去医院诊治;可三天之后,药吃完了,病仍依旧,便再次去医院;候诊时,听一位患者问医生:“就是有点儿感冒,又不是病得多厉害,上次您给我开了一百多块钱的药,吃完怎么不见好呢?”我一听,跟我女儿的情况一样。这时只见医生边低头开着处方边道:“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着急还行?”说着,将开完的处方递给那位患者…  相似文献   

10.
我是农民的女儿呱呱落地的第一声呼唤便与黑土地结下了不解之缘我是农民的女儿我知道五谷丰登书写着农民的鲜血六畜兴旺记载着农民的汗水一茬茬庄稼是农民生生不息的大地飞歌我是农民的女儿血管里流淌着黑土地的憨实一生都在用心灵的农具做笔思想的田野做纸抒写出新生活的五彩诗篇谁说农民的女儿永远走不出视野的山岗谁说农民的女儿心灵的翅膀天生残缺我是农民的女儿一如我辈者如蒲公英的种子承载着黑土地的殷实和梦想开遍在大江南北我是农民的女儿无论在天涯在海角黑土地的情缘是我生命中永恒的承载我是农民的女儿@罗雪玲~~  相似文献   

11.
有天看电视,主持人问一对老夫少妻,谁先追的谁.先生回答是自己先追的妻子.主持人又问:"当时看上妻子什么?"这回妻子抢答:"都说闻香识女人,他闻到我身上的菜味,便喜欢上了我."先生补充:"如果妻子家里做臭干子,她身上就有一股臭干子的味道;如果家里做酸菜,她身上就有一股酸菜味.她这个年纪的女孩能在家做饭的很少,喜欢下厨房的...  相似文献   

12.
刘敏 《当代党员》2021,(6):44-45
"如坐针毡、寝食难安,恨不得有条地缝钻进去。"2月18日,回想起自己曾两次上榜"最难办事科室群众评",且分别位列第一名和第四名,南川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不动产登记中心主任吴小琴仍心有余悸。春节假期一结束,她便早早来到办事大厅,督查纪律,抓服务质量,不敢有一丝懈怠。吴小琴的压力源于南川区推行的"最难办事科室群众评"行政权力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3.
正刘美华的"做人吃亏就是占便宜"这句话,多少年一直伴随着她的工作和生活,也影响着她的子女,她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她的故事已在二师二十五团传为佳话。她的家是一个大家庭,有98岁的老母亲,丈夫丁再平是一名机务职工,大女儿已经成家立业,小女儿也步入工作岗位,2014年随着外孙女的出生,她们夫妻也荣升姥姥和姥爷,一家人其乐融融。她的母亲已经随刘美华生活了27年,全家人一起吃饭时,她和  相似文献   

14.
农民工子女求学谁解其中味“妈妈,我要上学”。“妈妈,我自己去挣钱上学行不行?”每每听到13岁的女儿用近乎哭泣的口气跟自己商量上学的事时,40岁的农民工王合妹都会泪流满面。“我实在是无任何能力支持孩子继续上学了,我没有能力交纳那近千元的跨地区借读费呀?”抹着眼泪,王合妹一脸的无奈。2001年,王合妹听说许多在外打工的老乡都发了家,她便动员丈夫和她一起来到了博乐。在外打工,虽然苦点、累点,但能吃苦的王合妹很快就和丈夫有了一点积蓄。2002年新年过后,王合妹便将自己的女儿郑玲玲从四川老家接了过来,准备在市内上学。可上天却跟她…  相似文献   

15.
樊水 《当代党员》2007,(4):74-74
“爸爸,这是啥呀?”女儿望着石仓壁头上残剩的香烛问。 在她幼小的心灵里,从来没有饥饿的记忆,有的只是讨厌吃饭。我把她带到山里来,看看麦子,看看挑粪、挖地的农民,让她知道,面包是怎样从地里长出来的。  相似文献   

16.
第一次见到李敏,我还是个入伍不久的新兵,那时侯,我丝毫没有感觉到她就是共和国缔造者毛泽东的女儿,丝毫没有意识到她是经历了几十年常人难以想象的风风雨雨之后的一代“皇家公主”!开始,我常称她“阿姨”,后来与她熟悉了,且从她那里学到不少乐西,便称她“老师”。对此她既不承认也不否认。我一次次地走进李敏的家门,她给我留下的印象也愈来愈深刻:她很温和,也很真诚。她冬天常上身穿一件灰色的毛衣,下身是老式黄军裤。与她面对面,觉得她很平凡,又很不平凡。 因为身体不好,李敏的房子摆设算不上整齐,甚至有些杂乱。客厅不大,已经有些陈旧,沙发也  相似文献   

17.
正青年毛泽东十分尊重和关心女性,他曾引导和帮助5位女性走上革命道路,鼓励她们解放自己,争取革命胜利。这5位女性中有的是他的亲属、亲戚,也有的是追求进步的青年学生和苦难的童养媳。毛家为革命献身的第一位烈士毛泽建是毛泽东的堂妹,因为家里很穷,毛家又没有女儿,9岁那年便过继给毛泽东的父母做女儿。她的乳名叫菊妹子,"毛泽建"这名字是毛泽东给她起的。毛泽东的父母相继去世  相似文献   

18.
吴永大 《奋斗》2001,(5):55-56
最近我听到一个真实的故事。1995年,当顾俊荣膺第26届奥运会羽毛球女子双打冠军载誉归来时,她看到,一向“以女儿的快乐为快乐”的父亲顾德元,竟是满脸愁容。原来,她父亲当年出任无锡市国营老企业第四纺织机械厂厂长时,已是“资不抵债”;别说开发新产品因缺乏信誉申请贷款屡遭拒绝。就是500多名职工,  相似文献   

19.
正"你这个月接打过多少个超过5分钟的电话?"主持人问现场观众。主持人说:"前几天我去我妈家吃饭,老人家嗔怪我,好久都没给她打过电话了,偶尔打一个,说不了5分钟准会匆匆挂断。于是,我想起这个话题,看看大  相似文献   

20.
田舜 《前线》1990,(12)
女儿是个编辑,前些天她参加了一个中学生座谈会,讨论有关诚实问题。她告诉我参加座谈的学生多数对这个问题兴趣不浓,认为诚实和不诚实没有什么重大意义。诚实,只是达到目的的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